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獵賦[1] 并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寫衆多猛士與各種野獸搏擊的情景。

    君王於是峨通天,靡星旃[88],奔雷車,揮電鞭[89],觀壯士之效獲,顧三軍而欣然[90]。曰:夫何神抶鬼摽之駭人也[91]!又命建夔鼓,勵武卒[92]。雖躪躒之已多,猶拗怒而未歇[93]。集赤羽兮照日,張烏號兮滿月[94]。戎車轞轞以陸離,彀騎煌煌而奮發[95]。鷹犬之所騰捷,飛走之所蹉蹶[96]。攫麏麚之咆哮,蹂豺貉以挂格[97]。膏鋒染鍔,填巖掩窟[98]。觀殊材舉逸群,尚揮霍以出没[99]。

    【注釋】

    [88]“君王”二句:峨,高貌。此作動詞,高高地戴上。通天,冠名,天子所戴。靡,倒下,旃(zhān),赤色曲柄旗。星旃,形容旗之高拂於星空。王琦曰:“靡,偃也。方獵而偃其旗者,即《王制》‘天下殺則大綏’之義。”

    [89]“奔雷車”二句:謂車奔如迅雷,鞭揮如閃電。

    [90]“觀壯士”二句:效獲,獻出所獲之物。欣然,喜悦貌。

    [91]“夫何”句:神抶鬼摽,宋本作“神狹鬼慄”,據他本改。一作“神讋鬼慄”。抶(chì),鞭打。摽(biào),捶擊。此句謂是什麽神鬼打擊得如此駭人。揚雄《羽獵賦》:“神抶電擊……軍驚師駭。”

    [92]夔鼓:用夔皮所製之鼓。《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撅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武卒,武士。

    [93]“雖躪躒”二句:謂雖然狩獵時踐踏已多,但獵興還未抑止而歇息。躪躒(lìn lì),蹂躪,踐踏,傷害。亦作“轥轢”、“躪轢”,雙聲聯綿詞,同音通假。拗怒,抑怒。《後漢書·班固傳》引《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李賢注:“拗,猶抑也。言且抑六師之怒而少停也。”此處言“拗怒而未歇”,則士氣極盛,雖抑怒猶未歇。

    [94]“集赤羽”二句:赤羽,指飾有紅色羽毛的箭。其鮮紅明亮如日。《孔子家語·致思》:“由(子路)願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烏號,弓名。傳説黄帝乘龍上天,小臣不得上,挽持龍髯,髯拔,墮黄帝弓,群臣抱弓而號,故名。一説楚地有桑柘,質堅勁,烏棲息其上,將飛,枝勁健又起,烏號呼其上。砍伐其材作弓,因稱烏號。滿月,指弓張如滿月之圓。

    [95]“戎車”二句:戎車,兵車。轞轞(jiàn jiàn),車行聲。《詩·王風·大車》:“大車檻檻。”鄭玄箋:“檻檻,車行聲也。”檻檻,通“轞轞”。陸離,參差不齊貌。彀(gòu)騎,張滿弓弩的騎兵。《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司馬貞《索隱》引如淳曰:“彀騎,張弓之騎也。”煌煌,明亮貌。奮發,振作奮起。

    [96]“鷹犬”二句:鷹犬,指獵鷹獵犬。騰捷,騰飛迅捷。飛走,飛禽走獸。蹉蹶(cuō jué),跌落於地。二句謂鷹犬騰躍之地,即飛禽走獸跌落倒地之處。

    [97]“攫麏麚”二句:攫(jué),抓。麏(jūn),亦作“麇”、“麕”,獸名,即麇獐,似小鹿,無角,行動敏捷,善跳躍。麚(jiā),雄鹿。豺貉(chái háo),兩種獸名。豺似狗,體較狼小,性凶猛,又稱豺狗。貉似狐狸,但體較胖,尾較短。喜睡,作窟以避風雨日曬,亦用以防患。二句謂抓住咆哮的獐鹿,蹂躪格鬥的豺貉。

    [98]“膏鋒”二句:膏鋒染鍔,謂刀劍鋒刃染有禽獸的脂膏。填巖掩窟,指所砍殺的禽獸極多,可填平巖谷、遮掩洞窟。

    [99]“觀殊材”二句:殊材、逸群,皆指強健出衆的禽獸。舉,王本據《唐文粹》、《全唐文》改作“與”,是。揮霍,亂奔跳貌。二句謂那些強健的禽獸還在亂奔亂跳,出没於洞窟。

    别有白猸飛駿,窮奇貙?[100]。牙若錯劍,鬣如叢竿[101]。口吞殳鋋,目極槍櫓[102]。碎琅弧,攫玉弩[103],射猛彘,透奔虎[104]。金鏃一發,旁疊四五[105]。雖鑿齒磨牙而致伉,誰謂南山白額之足覩[106]?

    【注釋】

    [100]“别有”二句:白猸、飛駿,獸名。具體形狀不詳。駿,一作“駮”。窮奇,獸名。《山海經·西山經》:“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貙?(chūmàn),?,一作“”,獸名,即貙獌,似狸。

    [101]“牙若”二句:若,一作“如”。謂牙齒像參差的利劍,鬣毛如叢生的竹竿。

    [102]“口吞”二句:形容猛獸被獲前的情景。殳鋋(shūchán),兵器。殳,古代撞擊用的兵器。鋋,小矛。槍,長矛。櫓,盾牌。

    [103]“碎琅弧”二句:寫射獸者取弩丢弧的情景。攫,《唐文粹》作“彏”。琅弧、玉弩,指用玉石裝飾的弧與弩。

    [104]“射猛彘”二句:謂射倒凶悍的野豬,箭透勇猛的大虎。彘,野豬。奔虎,奔走之虎。

    [105]“金鏃”二句:謂箭頭金光一閃,旁邊射倒的禽獸已疊成一堆。猶一箭穿數獸。曹丕《飲馬長城窟行》:“長戟十萬隊,幽冀百石弩。發機若雷電,一發連四五。”金鏃(zú),金色箭頭。

    [106]“雖鑿齒”二句:謂即使鑿齒磨牙也能致力抵抗,誰説見到南山白額虎的凶猛足以懼怕?鑿齒,古代傳説中的野人。《漢書·揚雄傳》:“鑿齒之徒,相與磨牙而争之。”顔師古注引服虔曰:“鑿齒,齒長五寸似鑿,亦食人。”致伉,拚命抵抗。伉,通“抗”。白額,白額虎,極凶猛。二句極力形容獵人的勇敢。

    總八校,搜四隅[107],馳專諸,走都盧[108]。趫喬林,撇絶壁[109],抄獑猢,攬貊[110]。囚鼬鼯於峻崖,頓豰貜於穹石[111]。養由發箭,奇肱飛車[112],巧聒更嬴,妙兼蒱且[113]。墜鸀鳿於青雲,落鴻雁於紫虚[114]。捎鶬鴰,漂鸕[115],殫地廬,空神居[116]。斬飛鵬於日域,摧大鳳於天墟[117]。龍伯釣其靈鼇,任公獲其巨魚[118]。窮造化之譎詭,何神怪之有餘[119]?

    【注釋】

    [107]“總八校”二句:總,集合。八校,八校尉的省稱。按漢代八校尉指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皆武帝初置,領禁衛諸軍,均為顯要之官。四隅,四方。

    [108]“馳專諸”二句:專諸,人名。《史記·吴太伯世家》:“公子光詳(佯)為足疾,入于窟室,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手匕首刺王僚,鈹交於匈(胸),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吴王闔廬。闔廬乃以專諸子為卿。”《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乃得勇士專諸。專諸者,堂邑人也。……確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都盧,古國名。國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此借指力士。《文選》卷二張衡《西京賦》:“非都盧之輕趫,孰能超而究升。”李善注:“《漢書》曰:自合浦南有都盧國。《太康地志》曰:都盧國,其人善緣高。”傅玄《正都賦》:“都盧迅足,緣脩竿而上下。”

    [109]“趫喬林”二句:趫(qiáo),行步矯健。此指緣木而上。喬林,喬木之林。撇,攀引。

    [110]“抄獑猢”二句:抄,鈔之俗字。《説文》:“鈔,叉取也。”獑猢(chán hú),猿類動物,似獼猴,頭有毛,腰後黑,常棲於樹。攬,撮持。貊(mò),獸名,大如驢,狀頗似熊,多力,食鐵。,音義均無考。或謂貊一物,即指貊獸。無據。《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戟食鐵之獸,射噬毒之鹿。”劉逵注:“貊獸毛黑,白臆,似熊而小,以舌舐鐵,須臾便數十斤。出建寧郡也。”

    [111]“囚鼬鼯”二句:鼬鼯(yòu wú),《唐文粹》作“鼯鼬”。兩種鼠名。鼬鼠善於捕鼠,俗稱鼠狼。鼯鼠亦稱大飛鼠,生活在森林中,夜行。郭璞《爾雅注》:“鼯鼠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黄,喙頷雜白。脚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烟火,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峻崖,險峻的山崖。頓,頓仆,跌倒。豰(hú),一作“?”,獸名。似鼬而大,腰後黄色,一名黄腰。食獼猴。貜(jué),大母猴。穹石,大石。

    [112]“養由”二句:養由,人名,即養由基。《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奇肱(gōng),神話中國名。《山海經·海外西經》:“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郭璞注:“其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

    [113]“巧聒”二句:巧聒(guō),在恰當時發聲。聒,一作“括”。更嬴,當作“更羸”,人名。《戰國策·楚策四》:“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廡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能為王引弓虚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虚弓發以下之。魏王曰:‘然則射之精乃至於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其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裂而隕也。’”蒱(pú)且,同“蒲且”,指蒲且子,楚人,善弋射。《列子·湯問》:“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鶬於青雲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

    [114]“墜鸀鳿”二句:墜、落,意同,均指射落。鸀鳿(zhú yù),水鳥名,即鸑鷟,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青雲、紫虚,並指天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鸀鳿。”張守節《正義》:“鸀鳿,燭玉二音。郭云:‘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江東呼為燭玉。’”按:《漢書》、《文選·上林賦》作“鴐鵝屬玉”。

    [115]“捎鶬鴰”二句:捎,掠取。宋本作“梢”,據他本改。鴰,一作“鵠”。鶬鴰(cāng guā),水鳥名。似鶴,蒼青色。《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雙鶬下,玄鶴加。”張守節《正義》引司馬彪曰:“鶬似雁而黑,亦呼為鶬鴰。”《漢書·司馬相如傳》顔師古注:“鶬鴰,今關西呼為鴰鹿,山東通謂之鶬。鄙俗名為錯落。錯者,亦言鶬聲之急耳。又謂鴰捋。鴰鹿、鴰捋,皆象其鳴聲也。”漂,王琦注:“漂,當作‘摽’,擊也。”鸕(lúqú),兩種水鳥名,鸕即鸕鷀,又稱水老鴨,魚鷹。,即鷛,似鳧,灰色,雞足。俗稱水雞。《文選》卷八司馬相如《上林賦》:“煩鶩庸渠。”李善注引司馬彪曰:“煩鶩,鴨屬也。庸渠,鳧,灰色而雞脚。一名帝渠。”庸渠,即指鷛。

    [116]殫地廬,空神居:宋本作“彈地廬與神居”,據《唐文粹》改。二句謂搜尋禽獸上下窮盡。殫,盡。地廬,指大地。神居,神仙居所,此借指天空。左思《魏都賦》:“天宇駭,地廬驚。”

    [117]“斬飛鵬”二句:飛鵬,飛翔的大鵬鳥。日域,日出之處。《文選》卷九揚雄《長楊賦》:“東震日域。”劉良注:“日域,日出處,在東。”摧,摧頽。大鳳,王琦謂當作“大風”,傳説中的凶怪之獸。天墟,指天空。北方虚宿。《爾雅·釋天》:“玄枵,虚也。……北陸,虚也。”郭璞注:“虚在正北,北方色黑。”“虚星之名凡四。虚,墟。”

    [118]“龍伯”二句:龍伯,古代神話中巨人國。《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靈鼇,神鼇。任公,《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没而下,鶩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制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

    [119]“窮造化”二句:謂窮盡自然界的各種怪異,没有任何例外。譎詭,怪異,變化多端。

    所以噴血流川,飛毛灑雪[120],狀若乎高天雨獸,上墜於大荒;又似乎積禽為山,下崩於林穴[121]。陽烏沮色於朝日,陰兔喪精於明月[122]。思騰裝上獵於太清,所恨穹昊於路絶[123]。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萬方來同[124]。雖秦皇與漢武兮,復何足以争雄[125]!

    【注釋】

    [120]“所以”二句:謂狩獵時禽獸之血噴滿川原;羽毛紛飛,猶如晴空飄雪。

    [121]“狀若”四句:狀,一作“乍”。四句謂禽獸彷佛如雨從高空墜落於廣邈的曠野,又似堆疊的山巒崩散於林穴。《文選》卷七司馬相如《子虚賦》:“獲若雨獸,揜草蔽地。”劉良注:“言所殺既多,如天之雨獸,以蔽掩其地焉。”

    [122]“陽烏”二句:謂陽烏在日中也感到神色沮喪,陰兔在月裏亦失魂落魄。陽烏,太陽。古代傳説日中有三足烏,故名。朝,一作“旭”。陰兔,指月。古代傳説月中有兔,月為陰精,故稱陰兔。左思《吴都賦》:“思假道於豐隆,披雲霄而高狩,籠烏兔於日月,窮飛走之棲宿。”按左思僅寫欲上天圍獵的豪情壯語,此處則更進一步寫陽烏月兔亦懼怕獵人上天為所弋獲。

    [123]“思騰裝”二句:謂想輕裝騰身上獵於太空,但恨無路可以上天。太清,道教所稱三清天之一。此處指高空。穹昊,蒼天。《周書·宣帝紀》:“穹昊在上,聰明在下。”於,《全唐文》作“之”。

    [124]“而忽”二句:謂倏忽之間,四海晏安,天地清平,招致萬邦歸順來朝。王琦注:“海晏天空,見天地清平之意。”《詩·魯頌·閟宫》:“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鄭玄箋:“海邦,近海之國也。來同,為同盟也。率從,相率從於中國也。”

    [125]“雖秦皇”二句:謂即使秦皇漢武,又怎能與如今的皇上争雄!争雄,争強,争勝。

    以上四節,是賦的第六段,描寫天子親臨獵場,命令建鼓勵士,士卒獵騎奮勇争先,射飛禽,擊猛獸。致使高天雨獸,積禽成山。致使日中之烏與月中之兔都驚怕得沮色喪精。倏忽之間天下清平,萬邦來朝。即使當年的秦皇漢武,亦無法争雄!

    俄而君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126],於居安思危,防險戒逸,斯馳騁以狂發,非至理之弘術[127]。且夫人君以端拱為尊,玄妙為寶[128]。暴殄天物,是謂不道[129]。乃命去三面之網,示六合之仁[130]。已殺者皆其犯命,未傷者全其天真[131]。雖剪毛而不獻,豈割鮮以焠輪[132]。解鳳皇與鸑鷟兮,旋騶虞與麒麟[133]。獲天寶於陳倉,載非熊於渭濱[134]。

    【注釋】

    [126]“俄而”二句:謂旋即君王茫然改變容色,若有所失。《文選》卷八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有失。”李善注引郭璞曰:“愀然,變色貌也。”然,《唐文粹》作“若”。

    [127]“於居”四句:謂和平時要考慮可能出現的禍患,預防危險必須警戒放縱;如此馳騁田獵而發狂捕獸,並非治國大術。《老子》上篇:“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於居安思危,宋本作“於安思危”,無“居”字,據他本補。一作“居安思危”。

    [128]“且夫”二句:謂君王應無為而治,把玄妙之道作為至寶。《魏書·辛雄傳》:“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人君,《唐文粹》作“君”。端拱,端坐拱手;指帝王無為而治。玄妙,道家謂“道”深奥難測,為萬物所自出。語本《老子》“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129]“暴殄”二句:謂殘害滅絶天生之物,此謂之無道。《書·武成》:“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殄(tiǎn),滅絶。不道,無道。

    [130]“乃命”二句:謂於是命令撤去三面圍網,以示對天地四方的仁愛之心。《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此處即用其意。

    [131]“已殺”二句:謂已被殺的,都算它犯了天命;尚未傷害的,讓它返歸自然。皆其犯命:皆,《唐文粹》作“待”。犯,宋本作“杞”,據他本改。

    [132]“雖剪毛”二句:王琦注引毛萇《詩傳》:“面傷不獻,剪毛不獻。”又引孔穎達正義:“面傷不獻者,謂當面射之。剪毛不獻者,謂在旁而逆射之。二者皆為逆射。不獻者,嫌誅降之意。”《文選》卷七司馬相如《子虚賦》:“割鮮染輪。”李善注引李奇曰:“鮮,生也。染,擩也。切生肉擩車輪,鹽而食之也。”吕向注:“鮮,牲也,謂割牲之血,染於車輪也。”又《子虚賦》:“脟割輪焠。”李善注引韋昭曰:“焠,謂割鮮焠輪也。”謂古代有剪毛不獻之禮,如今豈能殺生來沾染車輪。剪毛,指捕獲的禽獸。割鮮,殺生。焠(cuì),染。焠,宋本作“悴”,繆本改作“淬”,今據他本改作“焠”。

    [133]“解鳳皇”二句:皇,一作“凰”。鸑鷟(yuè zhuò),鳳凰别稱。《説文》:“鸑鷟,鳳屬,神鳥也。”騶虞(zōu yú),古代傳説中的獸名。尾長於身,白虎黑文,不踐生草,不食生物,古人稱之為義獸。《詩·召南·騶虞》:“于嗟乎騶虞。”毛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麒麟,古代傳説中的動物名。雄曰麒,雌曰麟。麋身、牛尾、狼蹄、一角。解、旋,放還的意思。按:此處謂鳳凰、鸑鷟、騶虞、麒麟,皆是祥瑞禽獸,被獵獲而旋即放還。

    [134]“獲天寶”二句:天寶,傳説中的神雞。即陳寶。《文選》卷八揚雄《羽獵賦》:“追天寶,出一方。”李善注:“應劭曰:天寶,陳寶也。晉灼曰:天寶,雞頭而人身。”《史記·封禪書》:“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司馬貞《索隱》引《列異傳》:“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媦乃言:‘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餘丈,來入陳倉祠中。”陳倉,今陝西寶雞市。非熊,不可名之獸。《史記·齊太公世家》:“吕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干)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説,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以非熊指吕尚,即本此。渭濱,渭水之濱。

    以上是賦的第七段,描寫君王思無為而治,結束圍獵。撤三面之網,釋放禽獸,以示六合之仁。

    於是享獵徒,封勞苦[135]。軒行庖,騎酌酤[136]。韜兵戈,火網罟[137]。然後登九霄之臺,宴八紘之圃[138]。開日月之扃,闢生靈之户[139]。聖人作而萬物覩[140],覽蒐敖與狩岐,何宣成之足數[141]?哂穆王之荒誕,歌白雲之西母[142]。

    【注釋】

    [135]“於是”二句:享,通“饗”,宴饗,用酒食款待。封,封賞。勞苦,慰勞辛苦。

    [136]“軒行庖”二句:謂車、騎之士卒進餐飲酒。軒,車。庖,厨,製作菜肴。庖,一作“炰”。酤,美酒。

    [137]“韜兵戈”二句:謂收藏兵器,火化網罟,以示不再使用。韜,本指弓袋,此用作動詞,藏納。火,用作動詞,焚燒。罟,網的總名。

    [138]“然後”二句:九霄,九天,天的極高處。八紘(hóng),大地的極限;猶言八極。《淮南子·墬形訓》:“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八殥之外,乃有八紘,亦方千里。”高誘注:“紘,維也。維落天地而為之表,故曰紘也。”圃,園圃。八紘之圃,極言其大。

    [139]“開日月”二句:謂打開民衆門户,享受日月之光明。扃(jiōng),門窗。闢,開。生靈,人民百姓。《後漢書·郎顗傳》:“誠欲陛下修乾坤之德,開日月之明。”《晉書·慕容盛載記》:“生靈仰其德,四海歸其仁。”

    [140]“聖人”句:用《易·乾·文言》成句。意謂聖人出現,萬物可見。

    [141]“覽蒐岐”二句:蒐(sōu)岐,史載周成王自奄歸,大蒐於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北)之陽。此即用其意。蒐,秋獵。狩敖,相傳周宣王曾狩獵於敖(今河南滎陽西北)。二句謂觀今日之獵,當年周成王、周宣王的岐山、敖地之蒐狩又何足道!覽蒐岐與狩敖,宋本作“覽蒐敖與狩岐”。據他本改。成,宋本作“城”,據他本改。

    [142]“哂穆王”二句:哂(shěn),嘲笑。穆王,周穆王。荒誕,荒唐,虚妄不可信。《穆天子傳》:“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乃執白圭元璧,以見西王母。好獻錦組百純,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瑶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謡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洽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二句即用此事。白雲之西母,之,一作“於”。

    以上為賦的第八段,描寫宴享獵徒,然後藏兵戈,燒獵網,表示不再圍獵。然有此次大獵,則當年周成王、周宣王的岐山、敖地之蒐狩就不足道,而覺得周穆王觴西王母的故事更是荒誕可笑。

    曷若飽人以淡泊之味,醉時以淳和之觴[143],鼓之以雷霆,舞之以陰陽[144]。虞乎神明,狃於道德[145]。張無外以為罝,琢大朴以為杙[146]。頓天網以掩之,獵賢俊以御極[147]。若此之狩,罔有不克[148]。使天人宴安,草木蕃植[149]。六宫斥其珠玉,百姓樂於耕織[150]。寢鄭衛之聲,却靡曼之色[151]。天老掌圖,風后侍側[152]。是三階砥平,而皇猷允塞[153]。豈比夫《子虚》、《上林》、《長楊》、《羽獵》,計麋鹿之多少,誇苑囿之大小哉[154]!

    【注釋】

    [143]“曷若”二句:謂何如以清淡之味使人吃飽,以醇和之酒使人酣醉。曷(hé)若,何如。以反問語氣表示不如。淡泊,清淡寡味。淳和,醇正中和。觴,酒杯,此代指酒。

    [144]“鼓之”二句:謂以雷霆作鼓,以陰陽為舞,喻有威有惠。《禮記·樂記》:“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

    [145]“虞乎”二句:謂娱樂神明,熟諳道德。虞,通“娱”。娱樂。狃(niú),熟習。

    [146]“張無外”二句:無外,没有内外之分。《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何休注:“明王者以天下為家。”蓋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罝(jū),捕獸之網。罝,宋本作“冝”,據他本改。琢,雕琢。大朴(pò),大木材。大,《全唐文》作“太”。《楚辭·九章·懷沙》:“材朴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王逸注:“條直為材,壯大為朴。”杙(yī),木樁。用以拴牲口。《尚書大傳》卷二:“爨、竃者有容,椓杙者有數。”鄭玄注:“杙者,繫牲者也。”杙,宋本作“”,據他本改。

    [147]“頓天網”二句:頓,整頓。掩,收羅;囊括。賢俊,賢士俊傑。御極,指帝王登位。曹植《與楊德祖書》:“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此即用其意。

    [148]“若此”二句:謂如果這樣狩獵,無有不成。此以狩獵比喻治理天下。罔,無。克,完成,戰勝。

    [149]“使天人”二句:謂使天下人民和平安樂,草木繁殖滋長。宴,一作“晏”。蕃植,蕃,王本作“繁”。植,一作“殖”,是。

    [150]“六宫”二句:謂六宫妃嬪罷去珠玉裝飾,天下百姓樂於耕耘紡織。此乃賦中常用的勸勉君王之辭。揚雄《長楊賦》:“於是後宫賤瑇瑁而疏珠璣。”班固《東都賦》:“去後宫之麗飾……興農桑之盛務。”六宫,古代皇后寢宫,正寢一,燕寢五。後泛稱皇后妃嬪所居之地。

    [151]“寢鄭衛”二句:寢,停止。鄭衛,指鄭國、衛國。古人認為鄭衛之聲淫,是亂世之音。却,丢棄。靡曼,柔豔。

    [152]“天老”二句:天老,傳説中黄帝之臣。《太平御覽》卷七九引《河圖挺佐輔》曰:“黄帝修德立義,天下大治,乃召天老而問焉:余夢見兩龍挺日圖,即帝以授余於河之都,覺昧素喜,不知其理,敢問於子。……天老以授黄帝,舒視之,名曰録圖。”前句本此。風后,傳説中人名。《史記·五帝本紀》:“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裴駰《集解》引鄭玄曰:“風后,黄帝三公也。”張守節《正義》引《帝王世紀》曰:“黄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

    [153]“是三階”二句:謂如此則三階如砥之平,皇道也真正充實於天下。三階,即三台星。謂上台、中台、下台。古代以星象徵人事,以三階、三台稱三公。《漢書·東方朔傳》:“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顔師古注:“孟康曰:‘泰階,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驗也。’應劭曰:‘《黄帝泰階六符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咸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砥平,平如砥(磨刀石)之意。皇猷(yóu),帝王之謀。《詩·大雅·常武》:“王猶(通“猷”)允塞,徐方既來。”毛傳:“猶,謀也。”鄭玄箋:“允,信也。”塞,充實。

    [154]大小哉:一作“大小者哉”。

    以上為賦的第九段,以狩獵比喻治理天下,謂帝王應網羅賢士俊傑,使人民和平安樂,草木繁盛滋長。三階平而帝謀誠,豈能如司馬相如、揚雄那樣計禽獸、誇苑囿相比?

    方將延榮光於後昆,軼玄風於邃古[155],擁嘉瑞,臻元符[156],登封於太山,篆德於社首[157]。豈不與乎七十二帝同條而共貫哉[158]?君王於是迴蜺旌,反鑾輿[159]。訪廣成於至道,問大隗之幽居[160]。使罔象掇玄珠於赤水,天下不知其所如也[161]。

    【注釋】

    [155]“方將”二句:謂正當將榮譽光華施及於後代,帝王的教化超越遠古時代。延,施及。榮光,榮譽光輝。後昆,後代。《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軼(yì),超越。玄風,帝王的教化。庾亮《讓中書令表》:“弱冠濯纓,沐浴玄風。”邃古,遠古。

    [156]“擁嘉瑞”二句:擁,擁有。嘉瑞,吉祥的預兆。臻,至,達到。元符,大瑞。《後漢書·班固傳》:“以望元符之臻。”李賢注:“元,大也;符,瑞也。”

    [157]“登封”二句:登封,指登泰山封禪。太山,即泰山。篆德,指登封後篆刻功德於石。社首,山名。在今山東泰安西南。《史記·封禪書》記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即此處。

    [158]“豈不”句:豈不與,宋本無“不”字,據他本補。謂唐皇此舉難道不是與七十二帝之作為相條貫麽。七十二帝,《史記·封禪書》引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此即取其説。條貫,條理;系統。《漢書·董仲舒傳》:“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

    [159]“君王”二句:謂君王車駕返回。蜺旌,飾有霓虹的旌旗,蜺,同“霓”。旌,《唐文粹》作“旄”。鑾輿,帝王所乘之車。

    [160]“訪廣成”二句:廣成,即廣成子,傳説黄帝時人,居崆峒山中。《莊子·在宥》:“黄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至道,極高之道。大隗,神名。隗(weǐ),宋本作“塊”,據他本改。《唐文粹》作“傀”。《莊子·徐无鬼》:“黄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161]“使罔象”二句:罔象,人名。《莊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王先謙集解引宣云:“赤者,南方明色,其北則玄境也。南乃明察之方。已游玄境,不能久守而復望明處,則玄亡也。”《文選》卷五五劉孝標《廣絶交論》“得玄珠於赤水”李善注引司馬彪云:“赤水,水假名;玄珠,喻道也。”掇,拾。玄珠,黑珠。赤水,神話中水名,在崑崙山下。所如,所往之地。

    以上為賦的第十段,謂當今天子的教化超越遠古,正當將榮譽光華施及後代,登泰山,封社首,與七十二帝共條貫。於是天子鑾駕返回,訪道廣成,問政大隗,赤水掇珠。天下人不知其所往。

    【評箋】

    任華《寄李白》詩:《大獵賦》,《鴻猷文》,嗤長卿,笑子雲,班張所作瑣細不入耳,未知卿雲得在嗤笑限?

    祝堯《古賦辨體》卷七:與《子虚》、《上林》、《羽獵》等賦,首尾布叙,用事遣辭,多相出入。

    俞樾《九九銷夏録》:《李太白集》有《大獵賦》,序言“以孟冬十月大獵於秦”,不言何年。據史則先天元年,開元元年、八年並有其事。太白生年或云聖曆二年己亥,或云長安元年辛丑,則作此賦總在十三歲以後,二十三歲以前。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在開元八年二十歲時所作的《大獵賦》,有些辭句在氣魄上很足以令人佩服。試舉數句如下:“擢倚天之劍,彎落月之弓;崑崙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河漢為之却流,川嶽為之生風。羽旄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詩情韻調的清新激越,的確是超過了漢代的司馬相如,更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杜甫所自鳴得意的《三大禮賦》。

    按:此賦描寫開元年間天子在秦地畋獵的情景。據《舊唐書·玄宗紀上》,玄宗在先天二年(七一三)十一月甲辰“畋獵於渭川”(十二月庚寅改元開元元年);開元八年(七二〇)十月壬午“畋於下邽”;十七年(七二九)十二月乙丑“校獵渭川濱”;餘皆未見記載。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稱:開元九年(七二一)春蘇頲赴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時,李白路中投刺,蘇頲曾贊賞其作將來可與司馬相如比肩。竊疑當年投蘇頲之作或即此賦,則此賦初作當在開元八年(七二〇)。又按:今此賦自稱“臣白作頌”,乃向皇帝獻賦口吻。李白《東武吟》曰:“因學揚子雲,獻賦甘泉宫。天書美片善,清芬播無窮。”《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曰:“昔獻《長揚賦》,天開雲雨歡。當時待詔承明裏,皆道揚雄才可觀。”《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曰:“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揚賦》。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又據獨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曩子之入秦也,上方覽《子虚》之賦,喜相如同時,由是朝詣公車,夕揮宸翰。”由此證知,此賦當是天寶元年(七四二)在原來基礎上修改定稿而向玄宗進獻之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