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鵬賦[1] 并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余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2],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3]。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4]。此賦已傳于世[5],往往人間見之。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6]。及讀《晉書》,覩阮宣子《大鵬贊》,鄙心陋之[7]。遂更記憶,多將舊本不同[8]。今腹存手集,豈敢傳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9]。其辭曰:

    【注釋】

    [1]大鵬賦:《莊子·逍遥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其意即此賦所本。

    [2]“余昔”句:江陵,《唐文粹》作“江陵口”。即今湖北江陵。司馬子微,即司馬承禎,字子微,唐代著名道士。初隱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開元中,被召至京師,玄宗詔於王屋山置壇以居。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卒,年八十九。詳見兩《唐書·隱逸傳》。

    [3]“謂余”二句:仙風道骨,神仙的風采和有道者的骨相。八極之表,指人世之外。《淮南子·原道訓》:“廓四方,坼八極。”高誘注:“八極,八方之極也,言其遠。”

    [4]“因著”句:希有鳥,神話中的鳥名。東方朔《神異經·中荒經》:“崑崙之山……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此以“希有鳥”喻司馬承禎,而以大鵬鳥自況。希,稀少,少見。自廣,自我寬慰。

    [5]“此賦”二句:謂少作已流傳人間。

    [6]“悔其”三句:《文選》卷四〇楊修《答臨淄侯箋》:“修家子雲,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李善注:“《法言》曰:或問:‘吾子少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是悔其少作也。子雲,(揚)雄字也。與修同姓,故云‘修家’。‘著一書’,即《法言》也。”少作,一本無此二字。宏達,才識宏大廣博。

    [7]“及讀”三句:《晉書·阮脩傳》:“脩字宣子。……嘗作《大鵬贊》曰:‘蒼蒼大鵬,誕自北溟。假精靈鱗,神化以生。如雲之翼,如山之形。海運水擊,扶摇上征。翕然層舉,背負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鄙心,李白對自己的謙稱。陋之,以之(指阮脩《大鵬贊》)為粗陋。陋之,《文苑英華》作“頗陋其作”。

    [8]“遂更”二句:於是將記憶中之事重新改寫,很多處與原作不同。將,與。舊本,指初作《大鵬遇希有鳥賦》。

    [9]“今腹”三句:如今將存於腹中之事手寫出來,怎敢傳之於方家,也許可以給子弟看看罷了。腹存,存於腹中。諸,之於。作者,猶言方家。庶可,也許可以。腹存手集,《文苑英華》作“復存於手集”。腹,一作“復”。手,《唐文粹》作“於”。

    以上為賦序。説明作此賦的原因,即後悔青年時所作《大鵬遇稀有鳥賦》“未窮宏達之旨”,又陋阮脩《大鵬贊》,故作此賦。

    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10],吐峥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11],徵至怪于齊諧[12],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里,其名曰鯤[13]。化成大鵬,質凝胚渾[14]。脱鬐鬣於海島,張羽毛於天門[15]。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16]。燀赫乎宇宙,憑陵乎崑崙[17]。一鼓一舞,烟朦沙昏[18]。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19]。

    【注釋】

    [10]“南華”句:南華老仙,指莊子。《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元年,詔封“莊子號為南華真人”。老仙,宋本校:“一作仙老。”天機,天賦的悟性。漆園,古地名。戰國時莊周曾為蒙漆園吏。一説在今河南商丘市北,一説在今山東菏澤北,一説在今安徽定州市東。又或以為漆園非地名,莊周乃在蒙邑中為吏主督漆事。蒙在今商丘市北。

    [11]“吐峥嶸”二句:峥嶸,瑰奇超拔貌。浩蕩,廣闊壯大貌。

    [12]“徵至怪”句:徵,徵引。至,宋本校:“一作志。”是。志怪,記載奇異之事。齊諧,《莊子·逍遥游》:“齊諧者,志怪者也。”成玄英疏:“姓齊名諧,人姓名也。亦言書名也,齊國有此俳諧之書也。”

    [13]“談北溟”三句:用《莊子·逍遥游》語。溟,郭本作“冥”。有,一作“巨”。吾不知其幾千里,宋本無“其”字,據他本補。鯤,《文苑英華》作“鵾”。

    [14]“質凝”句:《文選》卷十二郭璞《江賦》:“類胚渾之未凝。”李善注:“似胚胎渾混尚未凝結。”此似指鯤化為鵬的蜕化過程。凝,《唐文粹》作“疑”。胚,宋本作“肧”,據他本改。

    [15]“脱鬐鬣”二句:鬐鬣(qí liě),本指馬頸上的長毛。此指鯤的脊鬐。鬐鬛,一作“脩鱗”,一作“脩鬛”。《文選》卷一二木華《海賦》:“巨鱗插雲,鬐鬣刺天。”李善注引郭璞曰:“鰭,魚脊上鬐也。”羽毛,一作“廣翅”。天門,天宫之門。《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淪天門。”高誘注:“天門,上帝所居,紫微宫門也。”天,《文苑英華》作“塞”。

    [16]“刷渤”二句:渤澥,即渤海。澥,郭本作“海”。《初學記》卷六:“東海之别有渤澥,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浮勃澥。”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海别枝名也。”司馬貞《索隱》:“案《齊都賦》云:‘海傍曰勃,斷水曰澥。’”扶桑,神話中樹木名。朝暾,初升的太陽。暾,《文苑英華》作“瞰”,非。《楚辭·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王逸注:“謂日始出東方,其容暾暾而盛大也。”“言東方有扶桑之木,其高萬仞,日出,下浴於湯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耀四方,日以扶桑為舍檻。”晞(xī),乾燥。此用作動詞,猶曬。二句謂在渤海的春水裏洗刷羽翼,又在扶桑樹上曬着朝陽。

    [17]“燀赫”二句:燀(chěn)赫,聲勢盛大。王維《送鄭五赴任新都序》:“雷霆之威,燀赫百里。”燀赫乎,宋本作“炟爀于”,咸本作“烜爀乎”,據蕭本、郭本、王本改。憑陵,侵擾。陵,宋本作“凌”,據他本改。《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衆,以憑陵敝邑。”

    [18]“一鼓”二句:謂大鵬之翅一旦鼓蕩,就能使烟波混茫,沙石昏暗。朦,一作“蒙”,《唐文粹》作“曚”。

    [19]“五嶽”二句:謂大鵬的鼓撲,使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奔騰。蕩,宋本作“落”,據他本改。崩奔,大水激岸,洶涌澎湃。《文選》卷二六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圻岸屢崩奔。”吕向注:“水激其岸,崩頽而奔波也。”崩奔,《文苑英華》作“沸騰”。

    以上為賦的第一段,謂大鵬形象源出《莊子·逍遥游》由鯤變鵬的寓言,並描繪大鵬出世的巨大聲勢。

    乃蹶厚地,揭太清[20],亘層霄,突重溟[21]。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22]。背嶪太山之崔嵬,翼舉長雲之縱横[23]。左迴右旋,倏陰忽明[24]。歷汗漫以夭矯,羾閶闔之峥嶸[25]。簸鴻濛,扇雷霆[26]。斗轉而天動,山摇而海傾[27]。怒無所搏,雄無所争[28],固可想像其勢,髣髴其形[29]。

    【注釋】

    [20]“乃蹶”二句:乃,他本“乃”字上皆有“爾”字,作“爾乃”。蹶(jué),踏。《莊子·秋水》:“蹶泥則没足滅跗。”乃蹶厚地,《文苑英華》作“爾乃蹶巨壑”。揭,高舉。《詩·小雅·大東》:“維北有斗,西柄之揭。”太清,天空;亦指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成玄英疏:“太清,天道也。”揭,一作“陵”,一作“摩”。

    [21]“亘層”二句:謂大鵬横貫九天,衝擊大海。亘,横貫。層霄,重霄。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故云層霄。霄,近天雲氣。重溟,大海。《文選》卷一一孫綽《游天台山賦》:“或倒景於重溟。”李善注:“重溟,謂海也。”亙層霄,突重溟,《文苑英華》作“左迴右旋,倏陰忽明”。

    [22]“激三千”二句:謂大鵬展翅水擊三千里,勃然衝天而起,向九萬里高空迅疾奮飛。崛起,勃起。向,一作“摶”。

    [23]“背嶪”二句:謂背負高聳崔嵬的泰山,翼拍縱横蒼穹的浮雲。嶪(yè),岌嶪,山高貌。太山,泰山。崔嵬,《楚辭·九章·涉江》:“冠切雲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背嶪太山,《文苑英華》作“背岌泰山”。太,宋本作“大”,據他本改。“山”下宋本校:“一作虚。”長雲,一作“垂天”,又一作“垂雲”。

    [24]“左迴”二句:形容大鵬翱翔於長空,左右盤旋,穿雲破霧時忽明忽暗的情景。

    [25]“歷汗漫”二句:謂漫無邊際地自由飛騰,一直飛到高峻的天門。汗漫,漫無邊際。見前《廬山謡寄盧侍御虚舟》詩注。夭矯,屈曲飛騰貌。《文選》卷一二郭璞《江賦》:“吸翠霞而夭矯。”李善注:“夭矯,自得之貌。”吕向注:“夭矯,飛騰貌。”羾(gòng):飛至。一作“塌”,一作“排”。《文選》卷七揚雄《甘泉賦》:“登椽欒而羾天門兮,馳閶闔而入凌競。”張銑注:“羾,至也。”李善注引王逸曰:“閶闔,天門也。”峥嶸,高峻貌。

    [26]簸鴻濛:簸,摇動。濛,一作“蒙”。鴻濛,指自然界的元氣。一説為海上之氣。《淮南子·道應訓》:“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濛之光。”

    [27]“斗轉”二句:形容大鵬奮飛,其氣勢使斗轉星移,蒼天震動,高山摇動,大海傾波。

    [28]“怒無”二句:謂其奮飛時無物可與之相搏,其雄力無物可與之争衡。搏,宋本作“摶”,據他本改。《文苑英華》此下無“怒無”至“若乃”二十字。

    [29]髣髴:依稀想見。

    以上為賦的第二段,寫大鵬起飛時水激三千,遠征九萬,歷汗漫,至天門,斗轉天動、山摇海傾的雄偉景象。

    若乃足縈虹蜺,目耀日月[30],連軒沓拖,揮霍翕忽[31]。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32]。邈彼北荒,將窮南圖[33]。運逸翰以傍擊,鼓奔飇而長驅[34]。燭龍銜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啓途[35]。塊視三山,杯觀五湖[36]。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37]。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弧[38]。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39]。

    【注釋】

    [30]“若乃”二句:謂大鵬雙足縈繞虹蜺,其目使日月生輝。縈,《文苑英華》作“策”。耀,《文苑英華》作“輝”。虹蜺,舊謂虹雙出時色彩鮮盛者為雄,稱虹;色彩暗淡者為雌,稱蜺(霓)。

    [31]“連軒”二句:形容飛走迅速。《文選》卷一二木華《海賦》:“翔霧連軒。”張銑注:“連軒,飛貌。”又“長波涾沲(同“沓拖”)”,李善注:“涾沲,相重之貌。”李周翰注:“涾沲,延長貌。”《文選》卷三五張協《七命》:“翕忽揮霍。”劉良注:“並飛走亂急也。”

    [32]“噴氣”二句:謂大鵬噴氣,使天地四方雲生霧起;灑毛則使千里之地大雪紛飛。灑,《文苑英華》作“落”。

    [33]“邈彼”二句:南圖,一作“南隅”。二句謂大鵬飛及邈遠的北方,又將窮盡南方的邊遠之地。

    [34]“運逸翰”二句:謂大鵬用閑逸的羽翼兩旁拍打,鼓蕩疾風,凌空遠翔。逸翰,疾飛的鳥羽。一作“逸翮”。翰、翮,並指鳥羽。奔飇,疾風。長驅,長途驅馳,遠飛。此二句《唐文粹》作“遞逸翮以傍鼓,擊奔飇而長驅”。按:“運逸翰”至“啓途”二十六字,《文苑英華》作“魂視三山,柸觀五湖。燭龍啣光以照影,列缺施鞭而啓途”。

    [35]“燭龍”二句:燭龍,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在西北無日之處,人面龍身,銜燭以照幽暗。見《山海經·大荒北經》、《淮南子·墬形訓》等。列缺,指天際雷電。見前《夢游天姥吟留别》詩注。二句謂燭龍口銜燭光,為大鵬照明萬物;雷電執鞭,為大鵬啓程開道。

    [36]“塊視”二句:三山,指傳説中的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五湖,有多種説法,在先秦古籍中,都指太湖附近的五個湖泊。二句謂大鵬視三神山猶如土塊,看五湖猶如酒杯。塊,《文苑英華》作“魂”。觀,一作“看”。

    [37]“其動”二句:謂大鵬的舉措有神靈相應,其行為與天道俱成。《文選》卷一三賈誼《鵩鳥賦》:“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李善注引《鶡冠子》:“至人不遺,動與道俱。”

    [38]“任公”二句:《莊子·外物》記載任公子為大鉤巨緇得大魚,見前《大臘賦》注。罷釣,停止垂釣。有窮,夏朝時國名。相傳有窮國君后羿善射。此即以有窮指后羿。此謂善釣的任公子不敢再垂釣,善射的后羿也不敢再彎弓。

    [39]“莫不”二句:投竿,指任公。失鏃,指有窮。鏃,箭。二句謂任公子和有窮國后羿見大鵬如此,也只能罷釣拋竿,收弓丢矢,仰天長歎。按:“任公”至“河漢”,《文苑英華》無。

    以上為賦的第三段,極誇張地描繪大鵬在高空疾飛,噴氣生雲,灑毛飛雪,視三山為土塊,視五湖為杯水,於是善釣的任公罷釣,善射的后羿棄弓。

    爾其雄姿壯觀,坱軋河漢[40],上摩蒼蒼,下覆漫漫[41]。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而傍歎[42]。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43]。當胸臆之掩晝,若混茫之未判[44]。忽騰覆以迴轉,則霞廓而霧散[45]。

    【注釋】

    [40]“爾其”二句:謂大鵬雄姿矯健壯觀,在空中與河漢相映。坱(yǎng)軋,漫無邊際貌。《文選》卷一三賈誼《鵩鳥賦》:“大鈞播物兮,坱圠無垠。”劉良注:“坱圠,無涯際也。”《漢書·揚雄傳》:“忽軮軋而無垠。”顔師古注:“軮軋,遠相映也。”坱軋、坱圠、軮軋,音義皆同。坱軋,一作“映背”。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