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共产主义者鲁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从广州回到上海以后,鲁迅到底成了一名无产阶级的战士。我们应该发挥他的遗志光荣地胜利地称他为共产主义者。

    我们先谈一个颇有趣味的事情,鲁迅在世时不可能读到毛主席一九二七年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如果读到了,他的《阿Q正传》所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很有点像出乎鲁迅的意外,阿Q要造反,并不是鲁迅主观的捏造,是客观的反映,其真实的程度连鲁迅自己都不敢相信似的,阿Q敢于造反吗?在《阿Q正传》出世六年之后,就在一九二七年,中国的农民岂但敢于造反,还敢于做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呢。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鲁迅这时如果读到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是如何地出乎意外而又在乎意中!“出乎意外”是鲁迅无法解决的中国革命问题,毛主席在那篇文章里提出了有预见性的正确的解答;“在乎意中”是毛主席指出中国贫雇农所具有的革命性,鲁迅也认为阿Q终于要革命的。鲁迅以他深厚的感情,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已看到了阿Q的革命性了。我们且看《写在〈坟〉后面》里这几句极有价值的话:

    去年我主张青年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书,乃是用许多苦痛换来的真话,决不是聊且快意,或什么玩笑,愤激之辞。古人说,不读书便成愚人,那自然也不错的。然而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聪明人。

    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反动的复古主义说的。当时的反动派害怕青年去革命,害怕青年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所以要提倡青年读古书,把青年引到钻古书的牛角尖里去,削弱了革命的力量,就是反动派文人的阴险的用心。鲁迅针对这种反动言论,劝青年少读或不读古书。他这里说的“中国书”是专指古书说的。中国的古书中间,有不少是宣传地主阶级的反动理论的。鲁迅在这里说的“愚人”和“聪明人”,就是指在封建社会里被剥夺了学文化机会的农民和靠剥削过活的地主。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是靠农民的劳动来建立的;剥削阶级的地主是决不能支持当时的世界的。这是如何伟大的观点,是劳动观点,是群众观点,鲁迅于直感中得之。中国过去的历史虽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历史,但这部历史到底很长久,支持这长久历史的是什么人呢?是劳苦农民。这是事实。所以鲁迅在直感的状态下写出他的信念来了:“然而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聪明人。”他说得斩钉截铁。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早期本着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观察中国社会,也还是因为在那时这种思想与他的革命爱国的主观愿望相契合的原故,后来因为事实的教训,从一九二七年住在上海以后,他倒真是研究起阶级论的学问来了,在《二心集》的序言里才能作出这样的科学的论断:“只是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却是的确的。”思想上经过阶级论的武装,才认识工人阶级,因而人类解放,中国解放的前途,他便有着科学的论断了。像他这样的人,一切的话都是切实的,无论在发展了之后,无论在发展之中,只要我们细心体会。

    瞿秋白同志曾说鲁迅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这话鲁迅在当时是首肯了的。所以鲁迅名义上虽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实质上他是个共产主义者。这“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确实是认为非常的宝贵,他曾一再作了记录。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引了宋朝的哲学家朱熹的话:“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文章里正是以朱熹的这句话作了总结他的战斗经验的标题。《写在〈坟〉后面》里面还要提起,他说,“最末的《论“费厄泼赖”》这一篇,也许可供参考罢,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这血所写的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真理。

    鲁迅从一九二七年住到上海以后,一直到一九三六年他在上海逝世,这十年之中,他随时准备为革命而献身,不仅仅只准备做“抚哭叛徒的吊客”。这个改变,便是鲁迅接受了事实的教训,同时充满了光明的信心。他在三一八前后还未离开北京时,便曾反省过,“我为什么要做教员,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