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武侯之少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侯名亮,姓诸葛,字孔明,追赠武乡侯,谥忠武,琅琊阳都人也(今山东沂水县南)。少孤,从父玄,署豫章太守。亮往依之。叔去官,依刘表于荆州,挈亮俱行。叔卒,亮乃择地修养,以励节而勉志焉。伟人之少时,其志意固已远矣。

    荆洛处天下之中。自周迄汉,常为四达之通衢。世而治,则衣冠文物之所聚会也;世而乱,则群雄剧寇之所出没也。当两汉之间,中州人物,以南阳一郡为归。其郊外有冈,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止,如巢然。山水深厚,云树苍茫。退则窈然深藏,遗世而独立,出则面襄汉而走樊邓,易与当世贤士大夫握手交欢,互通声气。武侯乃结草庐于其中,躬耕陇亩,啸傲自适。此时也,春雷掩声于地下,虎豹匿影于雾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虽伊吕何加焉。

    方献帝建安之初,曹操迁帝于许都。二袁跋扈,吕布纵横,中原纷纷,有如云扰。而侯一室晏然,安其弦诵之常,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游。三人务于精熟,而侯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抱膝常吟,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侯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侯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邀游何必故乡耶?”

    草庐西偏地址极高,背山临水,风景最胜。侯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甫吟》。《粱甫吟》者,盖咏齐国晏子之事。其词曰:“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此盖思琅邪故乡,如庄舄之越吟也。或谓侯之意,愿辅佐明主,又惧为谗邪所阻,故发此吟。以侯之明,遇其主则出,不遇其主则伏,而何必豫存一忧谗畏讥之心,以损其草堂之乐耶?侯虽云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然怀土之心,即爱国心之所本也。某山某水,忆游钓而徘徊;为故为亲,话桑麻而动色,此人之情也。圣贤豪杰,亦何必远乎人情?

    黄承彦者,高爽开朗,为沔阳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方侯在南阳日,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司马徽兄事之。娶孔明小姊,夫妻相敬如宾。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其从子统,小时朴钝,未有识者,惟德公与徽重之。德公尝谓亮为卧龙,统为凤雏,徽为水鉴。

    【批评】

    时世多事之秋,正少年求学之日也。尝见无志之人,一睹时事纷纭,便百务灰心,苟且求安,更无向上念头。其有志者,则直舍其学业,奔走国事,纷心时局,而不遑修养。如去年革命时,少年界中人,争投身于军事是矣,不知此爱国之小者也。天生我材当用之大处,以智识未老、学业未足之时,便去报国,其热心虽甚可敬,然犹落未熟之果,摘方长之瓜。良好之瓜果,而使之不得尽其材,岂不大可惜乎?须知生逢危局,凡我青年将来所负之责任,必更重大。欲尽此重大责任,全恃少年时代,专心一意,修养其身心,磨励其志气。若因此辍学,费其贵重之时光,谓之自暴自弃也可。武侯生当群雄扰攘、个人生命朝不保夕之时,乃不遑他事。而汲汲焉择地读书,萧然草庐,独立不惧,其气概为何如也。同时如石广元、孟公威、黄承彦辈,虽亦一时名士,然皆作避地厌世之想而已。惟武侯处消极之世,而抱积极之志,此武侯之所以为武侯也。当隋末之乱,王通隐居河汾。身为大师,孕育房杜诸贤,开有唐一代之治。当元末之乱,刘基隐居青田,遇合太祖,开有明一代之治,一旦遭逢知己,出身而任国事,无虞其竭蹶者,学足故也。我辈生丁危世,其亦可知所取法矣。

    《水经注》云:沔水历孔明旧宅,在今襄阳县西隆中山东也,《出师表》所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沛国刘季和镇襄阳,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永平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后改为祠,是侯之遗宅。晋时犹无恙也,今则陈迹已湮,啸声俱杳。过客徒于荒烟蔓草之中,慨然凭吊而已。若英美名人之宅,虽数千年亦悉保存,非特保存而已,并当年之一器一物位置之次第,亦悉如其旧。户外之风云变幻,草木荣枯一岁中不知换若干次之度态也,而宅内之景象,则自名人去世至今,未尝一变。后之入此室处者,抚其遗迹,而数千年前之主人,若呼之欲出。于是摹为图画,制为信片。而名人之起居,名人之精神,无不深印于人人之脑中,惜吾国未能知此也。咸阳三月,可怜焦土,以从前专制帝王之魔力,尚不能保其所居,而况乎他人哉?

    观武侯所与游者,皆一时才俊。然与武侯比,则其学识,皆较逊一筹。而侯与之互通款曲,共相师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有恃才傲物,视举世无一当意之人者,自大乎实自小耳。

    武侯读书观其大略,此谓熟精义理,而不为章句之学耳。盖前汉经师,多治大义,以求致用。至于后汉,则破碎太甚,咬文嚼字,无益于大体。武侯之学,求其经世,夫岂屑追随康成、季长之后者乎?不用心读书者,幸弗误会,陈傅而猥曰,不必深考也。史称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此其理想,又入旷达一路,与武侯读书似同而实异。

    武侯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刘禅追赠为武乡侯,谥号为忠武,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南)。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叔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亮便前去投靠他。后来官位被免职,于是叔父又带着诸葛亮投奔了在荆州的刘表。叔父病逝后,诸葛亮找了个比较隐蔽的地方修身养性,砥砺节操并且勉励志向。伟大人物的少年时代,便有了长远的志向与抱负。

    荆州、洛阳都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周朝到汉以来,一直是通达四方的中心城市。如果是太平盛世,这里就是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如果处在乱世之中,这里就会成为各路英雄豪杰、盗贼们出没的地方。当时两汉之间时,中州有突出才华的人物,以南阳郡为归隐地。南阳郊外有山脊,从嵩山南面起,数百里绵延不断,到这里后突然终止,就和一个窝一样。山林茂密,雨水丰厚,天上的云和树看上去成一片,广阔无边。退隐时可以幽然深藏,超然遗世。出仕时直面襄阳、汉中,而且经过樊邓,可以毫不费力地与当时的贤能人士见面、交往,相互间传递信息。武侯于是在这里修筑了简陋的屋子,亲自在田地里耕种,放歌长啸,傲然自得。而这时期,他就像春天轰轰的雷声都掩藏到地下,虎豹无影无踪地躲进了雾中。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即使是伊尹和吕尚也不过如此吧?

    汉献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