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自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子纲目》于宋文帝元嘉四年,特书晋征士陶潜卒,书法曰:“潜卒于宋,书晋何?潜始终晋人也。”终纲目一人而已矣。宋室将征之,而公适卒,是天亦欲使公为完人也。

    陶公年六十三岁,自知不起,预为挽歌,又作自祭文,其达于生死之际有如此者。文曰:

    岁惟丁卯(宋文帝元嘉四年),律中无射(九月)。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音瑟),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贫薪(《汉书·朱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翳医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以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没亦见思。

    嗟我独迈,会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遯。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即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家语》:“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俭笑王孙(《汉书》:“杨王孙病且终,令其子曰:‘吾欲赢葬,以反吾真,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颜延之者,陶公故人,相知最深,不以生死易操者也,撰《陶征士诔》,私谥曰“靖节征士”,陶公之心事,遂大白于后世,今录其序文如左:

    夫璇玉致美,不为池皇之宝;椒桂信芳,而非园林之宝。岂其乐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若乃巢、由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而绵世寖远,先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亦惜乎!

    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辍涂殊轨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泛余波乎?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义,追悟毛子奉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忠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祭,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欤?有诏征著作郎,称疾不赴。春秋六十有三,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柴桑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谥曰靖节征士。

    陶公墓在今星子县北二十五里,明正德十年,提学李梦阳,仰止高风,重为修整,并立靖节书院焉。

    《诗文集》八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所录序云:“素爱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是又陶公异代之知己也,世又传《五孝传》一卷,《圣贤群辅录》二卷(又名四八目),“后捜神记”十卷,盖后人所伪托云。

    【批评】

    《自祭文》云:“律中无射”,挽歌云:“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其卒当在九月,颜延之诔云:“疾惟店疾,视化如归。”则是以店疾卒也。

    《四库全书》著录《陶渊明集》八卷,提要云:北齐阳休之序录潜集行世,凡三本。一本八卷,无序。一本九卷,有序目而编比颠乱,兼复阙少。一本为萧统所撰,亦八卷,而少《五孝传》及《四八目》,休之参合三本,定为十卷,已非昭明之旧。宋宋庠得江左旧本,次第最为伦贯,今世所行即庠称江左本也。然昭明太子去潜世近,已不见《五孝传》《四八目》,不以入集,阳休之何由续得,所引《尚书》,自相矛盾,决不出于一手,当必依托之文,休之误信而增之。

    陶集今有宋汤汉(字东磵,谥文清,江西鄱阳人)注四卷本,有诗无文(刻入拜经楼丛书中),李公焕(庐陵人,明何燕桌云元人)笺注十卷本(贵池刘氏翻刻本)何孟春注本,毛晋汲古阁本(有附录及吴仁杰年谱)焦竑本(无《四八目》)莫友芝小字本,翰选楼小字本(以上皆十卷本,并附《五孝传》《四八目》),张溥汉魏百三名家本(一卷),张泉公本(诗有删去者),绿君亭本(亦汲古阁所刻,正集三卷,余为杂附)复有黄文焕之析义、吴瞻泰之汇注,而罗列众家之长,汇为一书,则莫善于安化陶文毅公澍之《靖节先生集》。

    六朝人专集,存于今者,寥寥数家。独陶公集至今一刻再刻,不致坠废,文以人重也,彼不务其行,而求工于文者,虽捻断吟髭,瘦尽诗骨,亦徒自苦耳,何足传哉?

    《捜神后记》,明有刻本,《四库》亦著录。考陶公卒于宋元嘉四年,而书中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伪可不恃辨。

    《朱子纲目》在宋文帝元嘉四年的时候,特地写了东晋陶渊明去世的事,文章评论道:“陶渊明死于宋朝,为什么要写‘晋朝’呢?陶渊明始终都是晋朝人。”整个《朱子纲目》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的,宋朝王室想选拔他做官,但他那时候刚好去世,这是老天都想让陶渊明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啊。

    陶渊明六十三岁的时候,自己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提前为自己写好了挽歌,又写了祭奠自己的文章,他面对生和死时,是多么乐观的一个人啊。他的文章写道:

    “丁卯年的九月(宋文帝元嘉四年),十二律为无射,位于戌的方位(这是指九月)。天气寒冷,夜晚漫长,到处一片萧瑟(“索”字读“瑟”音),大雁在南飞的途中,草木也发黄凋落了。陶渊明也将要告别人世,永远回归到泥土中了。老朋友悲痛伤心,一同在今晚为我送行。摆上美味佳肴,倒上清醇美酒。看着我的脸色渐渐暗淡无光,听着我的声音越来越远去。唉,太可悲了,辽阔的大地,高远的天空,天地养育万物,我才得以成为人。自从我出生以来,遇到的都是贫困的命运,饭碗、水瓢常常是空的,冬天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带着欢乐去山谷里挑水,一路唱着歌背着柴草(《汉书·朱买臣》中写道:朱买臣独自在路上唱歌,在坟岗之间背柴草),柴房非常昏暗,从早上到晚上都在干活。春去秋来,都要在园中干活,又是耕田又是培土,又是育苗又是繁殖。高兴地看书,快乐地弹琴。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洗洗清泉。辛勤劳动而不剩下一点体力,心中常常会感到悠闲。快乐地去接受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顺从自己的本分一直到死。只因为人生只有这一百年,所以人们才会珍惜它。害怕自己一事无成,才会珍惜时光。活着的时候是世上的珍宝,死去之后还会被人们思念。可叹我与世人不一样,想法也与别人完全不同。我认为别人对我的宠爱不是自己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