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训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陶公训子最切至,与其平日放旷之怀,判若两人。观此可知陶公之流于放旷,实遭逢使然,非本心也。官彭泽时,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日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慈祥恺悌,千载下如见其心,以此教子其意深矣。三十丧妻,继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有五子,曰舒俨,曰宣俟,曰雍份,曰端佚,曰通佟,亦称俨(字求思)、俟、份、佚、佟。俨前妻出,俟以下皆翟氏出也。

    《命子》诗者,盖陶公三十岁以前所作,专以训俨者也,有云:“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又有《责子》诗曰: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谓十五岁也),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黄山谷论之曰:“观靖节此诗,想见其人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愁叹见于诗耳。”盖渊明襟怀旷达,高出尘壒之表,大抵诸郎皆中人之资,期望甚切,稍不满意,遂作贬词。况雍端甫十三,通子方九龄,过庭之训尚浅,可遽以不肖断之耶?

    又有与子俨等疏,以作遗训曰: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孔丛子:孔子四友,回、赐、师、由,非子夏,此云然者谓其同列耳)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外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沈约《宋书》作“吾年过五十而穷苦荼毒,家贫弊,东西游走”,无“少”字及“每以”二字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按:“孺仲”,当作“儒仲”。《后汉书·王霸傅》:霸,字儒仲。《列女传》:霸少立高节,光武时连征不仕,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遣子奉书于霸,客去为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曰:“向见令狐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君躬勤苦,子安得不耕,以养即勤,安得不黄头历齿,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霸崛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逊)。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嵇康《高士传》:“求仲羊、仲从皆治车为业,挫廉逃名,蒋元卿之去兖州,还杜陵,荆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二人从而游,时人谓之二仲。” 《列女传》:“楚老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楚王欲使守国之政。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今先生食人之酒肉,受人之官禄,此皆之所制也,居乱世而为人所制,能免于患乎?’老莱子遂随其妻至于江南而止”)

    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病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管仲与鲍叔共贾,鲍叔分与管仲金独多,知其贫也)。归生伍举,班荆道旧(春秋时,楚伍举与声子相善,后相遇于郑,班荆相与语食而言复故)。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长韩元长(《金楼子》作“陈元长”,王应麟曰:谓韩融,韶子。见后汉《韩韶传》),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晋书·纪毓传》:“毓字稚春,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青州,逮毓七世,时人号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批评】

    与子一疏,乃陶公毕生实录,全副学问也。穷达寿夭,即一眼觑破,则触处任真,无非天机流行,末以善处兄弟劝勉,亦其至情不容已处,读之惟觉真气盎然。

    陶公高蹈独善,宅志超旷,视世事无可芥其中者,独于诸子,拳拳训诲,知陶公固亦理学中人也。公既厚积于躬,薄取于世,其后宜有兴者。《梁书》:“安成王秀为江州刺史,前剌史取渊明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掾。”袁郊《甘泽谣》云:“陶岘彭泽之后,开元中,家于昆山。”杜甫诗:“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着诗篇,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杜以渊明教子为不达,非笃论也。

    陶渊明教导孩子最恳切周至了,这和他平时豪放旷达的胸怀相比,简直就像是两个人一样。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陶渊明的豪放旷达,不拘礼俗,其实都是他人生遭遇历程所造成的,并不是他本来的品性。他在彭泽做官时,没有让家人跟在自己的身边,他送给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说:“你一天正常的花费,自己提供是很困难的,现在送你一个仆人帮你干活,这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好好对待他。”他的这种慈爱和平易,千百年之后还能让人体会到他的真心,用这种方法来教导孩子,真是用心良苦啊。陶渊明三十岁的时候死了妻子,又娶了一个妻子姓翟,她能够和陶渊明一起享受幸福,一起度过困难。陶渊明在前面耕地,她在后面锄田,陶渊明一共有五个儿子,他们分别叫舒俨、宣俟、雍份、端佚和通佟,也称他们叫俨(字求思)、俟、份、佚、佟。陶舒俨是陶渊明前妻生的,陶宣俟和他的弟弟们都是后娶的妻子生的。

    《命子》这首诗是陶渊明三十岁以前写的,专门用来教导陶舒俨的,诗中说:“你要出生的那天,占卜是个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辰。给你取名叫俨,给你取字叫求思。你温和恭顺地和我生活在一起,要牢牢记住你名字的含义啊。孔子的孙子叫孔伋,我希望你能向他学习。”

    还有一首《责子》诗说:

    “白发已经长满了两鬓,肌肤松弛也不再丰满了。虽然有五个儿子,但他们都不喜欢学习。陶舒俨已经十六岁了,没有人比他还懒惰。陶宣俟也已经十五岁了(十五岁叫志学),而他也不喜欢写文章。陶雍份和陶端佚也都十三岁了,连六和七这些数字都不会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