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侨文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那端坐不动的人面前,

    他深深地一躬到地;

    那安详的微笑

    令他忆起他自己一生中

    所深爱的一切,

    令他忆起生命中

    所有珍贵与神圣的一切。

    侨文达曾在名妓伽摩拉赠与乔答摩信徒的游乐园中与其他一些僧侣度过了一段休憩的时光。他听人们传说在一日行程之外的河边住着一位老船夫,许多人认为那是一位圣贤。于是当侨文达再次外出云游,他选择了通向渡口的道路;他急于见到那位船夫,尽管侨文达一直严守

    戒律并且由于年高德劭而赢得年轻僧侣们的尊重,然而他的内心仍不得安宁。他的追寻仍未完愿。他来到河边,要求那老人渡他过河。当他们弃船登上彼岸,侨文达对船夫道:“您对朝圣者和僧侣们都非常友善,您已经渡我们许多人过河,您莫非也是一位求道者吗?”

    悉达多衰老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微笑,道:“尊贵的先生,您已经年迈并且身穿乔答摩弟子的僧袍,您仍把自己称作求道者吗?”

    “我的确已经老朽,”侨文达道。“但我从未停止过追寻。我永远不会停止追寻,这似乎是我命中注定。我觉得您似乎也曾追寻过,我的朋友,您能否对我稍加指点呢?”

    悉达多道:“我所能说的不会有什么价值。不过,也许您追寻过多,因而您追寻的结果是无从寻见。”

    “这是什么道理呢?”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悉达多道,“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之物。他之所以无所发现,无所获得是因为他只专注于他所追寻之物,因为他执迷于自己的目标。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摒弃一切目标。尊贵的人,您也许的确是一位追寻者,由于您的追寻过于急切,您没有看到许多眼前的事实。”

    “我还是没有明白,”侨文达道。“您的意思是……?”

    悉达多道:“尊贵的人,多年以前,您曾来到这条河边并发现一个正在酣睡的人。您坐在他的身旁呵护他的睡眠,但当时你并未认出那个酣睡的人,侨文达。”

    侨文达大吃一惊,仿佛遭了魔法一船呆视着船夫。

    “您是悉达多?”他谦恭地问道。“这一次我还是没能认出你。再见到你我真是太高兴了。你变了,我的朋友。现在你成了船夫了吗?”

    悉达多和蔼地笑了,“是的,我成了一名船夫。许多人都会改变,穿种种不同的衣服,我也是如此。欢迎你,侨文达,今晚我请你在我的草舍里过夜。”

    侨文达当晚就住在悉达多的草舍里,睡在维稣德瓦曾经用过的床上。他向他年轻时代的朋友提出许多问题,而悉达多则把自己的许多生活经历讲给侨文达。

    第二天清晨,侨文达在道别之前,有些犹豫地问道:“悉达多,在继续我的行程之前,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有某种你可以确认的信条、信仰或是知识来扶助你生活并行于正道?”

    悉达多道:“你很清楚,我的朋友,甚至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苦行者时,我已经开始怀疑所有信条与教师,开始与他们背离。现在我的想法依然故我,尽管从那时起,我有过许多导师。一位美丽的名妓曾长时间作我的老师;还有一位富商和一个赌徒也曾是我的老师。一位佛陀的游方弟子曾一度是我的老师,当我在林中沉睡时,他曾停下来坐在我的身边守护;我从他那儿也学会了很多,我对他非常感激。然而,最重要的,我曾师从于这条河以及我的前辈维稣德瓦。他是一位质朴的人,他并非哲人,但是他与乔答摩同样悟到了世界的本质。他是一位圣贤。”

    侨文达道:“悉达多,我觉得你似乎还是有点喜欢调侃。我相信你的话,我知道你并没有追随任何一位导师。可是就你自己而言,如果你没有某种信条的话,你是否有某些观念呢? 你自己是否发现了某种扶助你生活的知识呢? 如果你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会感到非常荣幸。”

    悉达多道:“是的,我曾有过不少观念与知识。有时,在一日之内或一个时辰之内,我会体验到智慧,正如人们从内心感受到生命。我有过许多思想,但我觉得很难对你讲述。然而有一种思想给我以很深的印象。侨文达,即智慧无法言传。智者们试图传授的智慧听起来总是十分愚蠢。”

    “你又在调侃吗?”

    “不,我正在告诉你我的发现。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我年少时就有过这种疑问,正是我的怀疑驱使我远离教师们。我还有过一种思想,侨文达,你又会认为那是

    开玩笑或只是一种愚蠢的念头:就是说,每一真理的反面也同样真实。比如说,只有偏面的真理才能形诸于言辞;事实上,以语言表达或思维的一切都只能是偏面的,只是半个真理而已,它们都缺乏完备、圆融与统一;当佛陀世尊宣讲关于世界的教义,他不得不把世界分为轮回与涅槃,虚幻与真如,痛苦与救赎。人别无选择,对于那些要传授教义的导师们来说尤其如此。而世界自身则遍于我之内外,从不片面。从未有一人或一事纯属轮回或者纯属涅槃,从未有一人完全是圣贤或是罪人。世界之所以表面如此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幻觉,即认为时间是某种真实之物。时间并无实体,侨文达,我曾反复悟到这一点。而如果时间并非真实,那么仿佛存在于现世与永恒,痛苦与极乐,善与恶之间的分界线也只是一种幻象。”

    “那是怎么回事?”侨文达迷惑地问道。

    “听着,我的朋友。我是罪人,你也是罪人,而罪人有朝一日会成为梵天,有朝一日会证得涅槃,有朝一日会成佛;这‘有朝一日’是某种幻象,那只是一种比较而已,罪人并不是在趋于佛境,他并没有不断演进,尽管我们的感官只能如此感知事物。不,潜在的佛性已然存在于罪人身上,他的未来已然存在。我们必须认识到隐藏于你、我以及所有人中潜在的佛性。侨文达,世界并非不完善,或者正沿着通向完善的漫漫长路缓缓发展。不,世界在每一瞬间都是完美的:所有罪孽都已然领受神恩,所有孩童都是潜在的老人,所有婴儿都已打上死亡的印记,而所有的垂死者——必获永恒的生命。一个人不可能认清另一个人已然修到何等境界。佛存在于劫匪与赌徒身上,而劫匪亦存在于婆罗门身上。 在极深禅定之中,人可以除灭时间并同时经历所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于是一切皆善,一切完美,一切即梵。因此,我认为一切的存在皆为至善——无论是死与生,无论罪孽与虔诚,无论智慧或是蠢行,一切皆是必然,一切只须我的欣然赞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与爱心;因而万物于我皆为圆满,世上无物可侵害于我。我通过我的灵魂与肉体得知,我之堕落乃为必需,我必然经历贪欲,我必然去追逐财富,体验恶心,陷于绝望的深渊,并由此学会不再去抵制它们;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愿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象来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未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侨文达,这就是我头脑中的一些观念。”

    悉达多弯腰从地上拾起一颗石子拿在手中。

    “看,”他手持石子道。“这是一枚石子,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它也许会化为泥土,泥土中会生出植物,动物或是人。我以前或许曾说过:这石子只是石子,毫无价值,属于玛耶女神的空幻世界,然而或许因为在变易之轮中它也有变为人或是神灵的可能,所以这枚石子才具有了某种重要性。这或许是我曾经有过的想法,但是现在我认为:这石子不仅仅是石子,它同时也是动物、上帝或佛。我不因为它是一物并将会变为另一物而尊敬它,爱它。而是因为它久远以来即包容了一切万物, 而且永远涵摄万物。我爱它仅仅因为它是一枚石子,因为现在此刻它向我显现为一枚石子。我在它的每一细微的纹理和孔洞中都看到了价值与意义。它的灰与黄,它的硬度以及敲起来的声响,它表面的干与湿也同样显示着神秘与价值。有些石子摸起来像油脂或肥皂,有些看起来像树叶或砂子。每一枚石子都与众不同,并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崇拜着圆满的“唵”字真言。每一石子皆为梵。同时,不管是像油脂或肥皂,它又仅仅是石子而非其他。这正是使我喜悦之处,这正是奇妙而值得礼敬之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