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0章 最后之战(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当革强得知荷兰的斯哈罗上校不打算马上投降时,他大为吃惊。中国的将军们也无不为此而震惊。

    这架飞机好歹着陆了。还没等飞机停下来,舱门便打开了,士兵们从里面跳了出来。他们是第十六步兵团九连的两个排,是机降部队的先遣分队。

    留在北岸的六十人凭借桥头堡,顶住了美军的猛烈反击。

    在头一天晚上,航空团的联络官飞到堪萨斯,来到司徒定倭将军的指挥部,带回了详细的战斗指令和一张上面标有美军抵抗地带的地图。这张图上画的是关键的北端的三角地区。第五十四航空团的任务就是在这个三角区内实施轰炸。

    中方谈判代表约定,十四点,美国将派出谈判代表答复。

    十四点十五分,萧远将军看了这封信。显然,这个美军代表没有谈判投降事宜的权限,他只能把德方的文件带回去。于是,萧远立即又起草了一份文件。

    就这样,到了1943年1月1日。从这一天起,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孕育着危机。

    为此,十八点四十五分,司徒定倭将军命令:“要想尽一切办法,粉碎美军在堪萨斯的抵抗。”并决定在12月30日15点30分,用坦克冲过林肯大桥,进行强攻。在此之前,为了削弱敌军的抵抗能力,对桥对面的指定区域实行炮击和精确轰炸。

    中国方面革强上校迎接了他。传令兵向南边仅几百米处的第三十九军军长萧远中将的指挥部跑去。

    城市的大部分还掌握在斯哈罗手里,他的部队和在南岸的中国军队相比,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堪萨斯北部的中国第二十二机降师的残部和其它几股小部队加在一起,总共兵力不过几百人。他们已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只能固守在阵地里。

    伞兵们跳出了机舱。他们在空中无所事事地飘荡了十五到二十秒钟。美国军队的防空炮火开始时曾一度打得很猛,后来逐渐减弱,并且,火力也不集中了。

    12月28日夜,集结起来的战斗部队赶到了那里。他们在这几天中,连续与美国三个师的主力部队进行了战斗。

    但是,这一百名飞行员却有一件事不知道,就是在堪萨斯正在进行劝降谈判。中国军队司令曾亲自下令暂停攻击,而指挥这次空袭行动的乔阳上校只知道有这种可能性。

    在这期间,“苍鹰”式运输机陆续在燃烧着的飞机旁空降。这是先遣分队的另一部分,该团的第三营。

    十三点五十分,美军谈判代表、城防司令的副官巴克尔上尉从林肯大桥走过来。

    稍晚一些时候,第九特殊任务轰炸航空团第三中队也飞到这个机场。他们是六点零六分从利普斯林格起飞的。二号机驾驶员阿罗伊斯·马伊雅上士的旁边,坐着谢倚中将。

    美军的军官们回忆这次出乎意料的快速袭击时是这样说的:

    但是,斯哈罗不肯单独作出决定,要向上司请示。

    对此,中国方面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在进攻目的前一天夜里,第十六步兵团十一连就已潜入到西北方。午夜,他们和第二十二工兵团二连的一部分人员一起,登上了在那里待命的水上飞机。

    对中国军队统帅部来说的确如此。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为了能自如地调动经由美军向北部进攻的主力部队,必须尽快地占领这里。

    第一批援兵总算到了,先遣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们这才松一口气。这个连越过圣路易斯,来到北面的桥头堡。如果再晚一个钟头,恐怕就过不去了。因为美军加强了火力,他们从岸边阵地和一幢高楼上,向林肯大桥猛烈射击,所以想从桥上通过是非常困难的。

    飞机以离水面几米的超低空接近目标。在林肯大桥附近,成两列着水,然后,破浪驶向北岸。

    突然,在圣路易斯南岸沿市街开过来几辆市内电车。从上面跳下来的竟是中国的空降兵!

    1月1日10点45分,中国军队谈判代表通过了林肯大桥。他们俩先被带到美军前线司令部,在那里等候。后来,又蒙着双眼坐上汽车,在市区乱转了一阵,最后来到一间地下室。

    在伊彭堡机场,由于防御炮火非常猛烈,第六十五步兵团第六连乘坐的第一批十三架“苍鹰”式飞机中,有十一架被炮火击中,带着熊熊烈火着陆。这些被浓烟烈火包围的飞机纷纷撞在跑道的路障上。幸存的士兵也只能在短暂时间内抵挡一下优势的敌人。

    那么,在战斗持续了五天,硝烟弥漫的城市上空能看清这种信号弹吗?

    美国当局对于中国使用的空降战术是有所警惕的。他们加强了机场的守备,设立了各种障碍物。由于周围是一片和机场面积差不多的平地,所以这个机场很难发现,致使第一批到达的绝大多数伞兵都降错了地方。造成随后到达的运输部队在着陆时遭到了美军防御炮火的猛烈射击。

    谢倚在郊外的奥弗赖斯希构筑了阵地。因为兵力太弱,已无法向市区突击了。

    接踵而来的是第三次打击。趁敌慌乱之际,一个运输机中队试图在堪萨斯机场着陆。但他们遭到小口径高炮的射击,有一架“苍鹰”式飞机的油箱被打漏,两台发动机起火。

    这次空袭是纯军事性的。目的是通过短时间猛烈轰炸,使堪萨斯上的两座大桥以北坚固的美军防御阵地彻底瘫痪,以保障中国军队过桥。每架飞机上的人员都知道在北岸,还有六十个自己人坚守着一个小小的桥头堡。那里是不能轰炸的。

    然而,占领一个机场只不过是个开端。中国这次对堪萨斯进行空降作战的真正目的,是夺取市中心几座重要桥梁。他们必须尽快占领并扼守住大桥的两端。

    在堪萨斯,中国军队占领了堪萨斯机场。第十六步兵团第三营和固守在北岸桥头堡里的六十名伞兵击退了美军的反击,守住了北岸桥头堡以及圣路易斯上的每一座桥梁。

    萧远将军听到这个情况后,认为敌人还有投降的可能性,便马上打电报给第二航空队:

    “为了能考虑这种提议,在文件上必须写上贵官的军衔、姓名,并要签字——驻堪萨斯部队司令P·斯哈罗”。

    这时,机降兵打开舱门投下橡皮筏,然后,坐上橡皮筏划河岸边。他们从防护堤登岸后,立即向东栈桥突击,迅速占领了旧港附近的两座桥梁。紧接着,又占领了南面最长的那座林肯大桥并按兵固守。邻近的铁桥也被相继占领。

    到此为止,对圣路易斯的空降作战已经充满了希望。中国军队的小股兵力在各处进行着激烈的防御战,并确保了桥梁的安全。现在,只等第九装甲师北进了。

    可是,就是这样笨拙的十二架水上飞机,却于7点,沿着圣路易斯,六架由东,六架自西进入并降落到堪萨斯市中心。

    原来这支部队是宋峰中尉率领的第一空降团第十一连,大约六十人。他们没有跟他们的伙伴一起降落到机场,而是降落在圣路易斯南面的运动场附近。随后,截了几辆市内电车,横穿公路,急忙赶到这里。

    为什么斯哈罗上校又说要投降呢?

    这时,第29军军长萧远担任中国对堪萨斯最后作战的司令。他接到了集团军司令司徒定倭的命令:“尽最大努力,使美国平民免遭无谓的牺牲。”

    在夺取圣路易的当天傍晚,第一辆坦克由圣路易斯大桥的南面开进了堪萨斯。

    与此同时,空降军无线电班用断断续续的电波成功地发出了给第二航空师的命令:“因在谈判,轰炸延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