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一、平安乐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杉津砦守将之一、原朝仓氏家臣堀江景宗给织田军做了内应,导致城砦陷落,一向宗残兵陆续逃往河野城,又遭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两军前后夹击,全部覆没。随即上述三路大军又合兵攻克了府中城。短短数日内,几大据点都被织田军所控制,越前国一向一揆就此分崩离析,很快又遭到大屠杀的凄惨命运。

    攻克岩村城以后,信长回到岐阜城,将家督之位让给长男信忠——这一方面是正式确定了信忠的继承人地位,另方面也说明信长准备摆脱家族制的约束,在织田家上面再造一个由自己领导的,崭新的统驭全日本的权力机构。

    转眼间迈入了天正四年(1576年)。元月,信长命令丹羽长秀在近江国安土山上修筑一座前所未有的宏伟城堡。安土城先后修建了三年,至天正七年正月方才完工。这座城堡是信长新的居城,也是新时代的标志——此后信长纵横驰骋的时代,就被称为“安土时代”。

    幸亏就在这个时候,松永久秀再度谋叛,给了羽柴秀吉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想起来,久秀这个老家伙也已经太平了快四年了,也该到再耍一回花样的时候了——据说因为原田直政死后,信长将大和守护一职交给了筒井顺庆,而没有交给久秀,为此引致久秀的不满,再加上听闻无双武将上杉谦信准备上洛,于是他才悍然掀起了反旗。

    此时信长正将用兵于东,与武田胜赖决战,没心思再去管越前的乱局,而且当时北陆地区大雪封山,也不便于进军讨伐,于是顺水推舟地给了他越前守护代的职衔——反正都是降将,只要肯服从于我,用谁不是用啊。

    且说去年也即天正四年(1576年)年底,上杉谦信统率大军攻入能登国,基本将其平定,唯余能登守护畠山氏的本城——坚城七尾,久攻不克。天正五年(1577年)三月,谦信退回本城越后国春日山,畠山氏的重臣长续连暗通织田信长,夺回了被上杉氏吞并的熊木、富木等城。七月份,上杉谦信再度发兵一万五千来攻,十七日于天神川原列阵,长续连一族的长连龙急忙派人向织田信长求救。九月十八日,柴田胜家统率丹羽长秀、池田恒兴、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部共四万八千大军,越过加贺国手取川,准备救援能登国七尾城。

    六十扶桑第一山,老松积翠白云间。宫高大似阿房殿,城险困于函谷关。若不唐虞治天下,必应梵释出人间。蓬莱三万里仙境,留与宽仁永保颜。

    柴田胜家仗着总大将的身份,一口否决了秀吉的建议。两将各执己见,争吵一番以后,秀吉竟然带领本部脱离战线,回归北近江的封地。后人为秀吉粉饰说:本愿寺还未平定,畿内各处也有不稳的迹象,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陆地区,万一祸起萧墙,则无人可以保障信长本人的安全,因此秀吉才顶着违抗军令的罪名,匆匆南下驻防。但不管羽柴秀吉本人是否真是这样想的,信长对他的举动大为光火,勒令他在家反省,以等候进一步的惩罚。

    安土之名,是取“平安乐土”之意。这座城堡构造极其雄伟。城与丘陵东西相连,西北有安土山;城郭建于突出琵琶湖面的小半岛上,三面围以湖水,因奥岛、伊崎岛而与琵琶湖分开,成为方圆二里许的内湖。城池四面围绕着坚固的石墙,可谓易守难攻。

    七层天守,可谓当时的日本之最。

    其实当信长与石山本愿寺开战以前,作为雇佣兵集团的杂贺众时常受到织田家的雇佣,相互间也培养了颇为深厚的感情,因此其中很多家族在心理上是倾向于信长的。比如三缄众和根来寺就一直和信长暗中联系,多次表示愿为内应,以便打击相邻家族,扩展自己的势力。

    原田直政本名塙直政,乃是信长赤母衣【日本古代武将专用的披风,一般长五尺八寸,广五幅。但与一般披风不同,母衣四角均系在甲上,鼓风而起,如同球状,据说可以抵御来自背后的飞矢。】众出身——尾张时代,信长曾检选家中年轻勇士,编为黑母衣众(共十人,如佐佐成政)和赤母衣众(共九人,如前田利家、金森长近)——后因功封为山城国守护、大和国守护,可谓信长亲信中的亲信。直政的战死,使信长大为恼怒,立刻亲临前线,统率三千精兵,尝试突破本愿寺的防御阵地。

    且说信长此次所要发兵剿灭的越前一揆是些什么人呢?当初他灭亡朝仓氏,征服越前国以后,就封叛降的前波吉继为守护代,并派直属家臣木下祐久、明智光秀、津田元嘉三人留守北之庄城以监视之。前波吉继曾跟随信长进京谒见天皇,又拜领了“长”字,改名为桂田播磨守长俊,一时声名鹊起,风光无限。他在越前国大征赋税,搞得天怒人怨,北面加贺本愿寺的力量趁机向越前伸展。

    朝廷册封信长为右大将,不久后又给予了权大纳言的高官。大纳言乃是正三位的高官,等于副宰相,这对于一个出身较为低微的诸侯来说,可算是前所未有的殊荣了。此时信长的权威和声望,可说已经达到了顶点。

    天主台第一层是石墙,作为仓库放置粮秣。石墙之上建第二层,墙壁贴金,柱数二百零四根,绘百鸟及儒者。第三层,柱数一百四十六根,绘花鸟及贤人像。第四层,柱数九十三根,绘松、竹等。第五层,无绘,为三角形。第六层,八角形,经信长亲自设计,外面的柱漆红,里面的柱则包金箔,周围有雕栏,刻龟和飞龙;外壁绘画恶鬼,内画释迦牟尼与十大弟子说法图。第七层,室内外皆涂金箔,四柱雕龙。

    可是信长实在恨透了武田氏,也恨透了投降武田氏的远山一族,织田军才一入城,就展开了残酷的大屠杀,远山一族及其家臣都被屠杀殆尽。至于秋山信友和艳姬夫人,则被押送到长良川畔处以磔刑。长筱之战以后,武田氏残存的猛将就剩下秋山信友和高坂昌信了,信友死在长良川畔,三年后,高坂昌信也劳累而殁,武田氏就此彻底走向了末日。

    「木津川口海战」

    弗洛伊士在《日本史》中,并没有说信长是个无神论者,只是说他“厌恶世俗的迷信,轻视神灵”,这里所说的神灵,应该是指佛教神话中的那些神佛。相对于天台、一向等宗派,信长对于文化气息更为浓厚,并且不大干涉政治的禅宗,则一直都是颇为赞赏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向内争不断的畠山氏,却突然毫无征兆地倒向上杉谦信。原来畠山氏重臣游佐续光和温井景隆认为织田军无法战胜“越后之龙”,提出降伏于上杉氏,在遭到长续连驳斥后,干脆发动政变,把长氏一族百余人尽数诛杀,然后打开了城门。

    信长不仅仅要做人间的君王,他的这种种举措分明是在昭告百姓说:“我是神!”日本传统是有神的,但人间的神只有一位,那就是天皇,信长此举,分明是向朝廷的权威挑战,表明他迟早会替代天皇,成为日本名实相符的新的统治者!

    「越前平定」

    越前国各一向宗寺院的主持,都被织田军搜出处以磔刑,参与暴动或被怀疑参与暴动的百姓则全被斩首,据说前后杀死三到四万人,越前几乎变成了“血国”。信长并且乘胜追击,突入加贺国,夺取了能美、江沼二郡,修筑大圣寺城,以梁田广正和佐佐权左卫门为守将。

    且说上杉谦信的大举东下,鼓舞了松永久秀造反的决心,而谦信遇雪归去,则使织田氏北部压力骤然减轻,也就自然确定了“天下至恶”的最终结局……

    闻听七尾城已经落入敌手的织田军匆忙后退,但适逢天降暴雨,手取川水位猛涨,困于河滩上待渡的部队遂遭到越后骑马武士的奋力突击。正如羽柴秀吉所说,这些骑马武士各成小队,相互策应,往来如风,织田军本以铁砲兵断后,但天黑雨密,铁砲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结果惨遭上杉军的蹂躏。

    当时的所谓名将,除了要会冲锋陷阵以外,还必须掌握一门特殊的技艺,那就是“筑城”,不精通修建城堡以抵御来犯敌军的话,是无法在战乱中存活下来的。“大恶人”松永久秀就是一位筑城的名人,他的主城——大和信贵山城——乃是设计巧妙、防护力也很高,城内还建有四层天守的所谓难攻不落之城。据说信长之修筑安土城,受到久秀的教益和启发良多。

    面对强敌,负责警护水面,阻断本愿寺外援的织田方将领真锅七五三兵卫、沼野传内等将匆忙率各色战船三百余艘前往迎战。而本愿寺显如见势,则立刻派兵反攻天王寺,牵制佐久间信盛等各部织田陆军无法增援。在众寡不敌的战斗中,无数火矢和焙烙玉(火药球)落在织田水军头上,毛利水军在付出很小的代价后就将织田水军击灭,真锅、沼野等将全部战死。

    这是上杉谦信和织田信长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锋,正如武田信玄的三方原合战一般,谦信的威势也使信长战栗不已,同样的,信玄在三方原合战后不久就病逝了,没能完成上洛之战,而谦信也从此再未能离开春日山城一步——

    天正三年(1575年),织田信长四十二岁。在消灭了越前一向一揆以后,他将北陆方面的军政全权都交付给柴田胜家,自己引军回洛。但柴田胜家所获得的权力是不完整的,信长留下了九条法规来约束他的职权范围,胜家等人依旧牢固地置留在织田氏统一的政治结构中——这与旧时代的分封制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后来德川幕府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诸侯管理体制。

    「夜战手取川」

    前面提过,当时的武士们除了少量领取领主俸禄,长年居住在大名居馆中充当警卫外,大多附着于土地,他们有自己的领地,必须自己发展农业生产,穷困的甚至亲自下田去耕种,而一旦大名发动战争,他们就必须亲率部下上阵,这些部下很大数量也都是来自于土地,是半农半兵的足轻。这些依恋土地的非职业军人,战斗力之低下是可想而知的。

    尤其是当年冬天,东山道降下大雪,据说信浓国的积雪有数尺深,就算胜赖缓过劲来,也不可能雪中行军,赶来增援的。在这种情况下,秋山信友被迫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派人出城和信长谈判,信长答应说:“守将以下,可以免死不杀。”

    柴田胜家一看上杉谦信猛追不休,急忙后退到福井地区,准备集合各路人马固守自己的本城北之庄。猛将胜家一辈子也没打过这样难看的仗,看起来,“越后之龙”完全把他给吓破胆了。

    为什么要选择在近江国建城呢?因为此地位于日本的中心,道路纵横,还可利用琵琶湖的水运,交通非常发达,快马前往京都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已。更重要的是,此处还是日本的经济中心,附近存在大津、草津、堺等多个商业都市,其商业发展程度是浓、尾等地所不能比拟的,远国那就更不用说了。

    信长回军以前,恨犹未消,还命令已经出家的朝仓景健自杀,同时增筑北之庄城,以柴田胜家为城主,并将越前国八个郡作为胜家的封地,剩余的大野郡封给金森长近和原长赖,府中周围两郡封给佐佐成政、前田利家和不破光治——人称“府中三人众”——作为胜家的与力(副手)。这可以说是织田氏北陆军团创建的开端,对今后家中乃至全日本的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顾虑到西方的强有力诸侯毛利氏响应前将军足利义昭的号召,准备增援石山本愿寺,信长遂派遣松井友闲和三好康长前往与本愿寺显如签署停战协议。虽然谁都知道这种和睦态势只能维持一时,四面楚歌的显如也只好应允了。

    为了重组对本愿寺的包围,第二年(1577年)二月,信长亲统大军南下征讨纪伊国(今和歌山县)的杂贺党。纪伊北部的杂贺地区,聚集着许多闻名遐迩的忍者武装集团,同时也是日本三大铁砲产地之一,长年以来与石山本愿寺互通声气。织田军数次进攻本愿寺,都在杂贺党的铁砲面前吃过大亏。信长希望可以通过征服杂贺党,斩断本愿寺显如的一条臂膀。

    在上杉军的猛攻下,织田军损失上千人,其中半数是匆忙渡河,结果溺水而亡的——手取川之战,可以说是织田方数年来从未有过的大败仗。柴田胜家一直退出加贺国,跑到越前最北端的金津城才算收拢败兵,而此时上杉军则杀到了加贺最南端的御幸塚,直指越前要隘大圣寺城。

    「巨城安土」

    「攻克岩村城」

    响应足利义昭的号召,毛利辉元派遣水军前往增援石山本愿寺,并运送粮草物资。毛利水军主要由濑户内海贼大名三岛村上氏(因岛、来岛和能岛),以及儿玉、粟屋等直辖船团组成,巨大的战船足有七、八百艘。

    “兵农分离”政策,一方面提升了军事力,使得旧日的义务兵逐渐向职业军人转化,另方面也加强了信长对麾下家臣和辖下大名的控制力。以这样的将领,统率这样的士兵对外作战,还有哪个割据势力能够阻挡吗?

    谦信死后,上杉家中爆发了“御馆之乱”,两个养子上杉景胜和上杉景虎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削弱了家中实力。柴田胜家趁势发兵攻入加贺和能登两国,信长也把流亡在京都的神保长住等越中豪族派回本国,让他们号召旧部以恢复被上杉氏侵吞的领地——织田势力的北线算是暂时稳定了下来。

    因为畿内地区自“应仁·文明之乱”以后就战祸延绵不绝,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鏖战不休,再加上平原广大,所以城堡建造技术可谓日本之最。当时日本大部分地区的城堡,因为技术和经费原因,城外都围绕着土垣也就是土墙,很多山城更简陋到只以竹木栅栏作为防护,而畿内地区的平城则很多使用了石垣也即石墙。不仅如此,这些城堡还最早将利于弓箭防御的土垒改变为利用铁砲防御的横堀。

    幸好北陆地区在冬季经常会降下大雪,雪深及膝,难以行军,一旦碰到这种情况,上杉军主力总是秋来冬去,不能持久。这一年,败退的柴田胜家也拣到了这个便宜,九月底,上杉军因为降雪而陆续退兵,谦信于十二月份回归主城春日山,不再对织田军强追猛打。

    天正二年(1574年)元月,越前国九头龙川附近的国人一揆和一向一揆蜂起,与富田长繁南北夹击,向桂田长俊的本城一乘谷(也是旧朝仓氏的本城)发起了猛烈进攻,长俊不敌败死。一揆随即进攻北之庄城,明智光秀等将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终因众寡不敌而节节败退。富田长繁于是联络出家隐居的原朝仓氏大将朝仓景健,请他居中调解,一揆让开通路,放光秀等织田残军退出越前。

    第二年春天,雪化冰消,正当这位北陆的名将上杉谦信再欲发兵东进之时,却因脑溢血而暴亡在春日山城中——享年四十九岁。

    筒井顺庆和松永久秀相同,根据地都在大和国,不过势力要弱于久秀,并且曾与久秀为了争夺领地而长年厮杀,现在竟然爬到久秀头上去了,确实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信长这样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