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激战长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果织田、德川联军在第一线布置了密密麻麻的长柄队,大概武田胜赖就不敢用骑马武士进行正面突击了吧,但他根据侦查所得,敌军第一线乃是铁砲兵。因为铁砲发射速度缓慢,射程也近,一般情况下都是派骑马武士快速突击,冲散铁砲队,然后配合从后跟进的步兵扩大战果,将敌军阵地撕成碎片的。这就是胜赖所以看似无谋地多次发起正面冲锋的缘由,因为他没有考虑到铁砲密集使用所造成的杀伤力有多大,也没有认清在敌军铁砲兵身前除了连子川外还有浅壕,还有马防栅——换了任何一名没有经历过类似情况的将领,谁都会这样指挥的,后人实在不应该过于苛责胜赖。

    为引诱武田军出击,信长还考虑让重臣佐久间信盛前往诈降,而德川家臣酒井忠次则提出,派小股部队绕路奇袭鸢之巢山,定可解长筱城之围。信长呵斥说:“我要一战消灭武田军主力,小小的长筱,丢不丢都无关大局!”酒井忠次嚅嚅而退,心中愤恨不平。

    那么,还有没有能够提升铁砲发射速度的方法呢?事实上这种方法确实是存在的,最早的相关记载存在于十六世纪的欧洲,很有可能也随着铁砲的进入日本,这门技术同样传了过来。

    山县昌景、马场信房等宿将本能地感觉到此战不祥,因此建议全军撤回甲、信,以待后举。他们的这一建议对武田军保存实力是有利的,对胜赖本人的威信却会造成致命的打击。长坂钓闲斋和迹部大炊助一力主战,因为他们本是胜赖从诹访带来的重臣(胜赖原本出继母族诹访氏),他们的忠诚心是奉献给胜赖一人的,而非那个以小孩子信胜为家督的甲斐武田氏。

    依靠酒井忠次、水野忠重等大将的奋战,德川军初战小胜,杀死武田军数百人,但随即因为胜赖的马标【作战时指示大将所在位置的标志物。日本古代战争中的马标,多为长杆上挑着形式多样的物品,比如折扇、金伞、旗帜、羽毛,等等。】在阵前出现,而吓得转身败退,逃入城中固守。

    利用铁砲和马防栅,信长成功地达成阻碍甚至大量杀伤武田氏骑马武士的作用,但当三轮冲锋过后,武田军大群步兵杀到了阵前,面对排列密集的步兵,马防栅后的铁砲本该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威力,然而事实上,铁砲的作用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弱。

    终究,这种实用技术肯定是在实战中由实际使用者来发明的,而不会是坐在阵后指挥的总大将信长,即便信长喜欢使用铁砲,时不时在主城中射靶为乐,他也不可能凭空想出三段射来。然而善于学习,并加以革新运用,却正是信长无人可及的长处所在。

    就这样,两军很快从单方面屠杀转为短兵混战的局面。杀至下午一时左右,山县昌景率小山田、甘利等队的残部从侧面杀入敌阵,柴田、丹羽、羽柴队不敌败走。紧接着,奋勇无前的山县昌景又引一军转向攻击德川军本阵。德川氏大将本多忠胜指着阵前身穿白丝威具足、头戴金色大锹形兜的武将大呼道:“那人便是山县昌景!”命令所有铁砲瞄准射击。巨响过后,山县昌景猝然倒地。

    今川氏真是今川义元的儿子,和信长本应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才对,但如今形势不同了,寄人篱下的氏真又怎敢露出丝毫愤懑之色?而信长为了对抗一直对美浓、三河、远江等国侵攻不休的武田胜赖,也需要拉拢这位骏河的旧领主来做号召。两人相谈甚欢,氏真献上千鸟和宗祗两具名香炉,信长假惺惺地收一座,还一座。两人还共约在相国寺内蹴鞠(踢球)为戏,真是其乐融融。

    在下在前面这段一直使用“骑马武士”一词,而不使用“骑兵”一词,因为事实上战国时代并没有明确编组的骑兵部队,如前所述,武士大多是附着于土地上的,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个人置办的,经费来源于所得的俸禄或领地的年贡,因此只有上位武士才能养得起马。武田氏领国内的武士不可能尽数带往长筱前线,还必须留下各地的守卫部队,因此到达长筱的骑马武士也不会是武田家中的全额,要打个折扣,可能在三千人左右。

    织田信长在设乐原上,沿连子川设置马防栅,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运用铁砲,另方面也是故意示弱,以麻痹武田胜赖。胜赖听说信长的布阵以后,大声嘲笑,认为信长是害怕武田氏骑马武士的冲击力,这才摆出守势,不敢主力决战,只打算长期对峙,想把武田军耗走。在这种情况下,胜赖才终于驱动主力部队,直插设乐原——他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掉入了敌人设下的陷阱之中。

    这个战场,就是设乐原。信长先在设乐原布阵,连马防栅都立好了,可见战前准备有多充分。武田军冒然踏入他人的主场作战,战斗还没开始,在策略运用上就已经处于下风了。

    信玄所以传下那样的遗言,是怕胜赖威望难以服众,又怕因为自己之死而引发国中动乱,所以要儿子先整顿内政,积聚实力吧。然而正如今川义元死后,今川氏真专心治内,结果造成西三河德川家康的背反一样,因为家主去世就将扩张的势头收为内敛,很可能会给外样众们造成错觉,以为武田氏大势已去,最辉煌的时代将随着天才信玄一起被埋葬掉。所以胜赖不从父亲的遗言,继续发兵向西方进攻,其实也有他不得不为的苦衷存在。

    说了上面那么多,似乎信长用铁砲来攻击武田军,完全是异想天开的不可能的事情了。然而咱们在分析了织田、德川方的情况以后,还必须转过头来,分析一下武田军。武田氏的骑马军团号称天下无敌,那么胜赖带来长筱附近的这一万五千兵马,其中究竟有多少是骑兵呢?这些骑兵的组织性究竟如何呢?

    上述三支驻守在马防栅附近的联军长矛部队,一遭到武田军攻击,立刻收缩回马防栅后面。而几乎同时,栅后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硝烟起处,砲弹乱飞,武田骑兵还没有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纷纷中弹,撞倒在马下。顷刻间,山县昌景麾下数百名勇士魂归极乐。

    “四名臣”之一的山县昌景之死,才是武田军真正噩梦的开端。织田信长见敌军因勇将阵亡而士气低靡,遂命令全军从马防栅后杀出,开始最后的总突击,德川军也从侧面展开夹击攻势。武田军名将纷纷倒在设乐原战场上,除小幡宪重和山县昌景外,还包括横田备中守高松、真田源太左卫门信纲、真田兵部昌辉、土屋右卫门昌次、高坂源五郎昌澄等数十人。

    「长筱城外的较量」

    到了本年四月,武田胜赖在父亲信玄去世三周年的法事上告知诸将,他准备发兵攻击三河国,进而长驱西进,完成信玄上洛的遗愿。从这一战略决策来分析,胜赖年轻气盛,性子比乃父急了不是一星半点,他不肯再迁沿日久地从骏河、远江沿东海道上洛,而要直接出岩村口,攻打美浓和三河,争取一举就将织田、德川两家的主力尽数消灭干净。这一战略有些托大,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武田家的前途,就全要看胜赖的具体用兵之策了。

    首先从战略方面来考虑问题,武田胜赖以外姓回归本宗,老爹又不明令让他继承家督之位,而只是当儿子信胜的“后见”(监护人),威望实在不足以服众,面对信玄留下的诸多骄横的老将,必须打赢一场决定性战役才能使自己的宝座稳如泰山,为此他只能频繁发兵东进,寻找与织田、德川主力决战的机会。长筱合战,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听从了马场、内藤等人的建议仓促退兵,则师出无功的罪过最终很可能落到胜赖自己头上,他恐怕再难重振声威了。因此武田军寡,并且士卒疲惫,织田、德川联军则众而有备,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胜赖实在应该退兵,但从政治影响来考虑,他却可悲地不得不经此一战。

    两军在设乐原接战的几乎同时,酒井忠次奇袭队开到了鸢之巢山下,经过猛攻,武田军守将武田兵库助信实战死,城砦失陷。得知救援赶来的奥平贞昌也趁机杀出长筱,把围城敌军驱退。

    于是河内一国彻底平定,信长命令将国内大小城砦全部堕毁,以防有宵小之徒再据而起事。其实此番用兵,真正的目的不是消灭三好康长,而是为了震慑石山本愿寺。信长即将用兵于东,对于顽抗不降的本愿寺,他准备留到下一步再来收拾。此时本愿寺已被重重包围,投降或者灭亡都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然而当天半夜,信长突然秘密召见酒井忠次,命令他率领两千三河精兵,并拨给自己的五百铁砲兵,趁夜色秘密南渡丰川,东进奇袭鸢之巢山。忠次喜出望外,踊跃而去。

    四月十二日,武田大军从甲府踯躅崎馆出发,二十一日进入三河国,并很快就攻取了长筱、吉田两座要塞的周边诸城。

    「包围本愿寺」

    即便以“骑马军团”之名威震天下的山县昌景的“赤备”,也并非全由骑马武士组成,只是相对于别的武将所部来说,这支部队装备精良,骑马武士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已。事实上,日本国内多山地丘陵,平原上也大多布满了水田,是并不适合大数量骑兵纵横驰骋的,日本古代,骑马武士并非部队的主力,数量普遍很少——可以比之为我国的江南地区,所谓“北人骑马,南人操舟”,南方政权是不可能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的。

    长筱合战,据说杀死武田军兵卒近万人(此数字恐怕不尽不实),其中半数都是德川军的功绩,而织田、德川联军损失也有六千之数。但士卒的伤亡并不是最重要的,武田氏无数名将殁于是役,信玄亲手组建的家臣团濒临崩溃边缘,这才是致命伤。对于武田氏来说,长筱合战对家族的损害,恐怕更甚于刀弥坂合战对朝仓氏的损害。

    三河长筱附近,原本由“山家三方众”控制着——即长筱、田峰的菅沼氏,以及作手的奥平氏。桶狭间合战以后,“山家三方众”即从属于新崛起的德川氏,元龟二年(1571年),准备整军上洛的武田信玄又策反了这三个家族。信玄死后,德川家康再度策反作手的奥平贞能,并且发兵攻克了长筱城。武田胜赖为长筱城菅沼氏复仇,出兵讨伐作手,并将奥平氏从前送来的人质仙千代(贞能的次子)斩首示众。为了安慰和酬谢奥平贞能,德川家康遂封贞能的长子贞昌担任长筱城主——当年贞昌年仅十九岁。

    据说今人用老式火绳铳做过测试,熟练的射手可以一分钟发射三到四发子弹,也就相当于15秒到20秒发射一砲。铁砲的有效射程只有100米,100米外就很难命中目标,并且就算命中了,也无法穿透武士身上的铠甲。而身穿甲胄的骑马武士发起冲锋,可达时速四十公里,也就是说,1秒钟可以冲出110米去。两相对比,如果把握距离,第一发铁砲可以命中敌人的话,那么还没等发射第二发,敌骑兵就已经冲到面前,甚至连大刀都已经当头砍落下来了。

    不能责怪武田胜赖不重视铁砲的威力,武田氏拥有天下闻名的“骑马军团”,在开阔战场上,骑兵的强势机动力和攻击力,都不是起码等数量的火器步兵所可以比拟的。况且,当时的老式火绳铳非常落后,不但瞄准精度差、射击距离近、故障发生率高,并且最重要的是射击速度慢得惊人:第一步,先要打开火药袋,取出一定份量的火药放入枪管,再用铁钎舂实,然后放入铅弹;第二步,磨擦火石,点燃火绳;第三步,瞄准目标,扣动扳机,使火绳落下点燃火药。这样的射击速度,想要正面与高速机动的骑兵相抗衡,简直是做梦。所以从铁砲传入日本以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能改变旧式野战的模式。

    如果胜赖看穿了信长之计,那他是天才,即便看不|穿,也不能因此就说他无能、蛮勇。

    《信长记》、《当代记》、《武德大成》等书中,确实写着信长在长筱之战中运用了“铁砲三千梃”,然而最可靠的史料《信长公记》中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记载。太田牛一在书中明确写道:“给了奇袭鸢之巢山的酒井队五百梃铁砲,设乐原战场使用了一千梃。”如果算上德川家康也可能积攒并集合了数百梃铁砲,则长筱合战时正面攻击武田军的不会超过一千五百梃铁砲,是传统说法的一半。

    在设乐原,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激战,因为马场美浓守信房、内藤修理亮昌丰、穴山陆奥守信君等名将的奋战,武田军已经突入织田、德川联军阵中,连续破坏了两道马防栅。但因为地面杂草丛生,坑洼不平,并且堆满了尸体,使他们很难快速集结力量,扩大战果。信长见势,急派柴田修理亮胜家、丹羽五郎左卫门长秀、羽柴筑前守秀吉三将率一千五百生力军前往增援。

    「长筱合战」

    信长听说此事,大为恼火。他和本愿寺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多年,双方打打停停,还不时扛出朝廷和幕府来假装和谈以拖延时间,对于信长来说,他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北线和东线,着力剿灭朝仓、浅井以及长岛一向一揆,所以只是修筑付城封锁本愿寺,尽量使那些和尚在西线掀不起什么风浪来。然而如果本愿寺与三好康长等畿内诸侯勾结起来,共同发兵袭击京都的话,他的整体战略部署就都会被打乱。

    然而直到这时候,武田胜赖却仍然执迷不悟,发动了第四次自杀性的进攻。第四阵由胜赖的堂兄弟武田典厩信丰等将统率,都穿黑甲,打着黑色旗帜——就在此时,传来了鸢之巢山失陷的消息。

    战斗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时展开,武田军利用骑兵优势,对织田、德川联军的设乐原阵地展开了汹涌的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首先是左翼先锋、打着黑底白桔梗旗的山县昌景队攻击德川军,然后是中央先锋内藤昌丰队攻击织田军泷川一益部,右翼先锋马场信房队攻击织田军佐久间信盛部。

    「战国时代的铁砲」

    于是信长召集畿内各路兵马,亲自率领着从京都出发,往河内国杀去,首先攻克了本愿寺的支城萱津,然后大军包围了高屋城。据说织田大军总数达到十万,见者无不胆战心惊。初战不利后,三好康长急派松井友闲觐见信长,提出降伏的请求。对于这些屡次和自己作对的封建割据势力,信长却要仁慈得多了,欣然接受。

    这就是可笑更可悲的无节操的政治吧。

    这三千名骑马武士各有所属,而并不属于一个统一编制的骑兵军团,因此向织田、德川联军设乐原阵地发动冲锋的几个梯队,不可能全部都是骑马武士,而肯定是以骑马武士为先导,后面跟着手持刀枪的步兵。战国时代作战的惯例,也是以骑马武士先冲散敌军阵列,然后步兵跟进,展开全面肉搏战。

    更重要的是,信长麾下的铁砲以及铁砲兵并非全部操控在他自己手里,各路将领部下都有铁砲,许多城砦的守军也都配有一些铁砲,要把这些铁砲集合起来,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武田大军包括甲、信两国的主力,以及西上野(今群马县)小幡众,骏、远、三三国的作手、田峰、武节诸城部队,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而长筱城中,才不过区区五百守军而已。奥平贞昌匆忙派人向德川家康求救,家康早就被武田军吓破了胆,不敢单独面对,再度求援于织田信长。

    好吧,就算10秒一砲,有效射击距离为百米,在时速四十公里的骑兵面前,还是只有打一砲就被砍倒的下场。更要命的是,今人试射,一分钟内连发七砲,其中三砲卡壳,只有四砲打响,而且还没等七砲发完,射手已经全身都被笼罩在硝烟中了,几乎无法看清前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