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天下布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城,往东而去。在经过桶狭间的时候,他找来当地农民询问,何处才是义元公战殁之处?在得到农民指点后,他前往彼处凭吊一番,然后跨上战马,直奔尾张、三河边境上的刈屋城。一番恶战,元信攻陷刈屋城,杀死守将水野信近,算是用实际行动为主公报了一箭之仇。

    最富有信长特色的标志物,还是军旗纹和印章。大将出阵时军旗上的纹样,大多直接采用家纹,但也有例外。信长的军旗上奇怪地画着三枚“永乐通宝”。且说日本人是不铸铜钱的,直接从中国进口铜钱使用,战国时代正当中国明朝,最流行的就是明成祖永乐皇帝发行的“永乐通宝”。信长把三枚铜钱绘上军旗,是想说明“金钱可以换来胜利”吗?

    桶狭间合战,似乎是织田信长辉煌人生的开端,上天开始眷顾这个乱世中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就在桶狭间合战后的次年,也即清洲会盟的前一年(1561年)五月十一日,斋藤义龙也去世了。道三看错了他这个儿子,不但没有把马系在女婿信长的门口,反而成为信长担忧恐惧的北方强敌。义元死了,然后是义龙,两位东日本鼎鼎大名的诸侯,都同样留下一个不成器的继承人:骏河今川氏真沉迷于诗歌之中,不理国事,美浓斋藤龙兴就更是糟糕,原本被道三父子压制住的美浓各地豪族纷起异心,骚动起来。

    信清突然谋叛,使信长大为恐慌,因为地处木曾川南岸的犬山城本是尾张国北部的门户,如今却变成斋藤军可以随意进出的桥头堡,通过此城,可直接威胁到织田领的腹心地区。于是当年六月,信长统领大军讨伐信清,进攻犬山城的支城小口城。

    斋藤氏的统治结构,属于成长中的战国大名体系,许多势力强大的国人领主,比如不破、稻叶、氏家等,并没有被彻底灭亡,而只是臣服于斋藤氏,本身依旧保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对这些豪族的拉拢和策反,就成为织田信长能否夺取美浓国的关键所在。无论道三时代,还是义龙时代,这些豪族迫于来自稻叶山城的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影响力,都不敢有丝毫背离的念头,但斋藤龙兴上台后,形势却突然改变。对信长本人来说,这种态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义龙时代,他屡次北伐美浓,每每铩羽而归,但到龙兴时代,虽不能说势如破竹,却也赢得了不少的军事胜利——稻叶山城荣光不再,斋藤氏气数将尽,并非自欺欺人的妄语。

    就这样,三河武士们很快就集结在松平元康的身边,他们不但奋勇抵抗信长的侵攻部队,甚至屡屡深入敌境,骚扰尾张国内的沓挂等城——从这方面来看,年轻时代的元康,颇有乃祖松平清康之风骨。元康还致意骏府:“若欲为义元公复仇,请仍旧让我担任先锋之职。”

    丹羽长秀把目标锁定为“西美浓三人众”,也即郡上八幡城主稻叶良通(一铁)、大垣城主氏家直元(卜全)和岩村城主安藤守就。这三个人是美浓国内数一数二的国人领主,兵强马壮,并且互为姻亲,从来同进同退。前此因为斋藤龙兴囚禁安藤守就事件,使得三人对稻叶山政权怨愤满腹。竹中重治奇袭稻叶山城,安藤守就才一脱困就立刻召集兵马,将城堡牢牢占据,只因自顾力有不逮,才被迫与龙兴和谈,主动退兵。敌人之间既然有了嫌隙,长秀心想,那只要导之以势,诱之以利,动之以情,就很容易将其说服了。

    不久以后,松平元康正式和今川家决裂,放弃了义元赏赐的“元”字,并且改称德川氏,也就是后来的德川家康。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盟约,一直维持到信长死去,前后达二十年之久。

    永禄五年(1562年),三好长庆去世了,三好家中因为众臣争权而引发了动乱。不甘心被臣子玩弄的足利义辉将军以为时机到来,遂开始频繁活动,暗中联络各地有力大名杀上京都,击败三好氏,以恢复幕府往日的荣光——织田信长应该也收到过他的书信。

    即便如此,在贵族们看来无比风雅的今川义元,其不合时宜的文化习惯,也是信长之流新时代的武士所看不惯的。想必信长在检视义元首级的时候,看到那颗长着黑牙齿的丑怪脑袋,内心将油然而产生出无比的厌恶之情吧。可是他并没有糟蹋义元的遗体泄愤,反而将其首级和遗物都稳妥地包裹好,交给一名僧人带回骏府去还给今川家。然后他还在热田以南地区立义元塚,供奉千部佛经来祭祀——因为今川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不在此时表现出武人的义气,很可能使对方同仇敌忾,再来进攻的。

    前面提过,织田十郎左卫门信清乃是织田信秀二弟信康之子,是信长的堂兄弟,镇守与斋藤氏势力接壤的重镇犬山城,在织田信安、信贤势力依旧存在的时代,犬山城也是南北夹击岩仓城的重要根据地。信秀死后,信清也加入到对信长不满的家臣行列中去了,为了拉拢他,信长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信清(堂兄妹婚配,在日本古代并非禁忌)——这个妹妹此后就被称为“犬山殿”——但这并未能弥合两人之间的裂隙。尤其在永禄四年(1561年)五月进攻美浓国的战斗中,信清的弟弟勘解由左卫门战死了,信清认为这都是信长的过错,是他无谋的进攻才会导致悲剧发生的,就此掀起了反旗。

    大名在来往书信公文上都会签有花押,信长常用的花押,据说是统一尾张国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的“麟”字。麒麟乃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圣兽,大概信长是以消除动乱的圣人自居吧。

    就在这种形势下,稻叶山城的围城战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弹尽援绝的斋藤龙兴终于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派使者到信长营中请降,条件是放自己一条生路。信长此刻料想不到,这个无德更无能的妻侄将来还会不停地给自己找麻烦,于是欣然同意。

    义龙死去的当月,织田信长就发兵北进,在森部与美浓大将长井甲斐守利房、日比野下野守清实等部交战,攻克了木曾川西岸的墨俣地方。不久以后,在此地筑砦,作为侵攻美浓的桥头堡垒。

    四百年前,源、平两氏争夺天下,最终源氏获胜,首领源赖朝开创了第一个幕府,也就是镰仓幕府,而平氏一门则几乎被斩杀殆尽。平氏的重要人物、小松公平重盛据说有个孙子,名叫平清真,他在战败后逃到近江国隐居起来,后来定苗字【当时大部分日本贵族和武士的姓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姓,而是“苗字”,即代表大家族分家的名称。】为津田。此后,这个津田清真又流亡到越前国,当了越前“织田剑神社”神官的养子,继承其家业——所以尾张织田氏,以及其分家胜幡织田氏,全都是平氏的后裔,信长很多堂兄弟后来也都改回津田苗字,以加深这种离奇的认同。

    终于,在丹羽长秀、木下藤吉郎等织田家臣的反复努力下,于永禄十年(1567年)七月,成功策反了稻叶、氏家、安藤这三个家族。信长闻报,丝毫不敢懈殆,立刻整顿兵马,于当年八月亲率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木下藤吉郎、村井贞胜等将,与这三家兵马合流,再次逼至稻叶山城下。

    两军在美浓国内的河野岛相遇,随即因为附近河水泛滥而对峙了将近一个月,直到迎来闰八月八日的总决战。稻叶山城的兵马数量虽然有限,但美浓各地国人陆续来援,使得孤军深入的织田军惨逢前所未有的大败,退却的时候,很多人都掉到河里淹死了。

    对照“天下布武”的马蹄形印章,以及主城岐阜的名称,说明到这时候,织田信长已经拥有了天下之志,目光不再局促于自己领地和周边领土,甚至也并不局促在畿内、京都,而放诸广大的日本列岛。这种眼光和气魄,是当时各地战国大名们所不具备的,也是织田信长从“尾张的风云儿”成长为全日本“革命家”的开始!

    就在这种情况下,永禄七年(1564年)发生了竹中重治奇袭稻叶山城的恶性事件。

    如果此时美浓国主还是斋藤义龙的话,他应该会欣喜若狂,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领兵南下,联合织田信清,给信长造成沉重打击吧,说不定可以就此一举平定尾张国。然而义龙已经去世了,不可复生,其子龙兴贪图逸乐,行动迟缓,虽然答应了信清联合的请求,却迟迟不发援兵。

    织田信长在占领了稻叶山城和井之口町以后,很快就把本城从尾张国的小牧山又迁移到了此处。稻叶山城不但高大坚固,并且美浓周边环境也比尾张要好:美浓往东,是武田氏控制的信浓国,但两国交界处多崇山峻岭,军行不易,相信一代枭雄武田信玄不会行此下策攻击织田氏;美浓往北,是贫瘠险峻的飞驒国,根本不对自己构成威胁;美浓往南,是故乡尾张;美浓往西,就是环绕琵琶湖的近江国,经此可到京都。控制美浓国,可谓打开了通往京都的最后一道门户。

    小口城位于犬山城西南约五公里处,又名于久地城,是拥有二重壕沟的坚固堡垒。在尝试调略(拉拢、诱降)守将中岛丰后守失败后,信长军展开强攻,虽然一度突破城壁,杀入城中,但因为损失过大,未能最终取胜就被迫撤兵了。

    就这样,斋藤龙兴离开稻叶山城,乘船逃往伊势国长岛地方,信长大摇大摆地进了城——此时距斋藤道三战死长良川畔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富庶的美浓国终于降伏在织田信长脚下。

    然而这个时候,今川氏的领地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出现了名为“三州错乱”、“远州忩剧(慌乱貌)”的大动乱。今川义元早在三年前的弘治三年(1557年)就已经把家督之位让给了儿子今川氏真——大概他是想让氏真统治骏、远、三三国,自己去京都统治天下吧——氏真忙着平定远江和三河两国的动乱,暂时无力也无意东进复仇。松平元康请战不得,又遭受到来自尾张方面越来越强大的压力,开始对今川氏放弃希望了。就在这种情况下,织田信长的使者突然来到冈崎城,提出停战结盟的请求。

    因此事件,后世将竹中重治吹捧为百年难遇的智将、天才军师,但其实事件本身只暴露出斋藤龙兴的政治力和控制力低下,以及美浓豪族的离心离德而已。在救出安藤守就以后,竹中重治回归菩提山城,一方面联络周边豪族,防备龙兴大兴问罪之师,一方面上书请罪,隐居求存。如果此时龙兴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击并灭亡竹中氏,震慑安藤氏,大概威望会有所回升吧,但这家伙得以回归本城稻叶山,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竟然没有及时惩罚竹中、安藤等人。

    明智十兵卫光秀,据称本是斋藤道三的外甥,也就是说,他算是信长正室浓姬的表兄。明智氏本是美浓国豪族,在斋藤道三父子相争的时候拥护道三,最终道三在长良川畔被其子义龙打败,切腹而死,明智氏也受到牵连,城砦被攻克,领地被没收,于是明智光秀只得凄凄惶惶地逃出美浓国,做了浪人。

    有关松永久秀的出身,众说纷纭,他很可能和斋藤道三一样,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下级武士家庭。二十多岁的时候,久秀成为三好氏家督三好元长的家臣。元长受谗被主公、管领细川晴元杀死后,久秀协助其子长庆,挟持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击败细川晴元,另立细川氏纲为新管领。因为此事,三好长庆极为信任久秀,任命他为京都奉行(负责京都治安的官职)。久秀的势力从此膨胀起来。永禄三年(1560年),他修筑多闻山城,基本掌控整个大和国(今奈良县),不久后更自诩为幕府执权【执权类似于管领,是初代幕府镰仓幕府的官职名。】,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首先制压了稻叶山城西南方的瑞龙山寺,然后织田军放火焚烧了稻叶山的城下町——此町名为井之口——将城堡围困得水泄不通。斋藤龙兴向国内豪族求援,可惜应者寥寥。原来美浓国内许多豪族在道三父子相争之时,因为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或者挂念旧日的香火情,都曾站在老子一边,义龙轻易取胜,他们被迫降伏于新的稻叶山政权。义龙死后,龙兴无法再挽留这些豪族之心,他们在信长“为岳丈报仇”的大义名分当头轰击下,本就已经犹豫不决,此刻看到连“西美浓三人众”都归降了织田氏,于是纷纷转变阵营,倒戈来投。

    估计泽彥禅师是以文王的“德”来劝谏信长,然而信长却只听到了“代殷商而兴”、“八百年天下”。“好出处!”他大声赞美,最后从三个名字里圈定了“岐阜”一词。“阜”就是高处,因为稻叶山城正如其名,乃是建在山上的城池。

    竹中半兵卫重治,本是美浓国菩提山城主,在诸多大大小小的豪族中,属于几乎可忽略不计的小势力,但他和鼎鼎大名“西美浓三人众”之一的安藤氏结为姻亲,娶了安藤氏家督守就的女儿为妻,找到了强大的靠山。

    且说信长以墨俣砦为前进据点,多次亲自领兵侵入美浓国。永禄四年(1561年)六月,他更杀至稻叶山城下,放火烧毁了城下町的民居,但旋即遭到痛击,被迫退兵。第二年(1562年),犬山城主织田信清连结斋藤龙兴掀起反旗,使形势一度有所逆转。

    就在这种背景下,明智光秀作为“公方”的使者来到了小牧山城,拜见织田信长。因为桶狭间之战,近畿各大名中名声最响、风头正盛的就是信长了,义秋对信长抱以厚望,他颁下旨意,要织田、斋藤两家大名停战,联兵杀向京都,讨伐乱臣贼子。

    这都因为信长知道自己一口吞不下三河,更吞不下远江和骏河,与其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不如利用松平家来保障自己侧翼,就可以全力向北,对抗美浓的斋藤氏。

    可是听到这些谣言,朝比奈泰能等今川方安插到西三河各处的家臣们却都吓破了胆,纷纷弃城而走。等松平元康进入冈崎城的时候,他没有看到一个骏河人,眼前全是父、祖留下来的松平家的老臣。老臣们痛哭流涕,要元康留下来保护自己的家乡,保护自己的百姓。

    古代日本各个武士家族都有自己的家纹,胜幡织田氏的家纹乃是信长的父亲信秀从守护斯波氏那里拜领来的一朵樱花。这朵五瓣樱花在图案化以后,被称为“五瓣木瓜纹”或者“织田木瓜纹”。武士家族经常并不仅仅拥有一个家纹,信长后来还长期使用“蝶纹”、“桐纹”、“引两纹”和“菊纹”,都各有其出处。

    信长只留下了义元所佩的名刀“宗三左文字”作为此战的纪念品,他在刀茎上嵌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以及“永禄三年五月十九日,义元讨捕之刻彼所持刀”的字样。此后,他马不停蹄,很快就收复了鸣海、大高、沓挂等城,将尾张中南部从今川氏的统治下争夺过来。

    斋藤龙兴暗弱无能,对麾下豪族的控制力逐日减弱,他的应对之策非常简单,抓住安藤守就的错处将其囚禁,希望杀鸡儆猴,恢复自己的威信。在得知岳父被囚以后,竹中重治秘密潜入稻叶山城,四处放火,引起骚动,然后趁乱救人。龙兴仓促间不及追查,竟然放弃了这座世代本城,逃往鹑饲。

    「京都的动乱」

    迁居到岐阜城,证明了信长并不局限于地方割据,而想要平定乱世,统一整个日本的决心。不仅如此,从他的各种标志物里也可以看出他的志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