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上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很显然,这份文件的内容,是如同父亲教导孩子一般,告诉义昭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潜台词也很简单:“你只要乖乖听话就好了,如敢胡作非为,我定严惩不饶!”如此严格限制幕府将军的权力,不禁令义昭大为恼火。他虽然早知道信长野心很大,但前此还抱着万一的希望,要信长不仅名义上承认自己的主公地位,还要实际上赋予自己真正的将军权柄。事情既然走到这一步,义昭彻底失望了,他开始如同被三好氏威胁时代一般,秘密写信给各地有力大名,要他们上京讨伐信长,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自己。

    信长的意思很清楚,平定乱世不能依靠丧失权柄已久的室町幕府,而必须依靠自己的岐阜政权,类似于“战时独裁政府”,要等四海澄清,他才会把权力交还给义昭将军——当然,到了那个时候,谁都不相信他真会乖乖交权的。

    信长从岐阜出发,前往京都,最近便的道路就是通过六角氏的领地。六角义贤素来与三好、松永等家族交好,想必是不会乖乖让路的,那么恶战在所难免。为了击败六角氏,预先联络和联合六角氏的宿敌浅井氏,本是很正常的想法。况且听闻浅井长政这个年轻人英勇善战,颇有乃祖亮政之风,很不简单,所以信长才决定利用婚姻关系和他联起手来,制压畿内,以图天下。

    伊势国(今三重县中北部)群雄林立,在织田军侵入以前,此地的政治版图大致如下:北伊势主要有三股势力,最北面的桑名、员弁、朝明、三重四郡被号称“北势四十八家”的国人一揆势力所控制;神户氏占有河曲、铃鹿两郡;长野氏占有奄艺、安浓两郡;南伊势志、饭高、饭野、多气、度会五郡则由南北朝以来的世袭国司北畠氏所支配。国司乃是朝廷官职,不是幕政职位,当时挂名国司而依旧执有实权,并且成长为战国大名的,有伊势北畠氏、土佐一条氏和飞驒姊小路氏三家,人称“三国司”。

    北畠氏的下场是极其悲惨的。平定伊势后,织田信长安排叛降的原北畠氏家臣泷川雄利、柘植三郎左卫门尉等人留下辅佐次子信雄,又让泷川一益、织田信包两将镇守南北伊势。为了赢得领民的拥戴,并发展商贸事业,他撤除了各豪族架设的重重关卡——这直接引发了各地豪族的不满,伊势国再无宁日,国人一揆此起彼伏。

    就这样,光秀出仕于织田信长,在信长攻入京都,拥立足利义昭为征夷大将军后,指派光秀和木下秀吉担任京都奉行,负责京都的治安,以及与朝廷的交往和折冲。虽然担任同样职务,但血统高贵,学识渊博的光秀,明显比乡下出身的秀吉要称职多了。

    上述所谓征服伊势南部,又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且说以京都为中心向外辐射,第一个圈子就是畿内五国,然后是近畿的近江、尾张、美浓、伊势、越前、若狭、丹波等国。织田信长既然已经基本控制了畿内和近江,就要将势力向外扩展,他首先选定了力量最为小弱的南部伊势国北畠氏。

    原来,自从永禄九年(1566年)足利义秋向朝廷上书说明自己才是室町幕府的合法继承人,并且到处寻找可以帮助他回归京都的靠山以后,立刻就遭到所隐居地的实际统治者六角义贤的反感。义贤和三好、松永两家联起手来,突袭义秋隐居的矢岛地方,知道毫无胜算的义秋匆忙逃往若狭国(今福井县东部),不久又转至越前。

    由于城内粮食充足,北畠氏重臣鸟屋尾石见守又防备得法,织田军虽智出百端也无法得手。最终信长只得假意和谈以拖延时间,然后策反城内北畠氏重臣,才终于在十月二十七日迫使北畠军开城投降。北畠具教被迫让位给儿子具房并出家为僧,还将女儿雪姬嫁于信长的次子茶筅丸,立茶筅丸为下一代继承人。元龟三年(1572年),茶筅丸元服,称北畠三介具丰。至此,继美浓国后,织田信长又成功吞并了伊势一国。

    基于这一缘由,信长首先让三男三七丸继承神户家族,即起大名为神户(织田)三七郎信孝。此后征服伊势南部,又让次子茶筅丸娶国司北畠具教之女,以女婿和养子的双重身份继承北畠家,起名北畠具丰,后改为北畠(织田)三介信雄。

    当时日本各地的商业和手工业,大多被称为“座”的商业行会所掌控着。座的产生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商品经济,联合下属各家商号来应付战国大名的横征暴敛,另方面却也日益产生出垄断性和平均主义的倾向。战国大名们为了对抗座,往往利用各种政策吸引自由工商业者来自己领内发展,所谓的“城下町”,主要居住者就是这些工商业者和“奉公”的武士们。

    「霸王和将军的矛盾」

    连权倾一时的“幕府执权”松永久秀都拜服在自己脚下,信长志得意满,认为畿内已不足平也。十月十八日,信长正式请得了天皇朝廷的圣旨,封足利义昭为新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满意之余,当然也对信长感激涕零,二十八日,他宴请信长,观看日本传统艺能——能乐,席间希望信长就任幕府管领一职,在遭到婉拒后,干脆开出一张“最大面额的支票”,说:“我封大人为副将军,如何?”

    副将军作为正式职衔,是从来也不曾存在过的,但无论是副将军,还是幕府管领,义昭的动机都很明显,要将织田信长完全纳入幕府管理体系,成为自己恢复室町荣光的左右臂膀。信长对此当然心知肚明,但他的志向是夺取天下,而不是帮助室町幕府再兴,义昭只是自己的工具而已,怎可以一跃成为自己名正言顺的顶头上司?为此,他也立刻推辞了副将军的职衔,并很快离开京都,回归岐阜城,只留下重臣佐久间信盛、丹羽长秀、木下秀吉(藤吉郎)等人负责洛中的防务。

    七日出兵,二十六日入洛,整个过程还不到二十天,如此疾风一般的神速,使周边大名、豪族们莫不胆战心惊,也使足利义昭及其麾下的细川藤孝、明智光秀等人钦佩不已。入洛以后,信长分出各军,进攻“三好三人众”所占据的摄津、河内(都在今大坂府)诸国,先后攻克青龙寺、芥川、越水、泷山、池田等城。“三好三人众”被迫向西逃蹿,跑去四国存身,还在和他们作战的松永久秀一看大势已去,遂怂恿三好氏家督三好义继主动向信长表示臣服。

    日本的京都肇建于延历十二年(793年),称为平安京,次年正式从长冈京迁都来此。这座平安京南北约4.7公里,东西约4.5公里,基本架构模仿中国唐朝的都城长安,方方正正,北部中央建有皇宫,城中由南北向的朱雀大街相隔为左京和右京,然后由平直的多条横、纵向街道分割为数十个坊。

    义昭的期望并没有落空,到了当年九月,也即他入住岐阜立政寺后的第二个月,在利诱六角义贤、义治父子失败后,织田信长果然发兵西进,开始了他“天下布武”的征程。

    奇妙丸元服以后,起大名为勘九郎信忠。信忠为人聪敏而诚实,又是长子,是信长最属意的继承人选。为了避免引起纷争,信长决定把次子和三子都过继出去做他人养子。战国时代,以继子做家族继承人,并非罕见之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为了表示自己彻底臣服于继子来源的家族,从此两家并为一家,世代维持牢固的主从关系。因为日本人从来重家系而轻血缘,只要家名不改,家族得以延续,传位给非直系血亲甚至于完全非血亲,也是无碍的。

    「立政寺中的承诺」

    织田信长此战志在必得,合并畿内、尾张和美浓各地兵马,率木下秀吉、毛利秀赖、佐佐成政、蜂屋赖隆等将,浩浩荡荡的号称有七万之众。两军才刚接触,北畠具教之弟木造具政却突然掀起反旗,主动投降了信长。八月二十六日,信长与木造具政会商后,大军挺进八田城。在进攻八田城附近的阿坂城的时候,大将木下秀吉胯部中箭,几乎丧命。

    其次,自从足利义辉将军被杀后,“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长久积累的矛盾终于来了个总爆发,各摆刀兵,恶战不休。双方势均力敌,谁都吃不掉谁,一旦打累了握手言和,一致对外,信长再想杀上京都可就千难万难了。

    面对气势汹汹的织田军,伊势众豪族吓破了胆,陆续献城降伏。首先是神户氏,其当主神户友盛(具盛)答应收信长第三个儿子三七丸为养子,并作为家督的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神户(织田)信孝。其后长野、工藤、关氏等也纷纷请降,织田信包进入上野城,又继承了长野家。就这样,北伊势除被一揆占据的长岛地区外,基本平定了。

    看到这件险些飞掉的活宝绕了个圈子又回到自己面前,信长不禁大喜过望。足利幕府虽然丧失了权柄,终究是名义上天下武士的共主,拥立和扶持幕府将军,和“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无二致。于是信长致信义昭,殷切希望他离开越前到美浓来,许诺自己定会讨伐恶贼松永久秀和三好氏新家督三好义继,送他回归室町御所的。

    天正四年(1576年)十二月,因为传说许多国人一揆都和隐居的北畠具教暗通声气,于是在三介信雄的谋划下,织田军突袭具教所居的三濑御所。具教大呼悍战,以剑斩杀了十九人,重伤百余人后,终于跳上七尺高的石垣切腹自杀,享年四十九岁。接着信雄又袭击北畠具房隐居的多气御所,除具房本人幸免于难外,北畠氏一族竟被屠杀殆尽。

    第一项,就是和北近江战国大名浅井氏联姻,打开通往京都的道路。

    「上洛之战」

    信长通过和浅井氏联姻,以及平定北伊势,完成了对南近江六角氏的包围,同时他还于永禄十年(1567年)在加纳等地施行乐市,并陆续废除领地内的重重关卡,大力发展商业,其目的除积累资金外,还在于打压六角氏御用的保内座商人。施行这种种政策的同时,信长到处寻找进入京都的大义名份——那个明智光秀,以及他背后的足利义秋,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呢?

    义昭充满期待地问信长:“你将何时发兵,送我前往京都去呢?一年?两年?只要你切实地在行动,我可以等待。”信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一切准备妥当,在下两个月后就会发兵。”

    在制压南部近江,灭亡六角氏以后,信长挥师进入京都所在地山城国(今京都府南部)。此前不久,三好氏拥立的第十四代幕府将军足利义荣就已经病故了,因为“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的纷争,三好氏驻守山城国各要隘的士兵并不多,很快被信长以摧枯拉朽之势逐一击破。二十六日,织田信长、浅井长政并辔进入京都,随即将足利义昭从美浓立政寺迎了过来。

    一,凡将军颁发之重要文件,均需有信长副署才产生效力;

    可惜信长也早料到他会有这样一手,于是一方面大力拉拢义昭的亲信,日益把将军架空,一方面任命木下秀吉等家臣滞留京都,随时监视义昭的动向。就在这种情况下,先是明智光秀,然后是细川藤孝,都脱离义昭阵营,站到了信长一边。

    义昭入住二条城后,信长再次向他献上大刀和骏马,以示恭贺。义昭大喜过望,也下赐金杯和御剑【日本刀也俗称为剑,但真正意义上的剑,是指幕政时代以前仿唐制的双刃直剑。】。当然这种其乐融融的君臣礼仪都不过表面上文章而已,两个人全都一肚密圈,各怀鬼胎。此外,在修建二条城的时候,信长又顺手翻新皇宫,这使他在朝廷心目中的地位也立刻变得高大起来。

    尤其这个时候乃是进京的最佳时机,稍纵即逝,不可放过。首先,永禄六年(1563年),六角义贤将家督之位让给儿子义治,六角义治因为恐惧重臣后藤贤丰权势薰天,想要设下圈套谋杀贤丰,结果阴谋败露,引发家中大乱。直到永禄十年(1567年),因为老臣蒲生定秀的居中斡旋,双方才终于握手言和。随即义贤、义治父子制定了《六角氏式目》,规定了家臣们所应该遵守的秩序和义务。六角氏内乱初定,如果不趁机猛攻的话,等上几年,让他们彻底稳定下来,就没有那样好打了。

    「进京的准备」

    为了便于开展以后的情节,咱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织田信长的家庭状况。信长的正室是浓姬,但并无所出,因此他另外娶了好几房侧室,包括生驹氏、坂氏、土方氏、赤松氏等等,共生下七子八女。其中长女嫁于蒲生氏乡,次女嫁于德川家康的长男信康——出嫁的时候年仅九岁——其后就是长子奇妙丸、次子茶筅丸与三子三七丸,这三个最有名的儿子了。奇妙丸与茶筅丸的母亲同为生驹家的吉乃,相差不过一岁,三七丸是坂氏之女所出,与茶筅丸同年出生。因为信长并没有嫡子,因此这年龄最大的三个庶子,就成为织田家督继承人宝座的主要争夺者。

    四,天下政务,信长可不经过将军自行处理;

    包括蒲生氏在内的众多豪族都投靠到信长麾下,统治南部近江已历四世的六角氏因此全面崩溃,义贤、义治父子仓惶逃出即将遭到合围的观音寺城,流浪到伊贺国(今三重县西北部)去了。

    信长嫁给长政为妻的妹妹名叫市姬,据说是一位绝代佳人,而长政不但勇猛善战,也是天下知名的美男子(虽然流传下来的画像并不是那么回事),这段婚姻表面上看来,真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然而夫妇二人虽然举案齐眉,浅井氏诸多重臣却对此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织田家不过是一个来自乡下的暴发户,两家联姻,可以给信长脸上贴金,并且帮他打开上京的大门,对浅井家可并无好处。只有长政看出信长并非庸碌之辈,暗中打定了与其携手共创大业的决心。

    永禄十一年(1568年)九月七日,一支打着五瓣木瓜纹旗的军队浩浩荡荡从美浓国岐阜城开拔,直向西去。这种军事行动称为“上洛”,也就是前往洛中,类似举动,从战国时代开始以来,就有多位有力量的大名进行过,不过他们或者半途就铩羽而归,甚至落个身首异处的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