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佛光国师语录卷第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佛光圆满常照国师年表杂录(十)。

    年谱。

    丙戌。南宋理宗盷宝庆二年。师始生。

    丁亥。绍定元年。师年二岁。晬试百玩。取佛书。

    壬辰。八年。入小学。功兼诸生。

    甲午。端平元年。

    丁酉。嘉熙元年。师年十二。山寺闻吟诗声。有警省。

    戊戌。二年。师年十三。丧父。礼净慈北涧禅师为师。

    己亥。三年。师年十四。师云十四上径山。

    辛丑。淳祐元年。

    壬寅。二年。师年十七。师云十七发心。参狗子无佛性话。

    丁未。七年。师年二十二。师云参五六岁。那时二十二岁。颂呈无准。

    戊申。八年。师年二十三。师云次年(颂呈无准之次年也)。老和尚圆寂。下灵隐作住。灵隐见石溪月和尚。是年偃溪闻和尚住育王。

    辛亥。十一年。师年二十六。师云。过育王。转净慈(偃溪自育王迁净慈)。净慈请作书记不受。再上径山(石溪住径山)。那年再归净慈。作藏主。

    壬子。十二年。师年二十七。师云第二年(再归净慈作藏主之二年也)。归灵隐作住。因到鹫峰庵。参请虚堂。秋后归天童。

    癸丑。宝祐元年。师年二十八。师云次年(归天童之次年也)。归大慈。

    甲寅。二年。师年二十九。师云第三年(三字盖二字写误。归大慈之二年也)。作净头。又云。无准老人去世七年(淳祐戊申。无准入寂。至今宝祐甲寅也。经七年)。

    乙卯。三年。师年三十。是年犹持净(芝云。持净二年。暮登井楼。旋转鹿卢。浚发大机。物初分座。告香打水大悟在去年)。

    己未。开庆元年。

    庚申。景定元年。

    壬戌。三年。师年三十七。住白云庵。

    癸亥。四年。师年三十八。是年退耕宁和尚住灵隐。

    乙丑。度宗璇咸淳元年。

    己巳。五年。师年四十四。十月二日灵隐首座寮受真如请。二十日入院。住七年。

    乙亥。幼主显德祐元年。师年五十。避兵雁山能仁。

    丙子。大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师年五十一。宋亡。师有临剑颂。

    丁丑。十四年。师年五十二。还天童。依环溪一和尚。居第一座挂牌演法。

    己卯。十六年(弘安二年)。师年五十四。日本将军平公。贻书远请主建长席。

    壬午。日本后宇多弘安五年。师年五十七。平公请师。开山圆觉。

    甲申。七年。师年五十九。平公薨。师有悼颂。

    丙戌。九年。师年六十一。示寂建长。

    揭曼硕塔铭。

    明用潜状。

    芝灵石状。

    师告香普说等。

    佛光禅师塔铭。

    应奉翰林文字登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揭傒斯撰并书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全岳柱篆额。

    佛法入中国。至宋末莫盛于吴越之间(自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大教来中土。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已得一千七十七年矣)。

    简公奋响于净慈。范公扬英于径山。月公擢颖于灵隐。闻公揭照于育王灵鹫则愚公建其标。大慈则观公振其轨。天童则一公抗其旌(简北涧嗣光拙庵。范无准嗣先破庵。月石溪嗣开掩室。闻偃溪嗣琰浙翁。愚虚堂嗣岩运庵。观物初嗣简北涧。一环溪嗣范无准)。

    升其堂。入其奥。并包翕受。融液畅朗。则佛光禅师。师会稽鄞人。许伯济之子也。初母陈梦。一僧抱婴儿来。遂有娠。将产夜。见白衣女子登其床。端妙殊丽。不类常世人。忽不见。俄顷而产。白光照室。

    明用潜状云。无学和尚。明州庆元府鄞县人。许氏子。讳祖元。初号子元。无学乃别称也。芝灵石状云。师生于宋之宝庆丙戌(理宗即位二年)。俗姓许。父伯济。为簪缨裔。母陈氏。尝梦。一僧襁褓婴儿以授。遂怀妊。母以累重不乐意。夜午见一白衣女子。登床指腹曰。此儿佳男子。善保勿弃。及诞。白光耀室。举室惊异。

    及晬(祖对切。子生一岁)。试以百玩。惟笑取佛书一卷而已。

    芝云。岁暮列文籍玩具。试其嗜好。笑取竺坟一卷。持不释手。非天性者乎。

    七岁入小学。沉鸷寡言。功兼诸生。平居与姊妹坐必异席。遇酒肉。如见恶臭。

    芝云。七岁受经家塾习诵。应对颖出流辈。性沉毅。不狎声色。不茹荤膻。过屠门。必恻然蹙頞。

    惟间入山寺闻禅诵声。即欣然慕之。

    芝云。十二。侍父游山寺。闻僧吟竹影拂阶埃不动。月穿波底水无痕。殊觉警省。

    年十三。遭父忧。

    芝云。十三失怙。决志蜕俗。

    遂祝发净慈。事简禅师。为弟子。

    明云。兄弟二人俱从释。长名怀德。号仲举和尚。东住昌国州延福禅寺。退归天童圆寂。亦有声于丛林。无学即其弟也。无学幼时天姿颖异。物初观和尚。同其兄仲举。指其出家。礼净慈北涧简和尚。为师。得度之后。物初观和尚。与仲举。令其振遍参锡。盖物初观和尚。与仲举无学。乃俗门亲眷兄弟故也。芝云。先是兄从释于杭之净慈。适归省。携以偕往服勤近侍者。仅四阅月。主席北涧简和尚器之。即俾祝发受戒。师有海中夜泊怀仲举师兄颂云。破头船子打头风。咫尺仙凡信不通。偷眼几回看五两。夜潮谁在海门东明年入径山。礼范公。语辄不契。居五年。忽夜四更。闻廊前板响。乃大悟(揭云。明年入径山。此与告香老僧十四上径山则合。而云。居五年。忽夜四更。闻板大悟。此则告香十七岁。发心后事也)。

    明云。无学首参无准范和尚于径山。七年之间。得尽心法。嗣尔宗通眼活。凡所至处为诸方大尊宿之所赏识。芝云。十七辞(辞北涧)。登径山。见无准范和尚。示以狗子无佛性话令参。师承意刻志参究。孜孜矻矻。寒折胶。暑铄金。不出堂者五霜。一夕四更。闻首座寮前板声。冲口说偈曰。一槌击碎精灵窟。突出那吒铁面皮。两耳如聋口如哑。等闲触着火星飞。举呈无准。准可之。复示以香严击竹颂。师告香普说云。老僧十四上径山。十七岁发心。参狗子无佛性话。自期一年要了当。竟无所解。又做一年。亦无所解。更做三年。亦无所入。到第五六年。虽然无所入。这一个无字看熟了。梦里也看。遍天遍地。只是一个无字。中间有一个老僧教我。你如今撇掉这无字。我便依他话放下坐地。我虽然撇掉了这无字。长长随着我。得年来所。这无字不见坐时。亦不见己身。只见空荡荡地。如此坐得半年。心意识如鸟出笼。或西或东。或南或北。或坐两日。或坐一日一夜。亦不见辛苦。那时堂中九百来人做工夫者多。一日坐去。身心相离。不得转来。连单道我死了。有一老僧言。他定中被冻了。神息转不来。你但烘热被覆在他身上。他自转来。果如其言。转来问连单。一日一夜。自此之后。只管贪坐。夜间亦少得眠。合眼去时。但见空荡荡地。有这一片田地。这一片田地行得熟了。只管在此游泳。开眼时却不见。一夜坐到三更。开眼惺在床上。忽然听得首座寮前三下板响。本来面目。一槌打得见前。合眼时境界。与开眼时境界一般。即忙跳下床来。月下走出。含晖亭上望空。大笑云。大哉法身元来如此广大。自此之后。欢喜不彻。僧堂里都坐不得无事。只管绕山。东行西行。日月从东过西。一日经四十亿万里。我所居震旦。指杨州地分。为之天心。到日出处也。有二十亿万里。如何日头一出光。便射在我面。我又思。我眼之光。到彼日边。又快如他。我眼我心。即是法身。到这里。历劫关锁爆然破碎。历劫以来。在蝼蚁窟中坐地。今日十方佛土。在我一毛孔中。我自谓。更不大悟也快活了。那时二十二岁。我每与人说。我被狗子无佛性话。担阁了我五六年工夫。中间泳象潭儒绝学。与我说。不然你虽不从此公案得入。还得此公案。磨捺你胸中许多业识。又得掉却。你若不掉却。未必有此两解。快活也得。参此公案。气力也得。放掉了公案气力。老僧向他说。非我不证。非公不知。自谓千了百当。作颂子与先师无准云。一槌打破精灵窟。突出那吒铁面皮。两耳如聋口如哑。等间触着火星飞。老和尚亦不道好。亦不道不好。但撇掉在地上。我自收了归僧堂。但知法身广大。亦不领老和尚钩头意也。过几日。上去问讯。老和尚云。你见香严悟道颂否。老僧云。曾记得老和尚教我念一番。又教我解说。我便说前头两句。本来如此。现成何用参寻。老和尚云。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聻。老僧便说不得。老和尚拈竹篦。便打出来。老僧也未晓(告香云。一年要了当。云又做一年。云更做三年。合前成五年也。云第五六年。其第六年。则师年二十二也。自十七岁至二十二岁。首尾六年。若合数。无准圆寂。师年二十三之年。则为七年矣。告香云。十四上径山。十七发心参狗子无佛性话。芝云。十七辞登径山。然则十四上径山中。归侍涧。十七辞涧。再参径山)。

    北涧外集有送元侍者颂云。国师三唤小空时眼见东南意在西。风雨萧萧晓如晦。嘐嘐待尔一声啼。

    遂下灵隐。见月公。

    芝云。未几准寂。移单下灵隐。见石溪月和尚告香云。次年(颂呈无准之次年。即淳祐戊申。师云二十三也)。老和尚圆寂。下灵隐作住。

    之育王谒闻公。闻公移净慈。以记室召。辞再上径山。

    芝云。明年(无准顺寂之明年也)。偃溪闻和尚。自育王(淳祐戊申住育王)迁净慈(辛亥迁净慈)挽师掌记。辞不就一日阅松源普说举打车话。复有契入(此时在径山前堂房中。芝状只言辞书记作藏主。而不言其中间上径山归净慈也)。告香云。过育王。转净慈。净慈请作书记。不受再上径山(下云。那年再归净慈。作藏主。即淳祐十一年辛亥。师年二十六也)。此是第三番上径山。石溪和尚见老僧来甚欢喜。那时先师会中龙象。都不见了。僧堂里僧相识者少。胸中重新起疑。堂中又坐一夏。退耕作前堂。辛苦在他房中。只管眠。眠了半月。偶阅松源普说。看打牛车话。出到知客寮前。忽然如平地登仙一回。自说一千七百则公案都无疑了。每到石溪和尚室中。一次入室。须去三番。石溪被我掀簸。不奈我何。亦不忍施恶辣手。但顺摩捋。我思一顿竹篦吃。无人下手。又云。老汉第三次上径山(即第三番)。有一权上座。号怪石。福州人。专坐硬禅。骂石溪和尚。堂中有七百来僧。二百来人皆从他参请。山中普说恣意。妄诞胡说。却在含晖亭。书一大无字。百余人。或立者或行者。中间有几人。从含晖亭里跳出阑干。齐声叫无。如师巫下降。翻转两眼。蹎得形消。气索归来僧堂。夜中亦乃如此。山僧怜愍。一火愚僧被此魔军笼络。日间山前山后。都只叫无。斫柴担夫。亦戏叫无。石溪和尚畏其群党凶焰。亦不敢奈他何。老僧去与方庵和尚说。方庵其时在南塔娑罗庵。方庵曰。五十年行脚。见尊宿参禅。未尝见此一火邪魔外道。坏却人家男女。问老僧曰。侍者有何方便。我应之曰。此党方盛。未可触他威锋。且待几时。过得两月。病者二三十人。死者数人。诸僧渐觉知非。老僧又与源灵叟庆云谷源别涧商量。诸公无道理。老僧曰。诸公但来助我。我当破此魔军。众人曰。好。我先去请益地。权曰。侍者丛林名士。虽然同住。各各理会自己工夫。都不曾得请教。老僧曰。我大事未明。特来请益怪石。他见老僧从他参请。如虎插翼。都不防我了。向诸弟子说。看这无字。死了烧时。眼睛不坏。老僧又一日问他。前日数兄弟。含晖亭上同时唱无字。死了烧时。怪石收得他兄弟几对眼睛。权无答。老僧又复问他。赵州又道有。聻。若参个有字。却是鼻孔不坏。那权皇恐。吾便大笑而行。权之本领。在我手里。乃上方丈。说与石溪和尚。初一日。方丈升座。我有十问。问权。他答得是莫管。他答得不是。请和尚依丛林。打拄杖鸣鼓赶出。权知此举。与亲密人八九个。一夜起单走了。救得许多兄弟。此参狗子无佛性话。魔入肺腑。发狂发颠。如来谓之失其正受也(再上径山。谓十四上径山。今此再上。故云尔也。此是第三番。谓十四上径山。中归侍涧。十七重上。今此三登。故云尔也。先举第三番。上径山时事。次举再归净慈作藏主到鹫峰庵。参请虚堂等事。段段举了。又重举一权妄诞事。故云第三次。即第三番也)。

    还净慈。留知藏。

    明云。初掌藏钥于杭之净慈偃溪闻和尚会中。芝云。溪命主藏。告香云。那年(辞书记。上径山。即其年归净慈)再归净慈作藏主说禅。诸公皆谓。老僧超出五山头首之上(淳祐十一年辛亥。师年二十六)。

    参愚公于灵鹫。

    芝云。职解(藏主职解)寄榻灵鹫。时虚堂愚和尚谢事育王。归侍松源祖塔。时往参扣。峻机波辩。未易辏泊。久之出示送僧一偈。师云。偈总是闲长语言。无些子禅。堂拈起云。者个。聻。师拟对。劈面一挥。从前知解。泮然冰释。告香云。第二年(作藏主之二年。即淳祐十二年壬子。师年二十七也)归灵鹫作住。因到鹫峰庵。参请虚堂。听他说话。都无讨头处。这老子向我说。你他年做一个说禅长老。我自谓。正要说禅。如何嫌我作说禅长老。一夏二十来次。到庵中。动口便说东山下事。我益不晓。有时牵今引古。千波万浪。说之不了。见我两眼瞠瞠地。又微微笑。一日因做颂。送巩石林。衍冰谷。珙横川三人往国清。他拈出示老僧。颂云。因思三隐寂寥中。为爱寻盟别鹫峰。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老僧向这老汉。道里许都无些子禅。老虚堂。拈起颂子。将老僧蓦面一挥云。你敢称五山藏主。老汉一肚皮禅道。一齐打断。当下知他潜行密用处。日暮归到灵鹫。因看雪窦。拈盘山公案。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与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又悟佛佛祖祖。灼然绝文字相。从前滞着。一时脱去。秋后归天童。

    叩观公于大慈。一日见井上辘轳。大发无碍机。凡昔闻诸老言。未契者皆脱然。若固有不假磨砻。自出光泽。不待铲??。自入规矩。于是师之道益隆。德益尊。四方倾企慕向者。日益众。

    明云。后会物初观和尚。主大慈。德重当世。道冠东南。况既有故。遂归席下。不久为第二座。芝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