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选择和控制的因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一个人和一个处理各种原材料并生产出大量成品的巨大而复杂的制造工厂之间,有一定的可类比的相似性。这个工厂以一整套基本的机械设备作为机制为基础,发展并安装了大量的特殊联动装置,以适合于它被建立起来要做的那些工作。对这个工厂来说,只要将来对它的要求与它现在已经接受的要求依然是一样的,那么,它的设备就足以能够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如果在工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要求,那么,工厂就必须相应地发展新的设备。如果其中一些旧设备因为没有新的任务要求而闲置不用,那么,这些旧设备并不是被拆卸出厂————因为作为工厂一开始设置时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如此拆除出厂的————而是闲置在那里,并因为不使用而失灵、生锈等,甚至有可能完全被忽视,直到有一天,因为需要这个旧设备加工一些部件而重新派上用场。此时,旧机器虽然费力,但毕竟还是运转了起来,而且随着不断被使用,最后被证明其功能还是完好的,或者被证明需要做大规模的修复。任何时候,工厂一直保持记录的设备清单,都可以显示哪些设备一直在被连续使用、哪些设备被频繁使用并完全处于功能完好的状态等等,以及所有其他各种设备,由于年久失修等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处于可用或不可用的各种状态。综观该工厂的所有设备,有些设备部件因为长期不用而脱落,有些部件还从未完全建好,甚至有些部件到现在也还没派上用场,并因而一直都停留在建厂初期就设计装配,但由于不急用而没有完工的状态。任何时候,所有设备中,只有一小部分在运转,其余的处于休息状态,直到有一天————换用更适合于描写人和动物的术语来说————由一些对它们起作用的刺激将它们从休息的状态中唤醒。

    一个人拥有数量巨大的不同类型的行为的可能性。对于这个“行为的可能性”,理解它的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把它当作一个神经机制,这个神经机制又会与其他神经机制、感觉器官及肌肉相连接,从而当被唤醒时就能引起相应的行为活动。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某一给定的时间,是什么决定了在那很多可能的行为中究竟是哪一个行为实际表现出来了;换句话说,在这些可能的行为中,究竟是什么过程使得其中有些行为被激活,而另一些行为不受刺激而仍处于潜伏状态;或者说,使得某一驱力在某一特定时间作用于某些机制而不作用于另一些机制的,究竟是什么。这就是选择、管理及控制的问题。

    在选择中,最基本的事实无疑就是各种连接关系,其中有些连接关系是天生的,而除此之外的其他的连接关系,则是通过先前的训练在行为活动与引发该行为活动的刺激物之间建立的。活动(actions)实际上就是反应(reactions),是或通过自然或通过训练而与一定的刺激物之间形成的联结;而且,除非刺激发生了,否则反应就不会发生,但反应不发生不意味着其机制不存在,而只意味着其机制仍处于休眠隐伏的状态。举例来说,逃跑的机制以其良好的功能状态存在于动物身上,但除非动物面临的情境中包含某种动物天生就害怕或是已经学会害怕它的什么东西,否则,逃跑机制就不被激起。因此,选择动因(the selective agency)主要地应该在动物或人所面临的情境之中。

    如果下面这些说法都是真的,那么,关于选择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每一个刺激都只能与某一个反应发生连接,每一个反应都只能与某一单个的刺激发生连接,所有的刺激在每一个确定的时间只能出现其中一个刺激。但实际上,所有这些说法,其中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同一个刺激可能会与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反应相连接,而同一个行为活动也可能会与两个或更多的刺激相连接。而且,呈现的情境通常都很复杂,其中包含很多能够作为不同反应的刺激的因素。在这种条件下,选择问题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进行全面回答的问题。

    我们先回过头来再看看桑代克实验迷笼中的那只猫。实验情境其实是很复杂的:拘禁、外面的食物、栅栏、不同的空间,以及其他各种能被猫攻击的细节特征。猫也拥有大量不同的反应方式,可以用来应对这个情境。它连续而相继地做出不同的反应,首先是攻击笼子里的一个部分,然后是另一部分,或者,我们也可以用更加专业化的语言来说,它首先对情境中的一个特征做出反应,然后又对情境中的另一个特征做出反应。情境中的这些特征,其中某一个特征可能相对于其他特征更具有某种优越性,因而首先引来猫对它的反应。但是,如果对这个特征的反应没有带来猫想要达到的成就,那么它就失去这种优势,同时其他的某个特征就取而代之而构成刺激物,并引起下一个反应。从选择问题的角度来说,猫的行为显示出:(1)对同一情境的多种可能反应;(2)它的多种不同的反应,在每一个时间点只能发生其中一个,而不能同时发生;(3)某些特征有胜过其他特征的优势;(4)当在某一个攻击路线上失败而归时,猫就开始对其他的某一特征加以反应,而这个特征在一开始时是不引起它的反应的;(5)所有这些反应本质上都属于准备反应,这些准备反应指向的是逃脱和吃食物的完成反应,如果没有指向这种完成反应的驱力,所有这些特定的准备反应都不会被引起,但是仍可能发生其他的反应,如躺下和打呼噜等。由这个例子可见,简单的动物行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关于选择和控制的心理学概要。下面要做的,无非是把这五个要点的含义详细加以阐述,并指出它们对行为的不同层次的运用,其中包括人类的理智生活和道德生活。

    反应的多种可能性

    显然,针对同一个事物或情境,如果说行为主体不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对之加以反应的机制,那也就无所谓选择了。詹宁斯(Jennings)[1]已经证明了最低级形式的动物的各种反应。通常,原生动物有两种形式的躲避反应:其中的一种不那么消耗能量,具体表现为简单收缩或蜷曲于一旁;另一种形式精力更充沛,也更有效,相当于逃跑。当面对某一给定的刺激时,这两种反应中,究竟哪一种反应实际上将被唤起,不仅取决于刺激物,也取决于动物的内部条件,而这种内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反过来由此前刚刚发生的刺激所决定的。一个微弱但有几分危害的刺激首先引起微弱的躲避反应,但是,这种刺激如果经常以很短的时间间隔重复出现,就会累积起来而导致产生逃跑反应。一个无害刺激,尽管很像有害刺激,起先很可能引起微弱的躲避反应,之后,经过多次重复,没有反应,动物就适应了这种刺激。因此,动物具有三种可能反应:微弱躲避、强烈躲避和休息。对于给定的刺激将会做出哪种反应,不单取决于刺激物,也要取决于动物本身的内部条件。所以,在决定将要做出哪种反应上,内部条件就扮演了选择动因的角色。

    动物行为的其他例子也是如此。同一个第一次见到的陌生的物体,既可能引起好奇心,也可能引起恐惧感。事实上,你有时或许可以看到,有些动物在这二者之间几乎保持平衡:一会儿接近陌生的物体,一会儿又突然逃走,一会儿之后却又跑回来进一步探索。与此相类似,在搏斗和忍耐,或获取食物和作呕等等之间,也可能存在彼此相互平衡的关系。

    一个陌生的情境总是包含一些需要关注和探索的不同的物体。一个人处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首先注意一个物体,然后是另一个,再到另一个,从而经历着各种感知类型的反应。在任何时候,都有大量的刺激通过眼睛、耳朵、皮肤等作用于我们。但是,在任一给定的时刻,这些刺激中只能有一个被注意到,其他的则不被注意到;或者也可能是,所有的外部刺激都不被注意到,个体正全神贯注于他自己的思考。

    在思考或沉思中,一个观念通过我们所说的联想引出另一个观念,第一个观念就成为引起作为反应的第二个观念的刺激。实际上,任何一个观念,通过过去经验的作用,都已经与许多其他的观念发生联结,并因而能够引出这许多观念中的任何一个观念。这是由称作“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的实验成功地提出来的。在这种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对将要听到的一个词做出反应:用与听到的词不同的另外一个词来对这个词加以反应,并将由听到这个词之后所想到的第一个词报告出来。如果给出的刺激词是“窗户”,那么很可能,一个人给出的反应是“窗格”,另一个人给出的反应是“框架”,一个人给出的反应是“窗帘”,另一个人给出的反应是“房子”,一个人给出的反应是“视野”,另一个人给出的反应是“哥特式”,如此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反应词,都因为刺激词的暗示作用而同样容易地被想到,但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只有其中一个或很少几个词是立即被想到的。事实上,与其他的思维类型相比,在联想思维(associative thinking)中,不同的反应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在全部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中,这样一个原则是普遍有效的:针对任何一个情境,都有可能产生不止一种的反应方式,而且,只有考虑到行为主体的内部条件,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一种反应方式而不是另一种反应方式实际发生了。

    交替反应的互斥现象

    虽然对某一个刺激或刺激的复合体,有可能产生的反应不止一个,但从原则上讲,在任一给定的时刻,实际发生的反应只能有一个。这一原则最不明朗的情况,就是上文提到的自由联想。在自由联想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不止一个反应词在同一时刻被想到;或者说是这样的情况,即不止一个反应词以极短的瞬间相隔,乃至于从内省上看几乎就是同时出现的。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中,很显然,对个体来说完全可能的许多反应实际上在给定的时刻并没有被引起。与此相反的原则,若是从物理类比的角度看,我们或可以指望它是有效的。根据这个原则,所有与刺激词相连接的反应词都应该被激起,其中有些连接强一些,有些连接弱一些,依反应词与刺激词之间的连接的紧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这个原则其实是根本无效的,但如此理解至少与这个原则最初被提出来时具有某种近似性。在原生动物中,在任何时候,或者是强烈的躲避反应,或者是微弱的躲避反应,又或者是没有反应,总而言之,总有其中一个反应要被引起;在迷笼中的猫的例子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一次出现一个;在恐惧感和好奇心之间平衡的动物的例子中,在任何的某一时刻,总有一种趋势胜过另外一种趋势,其中被胜过的那另外一种趋势则同时被抑制。

    交替反应的互斥现象在反射动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通过切断狗的脊髓,将狗的脊髓的后端与大脑的影响分开,这样,狗的后半身就成为一个纯粹的反射机器。这样的“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在相对单纯、相对简单的条件下表现出反射活动,而不受大脑的干扰和支配。现在,如果轧其中一只后腿,那只腿就会收曲,而另一只腿会伸直,但是,如果同时轧两只腿,那么,不会两只腿都收曲,而是其中一只收曲,另一只伸直。换句话说,同时激起的两个复合反射中,实际上只有一个被唤起,另一个则被阻抑了。在这样的狗的身上,更加复杂一点的反射,是刺激其胁腹部时产生的抓挠反射。如果刺激右胁腹,右后腿就会抬起抓挠,而在抓挠过程中左后腿就会伸展以支撑躯干。如果同时刺激两侧的胁腹,不可能左右两边同时执行抓挠运动,因为无论哪边的抓挠运动,都要求不在抓挠的那条腿进行伸展和支撑。我们说狗不可能左右两边同时抓挠;但是,从身体方面看,我们说它不可能,只是在以下意义上说的,即它的左右两边的抓挠运动不能同时被有效地加以执行,并且,我们或许会因此而设想,两侧胁腹同时接受刺激的结果,应该是某种性质的妥协,类似于力的平行四边形,每只腿让出一半的位置和运动。但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妥协发生————这是动物机制的一种基本特性,实际发生的只是右腿或左腿抬起抓挠,而另一只腿伸展。然而,如果两侧的刺激一直持续着,那么,最先引起的反应比如说右腿抬起抓挠,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便突然让位给对侧比如说左腿抬起抓挠。换句话说,对同一情境的两种可能反应,每一次只有其中的一种反应得到执行,而另一种反应则被取消或抑制了。但是,如果刺激条件持续不变,就会发生一次转换,轮到刚才被抑制的反应出现,而这时,另一种反应就被抑制了。

    彼此拮抗的反应之间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的原理,是谢林顿[2]对反射动作知识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但这并不是他发现的唯一有效的原理。有时候,两种反射被同时激起,但那是它们在一起合作得十分和谐的时候,而且事实上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复合反射。这两个原理,即拮抗反应的交互抑制与和谐反应的联合,不仅在反射动作中能观察到,在心理活动中同样也能观察到。

    与反射层次相去不远的一种情况,可以在对视野中不同物体的眼睛运动中看到。视野中处于视觉焦点外围的物体,可以起着一个刺激物的作用,使得眼睛转到那个方向,通过这个动作,这个物体得以进入清晰的视觉。这经常发生在视野中有两个物体的时候,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它们同时吸引眼球。如果眼睛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律,那它就会一直盯着吸引它的两个物体中间的某一点。然而,眼睛实际做的,是暂时忽视其中一个物体,至少是暂时地忽视,然后转向另一个物体。当它检查完一个物体之后,就轮到了起初被忽视的另一个物体。眼睛的这些运动,是探索反应的一种类型。而且,眼睛的这种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对于对复杂情境的探索,或者说对于对复杂情境的注意而言,都是普遍有效的。在所有那些同时倾向于吸引注意力的刺激中,在任何具体的时刻,只有其中一个刺激得到注意,而所有这些刺激的全部,则是一个一个地相继得到注意的。当然,在注意的领域,另外的那个原理,即和谐反应的联合,确实也在起作用,因为只要两个物体被知觉为是一个统一的,虽然同时也是复合的物体的两个部分,那么,两个物体就可以被同时地加以注意。

    这两个原理在双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的情况中表现得更清晰。两只眼睛之间因为有少许的间隔,所以各自对任何处于不远处的固体物体获得不同的视觉,但是,我们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分别注意这两个视觉表象,而是将它们融合为一体,从而知觉到一个单一的物体,虽然这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给了两只眼睛以两个视觉表象。然而,如果影响两只眼睛的刺激物不属于这种能够联合起来,从而给出单一物体知觉的那种类型,那么交互抑制就会发生,或如这里把它叫作竞争(rivalry)的现象。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块红色的玻璃透镜放在一只眼睛前,将一块绿色的玻璃透镜放在另一只眼睛前,并将双眼目光投向一面白色的墙壁。那么,根据影响我们眼睛的刺激物,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面墙,它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既是红的也是绿的。但是,类似这样的联合,我们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我们实际看到的,先是一面红色的墙,而绿色完全消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一面绿色的墙,红色完全消失,如此交替进行。在此例中,我们的视觉器官的表现特征,与前例中左右两边同时受刺激而抓挠的脊髓动物的表现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楼梯图

    同样情况的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由我们所说的“两可图”(ambiguous figures)提供的。所谓两可图,大多是很容易让人看到固体物体的图画,但是这些图画的绘制没有透视,并因而能够同等有效地代表两个不同固体物体中的任何一个。当你看这样一幅图画时,你首先把它看成是其中一个固体物体,然后是另一个固体物体,二者交替出现,就像在双眼竞争中的情况一样。最简单的两可图可能就是点状图了,其中的点或可以是有规则的排列,或可以是无规则的排列。无论是有规则排列还是无规则排列,当你看这些点时,这些点就会自动归入某种模式,而这些模式又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变化。换句话说,你对同一个持续存在的情境做出了多种不同的知觉反应,但每一次只能做出一种反应。这些相互交替而又互相排斥的知觉情况目前都还是引起我们好奇的谜,但一般来说,它们是所有知觉活动的典型特征,因为观察者所面对的情境总是能够引起不同的知觉结果,而在任何的某一时刻,只有其中某一种知觉结果发生,虽然这些不同的知觉结果可以相继地逐个发生。

    点状图

    一种交替反应胜过其他反应的优势

    各种交替反应中,首先被激起的那个反应,显然具有胜过其他反应的一定的优势,因此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究竟是什么给了它这种优势。当许多刺激同时作用于一个人或一个动物时,其中最强烈的刺激有胜过其他刺激的优势,并且很有可能是第一个被注意到,并对之做出反应的刺激。一个移动的物体有胜过静止物体的优势;一个突发的刺激有胜过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没有变化或只有平缓变化的刺激;某些颜色有胜过其他不够“突出”的颜色的优势;某些物体,特别是对人类儿童来说人脸,有胜过其他物体的优势。所有这些优势,都是靠本性的力量而拥有的。

    一种反应之所以拥有胜过其他反应的优势,其原因不仅在于刺激方面,也包括反应的方面。某些反应比其他反应更具有急迫性、必要性、强制性等,并拥有通过神经中枢的“先行权”。躲避反应,或者说是自我保护反应,拥有超过其他反应的优势,所以,一个令人痛苦的或是招致危险的物体,相对于同时出现的其他刺激而言,通常会优先得到反应。比如说,在夜深人静的夜晚,轻轻的沙沙声一定优先于明亮的或其他任何有趣的物体而首先得到我们的反应。节省的原则在这里也有所表现,正如一个刺激通常在能引起剧烈反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