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避役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四一 蜥蜴.本生因缘 (〔菩萨=蜥蜴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一个背叛佛的比丘说的。其故事的内容.与女颜象本生因缘〔第二六〕中所述者相同。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受生於蜥蜴的胎里.长大後.率领许多蜥蜴的眷属.住在某河畔的大洞穴中。他的孩子的小蜥蜴.与一只避役非常亲密.遂成了游伴。说『我来抱你吧.』就将避役搂抱起来。有将他与避役亲近之事秘密告知蜥蜴之王者.蜥蜴之王立刻唤儿子来.告诉他道.『唉.你竟在与恶者交际。避役乃贱种.与那样东西为友是不行的。你如继续与他交际.则所有蜥蜴的种族.都将被那避役所污辱吧。此後不可再与他交际了。』但那小蜥蜴依然与那避役作着亲密的交际。菩萨〔蜥蜴之王〕虽再三劝告他.他仍不能与避役断绝往来。菩萨觉得『在不远的将来.因那避役之故.也许会有灾祸临到我们身上。为预防起见.实有豫造遁路的必要.』因令部下在一方造了非常通风的出路。

    这时.他的孩子小蜥蜴身体渐渐发育起来了。但那避役却与以前一样大小.毫无甚麽变化。他屡次地说『搂抱吧.』而爬到避役身上来。这与以前完全不同了.在避役觉得宛如一座小山压在身上。他开始感到苦恼.心想.『如果他数日间尽是这样地来搂抱.则我的生命危险了。不如串通猎师.将这蜥蜴一族完全除灭了吧。』

    在一个大雨停止後的暑日.蚁穴的羽蚁从穴中飞出来.蜥蜴到那里来捉羽蚁来吃。那时有一个捉蜥蜴的猎师.为了想破坏蜥蜴的洞穴.一手拿了锄.一手牵着犬.到那森林中来。避役见了那猎师.心想.『今天我要达到自己的愿望.』便走近猎师旁边.在他面前坐下.问道.『喂.你究为甚麽在森林中行走的。』猎师答道.『为捉蜥蜴而来。』避役道.『我知道许多蜥蜴所居的洞穴。你有火与稻草吗。』说着就领猎师到那里去了。他对猎师说道.『喂.请将稻草放在这里.点了火使冒出烟来。在这四周叫你的犬看守着.你自己则拿着大棍棒将那接连出来的家伙尽行击毙.使屍骸堆积如山。』他如是教唆毕.心想.『现在让我来看仇人的结局吧。』於是躲在隐处.只将头露出了看着。猎师把稻草一薰.蜥蜴被烟所困.从穴中接连飞出来了。猎师将飞出来的尽行击毙。有从他手边逃出的.则被犬所捉。於是蜥蜴一族的大灭亡便到临了。

    菩萨觉到『果因避役而生祸患了.恶人诚不可与之交际.幸福决不依恶而生。徒因一只恶的避役之故.致许多蜥蜴陷於灭亡.』便从遁路里脱出.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与恶人亲昵.  不会有真的乐。  反足使自己受灾祸.  如蜥蜴族之与避役。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避役是提婆达多.菩萨之子即不听告诫的蜥蜴之子.是背叛的比丘.蜥蜴之王则就是我。』

    一四二 豺本生因缘 (〔菩萨=豺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图谋杀佛之事而说的。某时.有许多比丘集合法堂.就此事纷纷谈论。佛听了说道.『比丘们啊.提婆达多企图杀我.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曾有此企图。但他不仅不能杀害我.反而自陷苦境。』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投生在豺的胎里.後为豺王.被许多豺羣围绕着.住在墓地的林中。某时.王舍城举行热闹的祭典。那简直可说是酒祭.人们任性饮酒。有许多无赖汉带了许多酒肉来参加.一面叫艳装的妓女唱歌.一面饮酒吃肉。到了深更.肉已吃尽.而酒则尚有不少余剩。那时他们中的一人喊道.『拿肉来。』有人应道.『肉已吃尽了。』那人道.『我在时非有肉不可。既然如此.我就到那墓地去.把来吃新的死人肉的豺杀死.拿豺肉来吃吧。』说着就执了大棍棒.走出街道.从间道来到墓地.手持棍棒.假装死人.仰卧在地上。

    时菩萨与豺羣一同来到那里.见到了他.心想.『这不是死人.』打算『试探一下.』便向下风走去.试嗅他身体的气味。知道不是死人的气味.心想.『调戏他一下将他赶走.』遂来到他旁边.咬住了棍棒之端而强拉。那人不但不放开棍棒.却连菩萨近来都不知道.所以把那棍棒握得更紧了。菩萨稍向後退.说道.『你这人啊.如果你是死人.则我拉棍棒时.你不会握得更紧。你以为你这样做.我就辨不出你是活的还是死的吗。』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你虽假装死人而躺着.  可是拉你的棍棒时.

    你牢执不放.  你以为这样就能瞒过去了吗。

    菩萨如是高声唱着.那无赖汉觉得『他已发觉我没有死.』便站起身来.将棍棒掷过去。可是没有掷中。无赖汉叫喊道.『糟糕.这回我失察了。』菩萨回过头去.说道.『啊.你用棍棒掷我.你一定要堕入八大地狱十六小地狱了。』说了便去。无赖汉毫无所得.空手离开墓地.沿着水沟回到街上来。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无赖汉是提婆达多.豺王则就是我。』

    一四三 威光本生因缘 (〔菩萨=狮子〕)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在象头山自许为佛之事而说的。提婆达多早失禅力.声名堕地。他自以为『还有恢复的方法.』向佛提出了五项请愿。但这些请愿全被拒绝了.於是他在佛弟子二长老所率领的教团沙门中.把尚未熟达律法的比丘五百人.带引到恒河之畔.另组了一个教团.在该地营其独立自主的教团生活。佛察知那些比丘们的知识已达圆熟的时机.便遣二长老前往。提婆达多见二位长老来访.非常欢喜.打算『今夜要向他们说法.显示我佛陀的威仪.』遂自正威仪.显现如来似的相好.告诉他们道.『尊者舍利弗啊.比丘们尚未疲劳.也不感倦怠。你若欲作法的问答.请与比丘们为之。我因畧患背痛.想去伸了手脚休息一下。』就躺下入睡。於是二长老就向比丘众说法.使他们领悟了沙门的道果.率引他们全体上竹林精舍去了。

    拘迦利发见那精舍已空无一人.便到提婆达多那里.说道.『提婆达多啊.那二长老说服了你的弟子.把他们带走.只留了一个空精舍了。你为甚麽眠着的呢。』说着就剥去他的衣服.用脚踢他的胸部.如蹴瓦砾一般。他口中吐出血来.苦痛得昏晕过去.倒在地上。

    佛向长老问道.『舍利弗啊.你去时.提婆达多如何。』舍利弗答道.『世尊.提婆达多见了我们很高兴。他为了要显示佛陀的威相.现作如来般的相好.却招致了大祸。』佛听了他的回答.说道.『舍利弗啊.提婆达多模拟我的相好而招祸.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也曾招过祸的。』接着答应了长老的请求.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而为长鬣狮子.住在雪山的黄金窟中。一日.他离开那洞窟.悠然而起.睥睨四方.一声咆哮.跑向远处觅食去了。不久.咬死了一只大水牛.只将其肥美部分的肉吃了.便下山来.行至某湖之畔.饱饮了清鲜之水.然後回到自己的洞窟去。

    那时.有一只豺正在觅食.突然遇见了这狮子.无法逃避.不得已俯伏在狮子的脚下。狮子问道.『豺啊.你怎麽了。』豺回答道.『我愿做你的奴仆。』狮子道.『好.你服侍我吧。我给你好的肉吃。』说着就带那豺回到黄金窟来。从此以後.豺老是取狮子王的残食过日。不消数日.渐渐地肥大起来了。

    一日.狮子王躺在洞窟中向豺吩咐道.『豺.你试出去.站在山顶上.如果见到在山麓游玩的象、马、牛或其他任何动物.只要是你所想吃的.你就说「我要吃他的肉.」向我行一个敬礼.说「请你显威光.」如此我就杀而吃其肉.将吃剩的分给你吧。』豺站在山顶上.一经发见他所想吃的各种动物.就回到黄金窟来报告.俯伏在狮子王的脚下.说道.『请你显威光。』於是狮子便迅雷似地扑过去.纵使是精气饱满的象.也结果了他的性命.吃其肥美之肉.然後将吃剩的分给豺吃。豺吃饱了肉.回到自己的栖所来愉快地睡眠。

    随着时日的经过.豺的心渐渐傲慢起来了。他想.『我也有很好的四足.何必每日依人过活呢。从今以後.我也要自己杀了象与其他动物.而吃其肉了。百兽之王的狮子.靠了「请你显威光」这一句话.竟能杀死精气饱满的象。如果我也使狮子对我喊「豺啊.请显威光.」则我也能将精气饱满的象杀死.而吃其肉吧。』於是来到狮子王的地方.说道.『我领受你所杀的象肉.日子已很长久.现在我想自己杀死一只象.而吃其肉。请让我坐在你所坐的黄金窟中。你如发见到在山麓徘徊的象.可否请到我这里来.说一句「豺啊.请显威光」呢。我别无其他愿望。这是我对於你唯一的恳求。』

    那时狮子王对豺说道.『豺啊.能杀象的只有狮子族。我敢说.能杀象而吃其肉的豺.这世间是一只也不会有的。你还是将这样大的野心打消.吃着我所杀的象肉过活吧。』豺虽经狮子王这样告诫.却仍不能放弃他的希望.再三恳求。狮子王因不能拒绝他的要求.遂答应下来。说『那麽请进我的住家去坐着.』叫豺坐在黄金窟中。

    狮子在山麓发见了一只精气饱满的象.便跑到洞窟的入口来告诉道.『豺啊.请显你的威光。』豺从黄金窟中悠然站起来.睥睨着四方.咆哮了三次.说道.『好.那麽让我咬住象的面额的性徵吧.』便扑了过去.可是误摔落在象的脚下了。象举起了右脚踏住他的头.头盖骨碎为微尘。象乃用脚将他的死骸凑集成一块.把粪尿撒在上面.然後一声高叫.逃入森林深处去。菩萨见这光景.说道.『豺啊.快显你的威光.』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你的头盖碎了.  头破裂了.  你的胸骨都已成粉了。  现在正是显你威灵之时了。

    菩萨如是唱偈.於天年终後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豺是提婆达多.狮子则就是我。』

    一四四 象尾本生因缘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邪命外道说的。从前有许多邪命外道住在祇园精舍的後院.作着种种的苦行。许多比丘们见这些苦行者.或蹲踞以支持身体.或如蝙蝠般从树枝上挂下.或坐在荆棘上.或以五火焦身.作着种种错误的苦行.便来到佛的地方.问道.『世尊.靠着这些苦行.会有甚麽利益呢。』那时佛答道.『比丘啊.这种苦行决不能产生善果。据说前生曾有贤人.以为这种苦行可以产生善果.带了圣火到林中去。然而靠了那圣火供养等等的力.并没有甚麽功德利益显现出来.因而终於以水浇火.把火熄灭。终於因凝思而获得神通力与禅定力.生於梵天界哩。』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在西北部某婆罗门的家里。当他诞生之日.他的父母点了圣火.盛作供养。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唤他近前.对他说道.『儿啊.我们曾在你诞生日.点了圣火而供养。如果你欲过在家生活的话.那麽你得学习三吠陀。若欲赴梵天界.那麽就拿了圣火到林中去.点燃圣火不绝.供养大梵天.以祈求功德.将来能生於梵天界吧。』他答说.『不愿在家.』便拿着圣火前往林中.结了小庵.燃点圣火.住在那里。

    有一日.他在某村尽端受了牛的供养.便牵着那牛回庵来了。那时他想.『若以此牛供圣火之神.那是很好的吧。』既而转念一想.『唉唉.刚巧没有盐了。没有盐.圣火之神怕不会吃的吧。到村中去讨点盐来.用盐腌过了供祀圣火之神吧。』他将牛系在那里.到村中讨盐去了。

    他去後.有一羣猎师到那里来.他们看见了那只牛.就扑杀、烹调.吃了个饱.然後将牛的尾巴、脚爪与皮撒散在一边.把吃剩的肉统统收集起来拿走了。那婆罗门回来.见了牛尾等残物.便倾侧着头想道.『这个圣火之神.连属於自己的东西也不能充分守护.何能守护我呢。尊敬、供养这圣火之神.并无利益功德可得.自是无益之事。』

    他已失去了尊敬圣火之神的心思了.自语道.『啊.圣火之神啊.你连自己之物也守不住.怎能守护你以外的我呢。肉已失去了.这些残余的东西.请你忍耐受用吧。』说着就将牛尾等残物掷向火神.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没有威力的圣火之神啊.  这里虽有几多供物.  那不过是牛尾之类罢了。  肉被吃去.  而今已空无所有.  快将牛尾等吃了吧。

    菩萨这样唱毕.浇水将火灭了。後出家为仙人隐士.获得神通力与禅定力.死後生於梵天界。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灭火的仙人就是我。』

    一四五 罗陀鹦鹉本生因缘 (〔菩萨=鹦鹉〕)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前妻的爱着说的。其故事也见於根本生因缘〔第四二三〕中。佛对那比丘说道.『比丘啊.女人是难以守护的东西。即使能够守护而守护之.但欲继续守护却也困难。你在前生能守护女人而曾守护过.但.并不能继续守护下去。现在如何能够守护呢。』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为鹦鹉。迦尸国有一个婆罗门.饲养菩萨与其弟弟.恰如父亲一般。并替菩萨起名为褒多婆达.把他的弟弟唤作罗陀。

    那婆罗门之妻品行不端。某时.婆罗门因商事须往远方旅行.招了菩萨兄弟来.吩咐道.『我不在家时.如果你们的母亲有不端的行为.你们须加以阻止。』菩萨答道.『是.父亲.如果我们有这能力.自当加以阻止.但若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则除沈默旁观之外别无他法。』婆罗门委托鹦鹉监督其妻.自己便作长途旅行去了。

    从他出发之日起.他的妻的乱行日甚一日。出入全无限制。弟弟罗陀不忍见母亲的行为.向菩萨劝告道。『兄啊.父亲出发之前.曾吩咐我们说.若母亲有不端的行为.叫我们加以阻止。然而现在母亲的乱行.只是一日比一日加甚。我们不可不加以阻止。』菩萨道.『你智慧浅.经验也没有.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来。实际上.纵使抓住了母亲的身子.把她带了来.也是管不住她的。我们能力所不及的事.怎麽能够做呢。』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罗陀啊.  你连夜半来访者有几多也不知道。  力所不及的事莫去想.  拘悉耶女情火炽燃.其欲难遏。

    他如是制止罗陀向母亲进忠告。於是她於丈夫不在家的期间.任意妄为。婆罗门回来後.唤褒多婆达去.问道.『母亲如何。』菩萨据实详细告知婆罗门.又改了话头道.『父亲啊.你为何要与这样的女人同居呢。我们现已将母亲的恶行完全说出.所以已没有住在这里的必要了。』说毕.丁宁地在那婆罗门的脚下行了敬礼.与其弟罗陀同向森林方面飞去了。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说明四谛。说毕四谛.那不幸的比丘证得须陀洹果。又说.『那时的婆罗门夫妻即今之二人.罗陀是阿难.褒多婆达则就是我。』

    一四六 鸟本生因缘 (〔菩萨=海神〕)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几个老比丘说的。他们出家以前.住在舍卫城.都是富豪的家长.互相作着友谊的交际。大家在励行善事的期间.倾听了佛的说法.这样想道.『我们对於家庭生活还有甚麽期望呢。假如随侍在佛左右.加入美的佛的教团而出家.舍离此世的忧患劳苦.多好啊。』於是将一切财产给与子女.抛弃了咽着眼泪的家族.加入佛的教团而出家了。然而他们虽出了家.却不能遵守与出家人相应的沙门法.因为年老的缘故.也不能如实地修行佛法。虽出了家.却与在家一样.在精舍中造了小屋.独自居住着。不出外乞食.也不到别的地方去.只往来於自己的妻子之家.暗中行乐。

    在这些长老之中.某长老有一个旧妻.她照顾所有的长老们。因此他们也将自己所得的食物拿了来。会集於她家中.一同恣意作乐。她也将贮藏着的酱、酱油等物取出来.给与他们。可是她突然患病而死了。因此这些长老们回到精舍来.互相抱住了头颈.在精舍附近大声叫唤着说道.『那个优良而亲切的优婆夷亡故了。』有许多比丘听见他们的泣声.从这里那里集拢来.问道.『你们究为甚麽这样哭泣。』他们答道.『有一个朋友.也就是以前的妻.她是个优良、亲切的人.而今死了。她一晌照拂我们.真是很好。从此以後我们怎能再得这样的人呢。因此悲泣着啊。』

    比丘众见了他们的狂态.便集合法堂谈论起来。『法友啊.长老们互相搂抱着头颈.在精舍附近叫唤的.原来为了这理由。』那时佛来到那里.问道.『比丘们.你们此刻会集於此.谈论何事。』比丘众说明理由道.『在谈论如此之事。』佛道.『比丘们啊.他们因她之死而悲泣、呼唤.并不始於今日。前生她投生为雌鸟.当她坠海溺死之际.友伴的羣乌.也说「我们要汲乾了海水将她救出.」而作无益的努力。那时他们的生命因贤者而得救。』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为海神。那时有一只鸟与其妻一同到某海岸去觅食。该地方适值举行龙神祭.众人在海岸设了祭坛.以乳酪、米饭、鱼肉、火酒等物供祀龙神.祭事完毕.便各自回家去了。乌来到那祭场.见到了乳酪等祭品.便一同将这些乳酪、米饭、鱼肉等大嚼起来.并且痛饮了酒。他们夫妇都喝得酩酊大醉.说是『我们要下海去逛逛.』来到沙汀开始洗澡。一个大浪忽然袭来.将雌鸟卷入海中深处。有一条大鱼过来啄住她的身体.把她吞食了。雄鸟扬声悲泣道.『唉.糟了.我的妻死了。』许多鸟听到了他的悲泣声.聚集拢来.齐声问道.『你究为了甚麽而哭泣。』他道.『诸位.我妻在这沙汀上洗澡.被大浪卷去了。』他们听了这话。便也异口同声地号淘大哭起来。那时他们之中有作这样想的。『我们把这海水来处置吧。将水汲出.使海空了.救出我友之妻如何。』这样一说.他们立即表示赞成.各自用口去满含海水.汲出於外。可是海水是咸的.他们的咽喉渐渐地感到渴了.遂站起身来.走到乾燥的陆地上去休息。这时腮部感到疲乏了.口乾渴了.眼睛合拢来倦颓欲睡了。於是他们互相齐声说道.『唉.只要我们能力所及.自必将海水汲来.排出於外。然而一面汲出一面海水却满起来。我们终究不能使海空虚的。』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我们的腮疲了。  我们的嘴乾了。  可是海水并不减少。  而且愈益增多。

    那些鸟这样唱後.仍齐声说道.『那雌鸟实有美好的嘴.有可爱的眼睛.容姿绝美。又有悦耳的声音。然而被这盗贼般的海所杀了。』浩叹不已。他们这样悲叹着时.海神出来.现出可怕的形姿.将他们逐走。於是他们才得幸福。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雌鸟是他的旧妻.雄鸟是那长老.其他的鸟是长老们.而海神则就是我。』

    一四七 花祭本生因缘 (〔菩萨=虚空神〕)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起不净之念的比丘说的。佛向他问道.『比丘啊.听说你心怀不净之念.真的吗。』他回答道.『是.真的。』佛追问道.『你究对谁起了这种不净之念呢。』他回答道.『对於原来的妻。世尊啊.她实在是个美丽而温柔的女人。我没有她.是一刻也不能安住的。』那时佛对他道.『她於你是个一无好处的女人。前生你曾因她而受磔刑之苦。而你常为她神魂颠倒.因而命终後堕入地狱。现在你何以还这般爱着她呢。』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