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不与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三一 不与本生因缘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说的。恰巧那时.比丘众集合法堂.谈论道.「法友啊.提婆达多不知感恩.不知如来之德。」佛走进法堂来.问道.「比丘们.你们此刻会集於此.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在谈论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提婆达多不知恩德.并不始於今日。他在前生也曾不知恩义。」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摩揭陀王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治国时.菩萨是拥有八亿金财产的长者.名曰螺长者。当时波罗奈也有个有八亿金财产的辟利耶长者。这两位长者非常莫逆。可是因了某种事情.波罗奈的辟利耶长者遭了不幸.全部财产都丧失光了。他因陷於穷困.无处投靠.便带了妻去投靠螺长者.从波罗奈出发.徒步走到王舍城.来访螺长者的住宅。螺长者道.「好友来了.」拥抱相迎.殷懃地加以款待。过了几日.螺长者问道.「哦.朋友.你来此何事。」他回答道.「我遭了不幸.全部财产都丧失了.没有可以投靠的地方。」螺长者道.「原来如此。你不必焦忧。」说着便叫人开了自己的宝库.取了四亿金给他.此外.财产、从者、甚至家畜与物品也全部分作二分.将一半给他。辟利耶带了财产回到波罗奈.就重兴家门了。

    後来.同样的不幸降临到螺长者身上了。那时螺长者想道.「我以前曾大大地扶助过朋友.将财产平分了给他。如今那友人见了我当不致拒绝.去投靠吧。」於是带了妻.步行到波罗奈。向妻说道.「妻啊.跟我在街市上一同行走.於你是不相称的。我雇马车来接你.你乘着马车.率同许多从者随後来吧。在我打发马车来以前.请暂在这里等候。」乃将妻留在城门口的一家人家的屋里。

    於是自己进了波罗奈城来访问长者之家.告以「友人螺长者从王舍城来了。」辟利耶迎接他说.「请进来。」可是见了他的服装.不站起身来.也不向他寒暄.只问.「你来此为了何事。」螺长者答道.「为拜望你而来。」他又问道.「你耽搁在何处。」螺长者道.「宿处还没有定。我把妻留在城门口的一家人家的屋里而来。」他道.「我这里没有地方留你们住宿。现在我将食物送给你.请你拿了到甚麽地方去烹调来吃吧。」就吩咐仆人道.「用布片包一顿婆粉糠给他。」据说那日.他曾叫人筛净了装在一千辆左右车子上的糙米.贮藏在仓库里。他以前曾从螺长者处得四亿金而归的.这忘恩的大恶徒.只以一顿婆的粉糠赠给恩友.仆人将一顿婆的粉糠盛入篮中.拿到菩萨的地方来。菩萨心中想道.「这恶徒以前曾受过我四亿金.而现在他只给我一顿婆粉糠。我收不收呢。」一种念头随即浮现在脑中了。「这不可信赖的忘恩者.因我零落之故.弃绝了与我的友情。若说他所给的粉糠是粗恶之食而不收受.那我也弃绝了友情了。世间愚人以所给之物微薄而拒绝收受.因此常破坏友情。我把他所给的粉糠收下.用自己之力建立友情吧。」便将那粉糠包在布片中.走向街头.回到妻所停留的家里来了。

    妻向他问道.「你得到了甚麽。」他回答道.「妻啊.我的朋友辟利耶长者给了我一顿婆粉糠.叫我走出。」妻道.「你为何领受了呢。这样的东西怎能报谢四亿金呢。」说着.就呜咽起来。菩萨道.「妻啊.你不要哭。我因怕断绝了与他的友情.想用自己的力来建立友情.所以把那东西收下了。你为甚麽悲伤呢。」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吝惜而不与.  愚人彼此的友情便断绝。

    所以虽只半摩那糠.    我也并不辞谢。

    如是则友谊不断.         必能永久。

    长者之妻听了此偈.仍然哭泣不止。恰巧那时.有一个螺长者送给辟利耶长者的农仆.从门口进来。这农仆听到了长者之妻的泣声.便走了进来.遇见昔日的主人夫妇。这时农仆俯伏在主人的脚下.哭着问道.『主人.你因何事来此。』长者将经过情形全盘坦白地告诉了他。农仆安慰他道.『主人.我知道了。请你不必忧虑。』说後就伴送到自己家中.叫夫妻二人洗了澡.劝他们用饭。又去关照别的人们。说.『旧主人来了。』过了几日以後.所有的农仆.喧扰着到宫庭去控诉。

    国王唤他们近前.问道.『究竟是甚麽一回事呢。』他们将事件毫无遗漏地禀告国王.国王听了他们的话.便唤两长者来.先向螺长者问道.『大长者.听说你曾将四亿金给与辟利耶长者.这话是真的吗。』他回答道.『大王啊.我的朋友为求助於我到王舍城来时.四亿金自不消说了.且曾不问生物与无生物.将所有的财产平分了.以一半给与他。』国王又问辟利耶长者道.『那是事实吗。』他回答道.『大王.是的。』於是国王又问.『此次螺长者来访你时.你可曾好好款待他呢。』他默然不答。国王复对他道.『那时你不是叫人用布片包了一顿婆粉糠给与他的吗。』他听了这话.依然不答。国王与各大臣商议『应如何处置』後.命令臣下道.『你们去到辟利耶家中.将他家中的全部财产给与螺长者。』菩萨禀道.『大王啊.我不要别人的财产。只将从前我所给他的交还我就好了。』於是国王命将属於菩萨的财产交还。

    菩萨复得了从前给与辟利耶长者的财产.与许多农仆回王舍城.重兴家业.作布施等善行.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辟利耶长者是提婆达多.螺长者则就是我。』

    一三二 五师本生因缘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阿闍波剌榕树下三魔女诱惑之经说的。佛引用了以下面的句子开始的经。

    爱、嫌恶与染的三女.        艳冶夺目而出现。

    然而如风吹飘落的绵毛一般.  佛将她们屏退了。

    佛这样地将此经说至最後时.比丘众集合法堂.谈论起来道.『法友啊.三魔女现出美若天女的几百种姿态.走近佛去诱惑他。但佛竟连眼睛也不曾张开。佛的威力不是惊人吗。』这时佛来到法堂.问道.『比丘们.你们此刻会集於此.谈论何事。』比丘众答道.『在谈论如此这般之事。』佛道.『比丘们啊.我已灭尽一切漏.获得一切智了。不看魔女.毫不足怪。前生我烦恼未尽.希求菩提时.也未尝因烦恼而破了根之自制去看天女般美容.以是遂获得了大王国。』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一百个兄弟中之最年少者.详情与前面得叉尸罗本生因缘中所说相同。那时得叉尸罗的市民.来访住在市外的菩萨.要求献呈王权.行了灌顶礼。後来他们以天都般的饰物装饰得叉尸罗.以帝释宫的庄严装饰宫城。菩萨进了得叉尸罗市.在宫城的楼阁上揭起纯白的天盖.昇至镶着宝石的玉座.以天王般的尊严仪容就位。又有大臣、婆罗门、居士、刹帝利的王子等.身上着了种种华美的服装.侍立在国王的周围。一万六千个美若天女的舞妓.都是跳舞、歌谣、音乐的名手.熟练最上的游艺.她们一齐跳舞、唱歌、奏乐.宫城充满了歌谣、音乐的声响.宛如海上雷鸣。

    菩萨见自己的荣光如是之盛.心想.『我若瞧这些夜叉的天女般的美姿.则是自招灭亡.这旺盛的荣光便看不到了吧。我因遵守辟支佛的训戒.得到了这荣光。』不觉因感激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守持辟支佛的良训.        刚毅不动.不怀怖畏.

    不落夜叉的诱惑之网.  大怖畏消灭.而得到安稳。

    大萨埵〔菩萨〕如是以偈说法。後以正法治国.作布施等善行.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赴得叉尸罗获得王权的天子就是我。』

    一三三 火焰本生因缘    (菩萨=鸟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某比丘说的。那比丘从佛受了业处.前往边境.在某村附近的森林地方定住下来.那时适逢雨期。在雨期的第一月.他出外托鉢时.所住的小舍烧毁了。他因失了住家.非常困苦.遂与信徒们商量。他们说.『晓得了.立刻建造小屋吧。』可是并未着手.三个月便过去了。他因没有适当的住家.遂不能获得业处。雨期终了以後.他未曾得到一分业处.便赴只园来到佛的地方.恭敬地作礼.而後坐在一隅。佛亲切地打了招呼.问道.『比丘啊.你顺利地得到业处了吗。』他将经过情形.不论吉凶.从头细述一遍。佛道.『比丘啊.在前生.畜生也能辨别於自己利或不利.利时就居住下来.不利时就弃了住所迁移至他处。你怎麽不知道那住所对自己利或不利呢。』接着就应他的请求.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而为鸟。他年长後交了好运.成为百鸟之王。那时.在某森林地方的湖边.有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他在那树的附近.率领一羣鸟类栖居着。因那大树的枝叶伸展到湖的水面.许多鸟栖在枝头上.常将粪落到水面上去。

    那湖中有一个名叫犍陀的龙王居住着。龙王心想.『这些鸟常将粪落在我所住的湖中。现在从水面上生起火来.烧了那树.把这些鸟赶走了吧。』他这样地发了怒.於众鸟栖宿在树枝上的夜半.先使湖水如汤般沸腾起来.其次使冒出烟来.最後使发出火焰.高如多罗树。菩萨见火焰从湖面上冲起.便告大家道.『哦.朋友啊.火能烧物.而水能灭火。然而如今水已燃烧起来.我们不能再留在此地了。非迁到别处去不可。』说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安稳之地似已有了敌人.                水中冒着烟火.

    此大树上如今已无我们的住所.  走吧.湖已为我们所畏怖。

    菩萨如是唱了偈後.便带领了听从警告的鸟飞到别的场所去了。而那些不听菩萨的话.留在那树上的鸟.终於被焚死了。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说明四谛。说毕四谛.那比丘证得阿罗汉位。佛又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听从菩萨之言的鸟是佛的从者.鸟王则就是我。』

    一三四 禅定清净本生因缘 (〔菩萨=大梵天〕)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法将舍利弗敷衍佛自己在僧迦舍城门所提出的简单问题之事说的。下面的过去的故事便是。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在森林地方临终之际.说道.『非想.非无想.』〔中略〕然而仙人们不信菩萨的高足弟子的说明。因此菩萨从光音天降下.站在空中.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有想者常苦.                无想者亦常苦。

    舍离有想.无想的两端啊.  等至之乐才真清净。

    菩萨如是说法.讲述高足弟子之德.然後回梵天界。於是仙人们始信高足弟子之言。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将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高足弟子即是今之舍利弗.那大梵天则就是我。』

    一三五 月光本生因缘 (菩萨=大梵天)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长老舍利弗在僧迦舍城门敷衍问题之事说的。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在森林地方.临终之际.应弟子们的质问.答说『月光、日光』後.生於光音天。然而仙人们不信长老的解释。因此菩萨从光音天降下.站在空中.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如在此世以智慧          修无念定。

    思惟月色、日光.  未来当生光音天。

    菩萨如是教示弟子的仙人们.讲说高足弟子之德.复返於梵天界。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将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高足弟子是舍利弗.大梵天则就是我。』

    一三六 金色鹅本生因缘 (〔菩萨=鹅鸟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偷罗难陀比丘尼说的。舍卫城有一个优婆塞.以大蒜赠给比丘尼团。并且吩咐司农园的园丁道.『若有比丘尼来.每人赠二把或三把。』後来比丘尼众常为取大蒜到他家中或农园里去。却说.一日.适逢休息日.他家里已没有大蒜了。偷罗难陀比丘尼与其夥伴一同到他家里去.声言『为取大蒜而来。』他家说.『这里已没有大蒜了.请到农园去取。』她便转赴农园.与其夥伴拿了许多大蒜回去。农园的园丁发了怒.告诉人们说.『这些比丘尼怎麽无限制地拿了许多大蒜回去呢。』少欲的比丘尼众听了这话.也动了气。比丘尼众更诉诸比丘众。他们也生了气.将此事禀告佛世尊。

    佛将那比丘尼谴责了一顿以後.向比丘众随机说法道.『比丘们啊.贪欲之人对於生身的母亲.也是不亲切、不顺从的。要这样的人去教化无信心者.使信者的信仰加深.希图得到未得的施物.既得的施物源源不绝.凡此种种.没有一件会成功。反之.少欲的人能教化无信心者.能使信者愈加深信.能得到未得的施物.能使既得的施物源源不绝。』又道.『偷罗难陀比丘尼的贪欲.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是贪婪的。』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在某婆罗门的家里。到了能辨别事理的年龄.娶婆罗门之女为妻.生了三个女儿.名叫南陀、南陀婆蒂、升达利南陀。菩萨死後.妻与三个女儿投靠在别人家里。

    菩萨那时生而为鹅.具宿命智。成长後.羽毛金色.很是美丽。他看着自己的雄大的形姿.心想.『我是死於何处而生在这里的呢.』立刻了解『是在人类的世界。』其次观察『我妻婆罗门与女儿们怎样生活着』时.知道『替别人做事.度着困苦的生活。』因此他心里想道.『遮蔽我身体的黄金羽毛.具有可以拉长的性质。今後给她们每人一把羽毛吧。我妻与女儿们由此得以安乐过活了吧。』於是他到她们的住处.停在栋梁上。女儿们与妻见了.问道.『喂.你是从甚麽地方来的。』他道.『我是你们的父亲。在这世间死後.投身为金色鹅。现在我来与你们相会。嗣後你们毋须再被雇於人.过困苦的生活了。我给你们每人一把羽毛吧。将这毛卖了.安乐度日就是。』说後就给以羽毛而飞去。於是那为妻的婆罗门女就富裕而幸福了。

    却说有一日.那婆罗门女对女儿们说道.『女儿啊.畜生的心是不可靠的。你们的父亲总会有一日不到这里来吧。这次他来时.将他的羽毛一概拔掉.收归我们所有吧。』女儿们道.『倘如此做.父亲会觉得痛吧.』表示不赞成。婆罗门女性本贪婪.一日.金色鹅来时.便招呼道.『请到这边来.』等他到了她手边.就用双手将他捉住.把羽毛统统拔了下来。因她违反菩萨的意志.用暴力拔取之故.所拔下的羽毛都变成了鹤的羽毛.一根不剩。於是菩萨虽鼓起翅膀.也飞不得了。婆罗门女便将他放入大壶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