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饮酒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把偷大王财宝的贼捉住了.』如是喊了三次。就有许多人从各处赶到.对他说道.『在今日以前你一向装着有德者的样子呢.』把他殴打了二三下.然後将他绑了.拖到国王面前来。王悔恨地说道.『婆罗门.你为甚麽要干这种不道德的勾当呢.』遂下令『将他处刑。』婆罗门道.『大王.我并非盗贼。』国王道.『那麽为甚麽从司藏官室中盗取迦诃婆那货币呢。』婆罗门道.『大王之所以尊敬我.是为了我的出身等等呢.还是由於我的德行呢。我为了要试探此事.所以这样做的。不过.现在我已明白大王的对我表示敬意是为了我的德行.并非为了我的出身等等。请大王依照刑法治我以应得之罪。我以此理由.已断定德行是世间最可贵的东西。但欲作与德行相应之事.在家沈湎於欲.是不成的。我想今日就到只园去.在佛的地方出家。请大王准我出家吧。』结果得了王的许可.便向只园而去。那时他的亲族、朋友、熟人们齐来阻止他.但都没有结果而回去了。

    他到佛的地方请求出家.得了出家与受戒的许可.修行不怠.精修观行.於达阿罗汉果时.便来到佛前告诉佛道.『尊师啊.我的出家已达究极。』向佛说明了得果之事。不久.这事就徧传於比丘众之间。

    一日.比丘众集合法堂.称赞他的德行道.『法友们啊.随侍国王的婆罗门某.试验自己的德行.得了王的准许出了家.今已达阿罗汉果。』这时佛走来问道.『比丘们啊.你们在这里会谈着甚麽。』他们禀告道.『是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因试自己之德出家救了自己的.不止这个婆罗门.贤人们在前生也曾因试自己之德出家.而救了自己。』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任职为王之祭司。他不烦心於酬施多寡.只是专念於德行.坚守五戒。至於王对他较其他婆罗门更为尊敬等事.都与前面所述的故事相同。当菩萨被绑缚了拉到国王的地方去时.途中有几个玩蛇者正在玩蛇为戏.有的执了蛇尾.有的执了蛇头.把尾卷在项上。菩萨见了.对他们道.『你们不可执蛇尾.或执蛇头把蛇尾卷在项上。蛇会来咬你们.使你们丧命的。』玩蛇者道.『婆罗门啊.蛇是有德的.品行端正.并不是那样不道德的东西。而你却因了自身的不道德与品行不端.作了盗取国王财宝的贼.被綑绑了拉去见王哩。』於是他想.『蛇不咬人、害人.尚可得有德者的名声.何况人呢。在这世界上道德真是至高无上.没有比这更高的东西了。』

    後来他被拉到王的面前来了。王问.『这人是谁。』臣下道.『大王这是盗取大王财宝的贼。』王道.『那麽依王法处罚他。』婆罗门道.『大王啊.我并非盗贼。』王道.『那麽你为甚麽盗取迦诃婆那货币呢。』婆罗门作了如前面故事中所述那样的申辩以後.又道.『我因这理由.断定在这世界上道德是最可贵的东西。』接着又引蛇为证.赞美道德道.『别的且不说.那毒蛇因不咬人、不伤害人.尚博得了有德者之名.那麽就可知道德是至高无上的东西。』他说这话後.唱出了下面的偈语。

    德真是可贵。    世间唯德至高无上。

    试看那毒蛇。  成了有德者便不伤人。

    菩萨这样地用此偈为王说法後.舍离五欲成为神圣的出家之人.入雪山地方.修得五种神通力与八种禅定後生於梵天界。

    结分

    世尊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王的从者即今佛之从者.祭司则就是我。』

    八七 吉凶本生因缘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一个占观衣服之相的婆罗门说的。相传.王舍城中有一个婆罗门.他极迷信.不信三宝.心怀邪见.家中富有资财.生活穷奢极侈。他藏在衣箱中的一袭衣服被鼠咬啮.一日.他洗了发.唤道.『拿衣服来。』仆役们告以衣服已被鼠咬啮。他想.『倘将这一袭被鼠咬过的衣裳放在家里.会因此发生大灾难吧。这衣服是不吉之物.与厄神相同.我不可将他给与孩子们、仆役或田夫们。因为凡触此衣服者.是会遭灾难的。还是叫人丢到墓场去吧。但交给仆役们去丢是不行的.因为他们也许会对这衣服引起欲念.占有了去.以致遭逢灾祸。还是交给儿子吧。』於是唤自己的儿子来.吩咐他道.『儿啊.你不可用手去接触。把他挂在杖上去丢在墓场.然後把身子连头洗过.再回家来。』

    这日.佛在清晨遍观应予济度的亲族.知道这父子二人有入初果的机根.便如那沿着鹿所往来之道而行的狩鹿师一般前进.放出六道金色佛光.站在墓场的入口。青年奉父亲之命.把那一袭衣服像蛇似地挂在杖端.向墓场的入口走来。佛问道.『青年.你干甚麽。』青年道.『你瞿昙啊.这一袭衣服已被鼠咬啮过.与厄神相同.有如有毒之物。我父亲怕『叫别人来丢掉.也许会引起欲念而占为己有.』所以特差我来。我答应父亲「丢掉後当连头洗过.」才到这里来的。你瞿昙啊。』佛道.『那麽请丢掉吧。』青年把衣服丢了。佛道.『这已成了我们可用的东西了。』说着就当着他的面.拾取那不吉物。他虽阻止道.『你瞿昙啊.那与厄神相同.不可拾取.不可拾取。』但佛却把这拿着自回竹林精舍去了。

    青年急急地回来.告诉他父亲道.『父亲.沙门瞿昙将我丢在墓场的一袭衣服拾起.说是「这个我们可用的。」不顾我的阻止.把他拿了到竹林精舍去了。』婆罗门想道.『那一袭衣服是不吉物.与厄神同.若着此服.沙门瞿昙会遭灾难吧.结果将埋怨我们吧。还是另用许多衣服供养沙门瞿昙.叫他把那袭衣服丢弃了吧。』於是他.叫人拿了许多衣服.与儿子同到竹林精舍.会见了佛.站在旁边。婆罗门道.『你瞿昙啊.听说你在墓场拾取了那袭衣服.真的吗。』佛道.『真的.婆罗门。』婆罗门道.『你瞿昙啊.那袭衣服是不吉之物.你着了会遭灾祸吧.精舍中人也会全体遭灾吧。如果你们的内衣或是外衣已不堪用了.请用这些衣服来替换.叫人把那袭丢了吧。』佛对他道.『婆罗门啊.我们是出家人.被遗弃於墓地、街头、垃圾堆、浴场、大路等处的衣类.於我们正是相应的东西。你不但在今世.即在前生也抱着这种见解。』接着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摩揭陀国王舍城中.有一公正的王.名曰摩揭陀王。那时.菩萨出生在西北部某一婆罗门之家.到了能辨别事理的年龄.出家修仙.获得神通力与禅定.居住於雪山地方。某时.他离了雪山地方.来到王舍城国王的御苑.就在那里住下。第二日进城托鉢.王一见到他.就请到宫中.供养食物.并请他长住御苑.不再他往。菩萨就在宫中进食.住在御苑。

    那时.王舍城中有一『占观衣服之相的婆罗门』住着.他在衣箱中藏置一袭衣服等事.一如前面所述。青年前往墓场时.菩萨已先他而往.在墓场的入口等着。後来拿了他所弃的一袭衣服回御苑去。青年把这事告知他的父亲.父亲以为『那出入於王宫的行者或将遭祸。』便走来告诉菩萨道.『行者.请你丢了你所拾得的衣服.以免遭祸。』行者道.『被弃於墓场的衣服.正与我们相应.吉凶我们并不介意.介意於吉凶.在佛、独觉、声闻们不认为好事.所以贤人是不应介意吉凶的。』他如是为婆罗门说教。婆罗门闻教.就打消自己的意见.归依了菩萨。菩萨不退转地精修禅定.转生於梵天界。

    结分

    等正觉者佛述此故事.为婆罗门说法.复唱出下面的偈语。

    脱离迷信、吉凶之兆、梦、相之念者。  已超越迷信之过。  折伏双双的烦恼。  不再受生於轮回界。

    这样.佛既以偈为婆罗门说法.更说明四谛之理。说毕四谛.婆罗门与其子都入了初果。佛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父子即现在的父子.行者则就是我。』

    八八 沙兰巴牛本生因缘 (〔菩萨=牛〕)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舍卫城时.就恶骂之诫说的。这事出於前面欢喜满牛本生因缘〔第二八。〕在此本生因缘中.菩萨是健驮逻国得叉尸罗某婆罗门的牛.名叫做沙兰巴。

    主分

    佛讲述前生之事毕.复唱出下面的偈语。

    只说善言.      不说恶语。

    说善言得福.  说恶语有祸。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婆罗门是阿难.婆罗门之妇是莲华色.沙兰巴牛则就是我。』

    八九 诈欺本生因缘 (〔菩萨=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诈欺汉说的。诈欺汉的故事.见郁陀罗迦苦行者本生因缘〔第四八七〕中。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在某村附近有一个虚伪的结发道人住着.他是欺骗的修行者。某家主在自己的林中筑了草舍.请那行者住在里面.从自己家中备了美味的饮食供养他。他误信那个骗人的行者是有德之人.因为怕遭盗劫.便把黄金首饰百件搬入草舍.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顾一下。』行者对他说道.『朋友.对於出家人不可说这样的话.我们对於别人的东西是不起欲念的。』家主道.『尊者.你说得有理。』相信了他的话走了。邪恶的行者心想.『只要有了这点东西.终生就可过活了。』两三日以後就取金改放在路旁某处.仍来住在草舍中。次日.他在家主宅中吃完了饭以後.说出这样的话来.『朋友啊.我已麻烦了你好多日子.与人久住一处.势必亲狎.亲狎在我们出家人是过失.因此我想离开这里了。』家主虽几次恳留.也不答应再耽搁下去。於是家主道.『既如此说.那麽请便吧。』送他至村口而返。

    行者走不多远.心里想道.『非哄骗一下那家主不可。』遂在结发中放了草.重新回来。家主问道.『尊者.为甚麽又回来了。』行者道.『朋友啊.有一片草叶.从你家的屋顶落在我的头发中.不与而取.在我们出家人是不相应的.所以把他拿来了。』家主道.『尊者.那麽请把他丢了就去吧。』家主觉得『他人之物.一芥不取.我的师父真是有德之士。』向他作礼而别。

    时菩萨正为作买卖而赴边境.中途寄宿在那分人家.听了行者的话.以为『这邪恶的行者的地方.家主一定藏着甚麽东西哩。』遂向家主询问道.『喂.家主.你没有东西寄存在这行者的地方吗。』家主道.『有的.有黄金首饰百件。』菩萨道.『那麽请去点查一下。』家主跑到草舍去.见所藏之物已不在.急忙回来告诉说道.『已没有了。』菩萨道.『那黄金不是别人取去的.一定是那个骗人的行者取去的。喂.赶快去追捕他吧。』於是火急地捉住了那虚伪的行者.用手打他.用脚踢他.逼他交出黄金来留下。菩萨见了黄金.责备他道.『你取一百件首饰时於心无愧.而对於一片草叶倒难为情呢。』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语。

    人称赞你说.            言语柔和而亲切。

    你为一芥而心不安.  却不为百件首饰而羞惭。

    菩萨这样非难他.又训诫他道.『伪善者啊.从此以後.不可再干这种勾当了。』後来菩萨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又道.『比丘们啊.那比丘不但现在在此处诈骗他人.即在前生也做过骗人的事。』并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伪行者是这个诈骗的比丘.那贤人则就是我。』

    九〇 忘恩本生因缘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给孤独长者说的。长者有一个未曾会过一面的朋友.是住在边地的长者。某时.那友人将边地所产的物品装载在五百辆车上.吩咐佣人们道.『喂.你们把这些货物运到舍卫城去.当着我朋友给孤独长者的面全部卖出.装了所换得的货物回来。』他们答应说『是。』依照长者的嘱咐.到舍卫城会晤大长者.进呈礼物.并详告一切。

    大长者道.『诸位来得很好。』一面替他们料理宿处.并给以金钱.一面问朋友长者安否。及卖掉了货物.就给以所换的物品。他们回到边地.将此行经过报告主人的长者。

    後来.给孤独长者也照样将五百车货物运至彼处。长者的使者们到那地方去.拿了礼物.去会晤住在边地的长者。那长者问道.『你们从甚麽地方来。』使者们答道.『从舍卫城你的朋友给孤独长者那里来。』长者戏弄他们道.『给孤独长者是谁。』收下礼物.说『你们回去吧。』便送他们出门。不留他们住宿.也不给金钱。他们自己卖掉了货物.换得别的物品.回到舍卫城.将此行经过报告长者。

    那个住在边地的长者.如前回一样.再派五百辆货车到舍卫城来。使者们拿了礼物.来会见大长者。给孤独长者的佣人们道.『主人.他们的宿处、仓库与零用钱都由我们去料理吧。』於是叫他们将车子放在城外适当的地方.对他们道.『诸位.请在这里住宿.由我们家中供给粥、饭与零用钱。』就纠集仆役们.於夜间夺取那装载在五百辆车上的货物.撕破他们的外衣与内衣.将牛赶走.脱去车轮.把车弃置於地.把车轮拿去。从边地来的人们.因自己所有之物连内衣都没有了.便慌张向边地逃走。

    大长者的佣人们.将此事报告大长者。给孤独长者觉得『这正是极好谈话的资料。』便到佛的地方来.把此事的始末详述了一遍。佛道.『居士啊.那住在边地的长者作这样的行为.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也已如此。』接着就答应了大长者的请求.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当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波罗奈的长者.富有资财。他在边地有一个未曾见过一面的长者朋友等事.与前面故事中所说的完全相同。当佣人们报告了『今日我们做了这样的事』以後.菩萨道.『不念旧情的人。到了後来当逢这样的结果。』接着就为当场在那里的人们说法.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受人帮助与利益。  而忘记旧情。

    日後有事。    便无人为他处理。

    菩萨这样地唱偈说法後.施行施舍及其他善业.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边地的住者.即今边地的住者.波罗奈城的长者则就是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