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饮酒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 饮酒本生因缘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憍赏弥城附近瞿师罗园时.就娑竭陀〔善来〕长老说的。世尊在舍卫城过了雨安居期以後.游行各处。当抵跋陀越市镇时.牧牛者、农夫、旅人等前来参拜世尊.并向世尊说道.『尊师世尊啊.请勿到庵婆津去。庵婆津有结发外道的道院.里面有一条极毒的毒龙.名曰庵婆津守者的栖居着。这毒龙或许要危害世尊也未可知。』如是劝阻世尊前往。世尊装作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的样子.虽然众人阻止了他三次.但终於到庵婆津去了。

    却说.当世尊在跋陀越附近某森林时.有一随侍佛的长老.名曰娑竭陀.具有民众神通的妙力.他到这道院来.走入龙王的栖所.铺了草蓐.趺跏而坐。龙怒不可遏.放出烟来.长老也放出烟来。龙扬起火焰.长老也扬起火焰来。龙的火不曾使长老感到苦恼.而长老的火却给龙以苦恼。那长老於顷刻之间.折服了龙王.使受三归与五戒.然後回到佛的地方来。

    佛安适地住在跋陀越.然後再回到憍赏弥城来。娑竭陀长老降服龙王的消息.传遍了全国。憍赏弥城的居民出来迎接世尊.向世尊致敬。更趋至娑竭陀长老的地方.敬礼了长老.然後退而立在一隅.这样说道.『尊师啊.如果尊师有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尽管告诉我们.可以归我们来办的。』长老默然不语。於是有些人说.『朋友.鸠羽色的酒.出家人不易得到.而且也是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你们如将清澄的鸠羽色酒献给长老.也许是对的。』市民们答应称『是。』次日.招待佛去受供.到了市中.市民们想『各人在自己家中供养长老吧.』於是置备了鸠羽色的清酒.招待长老.每家将清酒进献.长老饮得大醉.欲到市外去.却在关口倒下了.说着呓语躺在地上。

    佛进食毕.想出市而去时.见长老这样倒卧着.就道.『比丘们.陪娑竭陀回去吧.』叫比丘众陪他回到园内。比丘众使长老卧下.把他的头向着如来的脚。长老一转身.他的脚对着世尊了。佛问比丘众道.『比丘们啊.你们觉得怎样。娑竭陀从来对我所表示的敬意.如今还有吗。』比丘众道.『没有了.尊师。』佛道.『降伏庵婆津的守者龙王的是谁呢。』比丘众道.『尊师啊.那是娑竭陀。』佛道.『但若是现在.他能降伏栖居水中的蜥蜴吗。』比丘众道.『尊师.那是不能的。』佛道.『比丘们啊.像这种饮了会不省人事的东西.饮得的吗。』比丘众道.『饮不得的。』於是世尊把长老斥责了一顿.唤比丘众过来.说道.『饮含有酒精的烈酒.犯波逸提之过失。』这样制定了戒条.便从座而起.步入香室中去了。

    比丘众聚集在法堂上.论饮酒之过道.『法友们啊.饮酒不是大罪恶吗。那娑竭陀既有智慧.又有神通.只因饮了酒的缘故.便做出那种连世尊的大德也不知道的人的举动来了。』世尊走到那边来.问道.『比丘们.你们现在会集於此.有何谈话。』大家都回答道.『是如此这般的事。』佛道.『比丘们啊.出家人因饮酒以致丧失意识.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也是如此。』说着就讲起过去的事来。

    主分

    从前.当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在迦尸国西北部婆罗门的家里.长大後出家修仙.获得神通力与禅定.享受着禅定之乐.与弟子五百人同住在雪山地方。不久雨期近了.弟子们就向师父说道.『师父啊.我们到村邑去吃点咸与酸的食物.然後回来。』师父道.『我留在这里吧。你们可到村邑去休养身体.过了雨期再回来』大家说声『是。』对师父行了敬礼.就赴波罗奈.住在国王的御苑中。次日.出城到某村落去托鉢.得到充分的食物.至第三日回进城来.人们欢喜地迎接他们.施以食物。不久.又去将此事告知国王道.『大王.有五百仙人从雪山地方来.住在御苑中。都是勤修无欲的高德之士。』王闻知他们的德行.就赴御苑.向他们礼拜致敬.留他们在雨季四个月间住在这里.且邀入宫中受供。嗣後这班出家人便日日在王宫中进餐.住於御苑。

    後来有一日.城内举行酒祭。国王觉得『酒在出家人是不易得之物.』便施了他们许多好酒。行者们饮了酒回到御苑.泥醉的结果.有的跳.有的唱.有的且唱且跳.将家具与其他器物乱丢一阵而卧。等到酒醒睁开眼睛来.见到或听到自夥间如此荒唐的丑态.悲泣着说.『我们做了与出家人不相应的事了。我们离开了师父.致犯此罪.』於是立刻离了御苑.回到雪山来.先把用具整顿完毕.然後礼拜了师父坐下。师父问道.『你们怎样。在村邑中能获得充分的食物.安乐过日吗。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吗。』弟子们道.『师父啊.我们生活过得很舒服。但我们饮了不应饮的东西.因此失了本性.不能守持正念.大家竟至唱起来、跳起来了。』他们这样地把情形申述了一遍以後.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我们饮了酒.            或跳、或歌且泣。

    饮了这使人昏迷的东西.  不变猿猴尚算万幸。

    菩萨责备他们道.『不想认真地过共同生活者原是如此。』又道.『从今以後.不准再做这样的事。』菩萨如是对他们施训.自己则不退转地修禅定.後生於梵天界。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仙人羣即现在佛的从者.那仙人羣之长则就是我。』

    八二 知友本生因缘 (〔菩萨=天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不从顺的比丘说的。这本生因缘是迦叶佛时代的故事.详第十编四门本生因缘〔第四三九〕中。

    主分

    那时.菩萨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你远避了瑠璃与银.  又远避了摩尼。

    而固执於石.        终生不能脱离。

    菩萨唱毕此偈.便到天上界的住处去了。弥多文达迦举起了铁轮受大苦恼.他的罪消了以後.随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弥多文达迦是这个不从顺的比丘.天王则就是我。』

    八三 不幸者本生因缘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给孤独长者的一个朋友说的。这人与给孤独长者是幼年朋友.曾从同一的教师修习学艺.他的名字叫不幸者。他後来陷入不幸.不能维持生活.遂到长者的地方来。长者安慰他.与以薪给.叫他整顿家事.他遂做了长者的帮手.处理一切事务。当他来到长者旁边时.人们对他说『坐呀.不幸者.』『立呀.不幸者.』『食呀.不幸者』等等的恶语。

    一日.长者的知友熟人们到长者处来.告诉长者道.『大长者啊.别把那人留在身边了.要是听到了「立呀.不幸者.坐呀.不幸者.食呀.不幸者」的声音.就是夜叉也会遁走的。他与你身分不同.他是贫穷不幸的人.於你有甚麽用呢。』给孤独长者答道.『名字不过是名目而已.贤人决不以名字定人价值。不可只闻声音而判断吉凶。我不能徒为了名字之故.遗弃儿时的竹马之交。』长者这样地驳斥了知友熟人们的话。有一日.他要到自己的庄园去了.便将家事托付了不幸者。

    盗贼们说.『长者下乡去了.到他家去抢吧。』於是手里拿了各种武器.乘着黑夜.前来把长者家围住。却说.那个不幸者防有盗来.坐着未睡。及知道确有盗贼来了.就呼唤家人道.『你去吹螺贝.你去击大鼓。』如是独自在家中奔走大声呼唤.像在纠集人众的样子。盗贼们心想.『家中无人的话是误传.大长者仍在家里哩.』便当场弃了石、槌等物逃走了。次日.众人见了那些遗弃在四处的石、槌等物.吓得发抖.互相谈论道.『昨夜倘没有这样聪明的管家人.盗贼将任意进来.把家中抢劫一空了吧。靠了这位聪明的友人之助.长者之家才安然无恙啦。』大家这样称赞他.待长者从村庄回来.就把经过报告给长者听。长者告诉他们道.『你们曾叫我辞退这位管家事的朋友。如果那时我听了你们的话.将他辞去.那麽今日我的家里将一物不剩了吧。名字并非价值的标准.有才能的心才是标准呀。』於是给他以更多的薪给。长者觉得『现在我有「故事的供养品」了.』便到佛的地方来参诣.将此事从头细述一遍。佛道『居士啊.那不幸的朋友.为了自己而作家事的监督.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是如此。』接着就因了长者的请求.讲出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当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一位声誉极隆的长者。在他朋友之中.有个名叫『不幸者』的.其经过全如前面所述。菩萨从庄园回来.听了经过情形.便道.『假使我听从了你们的话.将这样的朋友遗弃.那麽今天我家里将一物不剩了吧。』说毕.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同行七步者是朋友.              同行十二步者是知友。

    同居一月或半月者是亲族.  同居一月以上者就等於自己。

    我怎能因自己的利益.            遗弃旧交的不幸之友。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不幸者是阿难.波罗奈长者则就是我。』

    八四 利益门本生因缘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敏於洞察利益的少年说的。舍卫城有一个富有的长者.那长者有个聪慧的儿子.虽还只有七岁.却善於洞察利益。一日.他走到父亲面前.向父亲提出了关於利益之门的质问。父亲回答不出.心中忖道.『这是极微妙的问题.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之中.上自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除一切知者的佛以外.无人能解答这个问题。』於是他陪了儿子.叫他拿了许多花环、香与涂香之类到只园来.呈献於佛.向佛礼拜.然後退而坐在一隅.对佛说道.『世尊啊.此子天性颖悟.极善於洞察利益.曾就利益之门向我提出质问。我不知道.所以到世尊这里来的。世尊啊.请为解答这个问题。』佛道.『信士啊.我在前生也曾为此子解答过问题。那时他原已懂得。只因他已转生了好几回.所以记不起来了。』说着就答应了长者的请求.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当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他有一个年方七龄的儿子.生来颖悟.敏於洞察利益。一日.他走到父亲那里.问道.『父亲.甚麽是利益之门呢。』他父亲就唱出下面的偈语.来解答这个问题。

    最上第一之利是无病、  德、贤者所是认者、学问、

    依法而行及舍离执着.  这六者是利之最良的门。

    菩萨这样为此子解答了关於利益之门的质问。後来他就坚持这六法.永不舍离。菩萨自己行了施舍与其他善行.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将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孩子即今日之孩子.大长者则就是我。』

    八五 有毒果本生因缘 (〔菩萨=队商主〕)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厌弃出家的比丘说的。相传.有一良家子弟.以纯正的归依之心入了佛道。有一日.他在舍卫城托鉢行走.注目於一个装饰华丽的妇人.因此起了厌弃出家之念。他的阿闍棃与和尚.陪他到佛的地方来。佛问道.『比丘啊.听说你厌弃出家了.真的吗。』及听到了『真的』的回答.便道.『比丘啊.沈湎五欲时虽然快乐.但纵欲是受生於地狱等处的根源.譬如吃有毒果。有毒果色、香、味俱极佳美.但吃的都因此碎了内脏而死。前生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此果之有毒.为其色、香、味所迷.吃了此果.以致丧生。』接着就讲起过去之事来。

    主分

    从前.当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队商之主.率领着五百辆车子.从东国往西国。到了森林边界以後.他召集了从者们.训诫说道.『这森林中有些树是有毒的。遇有向来未吃过的果实.须先问过我然後再吃。』从者们通过了那座森林.来到尽头时.见有一株树.树枝因果实而下垂着。其干、枝、叶、果以及形、色、香、味等等.都与庵罗果相像。有些人为其佳美的色、香、味所惑.误以为是庵罗果.把果实摘来吃了。有的说.『须问了队主然後再吃。』把果实拿在手中站着。菩萨来到他们的地方.叫手持果实者立刻丢去.已经吃下的则叫他们呕吐出来.给与药品。其中有若干人得了救.但第一个吃的却丧了命。菩萨平安地到达了目的地.得了赢利.然後回到自己的故乡.施行施舍等善事.随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等正觉者的佛.既讲此过去之事.复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不知将来的灾祸.      恣纵诸欲者.

    等於为熟果所诱恼.  而去吃有毒果。

    佛道.『诸欲当享受时虽觉快乐.但到了其所结的果成熟时就会害人。』又把这与教义联络起来.说明四谛。於是那厌弃出家的比丘遂达初果.其他比丘.则有的达初果.有的达第二果.有的达第三果.又有达阿罗汉果的。佛作此法话後.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羣众即今佛的诸弟子.队商主则就是我。』

    八六 验德本生因缘 (〔菩萨=祭司〕)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作道德的试验的婆罗门说的。相传.他曾事拘萨罗王.受三归.守五戒.通达三吠陀之精义。王说『他是有德之士.』故对他特别尊敬。他想.『这位国王对我表示敬意.远在别的婆罗门以上.过分地尊敬着我。我要试探一下.究竟国王表示这样的敬意.是为了我的出身、姓、族、地位、学艺、事业优越呢.还是因为我有德呢。』一日.他在国王处服务完毕.回到家里去.途中从一个司藏官的室中擅自拿取了一个迦诃婆那的货币。司藏官为了尊敬婆罗门的缘故.默坐不作声。第二日又擅自拿取了两个迦诃婆那的货币.司藏官仍默忍着。到了第三日.他抓了一握的迦诃婆那货币。这时司藏官对他说道.『你连这一次已三次偷取大王的财宝.』於是大声喊道.『我把偷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