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雏鸟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能飞逃.一一落入火中烧毙了。

    结分

    佛道.『比丘啊.如是.在前生.动物栖宿於树上尚知道那地方对自己适与不适.你为何倒不知道呢。』作此法话後.说明四谛.说毕四谛.那比丘就安住於预流果。佛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遵从菩萨之教的羣鸟是佛的侍从者.那只聪明的鸟则就是我。』

    三七 鹧鸪本生因缘 (〔菩萨=鹧鸪〕)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赴舍卫城时.就舍利弗长老得不到牀座之事说的。却说.给孤独长者建立好了精舍.派遣使者到佛的地方来.佛便从王舍城出发.到吠舍离逗留了一会.然後向舍卫城进行。

    这时.六个弟子先行.他们在长老们未就牀座之前.各自处分说道.『这牀座留给我们的师父吧.这给先辈〔指导者〕吧.这由我们自用吧。』後到的长老们便取不到牀座。舍利弗长老的弟子们替长者找牀座也找不到。长老没有牀座.便在佛的牀座近处一株树下.或坐或徘徊.过了一晚。到黎明起身出发时.佛咳嗽一声.长老也咳嗽一声。佛道.『在这里的是谁。』舍利弗道.『世尊啊.是舍利弗。』佛道.『舍利弗啊.你此刻时分在此何事。』舍利弗将情形禀白。佛听了长老所说.想道.『呀.在我生存时.比丘们已失了相互间的尊敬.缺着从顺了。那麽我死之後.他们将怎样啊。』不禁为法忧虑起来。天一明.佛就召集比丘教团.向比丘众问道.『比丘们啊.据说有六个人先到这里.占去了长老比丘的牀座。真的吗。』比丘众答道.『世尊啊.真的。』於是佛斥责了那六个比丘.对比丘众作法话.复问道.『究竟谁有资格享受最好的牀座、最好的水、最好的食物呢。』有些比丘回答道.『出身於刹帝利族而出家者。』有的道.『出身於婆罗门族、居士族而出家者。』有的道.『持戒者、布教师、初禅得达者、二禅三禅四禅得达者。』有的道.『预流、一来、不来、阿罗汉、得三明六通者。』比丘众如是各依自己的意向说出配享受最好牀座的人物之後.佛道.『比丘们啊.在我的教团里.得享受最好的牀座者.其资格非刹帝利族而出家者.非婆罗门族、居士族而出家者.也非律师、非经家、非论师.也非初禅等的得达者以及预流等等。比丘们啊.在这教团里对年长者该行恭敬的招呼.作合掌之礼.真诚地服侍.年长者该奉以最好的牀座、最好的水、最好的食物。这才是资格.唯年长的比丘适合於这资格。比丘们啊.这里的舍利弗是我的高弟.曾转法轮.理应得比我次一等的牀座。可是他昨夜得不到牀座.就在树根畔过夜。你们在目前已如是失却尊敬.不知从顺了.那麽将来你们的行为究将怎样呢。』为了教训他们.又道.『比丘们啊.在前生.动物尚且知道.「依此不互相尊敬、从顺.违背了一般的生活法则而行动.与我们决不相宜。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就对谁致敬吧。」他们查考出年长者来.对他行敬礼.後来便生於天道。』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喜马拉雅山中腰地方有一株大榕树.树的附近住着鹧鸪、猿与象三个朋友。他们彼此不互相尊敬、从顺.至於违背普通的生活法则了。於是他们想道.『这样地生活.於我们殊不适当。我们颇想把年长者加以尊敬.对他行敬礼而度日。』但三者谁是最年长者.却不知道。一日.他们想得了一个方法.三位朋友同去坐在榕树的根上.鹧鸪与猿对象问道.『象君啊.你知道这株榕树已有多久了。』象道.『朋友们啊.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这榕树犹是一株灌木.我常常跨过了行走。有时也在灌木丛中通过。最高的灌木.顶梢也只碰到我的肚脐。所以.这株榕树.我在他灌木时代已知道了的。』鹧鸪与象又以同样的话去问猿。猿道.『朋友们啊.当我为小猿时曾坐在这里昂首去咬食这榕树梢头的新芽.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知道这株榕树了。』於是便轮到鹧鸪讲话了。鹧鸪道.『朋友们啊.从前某处有一株大榕树。我吃了那树的果实.把粪撒在这里.於是这里便生出榕树来了。我知道这株榕树尚在他未萌芽以前。所以我比你们都年长。』象与猿便对聪明的鹧鸪道.『朋友啊.你比我们年长。以後我们就对你恭敬、尊崇、承侍、敬礼、合掌、供养、敬白、奉请、礼拜、和南吧。我们将遵奉你的训诫.请你以後施训诫给我们啊。』从此以後.鹧鸪就施训诫给他们.教他们保持戒律.自己也保持戒律。三动物坚守五戒.尊敬随顺.对普通的生活法则不复违犯.命尽时往生於天国之安住所。

    结分

    此三动物所受持者.名曰鹧鸪系之梵行。佛道.『比丘们啊.他们是动物.尚能互相尊敬从顺着过活。你们身为出家人.且受有经律之教.为何倒不能互相尊敬从顺呢。比丘们啊.我现在作一决定如下。嗣後.你们须对年长者行敬礼、合掌、供养。年长者该得最好的牀座、最好的水、最好的食物。嗣後.年少者不得夺占年长者牀座。不论是谁.凡夺占器物者犯恶作〔突吉罗〕罪。』佛作此法话後.以正等觉者的资格唱出下面的偈语。

    尊敬耆宿者.  通晓真理〔法〕。  现世於法为圣者〔可赞叹之罗汉〕者.  来世生於善处。

    佛既如是宣示尊敬耆宿之功德.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象是目犍连.猿是舍利弗.鹧鸪则就是我。』

    三八 青鹭本生因缘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做裁缝师的比丘说的。据说.在只园居住的比丘之中.有比丘甲.对於衣服的裁剪缝纫等事很熟练.运用其熟练的技巧制作衣服.就以裁缝师出名。他的本领真不小.搜集了旧布片拼合起来.先用染料着色.再用贝壳磨砑.使成非常柔滑适体的衣料.然後再加工裁制成衣服.着在身上。不知道底细的比丘们到他那里去说道.『我们不懂衣服的做法.请替我们做一下。』甲道.『法友们啊.做衣服要费许多时候.我这里有现成的.你们把这衣服用布掉换了去吧。』说着就取出所制的衣服来给他们看。比丘们但.见色彩美观.毫不知其中实情.以为一定是坚牢耐久的.就以新的布料给与裁缝师.向他掉取衣服而去。後来衣服龌龊了.用热水洗濯.现出真相来.发觉是用旧布片凑成的.才懊悔不止。

    如是.甲比丘凑集旧布片改制衣服以欺人.其事普为各处所知。却说.这时他村也有一个比丘乙.干着与只园中比丘甲同样的欺骗行为。与乙友好的比丘们对乙说道.『尊师啊.你能欺骗世间.听说只园住者中.也有一个与你一样的裁缝师哩。』乙便想.『那麽.我倒去欺骗欺骗那比丘呢。』於是以旧布片制成了很好看的衣服.染得鲜红.着了到只园中去。甲比丘见了艳羡之至.问道.『尊师.这衣服是你做的吗。』乙比丘道.『是的.法友。』甲道.『尊师啊.请把这衣服给我.你可以改着别的吧。』乙道.『法友啊.我们住在乡村里不易得到衣服.我如果把这给了你.自己着甚麽呢。』甲道.『我这里有新的布料。你拿去再做新的吧。』乙道.『法友啊.这衣服上表现着我的本领.但你既这样说.我也无可奈何.请取去吧。』於是便把旧布片凑集成的衣服交付了甲.换得新的布料.达到了欺骗的目的而去。住在只园的甲比丘把衣服着在身上.过了数日.用温水洗濯.发见全是破布片拼凑成的.便羞愧不堪。於是『只园住者被乡村来的裁缝师欺骗了』的消息.徧传於教团之间。一日.比丘众在法堂上坐着谈及此事。佛来了.问道.『比丘们啊.你们此刻在这里谈论何事。』比丘众向佛禀白此事。佛道.『比丘们啊.住在只园的裁缝师欺骗他人.不自今日始.前生也曾这样欺骗过。他的受乡村裁缝师的欺骗也不自今日始.前生也曾同样受过欺骗的。』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菩萨生而为树神.那树植在某处莲池的附近。这莲池并不十分大.在夏季常乾涸。池中住着许多的鱼。一只青鹭停在池的那一边岸上.见了这许多鱼.想道.『用一个方法把这些鱼骗来吃吧。』这时.鱼看见青鹭.问道.『主啊.你停在这里想甚麽。』鹭道.『我在想着你们的事。』鱼道.『主啊.你在想我们的甚麽。』鹭道.『这池中水少.缺乏食物.且热得难堪。鱼住在里面.将来怎样。所以我正停在这里替你们着想呀。』鱼道.『主啊.那麽我们如何是好呢。』鹭道.『如果你们能听从我的话.我就用嘴把你们一条一条地从这里衔走.把你们放入那五色莲华覆盖着的大池中去。』鱼道.『主啊.自有世界以来.不曾有过替鱼着想的鹭.你不是在想把我们一条一条地衔去吃掉吗。』鹭道.『只要你们相信我.我就不会吃你们。如果你们不信有这样的大池.可派出一条鱼来做代表.跟我一同去察看。』鱼相信了鹭的话.挑选出一条认为无论入水上山都可不怕的独眼大鱼来.对鹭说道.『请带他去。』鹭把这鱼衔了带去投入莲池.叫他在莲池徧游了一会.仍带他来放入鱼所住的原地方。这鱼就对同类赞叹那池怎样好。羣鱼听了他的报告.都想到那里去了.便对鹭道.『主啊.好.就请带我们去吧。』於是.鹭先把那独眼大鱼衔到池畔.叫他看了一会池的景色.带到生在池畔的波罗奈树上.将他嵌入枒杈中.用嘴啄杀.吃完了肉.把骨头丢在树根的窟洞里.回转来对鱼说道.『我已把那条鱼放入池中了。现在.别的鱼去吧。』鹭以如是的方法把鱼一条一条地吃完。待最後一次转来时.已不见有鱼.只剩了一只蟹。鹭想连蟹也吃掉.便对蟹说道.『喂.蟹啊.这里所有的鱼.我已带他们到大莲池去了。你来.我也把你带去吧。』蟹道.『你怎样带我去呢。』鹭道.『用嘴衔着带去。』蟹道.『你这样地带我.也许会丢我下来的。我不愿同你去。』鹭道.『别怕.我把你紧紧地衔着吧。』蟹想.『这家伙那会把鱼带到池里去呢。他如果真能带我入莲池去.当然再好没有。否则我就夹断他的喉头.使他丧命。』便对鹭说道.『喂.鹭啊.你恐怕不能把我紧紧衔住的。让我来紧紧挟住你。如果你可以让我用钳夹住你的喉头的话.那麽我就抓住了你的头.与你一同去吧。』鹭不知道蟹在想欺骗他.表示同意。於是.蟹便像铁匠使用火钳的一般.把鹭的喉头用钳夹住道.『好.那麽去吧。』鹭带蟹去看了池.向波罗奈树进行。蟹道.『伯父.池在这里呀。你在带我到别地方去哩。』鹭道.『我是你亲爱的伯父.你是我的侄儿。』又道.『你还以为鹭是衔着我走的奴隶呢。试看波罗奈树根下的骨山啊.那些鱼都被我吃掉了.现在把你来吃吧。』蟹道.『那些鱼因为太呆.才被你吃掉的。但我非但不给你吃.还要把你杀死。你实在太呆了.不知道已上了我的当。要死.大家同死。我将把你的头夹断.投掷在地上。』说着便如火钳似地用钳夹紧了鹭的喉头.叫他受苦。鹭张大了口.眼中流泪.战栗怕死道.『主啊.我不吃你.请饶我一条命。』蟹道.『那麽.下去把我放在池里。』鹭回转身去.走到池岸.把蟹在泥滩上放下。蟹便如用快刀割莲茎一般.钳断了鹭的头.爬入水中去了。住在波罗奈树上的树神见这情形.大为赞叹.叫树林发出喜悦的呼声.以妙音唱下面的偈语。

    长於奸诈者.  以奸诈之故.  不能永久繁荣。  如奸诈的鹭因蟹受到〔恶报。〕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这比丘为乡村的裁缝师所欺骗.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曾同样受过欺骗的.』作此法话毕.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鹭是住在只园的裁缝师.蟹是住在乡村的裁缝师.那树神则就是我。』

    三九 难陀本生因缘 (〔菩萨=地主〕)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舍利弗长老之弟子某比丘说的。据说.那比丘一向谦逊从顺.对长老的侍奉很是努力。有一次.长老向佛乞假.往别处去托鉢.到了南方的一个山村中。自从到了这里以後.那比丘就渐渐生出慢心来.不听从长老的话。即使长老对他说『法友啊.请这样做』的话.他也会起反抗。长老不懂那比丘的心理.於托鉢完毕以後.仍回到只园来。那比丘一回到只园.对长老的态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长老向佛禀白此事道.『世尊啊.我这里有一个比丘.在某处时.宛如用百钱买来的奴隶.到了别处.就慢心丛起.好好地叫他这样做.也会反抗哩。』佛道.『舍利弗啊.这比丘行动如此.不自今日始.前生也是这样。在某处时像一个用百钱买来的奴隶.到了别处就要违背反抗的。』接着便因长老的质问.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在某地主的家里。有一个朋友.也是地主.自己年龄已老.而妻却还年青。夫妻之间生了一个儿子。那位地主自想.『这女人还年青.万一我死後有了别的男子.也许会不把财产传给我的儿子而荡尽的。还是安全地埋藏财产於地下吧。』於是率领家中的一个奴隶名叫难陀的同往森林中.在某处把财产埋下.然後吩咐说道.『难陀.我死之後.你可把这里的财产告诉我的儿子.并且还要告诉他.别将这个森林卖给他人。』以後那位地主就死去了。儿子不久就长大成人。母亲对儿子说道.『你父亲曾率领了奴隶的难陀去埋藏财产。你可去取来振兴家业。』一日.那儿子问难陀道.『伯伯.我父亲埋藏着若干的财产吗。』难陀道.『是的.主人。』那儿子道.『这财产埋藏在何处呢。』难陀道.『在森林中.主人。』那儿子道.『那麽.我们同到那里去吧。』两人拿了锄头与畚箕到了森林中以後.那儿子问难陀道.『伯伯.财产埋藏在那一方面呢。』难陀走到埋藏财产的地点.对於财宝起了坏心了.立着骂道.『你这丫头生的小子.这里怎会有你的财产啊。』那儿子听到了难陀乱暴的言语.故意装作不曾听到.说道.『那麽我们回去吧。』便同他回来了。过了二三日.再到那地方去.难陀又对他恶骂起来。那儿子不与争闹.自己回来.以为『这奴隶答应我「指出财产所在.」而到了那里就口出恶言谩骂.不知是何理由。我有一个父执.也是地主.去向他请教吧。』便走到菩萨〔地主〕的地方.把经过情形详细报告一番.问道.『老伯啊.这是甚麽缘故呢。』菩萨道.『难陀每次立着骂你的地方.就是你父亲埋藏着财产的所在。所以.你可於他骂你的时候.向他说.「喂.奴隶.来.你骂谁呀.」就叫他拿锄头掘土.取出你家的财产.运回家去。』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想来在那地方.          必有藏金与金的璎珞.

    因为下贱的奴隶难陀.  老是立在那处口出恶言。

    那儿子辞别菩萨回家.率领难陀同往埋藏财产的林中.依菩萨之言行事.取得财产.增益家财。後来又依菩萨之教诫.作布施等净业.命终时依其业报从此世逝去。

    结分

    佛道.『这人在前生也曾有同样的性质的。』作此法话後.又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难陀即舍利弗的弟子.那贤明的地主则就是我。』

    四〇 迦台罗树炭火本生因缘 (〔菩萨=富商〕)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给孤独长者说的。给孤独长者为了建设精舍.曾向佛教施财五亿四千万金。他认为世间可宝者就只是三宝.更没有别的了。佛居只园以後.他每日去作三大服务.清晨一次.朝餐後一次.傍晚一次.除此以外.有时还有中间的服务。每次到精舍去的时候.又必顾到沙门或少年『他这回带了甚麽来』的期待.从不徒然而往。在清晨叫人拿了粥去.在朝餐後带了熟酥、生酥、糖蜜等去.傍晚带了香料、花环、布类去。长者虽然如是日日消费着.资财上不受影响.有若干商人向他告贷.放出债欵.总数达一亿八千万金.他也毫不介意。又.他的财产之中.有一亿八千万金用铜缸埋在河畔.有一次.洪水发生.堤防破坏.埋金之铜缸漂流开去.沈到大洋底下去了。说虽如此.他的家里还备着可供给五百个比丘的饭食。在比丘教团看来.他的邸宅.犹如位处十字通衢的莲池.他自己则犹如比丘众之父亲。所以.佛也住到他的邸宅去.八十个大长老也同去.其余比丘众出入者更不计其数。他的邸宅是由七层大厦与七个望楼合成的。

    那第四个望楼中.本来住着一个异教徒的魔女神。当佛进去住时.那女神就不能留在那里.率领了孩子降到地上来。当八十个大长老或别的长老们在那里出入时.她也只好让出。她觉得沙门瞿昙与其弟子们常在邸宅出入.究不安心.时时要避到地上.不能留在那里.便想设法使他们不再进邸宅来。

    有一日.总管者到这一带地方来.正休息着。她便到那里去光辉地现出姿态。总管者问道.『在这里的是谁。』女神道.『我是住在第四望楼的神。』总管者道.『来此何事。』女神道.『你不见主人的行动吗。他不顾自己的将来.见有钱财便去养沙门瞿昙之类的人。而自己则生意也不做.甚麽事务也不管。你们要忠告主人.叫他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再令沙门瞿昙与其弟子常在邸宅进出啊。』总管者道.『愚笨的魔神啊.主人不惜为了那救世的佛教耗财。纵使有一日.他要把我的头发割了去卖.我也决不会对他说甚麽怨言的。你给我快走开吧。』女神又到主人的长子那里去作同样的劝告。那长子也以同样的话把她斥责。她终於未能与主人面谈。却说.长者虽豪富.因不绝地布施.不顾业务.结果就收入减少.财产快完了。他渐渐贫困.用的、着的、睡的、吃的已不如从前。可是对教团的布施还如从前一样。有一日.当长者礼佛毕坐下时.佛问道.『居士啊.你的家境还能作布施吗。』他回答道.『是的.世尊.还能供献些昨日残余下来的残粥。』这时佛对他说道.『居士啊.别因所施的东西不好而觉得懊恼.只要心善.对佛或辟支佛所作的布施.决不会恶。因为这里面有大果报呀。』原来能净心者所布施的东西.决不会不净的。试看下面的话。

    对等觉的如来或佛弟子.若能心净.    任何布施不菲薄.

    任何奉侍不微小。  试看那毫无盐味的些许乾乳糜之果报。

    佛又对他说道.『居士啊.你所施的东西虽不精美.却对体达八圣道了的人们作着布施哩。我为了想施七宝.曾把全世界捣掘到底。正在作一大布施.如把五大河合起来成为一条激流似地。可是要找归依三宝或守持五戒者竟不可得。值得受布施的人原是极难得的。所以你别自己懊恼.说「我的布施不精美」啊。』接着便为诵灭尽经。却说.那魔神在长者富有时未得与他面谈.以为现在他已是个穷人.一定会听她的话了.便於中夜时分入他的寝室去.立在空中.发出光辉来。长者问道.『你是谁。』魔神道.『主人啊.我就是住在第四望楼的女神。』长者道.『来此何事。』魔神道.『为了想劝告你。』长者道.『那麽试讲。』魔神道.『主人啊.你不顾及将来.也不顾及儿女.信奉沙门瞿昙之教.把莫大的财产耗尽了。你浪费资财.不经营事业.与沙门瞿昙接近.因此陷入了贫困。可是还不想丢弃沙门瞿昙。这些沙门们现在不是尚在你家出入吗。你得知道.被他们取去了的东西是无法收回的了。从今以後.你自己不要再到沙门瞿昙那里去.也不要再让他的弟子们进你的家门。赶快与沙门瞿昙远离.自己经营事业、做买卖.振兴财产啊。』长者道.『这是你对於我的忠告吗。』魔神道.『是。』长者道.『像你这样的魔神.即使有一百个一千个甚至一百万个.我也不怕。我因为靠着十力的佛.所以能这样。我的信仰.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我曾把财宝投在那救世的宝贵之佛教上。你所说的是邪恶之言.是不敬不逊的恶魔对宝贵的佛教所发的攻击。我不能与你同住在这个家里了.快给我从我家走出迁到别处去。』她因了预流者圣弟子所发的宣告.不能再停留在那里.只好回到自己的所住之处.携了孩子的手走出。走出以後.找不到住处.想去求那全市的守护神.叫他向长者说情.许她回到那里去住。便走到守护神面前.行了敬礼立着。守护神问道.『来此何事。』魔神道.『主啊.我对给孤独长者言语冒昧.他怒恼起来.把我从他家逐出了。请你领我到他那里去恳个情.仍给我住处。』守护神道.『但是.你对他说了些甚麽话呢。』魔神道.『我说.「以後不要再对佛与其教团作奉侍.不要再许沙门瞿昙在你家里出入。」主啊。』守护神道.『你说的话不好.是对圣教的攻击。我不能带你到长者面前去。』她在守护神那里得不到帮助.就去转求四天王。可是也同样地遭到拒绝.又到了帝释天的地方.把经过告诉一番.恳切请求道.『天啊.我没有住处.在牵着孩子徘徊。请你显威光.给我一个住所。』帝释天也对她说道.『你所行者是邪恶.是对於胜者的圣教的攻击。我也不能替你向长者说情。但是.教你一个可叫长者饶恕你的方法吧。』魔神道.『是.请讲来.天啊。』帝释天道.『有许多人出立了标据向长者借钱.总数是一亿八千万金。你可不被人知.暗暗地取出票据.扮作委托者.率领若干年青的夜叉.一只手拿了票据.一只手拿了账单.到各个欠户家里去.显出你自己的夜叉本领去威吓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借票。我们长者在境况富裕的时候.从未曾向你启齿索取过。可是现在他穷了.请你们把借款还清.」这样说了.再运用你的魔力.把这一亿八千万的金币收集拢来藏到长者的财库中去补充空虚。又.他埋在阿契罗婆帝河畔的财产.曾因堤防毁坏流入海底去了。你可运用你的魔力.取回来放入他的财库去。还有.在某地方有无主的财货一亿八千万.你也可取来去填充他财库中的空隙.如是共计有五亿四千万金的财产.你将功赎罪.把这些如数贮藏在财库之後.再去向长者讨饶吧。』魔神道.『是.天啊.』就依照吩咐.把资财搜集起来.於夜深时分走入长者华丽的寝室.放出光辉.现身立在空中。长者问道.『你是谁。』魔神道.『长者啊.我是住在你家第四望楼的盲目的神。我太愚憃.不知道佛的恩德.前回竟在你面前胡说一番。现在请你饶恕我。我依从了帝释天的吩咐.替你收回了一亿八千万的债款.捞起了那沈在海底的一亿八千万的藏金.又在某处地方取得了无主的金钱一亿八千万.总共把五亿四千万的钱财藏在你那已空虚的财库中.藉此赎罪。你为只园所费的金钱.现已如数补充恢复了。我因找不到住所.很苦恼。请长者恕我愚昧.不咎既往之事啊。』长者听了她的话.想道.『她是魔神.现在来向我赎罪。这大概是佛在启诱她.使她知道佛的功德吧。我将到即身成正觉的佛的面前去开导她。』便对她说道.『神啊.如果你要乞我饶恕.我到佛前去饶恕你吧。』魔神道.『好.就请这样吧。那麽请带我去见佛。』长者道.『是。』天明以後就带她到了佛那里.把她的行事详细告诉如来。佛听毕以後.说道.『居士啊.邪恶者在罪恶未熟时.看似善良.但其罪恶一经成熟就知见罪恶了。善良者亦然.在善事未熟时.看似邪恶.一旦善事成熟.便真正知见善良了。』接着便唱出下面的偈语来。

    恶人在其罪恶未熟时.    其所作看似善良。

    但一旦罪恶成熟.  恶人就知道这是邪恶了。

    善人在善事未熟时.      其所作看似邪恶。

    但一旦善行成熟.  善人便知道这是善良了。

    佛唱毕此偈语.那魔神就安住於预流果。她向佛的轮成足敬礼着说道.『世尊啊.我因被欲所染.沈溺罪恶.惑於邪念无明.竟不知世尊之美德.发为罪恶之言。请饶恕此罪。』当场便获得了佛的许可.又同时获得了长者的许可。於是长者在佛前宣说自己的功德道.『世尊啊.这魔神虽想妨碍我.不许我供奉佛.但我仍作布施。世尊啊.这不是我的功德吗。』佛道.『居士啊.你本是从佛的圣徒.又是坚信与净见的所有者。你的不被这无势力的神所妨碍.并不足奇。从前.佛未出世时.有一知识尚未成熟的贤者.遇到主持欲界的恶魔。恶魔以魔力现出一个深八十寻的火势炽盛的大炭炉给他看.说再作布施就要被掷入这炭火地狱中去受烤焙之苦.可是那贤者不顾恶魔的阻挠.仍立在莲华的果房中作他的布施。这才不可思议哩。』接着便应了长者的请求.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於波罗奈某富翁之家.自幼安乐.养育犹如王子。发育顺利.智慧增长.到十六岁时已通晓一切技艺了。父亲故後.他承受了全部遗产。就设布施堂六所.城之四门各一所.中央一所.自己家门口一所.大行布施。并且持戒.作布萨行。一日.早餐时分.许多美味的食物正一一献呈在菩萨面前。适有一个辟支佛〔缘觉〕从七日间之法悦〔灭谛〕中起来.知托鉢之时刻已到.心想.『今日到波罗奈城去访某富豪吧.』於是衔了刷牙的槟榔枝.就阿耨达湖畔用水漱口.升登雄黄山平原上去结束好了衣带.执着神通力所现的土鉢.就在菩萨将早餐时从空中飞到了菩萨的家门口。菩萨一见到他.即从座起立致敬.眼睛向侍者注视。侍者道.『主人.叫我做甚麽事。』菩萨道.『快去接过世尊的鉢来。』这时有一罪恶深重的恶魔.震怒作势而起.以为『这个辟支佛七日不食.今日才得食物。如果今日不给食物与他.就会死的。我来设法禁止富商的布施.叫他丧命吧。』便急急来到菩萨家里.把屋内广八十寻的炭炉燃着。一瞬间.那满贮着迦台罗炭的炉中.炎炎发火.犹如阿鼻〔无间〕地狱。恶魔这样干了以後.自己立在空中。那出去接鉢的侍者见了这变故.害怕了回转身来。菩萨问道.『你为何回转来了。』侍者道.『主人啊.那个大炭炉炎炎地发着火呢。』凡是到这里来的人.见了这火.都害怕起来急忙逃开。菩萨想.『这大概是那无上快乐之奴隶的恶魔.想妨碍我作布施.正在拚命吧。但他不知道我是即使有百个或千个恶魔也不怕的。今日我倒要与恶魔比一比.看谁力量大。』便取了自用的食鉢走出门去.就在炎炎的炭火炉边立定.仰头向空一望.见到恶魔.问道.『你是谁。』恶魔道.『我是恶魔。』菩萨道.『这火是你放的吗。』恶魔道.『是的。』菩萨道.『为甚麽放火。』恶魔道.『为了想妨碍你的布施.又为了想断绝辟支佛的寿命。』菩萨道.『我不许你妨碍我的布施.也不许你危害辟支佛的生命。今日我与你比比力量吧.看谁的力量大。』便立到炭炉的边缘上去.说道.『世尊辟支佛啊.我纵使将葬身於这炭炉中.也不退避。只请你接受我所献的食物。』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宁可全身翻倒.      堕入地狱之渊.

    决不作卑下之事。  请接受此食物啊。

    菩萨如是唱毕.以坚强的决心手持饭鉢.沿了炭炉的外缘行进.一瞬间.忽然有一朵高大微妙的莲华从那广八十寻的炭火炉底涌现出来.向菩萨的足下顶礼。又把那如盛在瓶中般的许多花粉向菩萨的头上纷纷降洒.洒得菩萨全身发光.犹如满沾金色的酵粉。他立在莲华的顶端.把种种美味的食物.放入辟支佛的鉢中去。辟支佛受了食物.表出满足之意.将鉢投掷上空.然後在大众环视之间.昇到空中.拨开云雾.自回喜马拉雅山去。恶魔败北了.意气销沈地也就回到原来的住处。菩萨则坐在莲华顶端.对大众赞叹布施的功德.作法话毕.才由大众围绕着回去。後来继续行布施等净业.於寿命尽时依其业报逝去此世。

    结分

    佛道.『居士啊.你有如是知见.对魔神能不怖畏.并不足奇。前生那贤者所行的事.才不可思议哩。』作此法话毕.又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辟支佛.已得了涅盘了。那征服恶魔.坐在莲华顶端.以食物供养辟支佛的波罗奈富商.则就是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