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利爱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一 娄沙迦长老本生因缘 (〔菩萨=戒师〕)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长老娄沙迦.帝沙说的。娄沙迦.帝沙是拘萨罗国渔夫之子.是其家族最末一人.为比丘後.一无所有地生活着。据传说。他从最後转生的地方逝去後。在拘萨罗国一渔村中某妇人胎里获得了新生。那渔村为一千人家族所合居.在他受生的那日.一千个同族人拿了网到河里或池湖里去捕鱼.终日连一条小鱼都没有得到。自此以後.渔夫们就一日穷似一日了。在他住在胎里的十个月中.全村遭遇火灾七次.村人受过七次王刑.那结果当然很是悲惨。他们想道.『我们以前并不如是的。照现在的情形下去.我们会灭亡哩。我们之中一定有一个不幸者。把全家族分为两组吧。』於是便分为两组。每组各五百人。分开以後.他父母所属的一组仍衰微.其他一组则繁荣了。衰微的一组便再分为两组.如是几度分析.结果他的一家便到了孤立的地步.大家知道不幸者就在他的家里.就把他们驱逐了。他母亲艰难度日.怀胎期满.在某地生产了他。原来.得到了最後存在的人是不会灭亡的。因为在他心里燃着阿罗汉的运命.犹如瓶中的灯炷。他母亲养育他.到他能走能跑的时候.交给他一个鉢道.『向人家乞食去吧。』便把他逐出.自己也逃走了。从此以後.他成了一个无依靠的孤独的苦孩子.沿门行乞.没有一定的居处.身不沐浴.衣服褴褛污秽.犹如一个尘聚饿鬼.勉强地维持着生命。

    他七岁的时候.有一日.他从某家门口的洗食器的水槽里.鸟啄食似地在拾取一粒粒的残饭。法将舍利弗正在舍卫城巡行托鉢.见了他。觉得这孩子可怜.只不知道是甚麽地方的人。便起怜悯之念.叫道.『喂.你过来。』他来长老面前.作了礼立着。长老问道.『你是何村人.父母在那里。』他回答道.『我是孤独者。我的父母对我说了一句「爷娘已累死.」便把我抛弃.自己走开了。』长老道.『你不想出家吗。』他道.『尊者啊.我想出家。但像我这种不成样子的人.谁肯给我出家呢。』长老道.『我给你出家。』他道.『谢谢你。请给我出家。』长老给他嚼食与噉食.带他到了寺中.亲手替他沐浴.给他出家。後来到年龄及格.便给他受具足戒。

    他到老年时.被称为娄沙迦.帝沙长老。他虽然命薄.却能寡欲知足。即使所受到的施物远过於他人.也不吃饱.但求能维持生命就算。据说.在他的鉢里.只要注入一瓢匙的粥去.那粥就会涨满起来.与鉢沿相平的。施粥者见他的鉢已满.便不再加给.按次去给其余的人。有些人甚至於这样说.『施粥到他的时候.施主粥桶中所有的粥就光了。』不但粥如是.别的嚼食亦是这样。他虽後来知见成熟.成了最高果的阿罗汉.也以少许的享受自己满足着。

    他年寿将尽.快入涅盘了。法将舍利弗在瞑想中知道他已将入涅盘.想道.『那个娄沙迦.帝沙长老今日一定要入涅盘了.我今日该给他饱吃一顿才好。』便带了他入舍卫城去托鉢。长老为了他之故.向舍卫城中许多人伸出手去.可是人们居然毫不表示敬意。於是长老向他说道.『朋友.去坐在寺中吧。』长老打发他去了以後.把各处施送来的食物叫人拿去给他.说道.『把这拿给娄沙迦。』谁知拿去的人忘了娄沙迦长老.中途自己吃掉了。後来长老走到寺中去.娄沙迦长老迎上来行礼.长者当面问他道.『朋友.吃过东西了吗。』他回答道.『尊师.我们在後再吃吧。』长老为之不安起来.看看时间.已过了食时.便道.『朋友.请坐在这里.』自己走到拘萨罗国王宫中去。王叫人接过长老的鉢.因为食时已过.命把四甘食满盛在鉢中奉上。长老领受了回到寺中.拿了鉢立着对他说道.『朋友帝沙啊.来吃这四甘食。』他对长老致敬.怕羞不吃。於是长老道.『朋友帝沙啊.我执鉢立在这里呢。你就坐着吃吧。如果这鉢一离了我的手.里面的东西就会没有哩。』尊者娄沙迦.帝沙长老就在最上主法将手执的鉢里吃了四甘食。因了长老的神通力.食物未曾消失.所以娄沙迦.帝沙长老得以尽量吃了一个饱。果真.他那日就入无余涅盘了.等正觉者〔佛〕亲自莅临.命予以厚葬.拾骨造墓。

    比丘众在法堂中集坐谈话.说道.『法友们啊.娄沙迦长老薄命.以寡欲自足。像那样薄命而寡欲的人.怎麽会获得圣法呢。』佛进法堂来.问道.『比丘们啊.你们方才会集在此.谈着甚麽。』比丘众答道.『尊师啊.在谈着如此这般的话。』佛道.『比丘们啊.那比丘的寡欲自足与获得圣法.都是自己干出来的事。在前生.他也曾谢绝他人的施与.寡欲自足的。世间无常.苦患无量.他因境遇适於明白这个知见.结果便获得圣法了。』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迦叶〔饮光〕住世时.有比丘甲赖某长者的供养在乡村中过活。他做比丘所应做的事.是一个德行家。所行合乎知见。另有一个长老乙.已得阿罗汉果.本与其同伴住在他处.偶然到了长者的村中。长者满意於那长老的态度.便接过鉢来.延至家里.恭敬供养.倾听他的法话以後.便向他作礼说道.『尊师啊.请到我家附近的寺中去。我傍晚回来时再来拜访你。』那长老走到寺中.对先住在那里的甲长老作礼.得其许可.坐在一旁。甲长老也表示欢迎.问道.『法友啊.你受到施食没有。』乙长老回答道.『受过了。』甲长老道.『从那里受到的。』乙长老道.『就在你附近村中某长者家。』乙长老如是回答以後.就选定自己的寮房.整顿一番.把衣鉢安排好了.然後坐在那里享受禅定之乐与果乐。

    到了傍晚.长者把香、华、灯、油等搬到寺中来.向先住着的甲长老致了敬礼.问道.『尊师啊.有一位新来的长老.已到了这里了吗。』甲长老答道.『是.到了这里了。』长者道.『今在何处。』甲长老道.『在某寮房中。』长者便过去作礼.坐在一旁.倾听法话。晚凉时分.长者对坟墓与菩提树献了供品.在灯龛点着了火.邀约两位长老明日去受供养.然後回去。

    先住在那里的甲长老以为『长者似看不起我了。如果那比丘住在寺中.我不知将受到甚样待遇哩。』便不快起来.想设法使乙长老不住在寺中。所以虽受了长者的邀约.也不与乙长老谈话。

    那已得阿罗汉果的乙长老.知道甲比丘的用意.以为『那长老不知道我不会妨碍及他呢.』便到自己的庵室.去安住於定乐与果乐之中。

    次日.先住的甲长老用拳头敲锣.又用指爪去弹叩庵室的门.便自往长者家去。长者接过他的鉢.请他在特设的座上坐下.问道.『尊者啊.那新来的长老到那里去了呢。』他道.『我不知道你的好友的情形。我来时曾经鸣过锣.叩过门.可是都不能扰醒他。大概昨日在府上吃了美味的东西.消化不了.此刻还睡着吧。请你放心。还是由他这样吧。』却说.那已得阿罗汉果的长老.觉得托鉢的时刻已到.便整顿身畔.携了衣鉢.乘空飞行.到别处去了。

    长者请先住的甲长老饮啜了用酥、蜜与糖调制的乳粥.再以香粉把鉢研擦乾净.满盛乳粥.说道.『尊师啊.那位长老在旅途上一定很辛苦了。请你把这带去给他。』甲长老也不拒绝.拿了鉢走出。在路上想道.『如果把这乳粥给那比丘吃了.也许我想拉他出去.他也不肯走哩。可是.如果把这给与别人.将来事情会被发觉的。倒入水中吧.油酥会浮到水面来.丢在地上吧.乌鸦会集拢来啄食.都可以被人知道。究竟弃在甚麽处所好呢。』他如是想时.恰好见到有一个火堆正在燃烧发烟.便去拨开了面上的灰屑.把乳粥倒在火堆中央.用灰屑遮盖好.然後回到寺中去。及到了寺中.见那比丘已不在那里.想道.『那已得阿罗汉果比丘.确已察知了我的心意.离开了这里。啊.我为了肚腹之故.作了恶事了。』立时大大地悲悔起来。後来他曾入鬼道.又由鬼道转生到地狱。

    他在地狱受了几百千年的苦之後.因其业果的余薰.在五百生中为夜叉。这五百生间.除了有一次饱吃排泄物外.一日都不曾得到可以吃饱的食物过。第二个五百生为狗.在这期间.也只有一日以催呕的东西果腹.此外就都未曾吃饱。免除狗身以後.生在迦尸国某村的穷人家里。他一出生.家境就更贫穷。从切断脐带以来.几乎并薄粥也难获得。他名叫弥多文达迦。父母因为忍不住生活的苦痛.便道.『去啊.你这不幸的东西。』把他殴打逐出了。

    他失了依靠.飘泊到波罗奈城来。那时.菩萨是个城中有名的阿闍棃.对五百个婆罗门青年教授技艺。有些贫穷者则由城中居民施资求学。弥多文达迦也以此之故得跟菩萨学习高尚的技艺。他性情乱暴不驯.动辄打人。虽经菩萨说谕.也不顺从教诫。结果.因他之故.菩萨的收入渐渐减少了。有一次.他与别一个青年打架.不听师教而逃.飘泊到某偏僻的乡村.受人佣雇为活。就在那当儿.他与一个不幸的女子同居.生了两个小孩。村人们道.『请教给我们以善的教训与恶的禁戒.』便供给他食料.留他住在村口的小舍里。那偏僻的乡村自从这个弥多文达迦来了以後.居民受到七次的王刑.村舍七次起火.池水七次乾涸。村民觉得弥多文达迦未来时.从未有这样的祸事.今日的衰落.全是他之故.便把他殴打.驱逐他走。

    他领了自己的孩子们离去此村.走到一个森林里。那森林有恶魔住着.把他的妻与孩子杀掉吃了。他一人逃出.随处飘泊.到了一个名曰犍毘罗的滨海村落。那时有船正将放帆.他被雇为船夫.乘入船中。船航行海上.至第七日就在海之中央遇变.宛如搁在礁上一般.驶不动了。同船的人们为了想找出灾难的责任者.大家投票。弥多文达迦接连被投着七次。於是人们给他一张竹筏.把他拉出投在海中。他一经拉出.船就向前驶动了。

    弥多文达迦横在竹筏上随水漂.他因了在迦叶佛住世时代守过戒的果报.得於海上水晶宫中遇到四个仙女.在她们那里幸福地过了七日。原来在水晶宫.精灵们的生活是七日幸福.七日不幸福的。她们暂避到别处去的时候.对他说道.『你在这里住着.等到我们回来。』她们去後.他乘了竹筏更向前进.到了有八个天女住着的银宫中。又从那里前进.到了有十六个天女住着的玉宫与有三十二个天女住着的金宫中。他不听她们的忠告.更向前进去.到了某岛的夜叉市。有一个女夜叉.化为山羊.在路上走着。他不知道这是女夜叉.心想『吃山羊肉.』便去捉她的脚。女夜叉显出魔力把他攫起来一掷.掷到海边。他沿海而行.就到了波罗奈城濠背後的一个荆棘丛里.便伏着身子爬至岸上。

    那时.国王所养的山羊.有些在濠边被盗贼杀掉了.牧羊者为了想捕盗贼.正躲在濠旁守候。弥多文达迦爬上岸来.见了山羊.想道.『我因为在海岛上去捉山羊的脚.被他一掷.掷到了这里.也许我把这只山羊的脚一捉.他会把我掷回到海上天女所住的宫殿附近去吧。』他抱了如是的愚见.去捉山羊的脚。正去捉时.山羊大声叫起来了。许多牧羊者从四方赶来.把他捕住道.『历来盗吃王家的山羊的就是此贼。』殴打了他一顿之後.绑起来押解到国王那里去。

    恰好.这时菩萨率领五百个青年婆罗门出城来洗澡.见到了他.认得是弥多文达迦.便问那些人道.『诸位.这是我的弟子.你们为何捕捉他。』牧羊者回答道.『尊师啊.这个盗羊贼在捉山羊的脚.所以把他捕缚起来的。』菩萨道.『那麽好.我叫他去做侍役.请把他交给我。我们救他一命吧。』人们道.『尊师.遵命.』就释放他而去。

    菩萨问他道.『弥多文达迦啊.你这许多日子在何处呢。』於是他便把自己所做的一切详细叙述。菩萨道.『人若不听好意的忠告.就要受这样的苦。』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人若对爱己者的忠告.  不肯听受.  必至陷入可悲之境。  犹如那捉羊脚的弥多文达迦。

    後来.戒师与弥多文达迦都各依其业报.转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他是自己寡欲知足.自己获体得圣法的阿罗汉果的。』作毕此法话.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弥多文达迦是娄沙迦.帝沙长老.那有名的戒师则就是我。』

    四二 鸠本生因缘 (〔菩萨=鸠〕)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贪欲比丘说的。那比丘的贪欲行为.将见於第六编鸟本生因缘〔第三九五〕中。这时.比丘众告诉佛道.『世尊啊.某比丘贪欲。』佛问那比丘道.『比丘啊.听说你贪欲.真的吗。』那比丘回答道.『世尊啊.不错。』佛道.『比丘啊.你在前生也曾贪欲。因贪欲之故.不但你丧失生命.连贤人也失去自己的住所哩。』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而为鸠。当时波罗奈的住民行善事.在各处悬挂草笼.供鸟类栖止。波罗奈城中某长者家里的一个厨役.也在自己的厨房里挂着一个草笼。菩萨〔鸠〕就以此为住处.天明出去觅食.黄昏回来.习以为常。

    一日.一只鸟在厨房上空飞翔.嗅到了鱼与肉的香味.便起贪欲.想道.『依靠谁去取得这些鱼与肉呢。』停在附近等候机会。到了傍晚时分.见有一只鸠飞入厨房中去歇宿.於是便想依靠了鸠去得鱼与肉。次日天明.鸠出去觅食时.鸟就飞来.老是跟随在鸠的後面。鸠便问道.『你为何老是跟着我。』鸟道.『你的样子很中我意.所以跟着你的。』鸠道.『朋友啊.你的食料与我的不同.大家做起同伴来.於你很不舒服吧。』鸟道.『朋友啊.你出去觅食时.我也与你一同去。』鸠道.『那麽就这样吧。但你要有诚意才好。』鸠如是对鸟教诫毕.便飞翔觅食.吃地上的草种等类。当鸠搜集食物时.鸟也飞去.见到牛粪块.便啄开来.吃其中的蛆虫.肚子饱了以後.到菩萨那里来说道.『朋友啊.你飞得太长久了。东西太多吃是不好的。』傍晚时分与鸠带了食物回到厨房中去。厨役道.『我家的鸠带了别的鸟来了。』於是也给鸟一只草笼。二鸟从此就一同寄宿在那里。

    一日.有人送许多鱼与肉给长者。厨役把些这鱼肉挂在厨房中各处。鸟见了就起贪欲之念.当晚睡着自语道.『明日不到牧场去.就吃这个吧。』

    次日.鸠将出去觅食.唤鸟道.『喂.鸟啊.你来呀。』鸟道.『朋友啊.你尽去吧.我肚子痛呢。』鸠道.『朋友啊.从没有听说鸟会肚痛的话。你在想吃这屋子的鱼或肉吧。来呀.人的食物对你是不适合的。你不要如此.还是跟我一同出去吧。』鸟道.『朋友啊.我不能去了。』鸠道.『你的意思我已明白。请你当心.不要被贪欲所败。』鸠如是对鸟作了忠告.就觅食去了。

    厨役依照了用途.把鱼与肉处分了放在盘桶里.为欲使之透风.上不加盖.用筛子遮罩好.走出厨房拭汗乘凉。鸟从笼内探出头来东张西望.见厨役出去了.以为『现在正是满足欲望之时了。吃大块的肉呢.还是吃小粒的肉呢。小粒的肉吃了不饱.不如衔一块大肉回到笼中卧着来吃吧。』便从笼中飞去.停在筛子上面。筛子上立刻叽哩地发出声音来。厨役听到声音.奇怪起来.急忙跑进来看.见到了鸟.想道.『这可恶的鸟.想吃我替长者预备着的肉哩。我为长者服务.不是为这家伙服务呀。要想法来处置这家伙。』便关紧门户.把鸟捉住.拔去羽毛.然後把那在莳萝子汁中浸过的生姜捣烂.再以盐与酸的酪浆调和成卤.徧涂在鸟的身上.把他丢入笼中。鸟苦痛非常.呻吟倒卧着。

    傍晚.菩萨归来.见鸟正在苦恼.便道.『贪欲的鸟啊.你不肯听我的话.所以为贪欲受到非常的苦痛而倒在这里了。』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语。

    人若对爱己的忠告.  不肯听受.  必至落在敌的手中。  犹如那不听鸠之教诫的鸟。

    菩萨唱毕此偈.又道.『我也不能再留在这里了。』便向他方飞去。鸟死了。厨役把他从笼中取出。丢在垃圾箱里。

    结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贪欲.前生也贪欲的。因你之故.贤者曾失去自己的住处呢。』作此法话毕.说明四谛.说毕四谛.那比丘就得阿那含果。佛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鸟是这贪欲的比丘.鸠则就是我。』

    四三 竹蛇本生因缘 (〔菩萨=师〕)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任性的比丘说的。佛问那比丘道.『比丘啊.听说你任性.真的吗。』比丘回答道.『世尊啊.真的。』佛道.『你不但今生任性.前生也是任性的。在前生.你曾不听博士的忠告.因任性而丧命哩。』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生於迦尸国的某富者之家。到了通达事理的年龄.知道因欲望而生的苦痛与由无欲而得的幸福.便舍了欲望.出家入喜马拉雅山〔雪山〕修仙人道.行一切入豫修法.得五神通八成就.安住於禅定乐之中。後来被五百个大行脚僧〔波利婆罗〕的行者围绕.为众团之师。

    一日.一条小蛇无端爬进了某行者的室中.行者珍爱这小蛇犹如自己的儿子.给他睡在竹筩里。这条蛇是因为住在竹筩里的.大家就叫他『竹.』又因为行者爱蛇如儿子.大家就称他为『竹的父亲。』

    一日.菩萨闻知某行者爱饲着蛇的事.叫人去问他道.『听说你把蛇郑重饲养着.真的吗。』据回答果有其事.便道.『蛇不堪信任.不该宝爱。』行者道.『蛇与我谊同师弟.我无蛇就活不下去。』菩萨告诉他道.『你会因蛇丧命吧。』行者违背菩萨的教诫.不能把蛇舍去。

    过了若干时候.行者们出去采集野生的果实.因所往之处是果实不易得的地方.须在那里耽搁二三日。『竹的父亲』也把养蛇的竹筩加了盖.随众前往.在那里过了二三日.然後大家回来。就以食物去饲蛇.揭开盖子伸过手去道.『喂.孩子.你饿了吧。』蛇因不食已二三日.发怒去咬那伸来的手.立时咬死了行者.逃到森林中去了。

    行者们见到这事.来告知菩萨。菩萨厚葬那行者.坐在隐者团中央.唱出下面的偈语.教诫他们。

    人若对爱己的忠告.  不肯听受.  必至死灭.  犹如那『竹的父亲。』

    菩萨如是教诫隐者团.自己得四梵住.死後生於梵天界。

    结分

    佛道.『比丘啊.你不但今生任性.前生也是任性的。以此之故.曾为蛇所咬.至於灭亡。』作此法话毕.复取了联络.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那时的竹的父亲是任性的比丘.其余的众团.是我的众团.众团之师则就是我。』

    四四 蚊本生因缘 (〔菩萨=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摩揭陀国行脚时.就某村愚昧的村人说的。某时.如来从舍卫国至摩揭陀国行脚。到了某村。那村中住着许多明盲。一日.这些明盲会集在一处商议道.『诸位.我们入森林中去工作.有蚊来叮.工作为所妨害。大家拿了弓刀等武器去与蚊战.见蚊就射就斩.把他除尽吧。』於是走进林中.自以为在杀蚊.互相射击斩斫.负伤归来.倒卧在村中或村口等处。

    佛被比丘众团围绕着入村托鉢。村中聪明的人们见世尊来到.便在村口布置会场.对佛所领导的比丘众团布施许多物资.向佛礼拜毕.坐在一旁。佛见了许多的受伤者.向居士们道.『病人很多呢.他们怎麽了。』居士们回答道.『世尊啊.他们说去与蚊交战.结果同夥互相战斗.便负伤了。』佛道.『愚昧的明盲者想加害於蚊.转致伤及自己.不但今生如此.在前生.也因打蚊而伤害了自己的人。』接着便因居士们的请求.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国时.菩萨是一个商人.以经商为生。那时.迦尸国某乡村中.住着许多的木工。一日.一个白发的老木工正在斫截木材.蚊飞来停在他那光秃秃的头上.像刀刺一般把他痛叮一口。老木工对坐在近旁的儿子说道.『有蚊叮在我的头上.痛如刀刺.快替我赶走他。』儿子道.『父亲.别动.让我来一下子把他击死。』

    这时.菩萨适入村来徵求商品.坐在老木工家中。老木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