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善行 女子之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妇道母仪,始于女德,未有女无良而妇淑者也。故首女道,为类六,得二十八人。

    一、孝女。女未适人,与子同道。孝子难,孝女为尤难。世俗女子在室,自处以客,而母亦客之①。子道不修,母顾共衣食事之焉。养骄修态,易怨轻悲,亦未闻道矣。今录其可法者,凡十四人:

    齐伤槐女 赵津女涓 齐太仓女 曹娥求父 卢氏代母 杨香扼虎

    赵娥刺仇 谢娥杀盗 王女击贼 叔祎祷疾 妙真祝寿 杨女辨冤

    袁氏同焚 康氏乳弟

    二、烈女。女子之道,守正待求,不惟从一而永终,亦须待礼而正始。命之不谷②,时与愿违,朱颜无自免之术,白刃岂甘心之地?然而一死之外,更无良图,所谓舍生取义者也。彼浣纱之女,死于伍员③,轻矣。未嫁之女,死以殉④夫,过矣。是不可以已乎?今录死得其正者⑤三人:

    奉天二窦 詹氏全亲 倪氏被刺

    三、贞女。女子守身,如持玉卮⑥,如捧盈水。心不欲为耳目所变,迹不欲为中外所疑,然后可以完坚白之节,成清洁之身,何者?丈夫事业在六合⑦,苟非嬻伦,小节⑧犹足自赎⑨。女子名节在一身,稍有微瑕,万善不能相掩。然居常处顺,十女九贞。惟夫消磨糜烂之际,金久炼而愈精;滓泥污秽之中,莲含香而自洁。则点节⑩者亦十九也。故取贞女以示训焉,得三人:

    木兰代戍 韩氏从军 高邮死蚊

    四、廉女。视利如尘垢,若将凂?焉者也。凡一人:

    季女却钱

    五、贤明之女。慎检名节,通达理道者也。凡五人:

    齐宿瘤女 楚成郑瞀 齐钟离春 齐孤逐女 鲁漆室女

    六、诗女。女子无仪,且不以学名,况诗乎?录诗女者何?古今诗女多矣,录二人者何?非以诗也,非以二女也。男女者,万物之情,惟圣人能通之。节义者,生人之纪,惟圣人能植之。喜二女之遇,余为世道幸也。

    寄征人诗 上刑官诗

    ┃ 吕语今译 ┃

    妇人的道义、人母的仪范,始源于女子的德性,没有哪个品行不良的女子在出嫁之后能成为贤淑的妇人的。因此,把女子之道放在了在“善行”部分的开端,分成了六类,共记录了二十八个女子的事迹。

    一、孝女。女子尚未出嫁的话,应该与男子遵行同样的孝子之道。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很难,做一个孝顺的女儿则更加的困难。世俗社会,女子在家中多以客人般尊贵的身份自居,而她的母亲也把她当作客人般对待。身为女儿的不修持孝子之道(事奉父母),而母亲则想着为女儿提供饭食衣服等东西来事奉她。如此一来,女子养成了骄傲的性格,日常只顾修饰自己的容态,心中容易生起怨恨和悲伤的情绪,也未曾得闻孝子之道。现在著录为人女儿者中值得后人效法的事迹,共十四人:

    齐伤槐女 赵津女涓 齐太仓女 曹娥求父 卢氏代母 杨香扼虎

    赵娥刺仇 谢娥杀盗 王女击贼 叔祎祷疾 妙真祝寿 杨女辨冤

    袁氏同焚 康氏乳弟

    二、烈女。女子之道,在于坚守贞正、等待男子的追求,不仅要做到婚后遵从一夫而终身不改嫁,也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端正态度,讲求婚嫁之礼、非礼不嫁。若是女子的命途不善,时运与心愿相违背(遭遇男子非礼之事),美好的容颜无法避免强暴之徒的摧残,这时候以白刃自裁又岂是心甘情愿的做法呢?然而,除了自求一死以保存贞节以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便是所谓的舍生取义。那个浣纱少女因为伍员而自尽,也未免太轻率了。还没出嫁的女子为了未婚夫而殉情,这种做法也过了头(不符合中庸之道)。(这些无谓的牺牲)难道不可以避免吗?现在著录为了守节而死得其所的三个女子(以供后人借鉴):

    奉天二窦 詹氏全亲 倪氏被刺

    三、贞女。女子守持自身的贞洁,要像拿着玉做的酒器一样(小心谨慎),要像捧着一盘充盈满溢的水一样(战战兢兢)。内心不想因为耳目等感官的干扰而变节,行迹不想被家庭内外的人所怀疑,这样才能完整地保守坚贞洁白的节操,成就清白洁净的身体。为什么这样说呢?丈夫为了事业在外打拼,若不是亵渎伦常的话,在男女关系上犯一些小的过错,还是可以自己去弥补的。而女子的名誉节操在自己的身上,稍微有一点过错的话,再多的优点也不能掩盖。然而,在平常安居顺境的时候,十个女子中有九个能保持贞节。只有当女子遭遇消磨糜烂的特殊境遇之时(才有机会真正地展示她的贞节之志),这就像金子久经淬炼而精度愈高,像荷花出于污泥而清香洁净。(在经历考验的时候)则十个女子中有九个会玷污自己的贞节。因此,下面著录恪守贞节的女子以示训诫,一共三个人:

    木兰代戍 韩氏从军 高邮死蚊

    四、廉女。(廉女是指)把钱财利益看作是灰尘污垢、生怕为之玷污的女子。著录一人:

    季女却钱

    五、贤明之女。(贤明之女是指)谨慎检点自身名誉节操、通达于理道的女子。共著录五人:

    齐宿瘤女 楚成郑瞀 齐钟离春 齐孤逐女 鲁漆室女

    六、诗女。女子若是没有仪范的话,尚且不能以博学而闻名,更何况以善于作诗而出名呢?那为这么这里要著录诗女呢?自古至今,会作诗的女子那么多,为什么只著录这两个呢?这里之所以选取她们不是因为诗写得好,也不是因为这两个女子本身。男女之事能体现出万物的情实,这当中的道理只有圣人能通达明了。节操与正义,是天下生民的纲纪,只有圣人才能树立推广。我为这两个女子遇到了圣贤的君主而心生欣喜,为那样好的世道而感到庆幸。

    寄征人诗 上刑官诗

    ┃ 简注 ┃

    ①自处以客,而母亦客之:女儿自视为客人,而母亲也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女儿。此处所谓客人的身份,或暗含两层含义。一是母亲爱女心切,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因而像对待客人一样,尽诚竭力地照料伺候,而女儿也恃宠生骄、自视尊贵。二是古代社会中,女子注定在出嫁之后便成为丈夫家族中的一员,与本家族的亲疏关系疏远有隔,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本家族之外的“外人”。因此,尽管女子在家尚未出嫁,也以宾客(外人)的身份视之。

    ②谷:善。

    ③浣纱之女,死于伍员: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成为吴国大夫。浣纱女死于伍员之事见载于《吴越春秋》《越绝书》。据《吴越春秋》的说法,伍员在逃奔吴国的路上腹中饥饿,遂向在濑水河边浣洗棉纱的女子乞求饭食。女子刚开始时为了防范男女嫌疑而不肯施食,在伍员的再次请求下最终还是施与了饭食。伍员食毕之后准备离去,因为怕被后面追捕的人发现行踪,所以叮嘱女子要收藏好饭具,不要被其他人看到。女子叹道:“我独自一人和母亲居住了三十年,坚守自己的贞操,不愿嫁人。怎么适宜给陌生男子送饭吃呢?施与你饭食让我越过了男女有别的礼法,那是由于我不忍心看到别人饥饿难耐的缘故。你快点走吧。”伍员走后回头再看女子,发现她已经跳进濑水河自杀了。

    ④殉:以身从物。这里指女子为了未婚夫而自愿送死。

    ⑤死得其正者:即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⑥卮(zhī):盛酒的器具。

    ⑦六合:天地四方为六合。此处指丈夫在外谋取生计。

    ⑧小节:琐碎的事情。此处指不乱大伦的过错。

    ⑨自赎:自己弥补过错。

    ⑩点节:点,污。点节即玷污节操。

    ?凂(měi):同“浼”,玷污。

    ┃ 实践要点 ┃

    女子之道,即未出嫁的女子所应遵从的立身处世之法。吕坤将女子的模范事迹分成了六类,除了最后一类“诗女”之外,其余的五类都体现了未出嫁的女子所应具有的品德,分别是“孝”“烈”“贞”“廉”“贤明”。

    于现代读者而言,对女子“孝”“廉”“贤明”的要求应当较为容易理解与接受,但要求女子做到“烈”和“贞”却容易引起异议。贞,即是守持正道,心定不移,以礼守身,不因外界的诱惑而改变心志。烈,即是愿意为心中坚守的信念而甘愿牺牲生命。坚贞者往往节烈,因而“烈”和“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烈”和“贞”本来都是高尚的品德,对于贞烈之士而言,无论男女,求仁而得仁,死而无怨。然而,在传统社会,“烈”“贞”的品德由于男女之间的不平等而蒙上了一层遭现代人诟病的阴影。

    此处,吕坤谈到“贞女”时,说道:“丈夫事业在六合,苟非嬻伦,小节犹足自赎。女子名节在一身,稍有微瑕,万善不能相掩。”允许丈夫失节,要求女子守身,这种关于“贞”的双重标准与现代社会讲求男女平等的精神相违背,这是我们在阅读下文时需要注意扬弃的。

    而谈到“烈女”时,就连吕坤也不禁要指出,女子只有在迫不得已之时才应舍生取义以保持节操,若轻易求死,也非死得其正。尤其在现代社会,若女子遭受了歹徒的侵犯,一方面,要发扬“烈女”们大义凛然的精神,冷静地采取迂回的策略保护自己,若实在无法避免侵害,则尽可能保留犯罪证据;另一方面,不要轻易产生轻生的念头,而要勇敢地使用法律武器将坏人绳之于法。

    夫妇之道

    《易》之《家人》曰:“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夫义妇顺,家之福也。故择夫妇之贤者,以示训焉。使知刑于之化①,不独责之丈夫,而同心协德,内助亦有力焉,得九人:

    鲁黔娄妻 柳下谥惠 楚于陵妻 郤缺如宾 梁孟夫妻 王章夫妻

    王霸夫妻 鲍桓夫妻 吕范夫妻

    ┃ 吕语今译 ┃

    《易经》中的家人卦说;“丈夫、妻子各尽其职,家道便能端正。”丈夫坚守正义,妻子顺从协助,这是家庭的福气。因此,下面选择贤明的模范夫妻以示训诫。让后人知道,端正家风、教化家人,这不仅仅是丈夫的责任,而夫妻同心同德,妻子作为丈夫的贤内助也该尽力而为,下面著录九对夫妻:

    鲁黔娄妻 柳下谥惠 楚于陵妻 郤缺如宾 梁孟夫妻 王章夫妻

    王霸夫妻 鲍桓夫妻 吕范夫妻

    ┃ 简注 ┃

    ①刑于之化:刑于,语出《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于之化,意谓教化家人。

    ┃ 实践要点 ┃

    可参考“嘉言”部分“易经”中的“家人”条。

    女子之道

    齐伤槐女

    ◎齐景公有爱槐,使衍守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于是衍醉而伤槐,景公怒,将杀之。女婧惧,乃造晏子①请曰:“妾父衍,见风雨不时,五谷不滋,祷祠于名山神水,不胜曲蘖②之味,先犯君令,罪固当死。妾闻明君之治国也,不为畜伤人,不以草伤稼,昔者宋景公时,大旱三年,卜人曰:‘当以人祀③。’景公乃降堂北面稽首曰:‘所以请雨者,为吾民也。必欲人祀,寡人愿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以能顺天慈民也。今吾君以槐杀妾之父,孤妾之身,妾恐伤执政之法,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谓君爱树而贱人也。”晏子惕然。明日朝,谓景公曰:“君极土木以匮民④,又杀无罪以滋虐,无乃殃国乎?”公曰:“寡人敬受命矣。”即罢守槐之役,而赦伤槐者。君子曰:伤槐女能以辞免。

    吕氏曰:势之尊,惟理能屈之,是故君子贵理直。伤槐女之言,岂独能救父死?君相能用其言也,齐国其大治乎!

    ┃ 吕语今译 ┃

    对于地位尊贵的人,只有通过讲道理才能使他屈服。所以君子注重自身的理直气壮。伤槐者女儿的言辞中所包含的道理,岂止能解救他父亲,齐国的君主和宰相能用她说的道理去治理国家的话,齐国一定能治理得很好。

    ┃ 简注 ┃

    ①晏子:晏婴,齐国大夫,齐景公任用为相,以贤著称。

    ②曲蘖(qū niè):酿酒所需的酒母,在此指代衍祭祀时候用的酒。

    ③人祀:即用活人作为祭品,杀人以祭。《春秋左传·僖公十九年》记载宋襄公打算杀人祭社,司马子鱼谏曰:“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可见,春秋时还存留着人祀的野蛮习俗,但已经遭到了人们的反对。宋景公“所以请雨者,为吾民也”和子鱼“祭祀以为人”的见解如出一辙,体现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④《史记·齐世家》谓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论语·季氏篇》云:“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可见齐景公不务正业,不得民心。

    ┃ 实践要点 ┃

    齐伤槐者之女的“孝”体现在她不顾自己卑微的身份,去找位高权重的晏婴据理力争,最终救回了被判死刑的父亲。吕坤由此提出了“势之尊,惟理能屈之”的命题,从中体现出儒者不畏强权、唯理是从的风骨。吕坤在女教书中提出“势之尊,惟理能屈之”的思想,无疑对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作出了重要的修正。根据“有理能屈势尊者”的理论,位卑的女性如理直气壮,则不一定要盲目顺从处于统治地位的男性。从切于当代实践的角度看,吕坤在这里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光明正大,合乎道义,同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做事要“唯理是从”,那么,遇到任何事情时我们也能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赵津女娟

    ◎女娟者,赵简子①夫人也。初,简子伐楚,与津吏期②。简子至,津吏醉不能渡,简子欲杀之。娟对曰:“妾父闻主君来渡不测之水③,祷祀九江三淮之神④,既祭饮福⑤,不胜杯酌余沥⑥,醉至于此。妾愿以贱躯代父之死。”简子曰:“非女子之罪也。”娟曰:“妾父尚醉,恐其身不知痛,而心不知非也,愿醒而伏辜⑦焉。”简子释其父弗诛。

    将渡,少楫[音节,篙也]者一人,娟攘卷[伸手折袖]而请曰:“愿备父役。”简子曰:“不谷将行,选士大夫与俱,义不与妇人同舟渡也。”娟对曰:“昔者汤伐夏,左骖⑧牝[音殡,畜母也]骊⑨,右骖牝黄,而放桀;武王伐殷,左骖牝骐,右骖牝駵[音留],而克纣。主君但欲渡耳,与妾同舟,又何伤乎?”简子许之。

    中流,娟发《河激》之歌⑩以鸣其意,简子悦,曰:“昔者不谷梦娶,岂此女乎?”将使人祝祓[音弗,祭也]以为夫人。娟再拜,辞曰:“妇人之礼,非媒不嫁。妾有严亲在,不敢闻命。”遂辞而去。简子归,乃纳币于父母,而娶以为夫人。君子谓女娟通达而有辞。

    吕氏曰:女娟救父有辞,而处身以礼,贤矣哉!

    ┃ 吕语今译 ┃

    这位名叫娟的女子振振有辞,挽救了父亲的性命,又能以礼法立身处事,实在是贤良啊!

    ┃ 简注 ┃

    ①赵简子:赵鞅,又称赵孟,春秋时任晋国的正卿。

    ②与津吏期:津吏,掌管渡口摆渡之事的官吏。期,约。与津吏期,即与津吏约好了渡河的时间。

    ③不测之水:指河水湍急,渡河时或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④九江三淮之神:此处泛指河水之神。

    ⑤既祭饮福:古人祭祀完毕之后会饮用祭祀神明的祭酒,以求得神明的福佑。

    ⑥沥:饮酒将尽时剩下的酒滴。

    ⑦伏辜:辜,罪。伏辜,即服罪,承担罪过。

    ⑧骖(cān):古人驾马车时,前方外侧左右两马为骖。

    ⑨骊(lí):深黑色的马为骊。下文的黄即黄白色的马;骐即青黑色的马;駵,同骝,即赤身黑鬃的马。

    ⑩《河激》之歌:据《列女传·赵津女娟》,其歌词为:“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

    ┃ 实践要点 ┃

    娟的父亲因为喝醉酒而误了和赵简子渡河的约定,犯下了死罪。娟以巧妙的言辞相救,免父于难,这是“孝”的体现。其后,娟替父摆渡时又以义正的言辞斥责赵简子对女性的轻视(“义不与妇人同舟渡也”),这彰显了女性自信自强的精神。最后,娟又非礼不嫁,这是女子贞正守礼的最好诠释。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三点都值得认真品味。

    关于尽孝,孝顺子女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事奉双亲,当双亲遇到艰难险阻时更要主动替他们解围。对于女子而言,在这种紧急关头要保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并且善用智巧而非蛮力去应对。

    关于女性自信自强的精神,人们总是误认为古代的女子都是阴柔懦弱,只知“三从”而不知自立。事实上,古代也不乏自信自强的女子,而她们的品德、见识、勇气、能力、气节丝毫不逊色于大丈夫。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古代女性这种自信自强的精神尤其值得现代读者借鉴。她们自信自强的底气并不在于出身高贵与否、家庭富裕与否、容貌出众与否,而是行乎仁义、言动合礼、不辞辛劳。现代女子大多都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用劳动赢得尊严,撑起了半边天,这固然值得男子敬重。若能在此基础上,做到以礼修身、涵养品德的话,则又不是只顾挣钱吃喝玩乐、打扮化妆的女子所能比拟的。

    关于贞正守礼,“嘉言”部分多有述及,可作参考。

    齐太仓女

    ◎齐太仓女者,汉太仓令淳于公①之少女②也,名缇萦[音提盈]。公有女五人,无子。孝文皇帝时,公有罪当刑,诏系③长安。会逮④,公骂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悲泣随之,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为廉平。今坐法⑤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肉伤]者不可复属⑥,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怜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之时,画衣冠、异章服⑦而民不犯,何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五⑧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愧焉。《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训道不纯,愚民陷焉而断支体、刻肌肤,何其忍而不德也?其除肉刑。”淳于公遂得免焉。自是之后,凿颠者髠[音坤]⑨,抽胁者笞[音痴]⑩,刖[音月]足者钳[音虔]?。

    吕氏曰: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故千载名垂青史。为人子者,可以愧矣!

    ┃ 吕语今译 ┃

    生男孩也未必有益处,要看他对你的感情深厚与否。若生下像缇萦这样有勇有谋的女儿的话,也可以说是有了一个儿子了。因此,缇萦被载入史册、千载流芳,为人儿子者看了她的事迹可以感到惭愧了!

    ┃ 简注 ┃

    ①汉太仓令淳于公:太仓令是汉代的官职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仓令是大司农(掌谷货)的属官。据《后汉书·百官三》,太仓令俸禄六百石,主受郡国传漕谷。淳于公,又称太仓公,名意,临淄人,精通医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将其与名医扁鹊合作一传,即《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②少女:排行最小的女儿。

    ③诏系:诏,下诏令。系,捆绑,此处指将犯人押解至西汉的都城长安。

    ④会逮:接受逮捕的时候。

    ⑤坐法:犯法。

    ⑥刑者不可复属:属,续。意谓遭受了肉刑的人身体不可复原。

    ⑦画衣冠、异章服:画衣冠,即在罪犯的衣冠上涂画。异章服,即让罪犯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传说唐(帝尧)虞(帝舜)之时的刑罚不伤害罪犯的身体(即所谓的肉刑),而是施以“象刑”,即此处画衣冠、异章服一类的象征性刑罚。

    ⑧肉刑五:《汉书·刑法志》亦载有缇萦救父而上令废除肉刑之事,文中的说法是“肉刑三”,颜师古引孟康注曰“黥、劓二,刖左右趾合一,凡三也。”黥(qíng),在面上刺字涂墨。劓(yì),割掉鼻子。刖(yuè),砍脚。

    ⑨凿颠者髠:颠,头顶。髠,剃光头。

    ⑩抽胁者笞:抽胁,抽掉肋骨。笞,用刑具击打。

    ?刖足者钳:钳的本意为用铁具来加以束缚,此处应为戴上脚镣,限制行动。

    ┃ 实践要点 ┃

    缇萦真切的情感、恳切的言辞,不仅挽救了父亲的性命,还感动了孝文帝,使之下令废除肉刑、惠及天下百姓,如此千古佳话,暗合了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

    传统社会多有重男轻女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在现代社会也屡见不鲜。这种偏见认为,相较于女孩,男孩在长大成人之后能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淳于公所说“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难道生男孩真的会比生女孩更有益处吗?至少在现代社会,答案是否定的。吕坤于此道出了关键所在:“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儿女能否为父母承担起奉养照料的责任、对家庭做出贡献,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父母有没有从小就培养儿女心中关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只要有孝亲的情感,无论男女都可以为父母、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提醒现代父母,教育儿女时要注重亲子情感的培养,在闲余的时间多陪伴自己的儿女。而为人儿女者,也要时常检点自身,有没有被私欲所蒙蔽,忘却了对父母的爱。

    曹娥求父

    ◎曹娥者,上虞①曹旴[音吁]之女也。旴能抚剑长歌,婆娑乐神②,以汉建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子胥]逆涛[音桃]而上,为水所没,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③,十七昼夜不绝声④,遂自投江以死。经五日,抱父尸出。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吕氏曰:曹娥求父,十有七日,而孝念不衰。投江五日,而负尸以出,至诚所格,江神效灵。千古谈及,尚使人挥泪。江名曹娥,万古流芳矣。

    ┃ 吕语今译 ┃

    曹娥寻找父亲找了十七天,而心中的孝念毫无衰减。她跳入江中五日之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这是她的至诚之心感格天地,因而江河之神为之显灵。她的事迹虽历经千古,后人谈及时仍会感动得为之挥洒热泪。(为了纪念她)人们把那条江名作曹娥,她的事迹也因之流芳万世。

    ┃ 简注 ┃

    ①上虞:地名,今属浙江省。

    ②婆娑(pó suō)乐神:婆娑,跳舞。婆娑乐神,即在祭祀迎神时跳特定的舞蹈来悦乐神灵。

    ③号哭:放声哭泣。

    ④不绝声:哭声不绝。

    ┃ 实践要点 ┃

    曹娥求父的故事体现了淋漓尽致的孝亲之情。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再次强调了作为儿女要为父母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平素起居之时要多多关怀照料父母;当父母遇到疾病、危难的紧急情况,要竭尽所能为父母排忧解难。

    卢氏代母

    ◎卢氏,永嘉①人。一日与母同行,遇虎。将噬[音世,吞也]母,女以身当之。虎得女,母乃免。后有人见其跨虎而行。里人建祠②于永宁乡③,宋理宗朝,封曰“孝佑”。

    吕氏曰:世岂有不畏虎之人哉?况一胆怯女子,独当母前,惟恐虎不我噬焉,此何心哉?一情所笃,万念俱忘。虎何尝噬卢氏?天固假之以章孝应耳。

    ┃ 吕语今译 ┃

    世上哪里会有不畏惧老虎的人呢?何况一名胆怯的女子,独自挡在母亲面前,只怕老虎不把自己吃掉(而去吃自己的母亲),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在那一瞬间)她的孝亲之情笃定如此,其他的念头都忘掉了。老虎何尝吃掉了卢氏呢?不过是上天假借此事来彰显孝心的效应罢了。

    ┃ 简注 ┃

    ①永嘉:地名,今属浙江省。

    ②建祠:建立祭祀的场所(神祠)供奉卢氏。供奉卢氏的孝佑宫现为浙江省永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永宁乡:隶属于永嘉县的乡镇。

    杨香搤虎

    ◎杨香,南乡县杨丰女也。随父田间,丰为虎所噬,香年十四,手无寸刃,乃搤[音额,手握也]虎颈,豊因获免。太守闻之,赐谷,旌其门闾①。

    吕氏曰:惟义能勇。胆莫怯于女子,力莫弱于闺门之少年。猛憨②多力,莫强于噬人之虎。香也乃能搤其颈,而救父以生,向非孝念迫切奋不顾身,以勇以力,岂能自敌哉?幸而两全,亦有天佑。若香之心,则俱死亦无恨矣。

    ┃ 吕语今译 ┃

    只有正义感才能激发心中的勇气。若论胆量,没有人会比女子更加怯弱,若论力气,也没有人会比闺中少女更加柔弱。若论凶猛呆笨,没有其他动物会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强大。杨香能掐住老虎的颈部,从虎口之中拯救了父亲的生命,假如不是救亲之心迫切,让她奋不顾身地紧掐虎颈,只凭她平时的勇气和力量的话,岂能自己一人和老虎为敌呢?幸运的是,她和父亲两人都保全了性命,这也是得到了上天的保佑。若论杨香当时的心态,即使敌不过老虎、和父亲一同葬身虎口的话,心中也不会有遗憾。

    ┃ 简注 ┃

    ①旌(jīng)其门闾(lǚ):旌,旌表,古时对于有忠孝节义的人﹐朝廷会赐与匾额挂于其家门之上﹐或树立牌坊﹐以示表彰。

    ②猛憨(hān):凶猛呆笨。

    ┃ 实践要点 ┃

    卢氏代母、杨香搤虎两条所记载的故事大致相同,都是柔弱的女子为解救至亲而敢于与猛虎搏斗。在危难面前,舍己救亲,这是孝亲之情的极致体现。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两条的启发在于,为人子女者要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把父母双亲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一般而言,我们都知道要孝顺父母,然而很多时候孝顺父母这件事情在心目当中并没有处于一个优先的地位。有的人可能先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安顿好了,然后才去思考孝顺父母的事情。如此一来,可能到了最后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真正孝顺父母。这看上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实际是没有重视孝亲的重要性。古人在性命攸关的时候尚且知道要把父母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为何不懂得把孝亲作为最重要的事情而放在日程安排里面呢?这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赵娥刺仇

    ◎赵氏女,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俱故①,娥阴怀感愤②,隐刃以候仇家③,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④,刺杀之,因诣县⑤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福禄长⑥尹喜义之,解印绶,欲与俱亡。娥不肯去,曰:“偿[音常]身死,妾之明分;结罪治狱,君之常礼。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适庞氏,生涓。

    吕氏曰:十年耻共戴天⑦,娥也不亦孝乎!都亭能杀父仇,娥也不亦勇乎!既杀愿甘就刑,娥也不亦公乎!此丈夫行而女身,今之人而古心者也,吾敬服之。

    ┃ 吕语今译 ┃

    十多年来耻于与仇人共处在同一天空下,赵娥是多么的孝顺啊!在都亭能杀死杀害父亲的仇人,赵娥是多么的勇敢啊!杀人之后心甘情愿地接受刑罚,赵娥是多么的公正啊!这是大丈夫的行为体现在女子的身上,是近世之人而拥有古人的心志,我敬重佩服她。

    ┃ 简注 ┃

    ①兄弟俱故:兄弟皆亡故。

    ②阴怀感愤:心中暗怀感慨悲愤。

    ③隐刃以候仇家:隐藏兵器以等待仇人出现。

    ④都亭:供行人休息住宿的房舍。

    ⑤诣(yì)县:前往县里的官府。

    ⑥福禄长:福禄,地名,今属甘肃省。福禄长即福禄县的长官。

    ⑦戴天:《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正义》疏云:“父是子之天,彼杀己父,是杀己之天,故必报杀之,不可与共处于天下也。天在上,故曰戴。”

    谢娥杀盗

    ◎谢小娥,幼有志操,许聘段居真。父与居真同为商贩,盗申兰、申春杀之。小娥诡服为男子①,托佣申家。因群盗饮酒,兰、春与群盗皆醉卧,娥闭户斩兰首,大呼捕贼。乡人擒春,得赃巨万,娥乃祝发为尼②。

    吕氏曰:小娥之节孝无论,至其智勇,有伟丈夫所不及者。娥许聘未嫁,一柔脆女子耳,谁为之谋?又何敢与他人谋?乃托身于危身之地,竟遂其难遂之心,何智深而勇沉耶!吾谓之女子房③。卒之祝发,抑赤松④与游之类乎?

    ┃ 吕语今译 ┃

    谢小娥在守节尽孝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让人无可挑剔,至于她的智力和勇气,有大丈夫也比不上的地方。小娥虽已许聘段氏而仍未出嫁,不过是一个柔弱易折的女子罢了,谁会帮她出报仇的计谋呢?她又怎么敢和别人共谋杀仇之计呢?她把自己置于危险的贼巢,最后也实现了看上去难以实现的心愿,她的智力是那么的深远、勇气是那么的沉厚啊!我说她就是女子当中的张子房。最终,她削发为尼,或许她是那种能和赤松子一同云游的人物吧?

    ┃ 简注 ┃

    ①诡服为男子:乔装打扮成男子。

    ②祝发为尼:断发为尼姑。

    ③子房:张良,字子房,汉代开国功臣,被封为留侯,以谋略著称。晚年学辟谷之术,道引轻身。

    ④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据《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曾经说过:“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吕坤把谢小娥称为女张良,因此说她或许也是和赤松子同游之人。

    王女击贼

    ◎王氏,王广之女也。美姿容,性慷慨,有丈夫之节。广事刘聪,为西扬州刺史①。蛮杨芳陷扬州②,广被杀。女时年十五,芳纳之。女于是夜暗室中,击芳不中,芳曰:“何故反?”女曰:“蛮畜,我诛父贼。吾闻之,父仇不同天,母仇不同地。汝害人父母,复以无礼凌人,吾所以不即死者,欲诛汝耳,所恨不得枭汝首③于通衢④,以塞大耻!”乃自杀。

    吕氏曰:王广女、谢小娥,其心一也。术工不工,遇幸不幸耳。设广女倾心以事芳,待其寝熟,即于卧内杀之,亦甚易易。惜也积忿所激,不甘一夕之欢;暗室所加,不中当死之处。荆卿⑤所以抱千古之悲也。

    ┃ 吕语今译 ┃

    王广的女儿和谢小娥,她们杀敌报仇的心愿都是一致的。就是在报仇的过程中有做法精不精当、运气好不好的区别。假设王广的女儿倾尽心机以事奉仇人杨芳,等他熟睡之时,就在卧席之中把他杀掉,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能得手。只可惜她被心中积聚的忿怒所激荡,不甘心白白让仇人享受一夜云雨之欢;在黑暗的房间之中进行击杀,又没有击中要害之处。王广的女儿落空了致命一击,这也是当年荆轲刺秦失败,含恨千古的原因啊。

    ┃ 简注 ┃

    ①刺史:地方官职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②蛮杨芳陷扬州:王广之女的事迹见于《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其中载云“蛮帅梅芳攻陷扬州”。吕坤摘录本条时或将“梅芳”误录为“杨芳”。蛮,蛮夷之人,古称南方的部族为南蛮。

    ③枭汝首:把人头砍下来悬挂在木架之上为枭首。汝,你。

    ④通衢(qú):衢,即能通往四个不同方向的道路。通衢,意谓四通八达、行人众多的大路。

    ⑤荆卿:荆轲,战国末年卫国人,古代著名刺客,为燕国太子丹刺杀秦始皇嬴政,最终行刺未遂被杀。

    ┃ 实践要点 ┃

    赵娥刺仇、谢娥杀盗、王女击贼三条都是关于女子杀贼报仇的故事。古人认为“父仇不共戴天”,这三位女子报仇雪恨的事情都是合乎道义的。然而,以私刑复仇,这和法治精神相违背,我国至少从西汉开始就有禁止私自复仇的法令。无论如何,这三条提醒了现代读者,孝顺父母,不仅是侍奉父母、为之排忧解难,还必须要为父母伸张正义、讨得公道。尤其在现代社会,不少诈骗分子往往喜欢向中老年人下手行骗。若自己父母的钱财性命以及正当权益被不法分子侵犯了,为人儿女者要运用法律的武器为父母“报仇”,举报检控犯罪分子,维护父母的合法权益。

    叔祎祷疾

    ◎羊氏,名叔祎[音挥],南兰陵人,萧矫妻,性至孝。居父丧①,哭辄②吐血。母尝有疾,叔祎日祈祷。忽见一人自称枯桑君,曰:“若人无患,令泄气在亥③,西南求白石镇之。”言讫不见。明日如言而疾愈。

    吕氏曰:心真则事诚,事诚则神应。叔祎之感枯桑君,所以祷之者诚也。人孰无父母哉?读羊氏传,可以愧矣。

    ┃ 吕语今译 ┃

    心意真切则做事诚恳,做事诚恳的话神明会前来和应。叔祎的心意感动了枯桑君,让他前来相助,这是她祈祷时心念真诚的缘故。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父母亲呢?读了羊氏的事迹之后,(若反思发现自己孝顺之心不够真切的话)可以感到惭愧了。

    ┃ 简注 ┃

    ①居父丧:在为亡父守丧的时候。

    ②辄(zhé):总是。

    ③令泄气在亥:泄气,排放污秽之气。亥,或指亥时(21 时——23 时),或指方向,西北偏北。

    妙真祝寿

    ◎葛妙真,元宣城民家女。九岁,闻日者言,母年五十当死。妙真即悲忧祝天,誓不嫁,终身斋素以延母年①。母后年八十一卒。事上②,赐旌异③。

    吕氏曰:葛妙真笃母子之情,废夫妇之道④,可谓卓绝之行,纯一之心矣。人定胜天,孰谓命禀于有生之初哉!

    ┃ 吕语今译 ┃

    葛妙真对母亲的孝心挚深至厚,竟然自愿废除夫妇之道,可谓超越古人、卓绝后世的行为,唯有精纯的孝心,方有精纯的孝行,人定胜天,谁说人的寿命长短自一出生便被老天注定了?

    ┃ 简注 ┃

    ①以延母年:以延长母亲的寿命。

    ②事上:事迹上报朝廷。

    ③旌异:旌表,见上文“杨香搤虎”条“旌其门闾”注。

    ④废夫妇之道:意指妙真誓不嫁人。

    ┃ 实践要点 ┃

    叔祎祷疾、妙真祝寿两条大意相同,都讲女子为了母亲的健康而诚心请求神明保佑,终于如愿以偿。抛开当中封建迷信的成分不谈,这两位女子希望母亲安然无恙的诚心着实让人感动。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当双亲生病时,首先要有叔祎、妙真的孝诚之心,然后要竭尽所能带父母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求医问药,细致关怀照料,切忌病急乱投医或者迷信民间偏方。另外,平时自己也要多积累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带动父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前预防疾病,为父母的健康多花心思。

    杨女辨冤

    ◎罗江张氏者,家富,夫亡。妻杨氏,与一女寡居。一日亲党①婚会,母携女行,其典库雍乙②者从行,先归,死于库。提刑③张文饶,疑杨有私,命石泉军劾治④。拷掠备至⑤,终不服。女曰:“母以清洁受诬,死将上讼于天。”大号哭而死于厅事⑥。于是石泉连三日地大震,天雨雪⑦。勘官⑧李志宁夕坐,恍有猿坠于面前,自念杀人者非袁氏乎?有门卒忽言,张氏佣夫曰袁大。执而讯之,即伏曰:“适盗库金,遇乙,恐发觉,遂杀之。”杨乃得免。人以为孝感,郡守扁⑨其居曰孝感坊。

    吕氏曰:张女朝夕母氏,洁耶污耶,固所真知。一旦加以所无之恶,苦以难堪之刑,女也一哭而死,盖悲愤所激哉!猿何从来?女之英灵托事以悟勘官也。张文饶欲以谫⑩识成狱,可为听讼者之永鉴矣!

    ┃ 吕语今译 ┃

    张氏女日夜陪伴着母亲,母亲的节操是贞洁的还是污秽的,固然只有她才知道得千真万确。一旦母亲被加上了子虚乌有的罪名,遭受了难以忍受的刑讯之苦,作为女儿的也痛哭而亡,大概是被心中的悲伤愤怒所气死的吧!猿猴是从哪里来的呢?兴许是张氏女的亡灵假托猿猴来让勘审案子的官员醒悟的吧。张文饶想依据浅薄的见识来判定讼狱,(由此产生的冤情)可以让听断讼狱的人作为借鉴啊!

    ┃ 简注 ┃

    ①亲党:亲戚。

    ②典库雍乙:典库,管理库房的人。雍乙,人名,即被袁大杀死的受害者。

    ③提刑:宋代设置的官职,主管司法、刑狱和监察方面的事务。

    ④劾治:审问。

    ⑤拷掠备至:拷掠,即拷打,严刑逼供。备至,即用尽各种刑讯。

    ⑥厅事:审讯问案的公堂。

    ⑦雨(yù)雪:雨为动词,落下。雨雪,即下雪。

    ⑧勘官:勘察案情的官员。

    ⑨扁:同“匾”,加挂匾额。

    ⑩谫(jiǎn):浅薄。

    ┃ 实践要点 ┃

    本条意在讲述至孝能感动天地鬼神,而吕坤的“英灵托事”的解说则为本条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现代读者应当审慎分辨。面对母亲遭人诬陷,张氏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求“上讼于天”,为母亲讨回公道,这种精神实在让人敬佩。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司法的不公,草民难以从正当途径求得公道,因而只能寄希望于天地鬼神。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制日益完善,我们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当父母和家人遭受不公时,能以正当的方式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袁氏同焚

    ◎袁氏女,元溧水①人,年十五。其母严氏,孀居②,极贫,病瘫痪,卧于床。女事母极孝。至正中,兵火延其里,邻妇强女出避③,女泣曰:“我何忍舍母去乎?”遂入室抱母,力不能出,共焚而死。

    吕氏曰:袁氏以孱[音川]弱女子,抱病废之母以出,岂不量力?意甘同死,不忍使母之独死耳。道固当尔,则杀身乃所以成仁。若宋伯姬④者,无乃过乎?

    ┃ 吕语今译 ┃

    袁氏以孱弱的女子之身,想把生病瘫痪的母亲抱出来,岂不是不自量力吗?她的心意是甘愿和母亲一起送死,不忍心让母亲独自死去罢了。道义本该如此的话,那便放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就仁德。(同样是葬身火海的)宋伯姬,她投火的理由就有点过当了。

    ┃ 简注 ┃

    ①溧(lì)水:地名,今属江苏省。

    ②孀居:守寡而居。

    ③强女出避:强,劝。劝说袁氏女逃出家外躲避火灾。

    ④宋伯姬:见下文“妇人之道”的“宋恭伯姬”条。

    ┃ 实践要点 ┃

    本条提醒了现代读者,不能以自己能力不足为由而拒绝做本该做的孝亲之事。袁氏女虽然身体孱弱,却还奋不顾身地拯救母亲,这是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现代人也应如此,无论自己能力如何,都要想方设法地事奉双亲。尽心尽力过后,即使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也算是做到了问心无愧。

    康女乳弟

    ◎康孝女,本朝①济源②人。父友贤③,年老无子,择王珏[音角]入婿④。女劝母纳妾,生子而乏乳,女亦生女,遂舍之,乳其弟。曰:“吾父老矣,女可得,而弟不可再得也。”母尝遘疾⑤甚,女尝粪甘苦。夫早没,誓不再适。时人称之。

    吕氏曰:康女事亲之孝,爱弟之友,从夫之贞,是谓三不可及。

    ┃ 吕语今译 ┃

    康女事奉双亲的孝心,关爱弟弟的友悌之情,追随丈夫的忠贞不渝,在这三件事情上,一般人都难以做得到像她一样极致。

    ┃ 简注 ┃

    ①本朝:即明朝。

    ②济源:地名,今属河南省。

    ③友贤:人名。

    ④择王珏入婿:王珏,人名。入婿,即夫婿入赘女家。

    ⑤遘(gòu)疾:遘,遇到。遘疾,即遭遇了疾病。

    ┃ 实践要点 ┃

    正如吕坤所说,康女事亲之孝、爱弟之友、从夫之贞,一般人很难做得到。尤其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诸如劝导母亲同意父亲纳妾、舍弃自己的女儿而去哺育自己的弟弟、为母亲尝粪等事情实在难以效仿。事虽难学,其心可鉴。康女愿意为父母付出一切的纯孝之心值得现代读者借鉴,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做到多从父母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关注父母的所思所想。

    本条是吕坤摘录的孝女事迹的最后一条。从“齐伤槐女”到“康女乳弟”,这十四个条目当中体现的大多都是在特殊情形之下的孝行。平居无事时孝顺双亲不是难事,然而在双亲遇到危难、疾病等特殊情况时,这些女子仍然能贯彻孝行,这才是最难能可贵之处。现代读者当引以为戒。

    奉天二窦

    ◎奉天①窦氏二女,长者年十九,幼者年十六,少有志操,皆美姿容。永泰②中,群盗数千人,剽掠③其村,二女匿④岩穴间,盗曳⑤出之,驱迫以前,临壑谷,深数百尺。其姊曰:“吾宁就死,义不受辱。”即投崖而死。盗方惊骇,其妹继之,折足破面流血,群盗舍之而去。京兆尹第五琦⑥,嘉其贞烈,奏之。诏旌表门闾,永免其家丁役⑦。

    吕氏曰:奉天二窦,烨烨⑧[音叶]载籍间,古今称烈女矣。及考史志诸书,如琼州二韩,眉山二师,胶州二王,长沙二尹,嘉兴二钱,皆遇盗不辱,节义成双。而女非同姓,又纷纷不可胜书。嗟夫!乱离妇女,委身于兵刃,寄命于蓬蒿,逃无所往,生难自存,亦可悲矣。尧舜在上,宁有是哉?夫人君淫纵豪奢,多欲喜事,则赋敛日急。赋敛急,则海内日贫。凶民壮士,负气不平,衣食无赖,而有司法令烦苛,胥肆诛求⑨,以激其不逞⑩之怒。由是劫掠货财,屠戮男女,江河流赤子之血,原野积征夫之骨,兵连祸结,而社稷遂亡。人君亦何利哉?始知保四海之民者,乃所以奠万世之安,而君崇节俭,官诛贪饕?[音叨],乃已乱之源?也。

    ┃ 吕语今译 ┃

    奉天窦氏两姐妹的事迹光辉彪炳,被记载在史册之中,古往今来的人都把他们称作是烈女。当翻看记录历史的书籍,像琼州二韩、眉山二师、胶州二王、长沙二尹、嘉兴二钱等都遭遇强盗却毫不屈辱,姐妹两人成就节义之名。而姓氏不同的女子遇盗不屈的事情,又多得数不胜数。嗟夫!身处乱离之世的妇女,寄身于兵荒马乱之中,在颠沛流离中苟且偷生,最后无处可逃,难以保存自己的生命,实在让人感到悲哀。若是像尧舜一样的圣王在朝廷之上的话,会发生这些事情吗?当君主淫乱放纵、贪求豪奢,欲求众多又好大喜功的话,就会每天都急着征敛赋税。赋税烦杂的话,社会就日益贫困。凶恶的贫民和豪壮之士,本来就怨气填膺而不得平息,他们的衣食也无所依赖,加上官府的法令烦多苛刻,官吏又全都肆意索求利益,这样便激荡起他们心中不满朝廷的怒火。于是抢劫、掠夺钱货财物,屠杀男女,使得江河流淌着新生婴儿的血液,平原荒野堆积着出征男子的骨头,兵灾连绵、战祸日结,而天下社稷随之而覆亡。这样的话,君主又能获得什么利益呢?可见,保护好天下间的民众,是用以奠定万世安定繁荣的基础,而君主崇尚节约俭朴、诛杀掉贪腐的官吏,这是停止祸乱的根本做法。

    ┃ 简注 ┃

    ①奉天:地名,今属辽宁省。

    ②永泰:永泰(公元 765 年——766 年)为唐代宗使用的年号。

    ③剽掠:抢劫掠夺。

    ④匿:藏匿。

    ⑤曳:牵引。

    ⑥京兆尹第五琦:京兆尹,官职名,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第五琦,字禹珪,唐代政治家。

    ⑦丁役:成年男子被强制服劳役。

    ⑧烨烨(yè):光辉璀璨。

    ⑨胥(xū)肆诛求:胥,全部。肆,肆意。诛求,索求。

    ⑩不逞:不满。

    ?官诛贪饕(tāo):贪饕,贪婪。官诛贪饕,诛杀贪腐的官吏。

    ?已乱之源:已,止。已乱之源,即息止祸乱的根本做法。

    詹氏全亲

    ◎詹氏女,绍兴初①,年十七。淮寇②号“一窠蜂”,破芜湖③,女叹曰:“父子俱无生理,我计决矣。”顷之,贼至,执其父兄将杀之。女泣拜曰:“妾虽窭[音吕,贫也]陋,愿相从,赎父兄命。不然,且同死无益也。”贼释父兄缚,女麾④之曰:“亟走⑤,无相念。我得侍将军,足矣。”从贼行数里,过市东桥,跃入水中而死。贼相顾骇叹⑥而去。

    吕氏曰:宋儒有云:“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⑦故圣人贵德,尤贵有才之德。詹女委曲数言,忍死数里,而父兄俱脱于兵刃之下。向使骂贼不屈,阖门⑧被害,岂不烈哉?而一无所济,智者惜之。若詹烈女,可为处变法矣。

    ┃ 吕语今译 ┃

    北宋大儒邵雍曾经说过:“为了天下之间的事情而死很容易,要成就天下之间的事情却很难。”所以圣人看重人的德性,尤其看重有才华的有德者。詹氏女委曲心意说了几句话,忍着就义的念头走了数里路,而使得父兄都能在兵刃之下逃脱。假使她不屈服地辱骂贼寇,致使全家人都被杀害,岂不是很壮烈吗?然而这样做的话,一无所得,有智慧的人会替她可惜。像詹氏烈女的做法,可被视为处事变通之法,值得后人取法。

    ┃ 简注 ┃

    ①绍兴:绍兴(公元 1131 年——1162 年)为宋高宗使用的年号。

    ②淮寇:淮,地名,即今安徽省内。寇,流寇。

    ③破芜湖:攻破芜湖城。

    ④麾(huī):本为军队的将旗。此处指詹氏劝使父兄赶紧逃跑。

    ⑤亟(jí)走:亟,疾。走,奔走。亟走,即快跑。

    ⑥骇叹:惊讶感叹。

    ⑦宋儒指北宋大儒邵雍,“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出自其著作《观物内篇》。

    ⑧阖(hé)门:全家。

    倪女被刺

    ◎倪氏,后魏①泾州②人,许嫁彭老生。家贫,常自谷汲③以养父母。老生往犯④之,不从。老生曰:“汝终不为吾妇耶?”女曰:“女道正终,妇道正始,礼未及成,何得相辱?”老生苦相逼,女变色⑤坚拒,老生怒而刺之。女曰:“我所以执节自固,正为君守身,不敢苟从耳。君乃见杀耶?”言讫而绝。老生遂论死⑥。诏旌其墓曰“贞女”。

    吕氏曰:倪女贤乎哉!固吾夫也,而合卺[音谨]⑦未行,宁死不为苟合之事,况非其夫者乎?彼窥穴踰墙者⑧,其夫耶,非耶?

    ┃ 吕语今译 ┃

    倪氏女是多么的贤良啊!(彭老生)固然是自己的未婚夫,但没有正式举行过婚礼仪式的话,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和彭老生做苟且偷合之事,(对待未婚夫尚且如此)何况不是自己未婚夫的其他男子呢?对于那些与男子私自苟合的女子而言,男子是不是她的丈夫呢?

    ┃ 简注 ┃

    ①后魏:南北朝时鲜卑族拓跋珪在北方自立为王,国号魏(公元 386 年——557 年),亦称北魏、拓跋魏、元魏。

    ②泾州:地名,今属甘肃省。

    ③谷汲:到山谷之中取水。

    ④犯:侵犯,作出非礼之事。

    ⑤变色:改变脸色。此处指倪女以严肃的神色拒绝彭老生的非礼行为。

    ⑥论死:被判处死刑。

    ⑦合卺:合卺之礼,指代婚礼仪式。

    ⑧窥穴踰墙者:窥穴,从洞穴中与异性相见。踰墙,翻过围墙去和异性幽会。窥穴踰墙者意谓私自苟合的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实践要点 ┃

    奉天二窦、詹氏全亲、倪女被刺三条均是贞烈之女的事迹。她们的刚烈体现在面对好色无礼之徒的侵犯,宁愿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让歹徒的奸计得逞。她们坚持心志、无惧死亡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佩。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种敢于与歹徒抗争的精神无疑是值得借鉴的,但若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真的遭遇了歹徒的侵犯,更应沉着冷静地应对,以智谋化解危难,而不是轻易地以死明志。

    除了遇事时敢于有智慧地与歹徒抗争,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事前的预防措施。对于女子而言,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出行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尽量避免独自一人前往人烟稀少、灯光昏暗的地方;独居的女性要尽量避免让陌生人进入家中;平时的衣着打扮以大方得体为宜,避免衣着暴露;外出约会、吃饭时不要吃喝离开过自己视线的食物和饮品;随身可以携带防狼喷雾、报警器等防身用具等。

    木兰代戍

    ◎木兰,唐商丘①人。父病不能从军,为有司所苦,木兰代父戍[音树]边,十二年,人不知其女也。清白之操,可比冰玉。归赋戍边诗一篇云:“促织何唧唧②,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音主]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③名。阿耶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④鞍马,从此替耶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音笺]⑤。南市买辔头⑥,北市买马鞭。旦辞耶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耶娘声唤女,但闻黄河流水声溅溅[音笺]。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耶娘唤女声,但闻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音托]⑦,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称天子]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耶娘闻女来,出郭扶相将。阿妹闻姨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挂[音卦]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捉[或作“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吕氏曰:世之君子,坚白之真,不足以当磨涅⑧;瓜李之地,不敢顾其履冠⑨。夫惟不可试,故不敢以自试;不自信,故不足以信人。若木兰者,人何尝有失身之议哉?三军之众,十二年之身,人且不知其为女也,又何从而议之?士君子处世,独知之心,可质⑩天日;同人之迹,可和尘光?。木兰其我师哉!

    ┃ 吕语今译 ┃

    世上有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其所谓坚贞洁白的真心,有时候不足以抵挡世俗的考验;处于瓜田李下之处,不敢顾看自己的鞋履冠帽(怕引起嫌疑)。正是因为他们害怕经不起考验,所以不敢去考验自己;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因此也不足以取信于别人。像木兰那样正直的话,别人又何尝会去议论她在军伍之中是否失去女子的贞节呢?军队之中人数众多,木兰伪装了十二年的男子身,别人尚且不知道她是女子,那又有什么理由去议论她是否失身呢?士君子立身处世,自己的心思虽然只有自己能清楚明了、别人无法探知,(却没有半点虚伪)可以取信于上天和太阳;自己的行为和同于众人,锋芒不露。木兰真的可以成为我的老师啊!

    ┃ 简注 ┃

    ①商丘:地名,今属河南省。

    ②促织何唧唧:促织,即蟋蟀。唧唧为蟋蟀的鸣叫声。

    ③耶:同“爷”,父亲。

    ④市:购买。

    ⑤鞍鞯:鞍,即马鞍。鞯为放置在马鞍下的垫子。

    ⑥辔(pèi)头:笼络在马头用以控制马匹的缰绳、口勒等器具。

    ⑦朔气传金柝:朔气,北方的寒气。金柝,用以报更、警戒的铜器。

    ⑧磨涅:涅,即黑色的染料。磨涅意谓考验、磨难。《论语·阳货》有云:“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谓经历考验、磨炼也不改变坚贞、洁白的心。

    ⑨“瓜李之地”句:在瓜田不俯下身子整理鞋履,怕被人误会要偷地上的瓜;在李子树下不伸手整理头上戴的冠,怕被人误会要伸手摘李子。意谓不做容易让人怀疑的事情。古乐府诗《君子行》有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⑩质:信。

    ?同人之迹,可和尘光:同人,和同于人,《易经》同人卦一阴爻处五阳爻之中,与木兰孤身混杂行伍之中相类。可和尘光,化用《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意谓不露锋芒、与俗相从。

    韩氏从军

    ◎韩氏,保宁①人,年十七。元末遭明玉珍②兵乱,虑为所掠,乃伪为男子服,混处民间。既而被虏,居兵伍七年,人莫知其为女子也。后从玉珍兵掠云南还,遇叔父赎归成都,以适尹氏,犹然女身③。称为韩贞女云。

    吕氏曰:慷慨以全节,勇者事也;明智以全身,智者事也。死者,无可奈何之见[音现]着④耳。苟取义不必舍生,圣人岂贵死哉?若韩氏者,权而不失正者也。

    ┃ 吕语今译 ┃

    慷慨激昂以保全贞节,这是勇敢的女子所做的事情;运用聪明才智去保全自己的处子之身,这是有智慧的女子所做的事情。死亡,这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为了保全贞节的最后着数。若是在求取正义的同时不必舍弃生命的话,圣人又怎么会看重死亡呢?像韩氏的例子,就是权宜而不失正道的做法。

    ┃ 简注 ┃

    ①保宁:地名,今属四川省。

    ②明玉珍: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曾臣服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同为义军将领的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称帝,明玉珍亦自立为陇蜀王。其后,明玉珍在重庆僭称帝位,国号为夏,年号为天统。明玉珍死后,其子升继位,后于明洪武四年降明。

    ③女身:处女之身。

    ④见着(zhāo):见,同“现”,当下现有的。着,策略。见着,即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所能执行的策略。

    高邮死蚊

    ◎江南有一女子,父系狱,无兄弟供朝夕①,女与嫂往省②之。过高邮[音由]③,其郡蚊盛,夜若轰[音烘]雷,非帐中不能避。有男子招入帐者,嫂从之。女曰:“男女别嫌,阿家④为谁而可入耶?”独露宿草莽中。行数日,竟为蚊嘬⑤而死,筋有露者。土人立祠祀之,世传为露筋庙。

    吕氏曰:高邮不志其事而有祠。吾里人有谒其祠者,又载之刘叔刚《启蒙故事》云。嗟夫!姑嫂同行,旦夕不相离,即投民舍,少避须臾,谁得而议之?贞女守礼爱名,重于生死固如此。古侍从无人,虽母子父女不同室。近世远别之道不明,翁妇相避,夫兄弟妻相避,而叔嫂妻妹,嫚骂昵谑;兄弟姊妹,同食私语;男仆与主人少妇,理衣上食,觌面交谈,不但授受之亲而已。即心可自信,而迹易生疑。无别而不苟合者有矣,未有苟合而不始于无别者也。故先王远男女于天壤⑥,明嫌微于毫发。岂惟口语是忧,而实死亡祸败之为惧也。

    ┃ 吕语今译 ┃

    高邮的地方志没有记录这件事情,然而祭祀该女子的祠堂确是存在的。我的同乡有去拜谒过那个祠堂,而女子的事迹又记载在刘叔刚的《启蒙故事》之中。嗟夫!姑嫂一起出行,早晚不相分离,就算去别人家里借宿,稍为避开一下(那些蚊子),谁又能说些什么呢?贞正的女子恪守礼节、重视名声,固然把礼节、名声看得比生死更为重要。古时候的人若身边没有侍从在的话,即使是母亲和儿子、父亲和女儿也不能同处一室之中。近来在社会上男女远别之道晦暗不明,只知道公公和媳妇、哥哥和弟妇之间要相互回避,而叔叔和嫂子、姐夫和妻子的妹妹之间,却互相谩骂亲昵;兄弟姊妹之间,同坐共食、私下聊天;男仆和主人少妇之间,则男仆为妇人整理衣服、送上食物,见到面了还一起聊天,这不仅是传递物品之时的密切接触了。(像上面的这些交往行为)即使男女的内心都自信(不会做出败坏伦常的事情),然而在行迹上容易产生嫌疑。男女之间密切交往而能做到不苟且偷合的人是有的,可是没有哪对苟且偷合的男女不是从交往密切而开始发生关系的。因此,先王设立男女有别的礼节让男女之间远隔得像天和地一样,明辨男女之间的嫌隙比毛发还要细小。这哪里仅是口头上的担忧呢?而实在是畏惧男女无别所招来的死亡祸败。

    ┃ 简注 ┃

    ①供朝夕:早晚供给饭食。

    ②省:探望。

    ③高邮:地名,今属江苏省。

    ④阿家(gū):阿家,即丈夫的母亲。此处指婆家。

    ⑤嘬(zuō):叮咬。

    ⑥天壤:天地。

    ┃ 实践要点 ┃

    木兰代戍、韩氏从军两条大意相同,都是讲女子混迹行伍之中却不失处子之身,而高邮死蚊则讲述了女子为了守节而被蚊子咬死。前两条是关于守节的正面例子,而后一条则是较为负面的例子,与上文的烈女事例也有本质的不同。烈女们面对歹徒的威胁不得不死,而高邮女子本可与嫂子同投民宿以避蚊嘬,最终却囿于名节而死,因而是不得其正死。关于女子要不要为了守节而死的问题,吕坤指出“死者,无可奈何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