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康有为

    1898年9月30日,我到达香港。这时,新党领袖康有为乘坐p.&o.公司的轮船,由英国战舰护送,也刚刚到达香港。

    在中国开放的可能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商贸发展,我想听听新党领袖的看法,所以,我邀请康有为先生来拜访我。政府悬赏10000元抓捕康有为,所以,他在警察的保护下来与我见面。这次会面,我们谈了很长时间。他告诉我:新党的主要目的是引进西方理念;如果中国自己不进行改革,适应现代社会,那么她一定会走向分裂,并且被孤立于世界之外;新党人员充满爱国热忱,旨在维护中国的完整和支持朝政,但是,除非中国看到适应西方理念的紧迫性,否则,新党的这两个目的就不可能实现。他说,当今皇上与新党一样,充满爱国热忱。他说,新党人曾经恳请皇上聘请英国人,来帮助实施革新政策;如果再不改革,中国就彻底无望了。

    我问康有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为什么比较重视英国?他答道:相比于其他列强,中国对英国了解得比较多,中英贸易规模也比较大,因此,帮助中国对英国有利;另外,英国是真正的生意人,中国人信任她;虽然过去中英两国之间有过战争,但是,英国在战争期间和战胜以后,都表现出一种君子风度,没有令人不齿的行为。

    我向康有为询问现在新党的状况。他说,新党被彻底镇压,但是还有生机,不久将会重新兴起。

    中国现在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将会走向破裂。然而,不知道爱国的新党人的革新,是否来得及,这就是中国的危险所在。

    我问康有为,9月28日,哪几位新党人被公开处决。他说,政府处决了六名新党人,他自己的弟弟也在其中;六个人都是谦谦君子,家庭出身好,受过良好教育,个人修养也好。康有为本人就是中国的一位知名学者。他说,在东方的变革中,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如果中国没有破裂,后人将对这些爱国英雄致以敬意,因为他们为中国的改革牺牲了生命。

    我问康有为,如果新党能够主政,他们是否会开放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他说,肯定会这样做;因为这样可以使中国更加富裕,也能增强国力,维护中国的完整。

    他递给我一张很长的名单。单子上列的都是爱国人士,他们都支持改革。我问他:是否能跟我解释一下,为何有这么多的社会精英支持改革。因为,英国人一般都认为,希望改革社会的中国人,非常少,且散在各地。他答道:这些人都受过教育,知道中国的问题出在哪儿;他们都确信,有着4000年历史的中国,如果不进行改革,必将支离破碎。

    我提醒康有为,中国有430000000口人,并问他能否告诉我,有多少中国人支持改革。他回答说:他目前没有考虑这些,因为民众不懂改革。但是那些支持改革的有识之士,正在向民众宣传————如果他们提倡的改革办法能够施行,那么,国家会更富裕,税收也会公平。我问他:会不会发生暴乱。他说:现在没考虑。新党的领导人,现在不是被杀,就是被罢免官职,改革之路被阻断了。但是,只有改革才能救中国的理念,肯定会得到支持,改革的力量不久将会重新兴起。

    除改革以外,我们还谈论了许多话题。由于它们都是纯粹的政治问题,和商贸无关,这份报告里就不记录了。

    康有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忠君爱国,大公无私。他的努力毋庸置疑,不过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他的改革没有章法,做事太急躁,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推行改革,当然会失败。从理论上讲,他们的改革利国利民;可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缺少合理的组织方法,得力的行政团队,他们的政策就产生不了影响。我向康有为指出:那些陈规旧俗,支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你们想在几个月内,靠政府的几条临时法令,不可能彻底改革了它们。康有为也承认这种实际情况。

    中国买办,隶属于大的商行。每当遇到他们,我都会征询他们对革新运动的看法。他们受过最好的教育,是中国人中的佼佼者,不仅熟悉中国国情,也熟悉西方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他们当中几位,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必须改革;他们都认为,这次革新运动进行得太匆忙,也缺少人事组织保障。

    1898年12月25日,我第二次到香港考察。

    我离开香港之前,香港商会主席格瑞先生召集会员开了一次会。这次会议很重要,英国联合商会可能会对会议发言概要感兴趣。会员们希望,我能向联合商会转达他们的谢意,感谢联合商会,派代表来中国考察英国商贸。他们说,就中国现在的局势来说,这样的考察,对英国的利益来说,非常必要。他们认为,每一位对中国贸易感兴趣者都应该认识到,门户开放是最基本的原则,没有这条原则,就没有贸易。他们指出,尽管领事和商会都很努力,但是,中国却无视中英之间的条约,各省都有苛税;受这种繁重税收影响,贸易也不会有所发展。他们希望我能向联合商会提出要求,利用联合商会的影响力,把《天津条约》中的贸易协议,完全落到实处。

    1899年3月,我回到英国以后,在香港的中国商人,寄来了一封信。我把它抄录在报告中,以说明中国人的看法:

    致贝思福先生:

    请允许我们给您去信,谈谈我们对中国问题的看法。为了完满地解决中国政治和经济问题,你不辞劳累,积极努力,到远东地区考察。在此期间,您抽出时间,不怕麻烦,亲自考察各地,收集有用的信息。您在香港暂住时,我们应该把商人和居民的领导,召集起来与您交流。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您在香港的时间有限,且忙于处理与英国相关的、重要的公共和社会问题。另一原因更为重要:当前中国处在一个紧要时刻,我们不敢冒险去寻求您的特别关注,以及英国政府和议会的特别关注。

    上述说法,道出了这些中国人做事畏缩,行事令人费解的原因。然而,这些中国人已经被赋予权利,正在变成世界上最富强、最荣耀的国家的公民。而这种担心,妨碍了他们和英国官员一起,处理中英之间的问题。这不是别的问题,而是由他们对清政府官员的畏惧,英国政府保护公民的职责完全缺失所致。至今为止,这个问题一直阻碍了英国的中国移民或华裔,在处理中英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方面,公开地表示他们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出于某种原因,英国在中国的代表————领事官们,固执地拒绝承认和保护那些源自中国的英国公民。碰巧他们在中国界内,或者为了经济和社交而离开英国,他们返回时,会遇到“温柔仁慈”的中国官员,就给了这些官员一个绝好的机会,敲诈他们或报宿怨。

    我们难以理解某些英国官员的办法。其他欧洲国家,像法国、德国、俄国、葡萄牙和美国,甚至日本,这些国家的领事与英国相反,他们都想尽一切办法为通商口岸或中国内地的华裔公民提供保护。然而,国内所有的英国领事,如果可能,都会制定一些规则,把保护英籍华人这事变得异常困难。例如,他们会制定令人讨厌的、不切实际的规则,然后,不看实际情况强制施行。如果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领事,他们用这些方法,剥夺了华裔公民的受保护权。

    例如,我们会遇到到独特的着装与仪表规则。在这里,一位华裔必须剪掉辫子,换掉传统服装才能得到保护。这些规则对中国人的影响,阁下可以去想象一下。我们还想说一点,在中国的其他国家,没有一个认为,把这些原则强加到她的公民身上,是一种公平或明智的做法。英国领事官员们采取这样的方法,是担心国家间的问题会复杂化。但是至今为止,除与基督教会相关的许多问题以外,我们不担心会发生任何严重的冲突。另一方面,如果英国把保护范围,延展到英化了的中国人,可能会引起一些小问题,但是,这难道比英国的威望和影响重要?此后,当您得知其他地方的华裔公民,宁愿选择沉默而不参与有益的争论;会有保留地参与行动,处事狡猾,而不是像男人般决断;会有模棱两可的支持行为,而不是忠诚的合作,阁下将不会感到惊讶。

    尽管这样,阁下重要的远东之行,以及最近公开发表的言论,引起了一般中国人,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开放口岸,或者英属领地的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兴趣。门户开放政策,经过您灵活地阐释和宣传,受到他们热忱的赞成和支持。

    在我们看来,这个简单且有效的政策,将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当国家得到一块新的领地,获得新的势力范围时,许多人把它当作是国家的荣耀,却完全忽视了这些收获之中,可能包含着危险和害处。然而,我们对阁下充满信心,阁下是皇室的使臣,才能卓越,勇气可嘉,公正无私,一心为公,明辨事理;再者,您还有丰富的个人阅历和对世事的观察。我们相信,大量的英国公众和主要的政治家们将乐意聆听阁下明智的建议。尽管有人会质疑门户开放政策,但是,在您的宣扬下,肯定会取得成功。

    我们认为,像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他们的利益和英国的利益一致,也会积极支持门户开放政策。另外,他们也不会希望从一个分裂的中国,贸易受限制的中国,得到实质性的利益。我们还确信,中国人还将充分感激门户开放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并且会尽力维护这项政策。中国人不会不明白,国家的完整和生存,取决于对门户开放政策的遵守。中国的商业和工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同样需要最强大、最自由的国家的支持。此外,中国人在贸易方面,既有天赋也有兴趣,自然就喜欢随时和英国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国家做生意。除此之外,英国的法律和宪法公平而自由,英国对她领地上的居民和商人,都一视同仁,予以完善的保护(一个例外情况,我们前面已提到过),这使英国成为中国人最喜欢的国家。所以,无论如何,英国应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指示————她将施行阁下所推荐的门户开放政策,而且,中国人也会支持和遵守这个政策。

    但是,对于这项政策,中国能提供什么支持?中国的遵守有什么价值?我们承认,几乎没有。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清政府没有真正的陆军和海军。内部的倾轧和外来的竞争,几乎把中国撕成了碎片。清政府的官员最腐败,最能搞内讧;财政收入严重不足,还背负了过重的外债;暴乱事件层出不穷;国民愚昧无知。我们现在强自忍耐以上列举的这些弊病,以及其他更多的弊病。这些弊端,将使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实施,变成不可能的事;也迫使那些偶然的观察者认为,只有划分势力范围,才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然而,这不是我们的想法。阁下在经过认真的考察后,想法与我们一致,我们非常高兴。

    在中国,英国需要的政策是“门户开放”,而不是“势力范围”。中国需要彻底的改革,不能被某一个强国吞并,或者被许多强国一起吞并。很明显,改革迫在眉睫。如果不改革,中国很快不能自治;各国必然会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也将别无选择,只能与其他国家一起争夺势力范围。我们很清楚,没有外来的帮助和压力,中国无法自我革新。理由很明显————处于统治地位的高官,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希望改革;地位卑贱的穷苦大众希望改革,但是缺少力量。面对这种窘况,我们大胆设想:英国在中国有巨大的利益,深受中国人尊敬和信任,她应该自告奋勇提供帮助,并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我们知道,反对者会认为这项任务太艰巨,英国不能胜任。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英国有资源,也有智慧来做成这件事,当回想起英国在印度和埃及的成功时,我们确信英国在中国会做得更好。

    我们同意阁下的看法,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完整和“门户开放”,保护广大领域内的财产,必须拥有高效的陆军和警察队伍。但是,我们谦卑地提一句:在获得这些守护力量之前,其他领域的改革应该见成效才行。我们现在还没有忘记,戈登将军统治的常胜军变成了什么,或者郎将军统治的无敌舰队的结局是什么。我们从阁下口中听说过福州兵工厂的那些荒谬事。那是一家在外国人指导下创建的工厂,建成已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