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诗三百首卷三七言古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古意》

    作者: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1、古意:犹“拟古”。

    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3、解:擅长。

    【韵译】: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

    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

    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

    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

    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

    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

    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评析】:

    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

    《送陈章甫》

    作者: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解】:

    1、饮:使喝。

    2、津口:管渡口的小吏。

    3、故林:犹故乡。

    【韵译】:

    四月好风光,南风和暖麦儿黄,

    枣子的花还未落,桐叶已长满。

    故乡一座座青山,早晚都相见,

    马儿出门嘶声叫,催人思故乡。

    陈章甫光明磊落,胸怀真荡然,

    脑门宽阔虎眉虬须,气派非凡。

    胸怀万卷书,满腹经纶有才干,

    这等人才,怎能低头埋没草莽。

    想起洛阳东门买酒,宴饮我们,

    胸怀豁达,万事视如鸿毛一般。

    醉了就睡,那管睡到日落天黑,

    偶尔仰望,长空孤云游浮飘然。

    黄河水涨,风大浪高浪头凶恶,

    管渡口的小吏,叫人停止开船。

    你这郑国游子,不能及时回家,

    我这洛阳客人,徒然为你感叹。

    听说你在故乡,至交旧友很多,

    昨日你已罢官,如今待你如何?

    【评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写人物著称。此诗的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这八句是诗魂所在(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后四名写他形迹脱略,不与世俗同流,借酒隐德,自持清高)。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然而诗人却不以为芥蒂,泰然处之。

    笔调轻松,风格豪爽,别具一格。

    =============================

    《琴歌》

    作者: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

    1、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韵译】:

    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

    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

    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

    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

    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评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作者: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解】: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乐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4、摵摵(sheshe):叶落声,喻琴声。

    5、逻娑:今西藏拉萨市。

    6、东掖垣:房琯任给事中,属门下省。

    7、凤凰池:凤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韵译】: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

    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

    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

    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

    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

    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

    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

    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

    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

    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

    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

    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

    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

    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

    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评析】:

    全诗写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意在描摹琴声,明以赞董大,暗以颂房琯。

    全诗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声,以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称颂房琯,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诗以惊人的想象力,把风云山川,鸟兽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为描摹琴声的各种变化,使抽象的琴声变成美妙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易于感受。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

    =============================(奇*书*网^_^整*理*提*供)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作者: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解】:

    1、龟兹:今新疆库车县。

    2、长飚:喻乐声的急骤。

    3、渔阳掺:曲调名。

    【韵译】:

    南山截来的竹子做成了觱篥,

    这种乐器本来出自西域龟兹。

    它传入中原后曲调更为新奇,

    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们奏吹。

    邻近的人听了乐曲人人叹息,

    离家游子生起乡思个个垂泪。

    世人只晓听声而不懂得欣赏,

    它恰如那狂飙旋风独来独往。

    象寒风吹摇枯桑老柏沙沙响,

    象九只雏凤绕着老母啾啾唤。

    象龙吟虎啸一齐迸发的吼声,

    象万籁百泉相杂咆哮的秋音。

    忽然声调急转变作了渔阳掺,

    有如黄云笼罩白日昏昏暗暗。

    声调多变仿佛听到了杨柳春,

    真象宫苑繁花令人耳目一新。

    除夕之夜高堂明烛排排生辉,

    美酒一杯哀乐一曲心胸欲碎。

    【评析】:

    这首诗是写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觱篥之声凄清,闻者悲凉。前六句先叙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中间十句写其声多变,为春为秋,如凤鸣如龙吟。末两句写作者身处异乡,时值除夕,闻此尤感孤寂凄苦。诗在描摹音乐时,不级以鸟兽树木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以“黄云蔽日,”“繁花照眼”来比喻音乐的阴沉和明快,比前一首更有独到之处。

    =============================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韵译】: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

    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评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解】:

    1、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2、南斗:即斗宿星。

    3、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4、青黛:青黑色。

    5、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6、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7、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8、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韵译】:

    我原是楚国的狂人,

    高唱凤歌讥笑孔丘。

    手执神仙的绿玉杖,

    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

    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

    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

    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

    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

    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

    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香炉峰的瀑布,与此遥遥相望,

    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

    苍翠的山色映着朝阳,红霞更加绚丽,

    在鸟飞不到的峰顶,俯视吴天真宽广。

    登上庐山纵览天地,才领略天地壮观,

    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

    万里黄云起伏,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幻,

    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

    爱作赞美庐山的歌谣,

    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

    闲对石镜峰窥看,我更加心清意畅,

    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还丹,对世俗毫无情念,

    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

    向远处看去,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

    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与汗漫仙人,相约在九天之顶,

    心想接你这个卢敖,一起同游太清。

    【评析】:

    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伴。诗分四段。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登高”八句为第三段,以俯视角度,写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并以谢灵运故事,抒发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早服”六句为第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并以卢敖故事,邀卢

    侍卿同游。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的警句。

    =============================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解】:

    1、瀛洲:神山名。

    2、信:果真。

    3、拔:超越。

    4、赤城:山名。

    5、列缺:闪电。

    6、摧眉:低眉。

    【韵译】: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

    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

    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

    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

    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

    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

    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

    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

    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

    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

    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

    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

    山中尽是怪岩,道路千回万转,

    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

    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

    深林为之惊栗,峰峦火之抖颤。

    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

    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

    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

    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门,

    在隆隆声中打开。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

    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

    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

    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

    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

    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

    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

    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

    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

    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

    万事从古都象,东去流水一般。

    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

    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

    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

    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评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解】:

    1、金陵:南京。

    2、酒肆:酒店。

    3、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4、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

    5、尽觞:干杯。

    【韵译】:

    春风吹柳花扬,酒店美酒飘香,

    吴国美女压酒,殷勤劝客品尝。

    金陵年青朋友,都来为我送行,

    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干。

    敬请诸位朋友,问问东去流水,

    它比离情别绪,到底谁短谁长?

    【评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风吹柳花,离情似水。走的痛饮,留的尽杯。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全诗可见诗人的情怀多么丰采华茂,风流潇洒。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

    1、秋雁:喻李云。

    2、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韵译】: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

    我好比谢眺,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评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眺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解】:

    1、金山:即阿尔泰山。

    2、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3、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韵译】:

    你难道不曾看见,

    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

    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日夜在狂吼,

    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

    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

    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

    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

    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

    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评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解】:

    1、旌头:即“髦头”,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旧时以为“胡星”。旌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

    2、戍楼:驻防的城楼。

    3、虏塞:敌方要塞。

    【韵译】: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

    轮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

    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

    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

    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

    汉家的军马屯驻在轮台的城北。

    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

    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

    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

    三军的喊声轰鸣象是阴山震动。

    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

    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

    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

    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

    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

    发誓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烟尘。

    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

    而今可见封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评析】:

    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

    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全诗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