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與韓荆州書[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2]:“生不用萬户侯[3],但願一識韓荆州[4]。”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5]!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6],使海内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7]。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8]。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9],則三千賓中有毛遂[10],使白得穎脱而出,即其人焉[11]。

    【注釋】

    [1]與韓荆州書:宋本目録及《唐文粹》“荆州”下有“朝宗”二字。韓荆州,即韓朝宗。《新唐書·韓朝宗傳》:“朝宗初歷左拾遺……累遷荆州長史。開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訪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按唐代荆州置大都督府,時韓朝宗以荆州大都督府長史兼襄州刺史。李白另有《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詩云:“昔為大堤客,曾上山公樓,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荆州。”知詩人拜謁韓朝宗在襄陽。

    [2]談士:善談之士。《文選》卷四一孔融《論盛孝章書》:“天下談士,依以揚聲。”吕向注:“孝章好士,故天下談文史之士,皆依倚孝章以發揚美聲。”

    [3]“生不”句:不用萬户侯,《全唐文》作“不用封萬户侯”。萬户侯,食邑萬户的諸侯。《史記·李將軍列傳》:“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户侯豈足道哉!”按漢代制度,諸侯食邑大者萬户,小者五六百户。此取至貴之意。

    [4]“但願”句:《新唐書·韓朝宗傳》:“朝宗喜識拔後進,嘗薦崔宗之、嚴武於朝,當時士咸歸重之。”可見韓朝宗以獎掖識拔後進知名於時。故後以“識荆”為初次識面的敬詞,本此。

    [5]“何令”二句:何令人,《唐文粹》作“何人”。景慕,仰慕。《後漢書·劉愷傳》:“今愷景仰前修。”李賢注:“景,猶慕也。”後人多取李賢之釋,《北史·楊敷傳》:“敷少有志操,重然諾,人景慕之。”即其例。於此耶,《唐文粹》無“耶”字。

    [6]“豈不”二句:有周公,《唐文粹》無“有”字。周公,指周文王子姬旦。曾輔助武王滅紂,建立周王朝,被封於魯。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吐握,指禮賢下士。《韓詩外傳》卷三:“周公曰:‘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文選》卷四七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昔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隆。”二句謂豈不是因為您有周公的風度,“三握”“三吐”禮賢下士的作為。

    [7]“一登”二句:典出《後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此即用其意。聲譽十倍,譽,《全唐文》作“價”。十,《唐文粹》作“千”。

    [8]“所以”二句:龍盤鳳逸之士,喻指懷才而隱居的豪傑。盤,《唐文粹》、《全唐文》作“蟠”。收名定價,取得聲名,確定身價。君侯,古代對諸侯的敬稱。《戰國策·秦策五》:“少庶子甘羅曰:‘君侯何不快甚也?’”唐人常以“君侯”敬稱地方州郡長官。

    [9]“願君侯”二句:謂希望您不因自己的尊貴而傲視他們,也不因他們的貧寒卑賤而忽視他們。

    [10]“三千賓”句:賓,《唐文粹》作“之”。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食客。《史記·平原君列傳》載,毛遂依平原君已三年,自薦於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脱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穎,錐尖。詩人於此以毛遂自比。

    [11]穎脱:錐尖戳出。《全唐文》作“脱穎”。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就能建功立業,顯示自己。

    以上為第一段。首先將韓朝宗善於獎掖後進的聲譽極力贊揚,接着希望他不要因富貴寒賤而區别對待,最後提出自己有與衆不同的才華,為下文正式要求韓朝宗薦舉作鋪墊。

    白隴西布衣[12],流落楚漢[13]。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14];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15]。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臣[16],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迹,安敢不盡於君侯哉[17]!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18],筆參於造化,學究於天人[19]。幸願開張心顔,不以長揖見拒[20]。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21]。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22],人物之權衡[23],一經品題[24],便作佳士[25]。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26]?

    【注釋】

    [12]隴西布衣:隴西,古郡名,秦置,至隋廢。治所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南)。按李白自稱隴西人,乃就郡望而言。布衣,古代做官之人穿絲綢衣服,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故稱無官職的平民為布衣。《戰國策·趙策二》:“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賢大王之行義。”李白《贈張相鎬二首》其二:“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

    [13]楚漢:指古楚國漢水一帶。當時李白正流浪於安陸、襄陽、江夏等漢水流域,故云。

    [14]“十五”二句:十五,未必實指,泛言少年時代。干,干謁;求見,此指交往。諸侯,古代對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諸侯國轄地如後世州郡,故後人常比稱州郡長官為諸侯。

    [15]“三十”二句:三十,未必實指三十歲,泛言三十歲左右。歷抵卿相,當指開元十八或十九年第一次去長安干謁公卿宰相之事。抵,咸本作“詆”。

    [16]王公大臣:公,《唐文粹》作“侯”。臣,一作“人”。

    [17]“疇曩”二句:疇曩,過去,往時。疇,語氣助詞。哉,宋本作“為”,據他本改。

    [18]“君侯”二句:《唐文粹》“君”上有“而今”二字。謂您的著作文章與神明齊等,德行驚動天地。制作,指詩文著作。《孔子家語·本姓解》:“(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删《詩》述《書》,定《禮》理《樂》,制作《春秋》。”侔,齊等。《莊子·外物》:“海水震蕩,聲侔鬼神。”神明,形容其明智高超如神。《淮南子·兵略訓》:“神明者,先勝者也。”

    [19]“筆參”二句:謂筆下參與天地自然的創造化育。學問窮究天道人事之間的關係。何承天《達性論》:“妙思窮幽賾,制作侔造化。”《梁書·鍾嶸傳》:“文麗日月,學究天人。”按:“筆參於造化,學究於天人”二句,一作“筆參造化,學究天人”。

    [20]“幸願”二句:謂希望韓朝宗開張心胸,和顔悦色,不要因為我的長揖不拜而拒絶接見。長揖,拱手高舉,自上而下的相見禮。《漢書·高帝紀》:“酈生不拜,長揖。”按古代平民見長官或下級見上級都要行跪拜禮,長揖是平輩相見的禮節,李白是個平民,見長官長揖不拜是失禮的行為。

    [21]倚馬:靠在馬身上。《世説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唤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後即以“倚馬”喻文思敏捷。此處“倚馬可待”形容才思敏捷,為文頃刻而成。

    [22]文章之司命:掌握文章命運的人。此指文章優劣的評判者。司命,掌握命運者。《孫子·作戰》:“知兵之將,民之司命。”

    [23]權衡:秤;評量,衡量。權,秤錘。衡,秤桿。喻指權力。《朝野僉載》卷四:“子位處權衡,職當水鏡,居進退之首,握褒貶之柄。”

    [24]品題:評定人品高下,給以評語。《唐文粹》作“題品”。《後漢書·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