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安州裴長史書[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2]。白,人焉,非天地也[3],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4],論舉身之事[5],便當談笑,以明其心[6]。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懣[7],惟君侯察焉[8]!

    【注釋】

    [1]安州裴長史:安州,唐州名,治所在今湖北安陸。長史,唐代安州設都督府,長史是府中協助都督管理行政事務的長官。裴長史,其名及事蹟均不詳。

    [2]“白聞”二句:語本《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北史·長孫紹遠傳》:“夫天不言,四時行焉;地不言,萬物生焉。”語,《唐文粹》作“言”。

    [3]非天地也:一本無“也”字。

    [4]“敢剖”句:謂冒昧地剖陳心迹。敢,謙詞,有冒昧、斗膽之意。剖心析肝,剖陳心迹。剖,一作“刻”。《漢書·鄒陽傳》:“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5]“論舉”句:謂談論自己全部事蹟。申述一身經歷之事。

    [6]“便當”二句:權當言笑,以表明我的心迹。

    [7]“而粗”二句:謂粗略地陈述大概情況,以一泄心中的煩悶為快。大綱,《唐文粹》作“萬一”。一快,《唐文粹》作“悒怏”。憤懣,抑鬱煩悶。

    [8]“惟君侯”句:謂希望長史明察。

    以上為第一段。以自然界可以不説話而四季運行,百物生長,而人不説話是無法使别人知道的,來説明自己上書的理由。也就是要向裴長史談生平之事來表明心迹,以泄心中憤懣為快。

    白本家金陵[9],世為右姓[10]。遭沮渠蒙遜難[11],奔流咸秦[12],因官寓家。少長江漢[13],五歲誦六甲[14],十歲觀百家[15]。軒轅以來[16],頗得聞矣。常横經籍書,制作不倦[17],迄於今三十春矣[18]。

    【注釋】

    [9]本家金陵:本家,《唐文粹》作“家本”。王琦注按:“自‘本家金陵’至‘少長江漢’二十餘字,必有缺文訛字,否則‘金陵’或是‘金城’之謬,亦未可知。”按金城,漢郡名,治所在今甘肅永靖西北。十六國前涼以金城(今甘肅蘭州市)為治所。李白自稱隴西人,則“金陵”當為“金城”之訛。或謂李暠在西涼亦設建康郡,故亦得别稱金陵,恐鑿。

    [10]右姓:古代以右為上,漢魏以後稱世家大族為右姓。

    [11]遭沮渠蒙遜難:沮渠蒙遜(三六八——四三三),十六國時北涼的建立者。按《晉書·李玄盛傳》記載,涼武昭王諱暠,字玄盛,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世為西州右姓。當吕氏之末,為群雄所奉,遂啓霸圖,兵無血刃,坐定千里。進號大都督、大將軍、涼公,領秦涼二州牧。據河右,遷都酒泉。李暠卒後,其子歆嗣位,為沮渠蒙遜所滅,諸弟奔逃。遭沮渠蒙遜難事即指此。難,一作“之難”。

    [12]咸秦:指秦故地,即長安咸陽一帶。鮑令暉《代葛沙門妻郭小玉作詩二首》其一:“君非青雲逝,飄迹事咸秦。”

    [13]江漢:指長江與漢水流域。此處指古巴蜀之地,今四川省。杜甫《枯棕》詩:“嗟我江漢人,生成復何有!”仇兆鼇注:“江漢,指巴蜀。”

    [14]六甲:用天干地支相配計算時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午、甲辰、甲寅,稱六甲。猶言學數干支也。《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

    [15]百家:指先秦諸子百家之書。

    [16]軒轅:即黄帝。《史記·五帝本紀》謂黄帝姓公孫,名軒轅。司馬貞《索隱》引皇甫謐曰:“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即從黄帝軒轅氏開始,此處“軒轅以來”即謂有史以來。

    [17]“常横”二句:謂經常横放着書籍,晝夜攻讀,寫作不倦。經籍書,一作“經籍詩書”。《文選》卷四五班固《答賓戲并序》:“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吕向注:“枕經典而卧,鋪詩書而居也。”又卷四六任昉《王文憲集序》:“公自幼及長,述作不倦。”李周翰注:“述作,文史詩賦也。”

    [18]迄於今三十春:至今已有三十年。此“三十春”,指從“本家金陵……少長江漢”算起。故學界據此謂此書寫於三十歲時。又有人以為從“五歲誦六甲”算起,謂此書作於三十五歲時。

    以上為第二段。叙自己家世和出身,以及幼年以來努力攻讀和寫作的情況。

    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19],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20]。乃杖劍去國[21],辭親遠游。南窮蒼梧[22],東涉溟海[23]。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云楚有七澤[24],遂來觀焉。而許相公家見招,妻以孫女[25],便憩迹於此[26],至移三霜焉[27]。

    【注釋】

    [19]“以為”二句:《禮記·射義》:“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後敢用穀也,飯食之謂也。”孔穎達疏:“明男子重射之義,以男子生三日射人以桑弧蓬矢者,則有為射之志,故長大重之桑弧蓬矢者,取其質也。所以用六者,射天地四方也。”李白此即取其意。桑弧蓬矢,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射乎,《唐文粹》作“射于”。

    [20]四方之志:見上篇《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注。

    [21]杖劍去國:持劍離别故鄉。杖,通“仗”。去國,離開故鄉。

    [22]窮蒼梧:窮,歷盡。蒼梧,古地區名。其地當在今湖南九嶷山以南。又作山名,即九疑山,相傳舜葬於蒼梧之野。地在今湖南寧遠縣南。

    [23]涉溟海:涉,到達。溟海,大海。

    [24]“見鄉人”二句:鄉人,同鄉人。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是蜀人;李白亦少長蜀地,故稱司馬相如為鄉人。大誇雲夢之事,云楚有七澤,司馬相如有《子虚賦》,言及楚有七澤和雲夢之事,詳見後《大獵賦》注。

    [25]“而許”二句:許相公,指高宗時宰相許圉師。據《舊唐書·許圉師傳》,圉師有器幹,博涉藝文,舉進士。顯慶二年,累遷黄門侍郎、同中書下三品……龍朔中為左相。……上元中,再遷户部尚書。儀鳳四年卒。見招,被招為婿。……妻以孫女,以許相國之孫女嫁給李白為妻。

    [26]憩迹:猶棲息。宋本無“迹”字,據他本補。

    [27]三霜:猶三年。按李白三十歲寫此文,上推三年,可知其二十七歲來安陸定居。

    以上為第三段。叙述自己辭親遠游的志向;歷叙離開故鄉後的經歷;來到安陸被故相家招親;在安州已住了三年。

    曩昔東游維揚[28],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29],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30]。又昔與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31],白禫服慟哭[32],若喪天倫[33]。炎月伏屍[34],泣盡而繼之以血[35]。行路聞者[36],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遂權殯於湖側[37],便之金陵。數年來觀,筋骨尚在[38]。白雪泣持刃[39],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寢興攜持,無輟身手[40],遂丐貸營葬於鄂城之東[41]。故鄉路遥[42],魂魄無主,禮以遷窆,式昭朋情[43]。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

    【注釋】

    [28]“曩昔”句:曩昔,往昔,往日;以前。向秀《思舊賦》:“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歎,故作賦云。”維揚,揚州的别稱。見前《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注。揚,宋本作“陽”,或作“楊”,今據王本改。

    [29]落魄:同“落拓”。窮困失意。《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食其]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

    [30]好施:喜歡施捨他人

    [31]“又昔”二句:咸本無“同游於楚,指南”六字。

    [32]禫服:猶喪服。禫(dàn),除喪服的祭禮。

    [33]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親屬關係。此處指兄弟。《穀梁傳·隱公元年》:“兄弟,天倫也。”范甯注:“兄先弟後,天之倫次。”

    [34]炎月:夏天暑月。唐太宗《停封禪詔》:“又以朕往歲躬勤拯溺,至於炎月,沿比不安。”

    [35]“泣盡”句:用《韓非子·和氏》成句:“泣盡而繼之以血。”泣盡而,一本無“而”字。

    [36]“行路”句:行路,路人。《後漢書·范滂傳》:“行路聞之,莫不流涕。”聞,宋本作“間”,據他本改。

    [37]權殯:暫且停柩;暫且埋葬。

    [38]筋骨:骨,一作“肉”。

    [39]雪泣:揩拭眼淚。《吕氏春秋·觀表》:“吴起雪泣而應之。”高誘注:“雪,拭也。”

    [40]“寢興”二句:謂白天趕路,晚上睡覺,都拿着屍骨包裹,不離身手。寢興,卧與起。泛指日夜。《詩·小雅·斯干》:“乃寢乃興。”輟,停止。

    [41]“遂丐貸”句:丐貸,借債。營葬,料理喪葬。鄂城,指鄂州城,今湖北武漢武昌。

    [42]路遥:路,《唐文粹》作“遠”。

    [43]“禮以”二句:謂以禮遷葬,用以顯示朋友間的深情。遷窆(biǎn),遷葬。式,以,用。昭,顯揚。朋情,友情。朋,宋本作“明”,據他本改。

    以上為第四段。主要叙述兩件任俠仗義的事:一是在揚州“散金三十餘萬”,全部救濟窮困士子;一是以禮喪葬友人吴指南,把朋友當作兄弟一樣;這是李白出蜀後實施任俠仗義的主要兩件事。

    又昔與逸人東嚴子隱於岷山之陽[44],白巢居數年[45],不迹城市[46]。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47]。廣漢太守聞而異之[48],詣廬親覩[49],因舉二人以有道,並不起[50]。此則白養高忘機[51],不屈之迹也。

    【注釋】

    [44]“又昔”句:逸人,隱居不仕之人。東嚴子,嚴,一作“巖”。楊慎《李太白詩題辭》謂即梓州鹽亭人趙蕤。楊天惠《彰明逸事》謂李白隱大匡山,依趙徵君蕤,從學歲餘。故楊説可從。岷山,在今四川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為長江、黄河分水嶺,岷江、嘉陵江發源地。陽,山之南,水之北。此即指大匡山。

    [45]巢居:原始社會人棲宿於樹,稱巢居。《莊子·盜跖》:“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此處指築巢而居。

    [46]不迹:蹤迹不到。

    [47]了無驚猜:全不驚懼嫌隙。

    [48]廣漢太守:廣漢,漢郡名,治所在乘鄉(今四川金堂縣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市北)。大匡山在唐綿州境内,在漢為廣漢郡所轄,故此以廣漢指代綿州。廣漢太守即指綿州刺史。

    [49]詣廬:到茅舍。

    [50]“因舉”二句:有道,唐科舉取士制科的科名。由地方官推舉到京師後,由皇帝命試。二句謂綿州刺史推舉他們應試有道科,但他們都不去。

    [51]養高忘機:養高,保養高尚志節。忘機,忘却計較得失,指淡於名利,與世無争。機,機巧之心。

    以上為第五段。主要叙述與友人隱居大匡山,逍遥自在,養鳥取樂,當地長官請他們出山,推薦去考功名,都被拒絶,説明他們淡泊名利,氣節高尚。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52],白於路中投刺[53],待以布衣之禮[54]。因謂群寮曰[55]:“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56],雖風力未成[57],且見專車之骨[58]。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59]。”四海明識,具知此談[60]。前此郡督馬公[61],朝野豪彦;一見盡禮[62],許為奇才。因謂長史李京之曰[63]:“諸人之文,猶山無烟霞,春無草樹[64]。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65],句句動人。”此則故交元丹[66],親接斯議。若蘇、馬二公愚人也[67],復何足盡陳[68]!儻賢賢也,白有可尚[69]。

    【注釋】

    [52]“又前”句:蘇公,指蘇頲。據《舊唐書·蘇頲傳》,蘇頲開元八年除禮部尚書,罷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事。益州,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按唐時益州大都督常由親王遥領,不赴任,故大都督府長史為州的實際行政長官。

    [53]投刺:投名帖請謁。刺,名帖。《北齊書·楊愔傳》:“遂投刺轅門,便蒙引見。”

    [54]布衣之禮:布衣,平民,指未仕的讀書人。布衣之禮,猶布衣之交。意謂蘇頲不以名位之尊,而以平等身份接待李白。《三國志·吴志·孫登傳》:“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與恪、休、譚等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

    [55]群寮:指蘇頲的幕僚。群,《唐文粹》作“郡”。

    [56]下筆不休:形容才思泉涌。《文選》卷五二曹丕《典論論文》:“(班固)《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張銑注:“超,班超也。武仲,傅毅字也。休,息也,言其文美不能自息也。”

    [57]風力:猶風骨。指文章的風采筆力。劉勰《文心雕龍·風骨》:“相如賦仙,氣號凌雲,蔚為辭宗,廼其風力遒也。”

    [58]專車之骨:滿車之骨。《國語·魯語下》:“吴伐越,墮(隳)會稽,獲骨焉,節專車。”韋昭注:“骨一節,其長專車。專,擅。”專車之骨,此指文章氣象宏大。

    [59]比肩:並肩,地位相等。按此事亦見《新唐書·李白傳》:“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材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意謂若增廣學識,可與司馬相如並列。

    [60]“四海”二句:謂天下卓識之士都知道這一評價。

    [61]“前此”二句:郡督馬公,指安州都督府都督馬正會,乃代宗時名將馬璘之祖父。郡督,《全唐文》作“郡都督”。《全唐文》卷六二三熊執易《武陵郡王馬公神道碑》:“在皇朝,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隴右節度,加、郿、鄜三州刺史,右武、左武二衛大將軍,扶風公,食邑千户,贈光禄卿府君諱正會,公之曾祖也。……四鎮北庭、涇原、鄭潁等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知省事兼御史大夫,扶風郡王,贈司徒、太尉府君諱璘,公之烈考也。”詳見拙著《唐刺史考全編》卷一三五安州“馬正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