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记上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周法师 述

    大师睿发天资识假修谒者。解识假言。有其二义。一云。虽睿圣发天资耶便识达。不假参礼圣迹。广寻圣教。二云。字错。应为式字。训为用也。我今估诸诸之也。

    复承函丈者。函即容也。容师执丈。而为指挥。又云。容一丈地而安。亲侍者。事即操觚。觚管也操持也。揽初旨而难宣者。十师创释为初。今时参操为末。或复初为殊理。遣三贤。即昉尚光。光引说无垢称。但证本造有其二名。然今护法所造之释。至名道论者。世亲造二十颂及长行。护法更别释。名为道论。与本名不同。道义随应释之。言多不同者。即引论中。其多释。与其本名。有同不同故也。但取本论正名者。即识唯是不成别注者。即成唯识是。今言成者。释家之成。非本注成也苏漫多底彦。俱是广后义。然初因八啭。后目十八啭。有释云。苏漫多是平译声从喻为名。义虽广复释义不妨平稳。今者简十八转。但嘱八中。第八声为所敬也。今依梵本。有沙吒多三字。有三为一声。成一煞言。俱是梵本。此义难知。稍繁文。一二三分唯于中有假实二说者。疏末复别叙。有二师说有假义。不出其名。今俱实故。陈那释云因喻成宗者。右理门中。各令证得唯识理智。至从多唯识为名者。理智即唯识性相。如瑜伽者。是相应义。即教理行果等相应。造论时。非一切已得相应。欲令后时。证此相应。故言从当为名。此亦如是。未即得故。既言通教理归。亦取行果。为破少乘执一切法实故。造成假论。分清净者即无住处涅槃者。此亦位义解分。不尔。无住涅槃。不随果故。又二乘唯识假择灭者。应为问答(云云)。

    又彼取后得。所缘菩萨。不尔。故有异也。今显所敬。意取满分。分亦位也。意显涅槃本性净故。至故各别也者。此中分言亦分位也。本净渐成。故言各别。虽有七解。此三疏四。然依本义。即疏中正释。顺论意也。根依境于五里。彼陁泥丧。即阿声上读。八阿曼罗泥五婆婆多丧。丧是[卄/(田*人)]哀之哀。与拽同。合总别有九十六声者。即一二多八。有二十四。男等三各二十四。合七十二别也。又男等各八。有二十四。此即是总也。二波波那担。非扩字也。??(上去)前是男声中总目一切者。总呼一切男声故。若醯补卢沙。总中丈夫遣属计断。依舍通二。

    论第自有此文者。即利例究竟。亦名圆成故。获得证涅槃。悟通其二种。

    幻实性取舍净者。问。识依妄执。皆名幻舍。其义若何。答。有三解。初幻二义。一切虚幻。即他依他。二幻幻惑。即计执。二幻能计情。依他是幻所执。从能得名。

    三中边合说。清辨胜义门中。初二性。皆空名幻。护法依他实如幻。今说有漏故。解修性者。解四谛理。修二真观学证者。二空观。证一真理。此二随应。文约义周而异晓者。慈悲造论。令人易解说。显世间道理证得胜。配四恬真如名可知。有说亦配四真实者。文义稍稳。略等三四等者。略等者广显等。三四。三即三性。四即二论。又二即随转真实二门。又四即因缘等四观门也。此一行但颂瑜伽十释耶正等三。总聚而言。即邪见正见不定性也。共住近住弟子者。八戒近住。虽即不殊。共住有异。故别说也。法随法行者。即利钝合说。随法行。随信行。如次配之。问。二性不同。如何合一。若第三解者。即枢要家疏加一解也。生我法至名为遣者。此是依所迷解。虽执有不悟。俱是能遣。皆依被所迷二乘上。而解释之。前二解能迷之理。此解所迷是无。西明不许。此引论成。

    大菩提真解脱合有十二句者。亦前大菩提。凡夫等别作三句者。凡夫非句。二乘菩萨。各为偏句。为三。又凡夫望二乘。大非菩提。望菩萨非大。非菩提。二乘望菩萨。菩提非大。但是法执必带人执等者。此释释难加布有难言师法。解望一边法必带人者。说是护法义。或可此文错。应言但是人执。必带法执。难第七识即无乖角。但不说慧体名执名重者。若说慧为执。第。八应有慧。若说慧为重。五识应名重。有漏心起皆执名。即慧应遍行。此中第八识等亦犹慧俱。等言有其妨。应更寄释。约流转还灭因果以解之者。流转因果。即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还灭因果。即心道满。即显舍流转。而起还灭。引佛地意。成唯识粗重。言义法局者。唯说赖耶。名粗重故。若但取二障及所发等为粗重。转配此文者。何故论云。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等。为答此难。故云然由二执具生二障等。若依此解下正属论文势。显下劣转名广大者。说前四转。配于地位属大。即以此四。显于小乘下劣转。名广大转。即此生正解等。论文中通摄。得除下劣。余五转依也。羸劣随眠。在六七地前分。一分属无生忍。第七地作无相观。初分得故。非取十地等者。此寂灭忍。唯属佛地。以金刚心中双断之障。是第十地摄故。余地不双断二障。故言别断二障。在第十地。第七地至究竟地。配第十地及佛地。即因二究竟故。余文捡余。又依法贯通修断等者。生起凡圣得文。说有二趣。皆是所执者。即相见分。名能所取。故应圣执随生者。及责论文。应言圣执随生。不合言彼障随断。此中言所执者。见分为自证执故。余第七识者。法观位无故。一云。依究竟尽处为论者。我言根断枝条除者。依见道分别。更尽无字。究竟处为论。中那含断欲例。准如余果。断得中者。即疏解断障得是。果断得中至文分为二者。此即前因果门。因中分二。欲聊简方明果中。总结类中凡圣得。即假真得悟断得。如疏分明。胜解等四。前文略举。寻当悉。

    第一心境俱有。清辨二十字境心俱无。清辨一说。用别体同。一意。菩萨离心无所。上古大乘觉天。与经部显示正因果相者。一切有为诸法。皆从因果生。有因有果。若有为无为相对。有为之因无为之果。能成所成。能证所证。二位别故。故作不失。通有无漏。通因及果。摧伏他论能免。既脱他论能立。由离过非。解脱他难。有小乘师及七断等为计断者。如一说部有其言诠。无所诠理等。既尔。即无可修行。无可修行何有所证。既无所证。此因便断。自问故非。次二者。自假兴问答。无识验轻触故。宰是圣教我依用辨故者。即预流等。皆有割断之或。用故。此中皆依增上义说者。此三解我。及一解法。非尽理说。我法各五。俱四义通。第五别配。菩提流支所翻。即是婆伽婆。不尔生者命者等者。应云不尔准生者命者。本既无准。但随文释。理亦不违。疏自解意生生者类义。如言众生之类非一。故名众生。问。意有思量。为依缘用如何不别立其我名。答。一常他用。义非显胜。故不立我。有分别强。令他高下等生。云何者之等流。等类相似义。蕴得云何者。即诸位不失名。得为作者。即诸位缚。及体位不失。由位能名为蕴德。界得者。界是体性义。由有本体生方得。即名为界得。即是因义。处即所依处。是其缘义合因缘。若为德字。随应解之。多分计者。多计养育之。其未成故。不说士夫。若言开者。据小分说。依杜行[壴*頁]梵者。此俗士有学识。善双语。其时亦参预翻译。当为帝慧。

    问。诸经中此方引缘灵验多者。三藏。答。以此经证时。即令翻译三藏梵本。先在慈恩。应不及取。杜[壴*頁]先有梵本。其夜即翻。既应时须便即流布。五百余本。同日颁行。欲加润饰。帝时不许。故今所传文。由勇质三百卷。即六百卷中。其能断初八等中者。杜[壴*頁]本也。初文因说。度一切有情等者。以我是总。理合标初。因说度生。有情广首。中间不断。故略此名。复兼说我。所以有九者。即我对六二。所以成其九。问。六二别随我。于何摄耶。答。俱不摄。不同后二。诸名皆有故非通。不同前六。别义得名故。非别已下单重亦不摄故。作者加使字。即名为重。重说作者故。为依此所行者。为依即根此所行即识所行境。其六识体所生故。能出生义。解处名故。故识界处。不增减者。即中不减。处中不增。安慧解云。二种即依遍计所执。我法依相见。相见亦是执。又与下同别解者。此俱是枢要家解。彼相皆依识所转变文。言同别者。即与次下变谓识体文。有同别故。此即合是护法义。安慧不许。我法依自证分故。名所转变者。即相见分。是自证分所转变故。依所转变上。起我法二执故。

    三法同一种故。至谓见影质者。此西方异解。不出师名。意明一切唯识。无心外境故。说三法同于见分一种而生。

    其影像相与见分及本质。至新旧种同故者。此或同异。有其二解。一云。相分分为二分。一分与见同熏种。一分与质同熏种。名或异同。若尔。熏时力等。复或质见。若缘二分俱生。即相分有二。若偏生一分。义不相应。说新熏不生。更终本有别起。二云。相分不为二分。或随质义不定故。此相新旧合生现行。问。据何义说或同。答。唯识故从见。虑非虑从质。若尔本质是心相。同何种。由此故知。别种为胜。

    相分无体种子是假者。解云。此亦尔。释无体种子是假者。解云。此亦不释前所由。但述安慧宗计。若尔。见分何故不论。

    性境不随心者。体性不随。有三。谓性种系不随。能缘见分故。设有性系同者。不由心故。亦名不随心。有不定言。意在于此。即别种义。如第六意识。起分别我见。及第七识皆随心不善。有覆摄故。独影唯从见者。即一切无本质相分。设有本质。由不实。熏行生现。皆唯从见。而名独影。即第八所是不熏。不生六互访故。缘无为及他界。使影无实用。故唯从见。带质通情本者。若第七识。可通情本。六如上说。俱生思。准相分熏三种故。谓随见质。及自熏故。种性如文。界不同故。余识但有带质义。不可说而通情本也。别种说故。得从本质。是无记等者。等平等性智。随见善故。义显三境者。即前性境等三是。如第八识。缘自地散境。义合色界。非定果者。形下定果。故此不说。第六缘过未。亦得说是带质之境者。约曾有质说。二合三思唯可知者。合者同也。此中但举一同。余二三同。应思准作。

    各别牒出者。应云各别牒出愚夫所计。下分为二文者。令义准分之。此中不别标名因也。

    其不必由。解云。此说第六根本。根本者。五由六引发。八由六感生。故说为根本。言因缘者。即增上缘。非亲因缘也。此解。但由六不言我法二。分别引故。与前别说。不必由也。

    如梦者。举婆剌拏王事。本阙此文。即有有者。阿槃地国般。有他拏随身之因。既随一不成。至不共不定等者。本量虽有许。言字喻无简。又瑜伽显扬。有四类我。此皆展转破前立。复云。夫我者。皆是一常。蕴非一常。故无即蕴。为与无为。摄一切法。有为诸法皆摄蕴中。我非无为。即合是蕴。既是非蕴。何住蕴中。我属有依蕴建立非蕴。离蕴非实有情。故立第四离诸过难。

    合是二三类计中。初二摄尽。解云。是第二三类计中。捡疏初三无记。配即离。明知唯属第二三类也。

    又有量云者。此三藏传说。西明取之。枢要非之。既云是我我非他我。明知。通破一切我。法执我者。与皆计为自我故。故故执梵王为他我者。亦有之故。今论文。唯破一师犊子我故。以其字法有过。故今非之。又论总于我聚。至我非他我故者。此显双非。故举双喻。何得以下非他。一字不合二喻。问。一宗二喻。既不成过。用非他。

    随所缘现行系不随种润生者。此不答总别。以易故。故但解地系。言随所缘现系者。总答七六二识不同所由。不随种润生。属第七。见缘当生。下属第六。此二我执细故。难断者。粗细义。疏有二解。今加一。难断义。疏有三解。今加第四。第四中典分为五。唯论超果难断义。第二解云。超得果位之时。虽已断分别或。不立初果。更起唯修道行相。断欲俱生。立第二果。总合为一位。故言得果位。其彼既已下。是难第一解也。第三解。不出相见道观心。亦不别起胜道。但以相见道心。断其修惑。立第三果。其诸处已下。难下第二解。依第四解。至唯二品断者。此说修惑一切已伏。皆可超位。上欲界俱生我执。一时断惑。残有顶为九品断。我执于第九品。证无学时断。余断故。唯二品。二品即我执。余惑非唯二品。问。何理得知唯第四解。有此行相。答。解难断中。第四解是。有说五解中第四者。文义稍隐。

    超越第四果者。即超中二。言顿取二果者。即罗汉辟支佛。从初果。不取中二。即证独觉。亦名超越。名顿取。又解字错。应云顿中。超二故。此解为正。

    虽缺有顶。至不能断者。此三界修惑。合有九品。我执在第九品。作破竹断故。说前八品。能断我执。地地九品。合为一品断者。别有此解。广如义灯。

    三十四念等要伏九品故者。见惑十六心断。修惑合为九品。叙竹断也。

    由此难断故数数断者。即道数数。断非数数。应言数数修道。后方顿断。

    若回心已。唯习数数断。非种子者。菩萨不断烦恼。习气微除也。分别二执。既不说。不说总之文者。既不说总别。属此论文。即蕴之我至无总之文者。指瑜伽中。说分别即蕴等。唯说别。不说总也。

    一依文义实无总者。即依伽文中。义亦无总。

    言然未见文者。即此论及余论中。末见文。无总之文。此论不说。有二解。一不同故不说。二同故影略论。

    言此我执初即蕴后离蕴此为二我执者。即蕴离蕴是。三心见道。分别为二。执亦即离是。问。三心中初断何者。今答。即离俱分为二。一由邪教。二自邪思。于论文。离之取别。即要传邪教及邪分别。如次离配。第三解云。离蕴计粗者也。

    无因忆非果者。应云非果应非忆。或可但忆不得名为果。前解顺答意。有漏宿命。即是根。通异熟摄也。但由后时熏习胜故者。如灯中广明。

    既有三相宁见为一者。疏中难令见三相。此中以相即体难。令见三体。故与疏别。

    今云离实句外无别自性。至如实句者。此宗喻中。皆应云实等。等德业故。将此为法。自相相违者。据一边说。

    外道师若以德业如同异等者。意说。因即此两处转。俱是非无漏故。言如如也。如本量中同喻故。

    言非不定过他不定故者。此言他。佛法之他。外道作不定。云为同异等表有别。有为实句。表有非有。若以此为出法自相。相违过量中不定者。不成不定。反自害故。非自共故者。若是佛法。自共量中。出此他过。可有成义。

    论既以德业为同喻。但比量相违者。佛法不许实等外。别有大有句。今举别有。但与此量法相违。不要举宗违因也。

    今举无法为喻亦成决定相违者。宗中含八句。以有无之中。随一摄为因是。第三第四比量相违者。同前六十句摄。如大有等亦然。又或实性至亦成决定相违相。即此量是决定相违也。难实非实。次上论名异实等性故。如德业是。第三准上返覆两难者。如上性异。实性非实。异性非实。前总此别。前合后离。更无别义。第四比量相违。如大有等为同喻。破不但阙无同喻者。此约除实德业三外。余句未来说。余者不许有大有。故无同喻。取大有等。除无说句。云实德业。性等等取余五句。应非性等。非初三故。如毕竟无。即或有法自相比量相违言。比量相违言中。含得此二过故。声明论中云。处所根栽施设建立。施设建立。通上二种声根栽。即四字是。要因有字方发声故。说字依声。据影显说。此上四论。总名更所者。四类所摄。论名为声。处所字体。根栽声明论。至为生智解。所依本故者。前是声根栽。此是一切声论。处所根栽之根本故。名为根栽。略成声明论。颂有一千等者。本合字体根栽等。但有三为颂。今字体根栽等。名为。略非略三百为一千名。略温那陀非地也。已前总外道所造声明论。行相随应。捡文释之。一相续是合声。合字法者。合声生屈曲。合字成字。成名等。思之可知。

    名号品名号分。亦有云号名品分。亦云名品名号分。亦云名号分。善者取之。是后三品者第七摄。后三即智。后分三五中别三。为初中后。后中分三故。外物虽复不诠。即风铃声等。不能诠故。显生声之缘者。即显缘生缘。亦同内声。通显生义。亦有一切物共别等者。显有一体多体义。同于内声。故一切摄。破萨婆多有三段。第三分三。捡论疏中自广分别。是佛身无表之别句者。佛无总句故。言总句者。即善恶律仪表无表戒。于此句上义总合之。佛无余者。故言别句。

    言曾得者。初成佛时。已得圆满。今更不增。名为曾得。除佛已外。有舍劣取胜。更增进义。故言未曾。又夫者是形俱戒。亦不名曾得。未遇破缘。非彼缘也。定道无表。不从他受。亦非自受。但不起过。戒俱时思。义说名戒。即现行上。立别解脱。即七众所受。别别防非。要因受戒表生无表。表戒一念。即落谢故。后皆无表。即种上立。由从他乞。故加于愿。戒不律仪。亦由教劝。从他求法等。故依思愿生等法。名为恶戒。是不律仪也。

    处中无表等者。以无记心。不能熏种。即善恶趣微。名处中故。但言身业。亦动之身之业。思得业名。即依主。身得业名。即持业。身表依身表。其语即表。但唯持业。思无表义。三思之中者。即审虑决定动发二义。即生果义。游履义。初思远能生果。不被他游故。唯一义。非王不自表。非胜不表他。其胜义。通在思上及语也。意说令他成恶善。方方成造作义。若尔。身语岂能生。令他成善恶等。既由取复自造作。所等造作。但俱思故意耳。总别是王胜故。故意有表称。思悟立业名。问。贪嗔邪见既思。由游于大乘中。何不名道。恶戒生彼家者。生屠儿等家。于彼戒等起思乐心。名不律仪。小多作煞等。方成业道。不律仪数。如余处明。形设无根势者。是并二形合为一。五戒名近事。八戒名近住。无表通二受者。从他得时。表生无表。若自受时。唯发无表。并前非法师者。近事并出家。非由法灭时。能舍戒故。尽形受故。非非断。善法灭故者。八戒时信心新有治。无由断善及法灭舍。初近分者断余持。远分性者。定共戒。由得上定。不起欲染。即定同时思。义说为戒。近分正断欲染。色定任持不起。其无色界远望欲界。名远分。对治不起欲。由此三义伏。故名断。

    前即色界。六地并能尽漏者。望无色界为前。此有六地。总说断义。唯是见道。不依中间。不断事或故。

    有本无前字者。不繁加之。不依中间。唯属见道。三依即戒等现观。捡第九十卷疏。是道依见修等者。道戒唯望无道。断惑时立。故除有顶。若远世分。亦有此义。若渐次者。及长无所有处。若超越义。即不定者。如第五疏解。菩萨多依第四禅。余义准释。若起异分心。其道戒定缘舍。一得胜舍劣。二起欲散心。道戒亦二缘。一得胜舍劣。二余起有漏。或入后得无漏。亦名为舍。佛身定戒与因不殊。何不言道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