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纲 规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学诗百法之五十四 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字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 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句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 不讲究也。

    格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法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 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学诗百法之五十五 领会四体法

    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逸,是谓四得。反是而失之大喜则其辞放,失之大怒则其辞躁,失之大哀则其辞惨,失之大乐则其辞荡,是为四失。取得失而比较之,而诗之体用叛矣。兹特举例于下:

    诗之丽者 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诗之愤者 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诗之伤者 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等句是也。

    诗之逸者 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等句是也。

    诗之放者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等句是也。

    诗之躁者 如解通银汉终须曲,纔出昆仑便不清等句是也。

    诗之惨者 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诗之荡者 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等句是也。

    学诗百法之五十六 相准题意法

    作诗先贵相准题意,有宜含蓄者则语当浑厚,有宜豪放者则语当显豁,有宜庄重者则语当雄壮,有宜轻灵者则语当圆活。相题既准,斯所作之诗亲切而有味,否则如隔靴搔痒,虽极字斟句酌,而与诗之正意难免有格不相入之病。兹再举例如下;

    题有显贵意者 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诗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题有隐逸意者 如黄滔隐居诗 纱帽隐囊谈旧事,断琴枯砚识前朝

    题有神仙意者 如杨廷选过葛岭诗 高崖树古丹霞晕,仄径苔深白雨飞

    题有方外意者 如贾岛题天竺灵隐寺诗 山钟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题有闾阎意者 如杜甫野老诗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题有闺壶意者 如薛逢宫词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学诗百法之五十七 采择材料法

    学诗初步宜采取前人名作以为作诗之材料。所谓材者,既天,地,人,物诸故事是也。而此等故事散在群书,非可临颖翻阅而得也,贵乎有以择而储之。储之之道无她,先将诗经三百篇朝夕诵读以立骨格。盖诗经之材料最富,无美不臻,无体不备。如薄伐猃狁与子同仇诸章,乃塞上体也;彼黍离离旄丘之葛诸章,乃吊古之体也;桧楫松舟皎皎白驹诸章,乃纪行之体也;其他关雎葛覃为宫词体,妇叹于市为闺怨体。可以取为诗料者不胜枚举,故后世各大诗家莫不胚胎于此。

    继诗经而起者厥为离骚。离骚二十五篇多侘傺抑郁之音,然托辞引喻韵味深长,于烦乱瞀扰之中具悱恻缠绵之旨。故欲取资料于诗经之后,舍离骚无由矣。离骚之后则有汉诗,如韦孟讽谏之作,房中郊祀之篇,气质古茂直欲追踪二雅。他若秋风之婉丽,瓠子歌之浑厚,河梁咏别之神韵悠远,饮马长城窟之情意宛转,皆为汉诗之冠而可采择者也。

    汉代以降,去古未远。晋初如潘岳之关中诗,太冲之咏史诗,嗣宗之咏怀诗,刘琨之答卢湛诗,皆为一朝名作。

    而子建多才,更五色相宣,八音朗畅,足以上继苏李,下开百代。至若渊明则清悠淡永,别有自然之致,此皆晋诗之可取材者也。

    唐承陈、隋之后,诗道大振,如玄宗之幸《蜀西》、《至剑门》诸作,雄健有力、风裁峻整;张说之《七古》、张九龄之《五古》亦雄浑醇厚,足以扶翼正声。他如王维、岑参、孟浩然、王昌龄辈,先后继起,各有专长。迨后杜少陵崛起,上薄葩经,下赅宋元,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格,而为诗中集成之圣。同时又有李太白,出入风骚,祖尚魏晋,故后人云,言唐代诗家者,必以李、杜并称,余如韩愈之赅怪,李贺之奇诡,刘梦得之淡远,柳子厚之苍劲,杜牧之健响,李义山之幽绝,温飞卿之清丽,贾阆仙之洁炼,以及大历十才子等,糜不遵守家法,此皆唐诗可取材者也。宋代诗家,分为三派。王禹

    学长庆,是为白体;寇准、林逋辈师晚唐,是为晚唐体;杨亿、刘筠等宗李义山,是为西昆体。至欧阳公出,一变而为太白、昌黎之诗,及苏东坡、黄山谷出,又一变而为少陵之诗。南渡之后,以杨万里、陆放翁、尤袤、范成大四家为最著,此又宋诗之可取材者。其余则等诸自郐以下,不足为学诗者法也。

    学诗百法之五十八 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务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拗体格: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学诗百法之五十九 审叶音调法

    作诗不论正格-变格,皆有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一倡,学者据此两语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