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纲 章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学诗百法之二二 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学诗百法之二三 承笔衔接法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 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学诗百法之二四 转笔呼应法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学诗百法之二五 合笔结束法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上诗结句言蜀妓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学诗百法之二六 因人述事法

    做诗所以传人,非传其人,传其事也。但记述事情,需写得雄壮而不寒酸,方见其人身份之大,志气之高。此种笔致,不可多得。兹特选录唐诗一首于下。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上诗第一联倒写盛时,第三联一句写其旧功,一句写其壮志。明虽述事,而其人则因此传矣。

    学诗百法之二七 因地记游法

    记游之诗,或述山川,或述风土,宜翔实而不浮泛,宜洒脱而不粘附,方为上乘。此种记述之法,唐诗中以李白送友人入蜀一首为最佳,特录如下: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以定,不必访君平。

    上诗第二联,一句写对面,一句写旁边,第三联一句写陆,一句写水,句句是记地,却句句是记游,洵为诗之入乎化境者。

    学诗百法之二八 因时点景法

    四时之景不同,故诗家点景之法亦不同。但以冬夏二时之景与春秋二时之景相较,则冬夏自然较少。而以夏令之景与冬令之景相较,则犹以夏令为少。唐诗三百首中,唯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写得极幽雅,极淡远,可为夏日点景诗之杰构。自特摘录于后: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上诗第三句写薜萝,第四句写荷荠,都是点缀夏景。第五句写日写雨,第六句写云写雷,而夏日晚景如在画图中矣。

    学诗百法之二九 因境抒情法

    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一首于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上诗田家二字,为通体之眼,所谓诗境也。第二联是写庄外之境,第三联是写庄中之境,至于合、斜、面、话等字,皆诗情也。

    学诗百法之三十 起句相对法

    绝诗只有四句,作五绝诗,只有二十字。苟不知炼句之法,则一写已尽。何能发挥题之真意乎?兹特选录唐诗中五绝之起句相对者一首于下,学者宜将所炼之句,熟读而细玩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上诗之第一第二句,写将雪之兆。第三句写山家形景,直至末句方点出雪字,而寄宿之意已尽在其中矣。

    学诗百法之三一 收句相对法

    五绝收句是全题最扼重处,宜清劲淡远,有余音不绝之慨。若用对句,则字字有力,全诗便觉挺而且响矣。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后,学者可依此摹仿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上诗第一句写地,第二句写时,题中宿意已明。第三句写岸上之景,第四句写水中之景,江流如画,情景逼真。

    学诗百法之三二 通体拗句法

    拗句之诗不论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前已有指示此法,并举七律一首为例。而五绝则句短字少,更不能轻易著笔。且亦需有曲折有寄托方为合法。唐诗五绝中通体用拗句者数见不鲜,惟刘长卿弹琴一首余味深长,真令人百读不厌。兹录于下,以备学诗者之一格。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上诗第一句就题面暗起,第二句拍到琴调,第三句承上作转,第四句明点弹字。而言外有世无知音之叹,全诗之主意在此。

    学诗百法之三三 通体仄韵法

    五绝诗用仄韵较之押平韵者尤觉清劲古朴,故唐人多喜用之。兹录柳宗元江雪一首于下,真五绝中之杰作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诗第一二两句暗点题意,第三句写江边之景,第四句方点出江雪二字。所用绝灭等字何等有力

    学诗百法之三四 通体写情法

    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未达出,盖写情难于写景。非善于言情者必不足以达之。今特选录唐诗中通体写情之诗一首,学者可奉为金科玉律也。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上诗第一联以鸥来引客,而第二联一句纵一句擒,是正为客至也。第三联写款客之情,第四联想到邻翁作陪。情外有情,的是写情圣手。

    学诗百法之三五 通体写景法

    写景之诗贵有层次有结束,否则架床叠屋,徒见其铺排而索然无味耳。初学作诗者每易蹈此弊病。兹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通体写景之诗一首,俾学者有所取资焉。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上诗全在早朝二字写景。首联一句写出门,一句写到城,早朝之意已现。第二联一句写近殿未朝时,一句写到殿已朝时。第三联写早朝早退之景,层次何等井然。末联才拍到和诗本意,以此结束饶有趣味。

    学诗百法之三六 分写情景法

    写情宜缠绵悱恻,写景宜蕴藉冲和,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方堪推为绝唱。唐诗三百首中合乎此等做法者当以杜甫登高一诗为最,今录如下,学者宜细细玩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洙清沙白鸟飞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上诗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承第一句之风急,第四句承第二句之渚清,是写景也。第五第六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一句横说,一句竖说。第七句顶第五句之作,第八句顶第六句之多,是写情也,章法句法虽分而仍完密异常。

    学诗百法之三七 合写情景法

    情景分写之诗既见上述矣,然或景中有情或情中有景,不能分写只能合写者,虽则浑括一气,而仍须分析清楚。兹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下,学者不可不悉心体会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尤是音书滞一乡。

    上诗首句从登楼说起,第二句便含寄四州刺史意,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陆,所谓景中有情也。第五句言陆路望四州不见,第六句言水路思四州无已,末两句揭清寄四州刺史本意,所谓情中有景也,写来也融洽亦分明,诚为情景兼到之作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