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注梵网经卷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

    故者,所以义。为此上缘,所以亲近也。此为利誉,佛不许近。若为住持,三宝假力流行,得亲近也。不为住持,上之四事,总不合作也。

    恃作形势

    恃:即倚赖,倚赖威势。

    打拍

    棒打令痛,拍协令惧。

    乞索

    凭托乞求

    牵挽

    初即从乞,不得,即索牵挽,将见上官。

    横取

    即非义取。

    钱物

    钱财万物

    一切求利。

    百计营谋,是物百求。

    名为恶求。

    贪取

    多求

    求无厌足。

    教他人求。

    嘱:有势求,驱使他求,或教他似我求。

    都无慈心。

    强逼恼他

    无孝顺心

    上违佛言,殃及父母。

    者。

    牒定结罪

    犯轻垢罪

    若佛子,学诵戒者。

    教示当机

    日夜六时

    昼三时,夜三时,

    持菩萨戒

    诵持令熟,摄持不忘。

    解其义理。

    义即是理,皆是所诠,诵持文句,晓解旨趣。

    佛性之性

    佛性即本行性之性,是平等真性。晓此二性,悟证次第,五位不同。

    而菩萨不解一句。

    即四字、五字等。

    一偈。

    四句为偈

    戒律因缘

    戒即是律,传戒即慈悲为因,受戒即菩提心种子为因,师资和合启自请证为缘。于此不晓,名为不解。

    诈言能解者

    实自全迷。虚矫诈伪,言我解此。

    即为自欺诳。

    明知自心不解,当招诳他之罪。

    亦欺诳他人。

    不解教他,即是诳他。

    一一不解。

    牒前诈解成过,戒因戒缘,受学持犯,全迷轨则。

    一切法。

    三科,四谛六度,触事无能。

    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

    三毒为恶心也。

    见持戒比丘。

    佛子见能持十重,四十八轻戒比丘,

    手捉香炉

    执持手炉,行道供佛。

    行菩萨萨行。

    三世菩萨,履此成佛。

    而斗构两头。

    贤人修菩,彼此无非两头牙说,令生忿毒,造相??损。

    谤欺贤人

    无事欺谤

    无恶不造。

    是恶皆造。

    者。

    牒结

    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慈心故。

    佛因慈成,所以劝彼慈心救生。

    行放生业

    功业:业用慈心以为体,放生是业也。

    一切男子是我父。

    欲修慈心,要作观行,一切之言,是男皆摄。

    一切女人是我母。

    是女皆摄,既观为父母,必无杀想,放生方可。

    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

    我自无始,生死无边,故于是处,皆受生也。

    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既同父母,不得杀命食肉。

    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即杀食我多生,父母既尔,何无逆罪?答:以隔生故,无父母想。

    亦杀我故身。

    故者,旧也。我之旧身,四大所成。众生之体,如同己身,亦四大成。故杀他身,即杀我故旧之身也。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

    释成上也。

    故常行放生。

    故者,所以义。前既男女六道皆是父母,所以常行放生。常行放生者,以慈心为本故。

    生生受生。

    生生受生之处,便行放生。

    常住之法。

    法尔常规

    教人放生

    自行教他,二利行也。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

    将下手时可教,正下手时难救。

    应方便救护。

    善言晓喻,化令心开,方可救之。直言不遂,或反害自。

    解其苦难。

    被杀之痛

    常教化讲,说菩萨戒,

    成佛之本

    救度众生

    今闻戒断杀,免三涂苦报,即是救度也。

    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

    初亡日或年年忌日

    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

    即此经也,或通一切大乘律藏。

    福资亡者

    讲福以资

    得见诸佛

    若在人天,资生净土,得见诸佛,

    生人天上。

    若在幽险,资生人天。

    若不尔者。

    尔者,如是住,是在家、出家菩萨,须如上说福资于亲。若不如是者,

    犯轻垢罪

    违禁招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如灭罪品中,广明一一戒相。

    结劝指广。

    佛言:佛子!

    标告当机

    以瞋报瞋

    应云:不得以瞋报瞋他人,此是意忍。

    以打报打。

    被恶人打已,不得怀恶,却还打彼,此是身业忍。更应言:不得以骂报骂。是口业忍。三业不报,是真佛子。

    若杀父母兄弟六亲,不得加报。

    各自宿业,曾杀他故,今被他割,何得还报?

    若国主为他人杀者,亦不得加报。

    住国王地,饮国王水,护持三宝,虽有大恩,然是国主自业招杀,亦不得报。

    杀生报生,不顺孝道。

    若亲是现在之恩,一切众生是宿生父母,乃过去之恩,杀则不顺。孝道人若亲被杀,理应修善追资,返行杀害,故云尔也。

    尚不畜奴婢,打拍骂辱。

    打骂令苦,非慈悲利,故云不畜。

    日日起三业。

    于奴婢所,先怀嗔怒,能起身语,三业打骂。

    口罪无量

    口业偏增

    况故作七逆之罪。

    于劣境奴婢起三业罪,尚不合作,岂况七逆重罪容作?

    而出家菩萨。

    在家菩萨若为国王,护三宝人民,为要定乱,许容杀也。

    无慈报仇

    出家合慈,报仇非慈。

    乃至六亲中故报者。

    父母尚不容报,六亲定不合报。

    犯轻垢罪

    违制不忍之罪

    若佛子,初始出家。

    正制出家,兼诫在家。

    未有所解。

    既称佛子,须习大乘,大乘教旨,全未见闻也。

    而自恃聪明有智。

    于在家时,曾习诗书,世智辩聪,

    或恃高贵

    曾为王臣

    年宿

    俗年僧腊

    或恃大姓。

    天竺刹利、婆罗门,此土上代为官,有大财产。

    高门

    门望高远,或大姓高门,是一义。

    大解

    世解有余。

    大福

    富多钱帛

    饶财七宝

    世财博赡

    以此憍慢。

    以者,缘为也,或以用也。用上十种为其所恃,致此憍慢。

    而不咨受先,学法师经律。

    由自恃??他故尔。

    其法师者。

    指定所轻之人

    或小姓。

    天竺吠舍戍陀罗,此土贫贱之流。

    年少

    俗年僧腊未足。

    卑门

    种姓劣弱

    贫穷

    家唯四壁。

    诸根不具

    眼等根阙

    而实有德。

    三学三慧悉具

    一切经律尽解

    显有德者,所学周备,自己无知,轻他有解,即慢、过慢;此慢既具,余慢随生。

    而新学菩萨。

    牒定未解之人,既称未解,必要求学,求学法时,须舍憍慢。

    不得观法师种姓

    勿观法师卑劣种姓,但观佛法是进道之良规,入圣之灵范。若有能开释深义,解散疑结,于我有益者,则尽心敬之,不念余恶。法师好恶非关我事,观说法师由如佛想。

    而不来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者,

    大乘义也,胜余乘故。

    犯轻垢罪

    违制成犯,除病难等。

    若佛子,佛灭度后,

    正明受戒时也,显佛在世时无自受。

    欲以好心。

    意欲救苦与乐,用利他心。

    受菩萨戒时

    此通自他二利时,皆佛灭后。

    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

    瑜伽广明轨则

    当七日佛前忏悔。

    佛名经说:于一七日内,昼夜六时,当佛像前忏悔。

    得见好相。

    佛来摩顶等,如下明。

    便得戒。

    罪灭清净,便得戒也。

    若不得好相。

    一七日内,不得好相,不可便止,须更虔求。

    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

    以障有厚薄,时有多少,但以见相为限,亦非一年定矣。

    要得好相。

    自誓受戒,非相莫知。

    得好相已。

    于诸相中,随得一相,

    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

    虽以相表,要生殷重,拟对像前,陈情启愿,忏悔已宣,自受三翻羯磨,方名得戒。

    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

    不以相表,谁知得戒。

    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重心故便得戒。

    此从师受戒也。标、徴、释、结,可知。瑜伽广明轨则。

    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

    八方各尔,有而不受,即是慢他;无而远求,恐成自误,故云尔也。须要见相结,成自受戒。

    若法师自倚解,经律大乘学戒,

    自恃有智

    与国王、太子、百官以为善友。

    近贵为友

    而新学菩萨来问:若经义、律义?

    新学来求义也。

    以轻心、慢心、恶心,不一一好答问者,犯轻垢罪。

    因三恶心成犯。

    若佛子,有佛经律。

    简外教也。

    大乘法

    简小乘法

    正见:

    依正法生。

    正性

    正法所显,真正理体。

    正法身。

    以有为、无为、功德、法身,三身俱收。

    而不能勤学修习。

    于上诸法,而不听闻,思惟修习,三慧不生。

    而舍七宝。

    舍正法珍宝,或此句属下。

    反学邪见

    不学正法,善已不增,今更学邪,故云反也,邪见是总。

    二乘

    声闻、缘觉非利也,故不契大乘,毁彼名邪。

    外道

    即九十六。

    俗典

    即九经三史也。

    阿毗昙

    此云对法,小乘论也。

    杂论

    小乘、外道俗典杂糅成故,或杂明事故。

    书

    大篆。小篆。

    记

    大演、小演,以记日月盈星宿行度事故。

    是断佛性。

    由闻思修,佛种乃生,今乃邪学,佛种阙缘,不增名断。

    鄣道因缘

    道是无漏智现行,亦因邪学不生。

    非行菩萨道。

    今因邪学,二利俱弃,故云尔也。

    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若有余力助于正法,调化难调,五明俱学非所遮也。

    若佛子,佛灭度后,

    此定其为主和诤时。

    为说法主。

    于三藏教法,善知通塞,得自在故。

    为僧坊主

    寺院主首

    教化主

    即知修供养者。

    坐禅主

    善解止观,明了八定。

    行来主

    领徒游方之长,各随所主,得自在故。此明佛灭后,像末法中善和诤人也。

    应生慈心

    如上五主,各当其位,善知轨则,进退有规,与安乐事。

    善和斗讼

    既为总主,为众所崇,众有诤讼,和劝化令顺教。

    善守三宝物。

    佛法僧物,各有所归,不得互用。

    莫无度用。

    各有法度,合用处用。

    如自己有。

    不得同己物,要用便用。又爱惜三宝物,如爱己物。

    而反乱众。

    不能和众,已非所崇,而更乱众,何名众主?

    斗诤

    瑜伽谛说六种斗诤,根本能起一切斗诤:一、展转相违,作不如意事;二、覆藏诸恶,不肯发露;三、于等类中剩受利养,报为己有;四、于衣等更相欺诳;五、三业多犯,违越学处;六、于法于义颠倒执着。复有四法能断根本:一、慈心所发身语意业,能断初二;二、同受利养,能断三四;三、同趣尸罗,能断第五;四、同趣正见,能断第六。

    恣心用三宝物者。

    牒定五主不依法则处所意用便用

    犯轻垢罪

    若佛子,先在僧坊中住。

    无定主者,但以先住为主。

    后见客菩萨比丘来。

    总标客来

    入僧坊

    出家菩萨住处

    舍宅城邑若,国王宅舍中,

    在家菩萨住处

    乃至夏坐安居处。

    随所安居,处应非少。

    及大会中。

    说法会处,或设斋会处,然此五处,虽通僧俗,但僧为主承迎处,故经言僧坊中。

    先住僧应,迎来送去。

    于上五处,先到住者见,后来者即迎,去者即送,表无住处悭。

    饮食供养

    饥即供食,渴即供饮,进财进行名供,有所摄资名养。

    房舍

    僧若住时。

    卧具

    睡息

    绳床木床

    坐禅时供

    事事给与。

    要者皆供,理须合仪。

    若无物,应自卖身及以男女。

    此表至诚设极,故尔未必全无。

    供给所须,尽给与之。

    要者不违。

    若有檀越来请众僧,客僧有利养分,僧坊主应次第差客僧受请。

    请人不分主客,但来请众僧,客既在众数,便应有利养一分,故应次第差令受请也。

    而先住僧独受请,而不差客僧。

    请人无请,众僧不言,唯请先住,今者独受,故当其罪。

    僧坊主得无量罪

    独受即贪,不差是嗔,必有痴俱。三毒既具,无量罪业从此而生。

    畜生无异

    但贪财食,责同畜生。但念水草,

    非沙门

    不息恶心

    非释种姓。

    违背佛言。

    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别请利养入己。

    施主意别,得利入众,非所遮也。

    而此利养,属十方僧。

    施主无意请众,众通十方,凡圣一例。

    而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入己八福田中。

    此非唯受别请之罪,更兼制取八福田物。

    诸佛圣人一一师僧父母病人物

    兼此五类物,总不得入己受用。

    自己用者,犯轻垢罪。

    应观损益,有过无过,应用不用之理也。

    若佛子,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及一切檀越。

    是俗中崇善修福人。

    请僧福田,求愿之时。

    今此三类,示请僧求福人。

    应入僧坊,问知事人。

    堂维那,知次第。

    今欲次第请者。

    诫能请者

    即得十方贤圣僧。

    次第虽请凡僧,亦得贤圣之福。以心无隔越,同贤圣故;十方僧内,摄圣众故;其心平等,称佛心故。

    而世人别请。

    世间人以凡夫心简别而请

    五百罗汉

    小乘圣僧

    菩萨僧

    大乘圣僧如,是得福虽广,

    不如僧次一凡夫僧。

    不如以平等心,依僧次请一凡夫僧,所得福利,胜过五百圣僧福故。若心无拣,得福应等。

    若别请僧者。

    牒定别请之人

    是外道法。

    外道仪范有别请法

    七、佛无别请法

    毗婆尸佛故,皆无此法故。

    不顺孝道

    违逆佛心

    若故别请僧者,犯轻垢罪。

    若王臣势,或不随人情,但为尊德,成大利益,或僧次已满,即可非犯。

    若佛子,以恶心故。

    用三毒为恶心,恶心为因,能起下十三恶法。

    为利养故。

    所藉缘也。

    贩卖男女色。自手作食。自磨自舂。占相男女。解梦吉凶。是男是女。咒术工巧。调鹰方法。和合百种毒药。千种毒药。蛇毒。生金银毒

    金银有毒,或毒作金银色。

    蛊毒

    是所制之恶法。

    都无慈心,无孝顺心。

    上诸恶法,损物违理。

    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

    贪嗔痴心

    自身谤三宝

    依三宝荫,以求财利。

    诈现亲附

    外现归依,内心谋恶。

    口便说空。

    口顺三宝,常说空理。

    行在有中。

    言行自乖,口虽说善,意图行恶。

    为白衣通致男女

    此人身虽出家,心无思恶,或为财利媒构情礼,持男意语女,说女意向男。

    交会淫色

    交配也由媒,两头会合事成。

    作诸缚着。

    由斯生死无始,至今不能解脱。

    于六斋日。

    五戒每月有六斋日,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理合修善,今乃作恶。

    年三长斋月

    正五九也。

    作杀生劫盗

    六斋三月,本是白衣修善,今行恶行也。

    破斋犯戒者。

    一切诸恶,皆不离此。破斋犯戒,

    犯轻垢罪

    结所犯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广解。

    结劝指广。

    注梵网经卷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