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之二十九 李侍郎使北錄(明)李實 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侍郎使北錄,亦名北使錄或使北錄,明李實撰。實,字孟誠,四川合川人。正統七年進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其事迹附見明史卷一七一楊善傳。景泰初,實為禮科給事中,被擢為禮部右侍郎往使瓦剌。是錄記其在漠北見英宗及與瓦剌首領辯論之語。)

    正統己巳,瓦剌不花王及太師也先悖逆天道,侵臨邊境,聲息日至。時太監王振竊弄國柄,請上出征迤北。吏部尚書王直及小大羣臣極諫,不從。是秋七月十六日,上躬率六軍起行,往正虜罪,直至大同。命平鄉伯領軍與虜出戰,敗績,回至宣府。八月十三日,過雞鳴山,遇寇,命成國公朱勇出戰,亦敗績。十五日,至土木。也先人馬四圍,大戰,大軍倒戈,自相蹂踐;虜寇大肆殺戮,邀留上駕。十六日,邊報飛至,奔潰回京者,皆殘傷裸體。京師恐佈。太后命令上監國,立皇太子,詔告天下。九月初六日,今上即皇帝位,上太上皇帝尊號。

    景泰庚午六月二十六日戊戌,瓦剌知院參政完者脫歡五人,賫番文赴京請和。 (「賚番文赴京請和」,「赴京」,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作「表至」。) 二十七日己亥,上御文華殿,文武大臣懇請差人往虜中議和,奉迎太上皇帝。己亥卯時, (「己亥卯時」,「亥卯」原作「未即」,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上命太監興安傳旨:「於大臣中務要選如宋富弼、文天祥者遣之。」 (「於大臣中務要選如宋富弼、文天祥者遣之」,原脫「要選」、「宋」三字,「要選」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宋」字據清勝朝遺事本補。) 二十八日庚子,禮部以五品以上官具名封進。 (「禮部以五品以上官具名封進」,「以上」原作「已上」。) 點差時,實任禮科給事中。上命興安召實,問其鄉貫。傳旨曰:「恁累進章朝廷,素知忠節。上欲遣使往虜中,如何?」實曰:「某雖才識不周,適朝廷多事之秋,安敢辭。」興安曰: (「興安曰」,原無,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諒爾不辱君命!」 (「諒爾不辱君命」,「爾」原作「亦」,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聖旨:「李實陞兵部右侍郎,做正使;羅綺陞右少卿,做副使;馬顯陞指揮,做通使。便寫敕旨,與他每去,欽此。」本日進本討馬匹等物。本上,欽改禮部右侍郎。三十日,欽給帳房、馬匹、酒脯等物。

    初一日,早辭。上御左順門,召實等面諭,曰:「你每去脫脫不花王、也先那裏,勤謹辦事,好生說話,不要弱了國勢。」賞銀三十兩,并衣服一套,綵段三表裏。領賫達達可汗、也先太師、瓦剌知院敕書三道,及各人銀三百兩,綵段二十四表裏。

    本日,同虜使參政完者脫歡, (「同虜使參政完者脫歡」,原脫「脫歡」二字,據明史卷一七一楊善傳及本錄下文補。) 及侍郎人等共二十一人起行。宿榆河驛,上命光祿寺設酒。 (「上命光祿寺設酒」,「寺」下原無「設」、「酒」下原衍「飯」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刪。) 初二日,居庸關給價鈔辦酒席, (「居庸關給價鈔辦酒席」,「鈔」原作「欽」,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館待使臣。初三日,宿懷來衞,仍辦酒食館待。初四日,離懷來,賦詩云: (「賦詩云」,原脫「詩」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曉出懷來往北行,西風寒颯馬蹄輕。 (「西風寒颯馬蹄輕」,「寒颯」原作「涼吹」,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虜營迎復吾皇駕,會見生民享太平。」本日,過長安嶺,賦詩云: (「賦詩云」,原脫「詩」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盤旋直上長安嶺, (「盤旋直上長安嶺」,「直」原作「嶺」,據清勝朝遺事本改。) 徧覺驅馳路轉賖。遙憶上皇經過日,幾番回首望京華。」過鵰窩堡十里,乏馬一匹,宿荒。

    初五日,天曉,忽有達賊二十餘人,各張弓弩,一人仗劍衝入帳邊。完者脫歡急與答話,詢知可汗所差尚書阿魯述等,先送使臣平章皮兒馬黑麻赴京奏事,在彼等候。阿魯述等下馬作禮,復送二十里別。 (「復送二十里別」,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作「三十里」。) 賦詩云:「胡騎長驅入帳來,張弓仗劍怒如雷。譯知兩國通知好,長咲一聲作禮回。」同日,過雲州,夜直雨,赤城溫泉口四十里宿荒,被賊盜去馬三四匹。

    初六日,過獨石衛,遇也先人馬驅車運糧。有感, (「賦詩云……有感」,此段原無,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賦詩云: (「賦詩云」,原本無「詩」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道經獨石停征騎,世事皆非實可傷。守將肆貪營宅第, (「守將肆貪營宅第」,「第」原作「地」,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近臣徒力保邊疆。人家已盡遭兵火,倉廩猶存助敵糧。回首具封希上旨,用懲有罪表忠良。」相離城北五里,宿荒。虜人喜悅歌唱,歡飲乳酪。其夜,被盜去馬六匹。

    初七日,過氊帽山二十里,宿荒。述懷一詩云: (「述懷一詩云」,原脫「一詩」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萬里宿荒傷遠遊, (「萬里宿荒傷遠遊」,「傷」原作「極」,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風凉露冷正高秋。山行野宿渾忘險,腥飲羶餐肯解愁。

    十一日,至也先營中,地名失八兒禿,與也先併伊婦相見。開讀敕書畢,也先曰:「大明皇帝因何差你每來?」實答曰:「自太師父祖以來至於今日,朝貢朝廷三十餘年。你使臣進馬,往往待以厚禮,遇以重恩。近因奸臣王振專權,減少馬價,以故動兵,拘留太上皇帝聖駕,搶掠人民,殺害軍馬。今瓦剌知院上合天道,下順人心,奏知可汗,稟知太師,特念前好,同差參政完者脫歡賫文赴京以求和好,依舊遣使往來。」也先曰:「這事只因陳友、馬清、馬雲小人上是非,所以動了軍馬,小事兒做成大事。我的實心送太上皇帝到京,你每不差大臣出城迎接。我又着張關保、姚謙去奏,又將他每殺了。」實答曰:「太師既是送駕,軍馬不由關入,漫山而來,肆意搶掠,不過假名送駕。吾朝廷不能無疑!況又分兵各關厮殺。姚謙、張關保既為使臣,卻引達達百餘人各張弓矢,遇敵亂殺。實不知二人為使臣。」也先曰:「說得是。」又曰:「後又差者盈不花三人赴京奏事,何故不敢放回, (「何故不敢放回」,原脫「放」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因此搶了寧夏、大同一帶人馬。」實答曰:「先因太師人馬南侵,父被害者,子為報讐;兄被虜者,弟亦報讐。人皆樂為從軍。今南朝沿邊關口,軍馬多者十餘萬,少者六七萬,極少者亦有二三萬, (「極少者亦有二三萬」,原脫「者」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俱各奮勇,欲報君父之讐。且軍獲一首級,即得陞賞,太師差使臣若無南使同行,或被兀良哈達子, (「或被兀良哈達子」,「哈」原作「合」,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或守邊官軍殺戮,以圖陞賞。」又曰:「後又差李貴,我着人送至大同城裏。因何亦不肯放回?」實答曰:「近得夜不收報,說『哨至大同東邊,離城八十里,見有殺死身屍四十餘人。拾得荷包一箇,內有文書一紙,言是太師差來奏事』。人既不存,未審虛實。想被守邊軍士并別處賊人殺了,並不曾見一人到朝廷。如參政完者脫歡等到京奏事,重加賞賜,禮待筵宴。又差我每同來。兩國和好,必資使臣,以通其情,豈敢殺害,自絕其路。」也先然之。又曰:「我又差喜寧奏事,何以殺之?」實答曰:「喜寧自幼至長,受累朝厚恩,托為心腹,令賫金帛迎取上皇,卻令太師人馬搶掠,復寇寧夏。朝廷已將喜寧明正典刑,凌遲三日,以為將來不忠之戒。」也先喜其言,曰:「我亦知道。」又曰:「大明皇帝與我是大讐,自領軍馬與我厮殺。天的氣候落在我手裏。眾人勸我殺他,我再三不肯。他是一朝人主,我特着知院伯顏帖木兒,使早晚恭敬, (「我特着知院伯顏帖木兒使早晚恭敬」,「特着」原作「着特」,「使」原作「吾」,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不敢怠慢。你每捉住我時,留得到今日麼?明日着人引你每去見。」實答曰:「足見太師仁厚之心。」也先曰:「你每來得好,我正歡喜,料你每事務成就。若不來呵,我每八月十五日人馬到北京。」 (「我每八月十五日人馬到北京」,原脫「人」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也先把酒曰:「路上辛苦,可歡飲數盃。」畢,出,令平章、尚書人等送壯馬一匹,宰馬下程。

    十二日,差頭目人等賫達達可汗, (「差頭目人等賫達達可汗」,「賫」原作「賞」,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并瓦剌知院敕書賞賜,分頭前去。

    同日,差平章人等引實等去三十里朝見上皇,同少卿羅綺、指揮馬顯,共進紵絲四疋,及粳米、魚肉、棋炒、燒酒、器皿等物。實泣下行禮畢,惟見校尉袁彬、餘丁劉浦兒、僧人夏福等三人侍左右,上所居者圍帳布幃,席地而寢,牛車一輛、馬一匹,以為移營之具。

    (「以為移營之具」,「移」原作「一」,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上曰:「比先我出來,非為遊獵私己之事,乃為天下生靈。躬率六軍,征討迤北,不意被留在此。實因王振、陳友、馬清、馬雲所陷。也先實意送我回京,被喜寧引路,先破紫荊關,搶殺人民,擁至京師,喜寧不肯送回。後至小黃河,也先欲送回,又被喜寧阻住。到乾河,又要送回,又被他阻當。喜寧既凌遲了,陳友等不要饒他。」 (「在此……陳友等不要饒他」,此段原無,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上問聖母及今上安否? (「上問聖母及今上安否」,原文作「因問上聖皇后與上安好」,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實奏曰:「安。」及問舊臣,一一道其姓名甚悉。上曰:「我在此一年,因何不差人來迎我回!你每與我將衣帽來否?」實奏曰:「陛下蒙塵,大小羣臣及天下生民如失考妣。但虜中數次走回人口,有言見陛下者,有言未見陛下者,言語不一。又四次差人來迎,俱無回報。因此,特差臣等來探陛下回否消息。實不曾帶得衣服、靴帽等物來。」 (「實奏曰……實不曾帶得衣服靴帽等物來」,此段原作「又曰:『在此逾年,始見卿等。曾將衣服、靴帽等來乎?』實等曰:『虜中屢有人回,皆不知車駕所在。朝廷遣使,亦曰無回報。以此臣等不曾將諸物帶來。』」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刪補。) 上曰:「你每回去,上覆當今皇帝,并內外文武羣臣,差人來迎我, (「差人來迎我」,原本脫「人」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我情愿看守祖宗陵寢,或做百姓也好。若不來接取,也先說令人馬擾邊十年也不休。我一身不惜,祖宗社稷、天下生靈為重。」實詢知也先每五日進牛、羊各一隻, (「實詢知也先每五日進牛羊各一隻」,原脫「各」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以為上食, (「以為上食」,原脫「為」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殊無米菜。實奏曰:「昔陛下錦衣玉食, (「昔陛下錦衣玉食」,「陛」原作「陞」,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改。) 今服食惡陋不堪,臣有大米數斗,欲進。」上曰:「飲食之類,小節也。你則與我整理大事。」實奏曰:「王振一宦官耳, (「王振一宦官耳」,原脫「王」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因何寵之太過?終被傾危國家,以致今日蒙塵之禍。」上曰:「王振無事之時,人皆不說。今日有事,罪卻歸於我。我亦知此人壞大事,不能去之,今悔莫及。」時伯顏帖木兒適來,歷言其故,亦如也先之詞。上賜酒畢,令往帖木兒營相見。帖木兒烹羊,與伊婦把酒歡飲。回見上皇,奉命決議大事。實以上昔日任用非人,當引咎自責,謙退避位。忠言直道,懇切應對。上嘉從之。日暮,深有不忍別之情,欲留宿,館伴者促歸,不果。因賦一絕云: (「因賦一絕云」,原簡作「賦云」,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重整衣冠拜上皇,偶聞天語倍凄凉。腥羶充腹非天祿,野草為居異帝鄉。始信奸臣專國柄,終教胡虜叛天常。只今來使通和好,翠輦南還省建章。」歸宿也先營中。送下程羊三隻。

    十三日,也先宰馬備酒相待,令十餘人彈琵琶、吹笛兒,按拍歌唱。 (「按拍歌唱」,「按」原作「接」,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勸酒曰:「你每來,可怕我麼?」實曰:「古今敵國,講和為上。欲要講和,必命使臣以通兩國之情。中途有賊寇,躬冒危險,尚無所怕。今到太師營中,便是一家,何怕之有?」也先喜而然之。且曰:「有理的不怕。」也先曰:「你每認得上皇,可想他麼?」實曰:「為臣盡忠,為子盡孝。君父之恩,豈可忘哉!我每之思上皇,如太師之思可汗耳。」也先曰:「然。既是思想,何不取還?」實答曰:「朝廷四次差人重賫金帛,太師皆不發。今太師既肯差我每迎回朝, (「今太師既肯差我每迎回朝」,「迎」原作「今」,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自有厚禮,給賞不輕。」也先曰:「大明皇帝敕書內只說講和,不曾說來將駕。太上皇帝留在這裡,又做不得我每皇帝,是一箇閒人,諸事難用。我還你每,千載之後只圖一箇好名兒。你每回去奏知,務要差太監一二人、老臣三五人來接,我便差人送去。如今送去呵,輕易你每皇帝了,再不可言。」待酒畢,送下程羊三隻。

    十四日,與也先作辭。備酒相餞曰:「如今我差一人與你每議,一人去大同,調大同并山西黃河一帶人馬。說與大同、宣府,沿邊可放人出郊,緣河採打柴草,我的人馬也不動你來。一面差來接駕的人,約在八月初五日。」實答曰:「差人不差人,奏知皇帝請聖旨,我每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