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四运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和约,在北京发生了空前的爱国运动。只有辛亥革命可以同五四运动连在一块儿来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结果是失败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历史改变了面貌,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了独立富强的人民民主的国家。这是事实,没有人不承认的。有一小部分的人,虽然承认这一个事实,就是孙中山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胜利了,但要说这个胜利的日子要从五四运动算起,他们认为心里不安,因为他们亲眼见过五四运动或者参加了这个运动,那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出世,从何而领导这个运动,把这个运动也归在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项下呢?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是机械地看问题,没有看到五四运动的性质。我们所说的“五四运动”,并不是仅仅指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那一天的爱国运动,是包括从这种爱国运动发展到文学革命,发展到在中国展开反帝反封建运动。而这个反帝反封建运动,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旧民主主义的辛亥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才是五四运动的性质。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告诉我们,“五四运动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中国的革命知识分子眼见得俄、德、奥三大帝国主义国家已经瓦解,英、法两大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受伤,而俄国无产阶级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德、奥(匈牙利)、意三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因而发生了中国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毛主席又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毛主席把中国共产党同他自己的经验都告诉了我们,也就是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讲话,话都明明白白,五四运动是那么一种性质的革命运动。我们确实应该端正我们的认识,从我们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可以考验我们自己的立场。

    一部分人士受了资产阶级单纯技术观点的影响,把五四运动看成是单纯的文学革命,而他们心目中的文学革命,是胡适提倡的。这种看法也是完全错误的。反革命分子胡适是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类的文章,只是主张改文言为白话,只是形式上的改良。就是这种形式上的改良也不是胡适首先提出来的,早在他以前,已经有好多人提出这样的主张,并且也实行过了。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问题已经不仅在形式上,更主要的是在内容上,在内容跟形式的配合上。像鲁迅的《狂人日记》那样强烈的反封建的内容,配合着新的形式,才是文学革命的代表作品。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因此,把五四运动看成仅仅是文学革命,已经低估了这一运动的价值;要是把五四运动看成仅仅是反革命分子胡适领导的文学革命,更是完全错了。胡适是替帝国主义服务的,替反动的封建买办资产阶级服务的,他是革命的敌人。当五四运动发展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时,胡适就打起反革命的旗帜,站到敌人一边去了。我们只要认清五四运动的性质,就能纠正这种错误的看法了。再说,以为五四运动就是文学革命运动,就是提倡改文言为白话,这正是胡适的话,胡适向来是这样厚颜无耻地替自己吹嘘的,他狂妄地把五四运动说成是他自己的功绩。为了抹杀五四运动的价值,他歪曲地认为这个运动的意义是离开政治的文化运动,其结果是在中国制造买办“学者”专门替帝国主义服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则从一开始就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所以毛主席这样写着历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太大了,是中国历史新旧的转折点,几千年来的一个质变。

    我们现在来看鲁迅对那时的文学革命是怎样的看法罢。鲁迅在《自选集》自序里面说:

    我做小说,是开手于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学革命”的时候的。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个革命的运动。

    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

    然而我那时对于“文学革命”,其实并没有怎样的热情。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

    这些话都说得非常坦白,合乎事实。他承认他自己的小说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也正因为有鲁迅这样的革命文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