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辛亥革命与鲁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要把中国变成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我们现在个个人懂得毛主席的话,因为我们亲眼看见了伟大的革命胜利,受了教育,有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可是在辛亥革命当时,道理还在闷葫芦里。在一开始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人有,鲁迅是其一。为什么失败?鲁迅也只有苦闷,一时没有找到它的真正原因。

    我们已经说过,鲁迅留学日本,很有学日本维新的意思。“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毛主席现在这样向我们发问,可是鲁迅当时还正在老老实实用功做学生,不可能懂得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这是一件事情。再一件事,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在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出现,换句话说,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生长了一个新的阶级即工人阶级。当时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没有传到中国来,鲁迅自然不可能考虑到领导阶级的问题,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他归咎于农民以及一般小市民为“愚弱的国民”,怀疑群众的力量。这便是鲁迅失望、苦闷的原因。同时他的革命爱国精神格外加深,可以说他长期处于一种孤独痛苦的心境当中。他在辛亥革命前两年回国。他同情辛亥革命,参加了革命团体(光复会),同时他讽刺辛亥革命。这个态度他在日本留学时就表现着。在《朝华夕拾》里面《范爱农》这一篇文章里,他记载着当时在东京的留日学生的情形,当然都是些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他自己也在内,听了徐锡麟被杀的消息,“人心很愤怒”。接着就有这么的句子:“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分明是讽刺的口吻了,说着“照例”。在同一篇文章里,叙到辛亥革命的前一年,他在绍兴做教员,会见了东京分别的范爱农,文字并不少,等到言入革命,真是说时迟那时快的样子,只是这么的两句:“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鲁迅不满的心情可想而知了。然而鲁迅的笑容也确实是可掬的,他接着这样写: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

    他于一九一二年离开绍兴,同年往北京,以后长期在北京(直到一九二六年秋被迫南下)。《头发的故事》是他用小说体裁写他一九二〇年在北京对双十节的感慨,我们且抄出这些来: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

    “我也是忘却了纪念的一个人。倘使纪念起来,那第一个双十节前后的事,便都上我的心头,使我坐立不稳了。

    “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

    “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

    “我不堪纪念这些事。

    “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来谈谈罢。”

    对于鲁迅确是有一件得意的事,便是辛亥革命剪了辫子,便是《头发的故事》的主题。说他是悲痛也可以,说他是讽刺也可以。

    在北洋军阀时期住过北京的人,对《头发的故事》所描写的北京双十节的情形,虽然文字不多,现实的意义甚大,真只有鲁迅一鳞一爪反映出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