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夷夏篇第十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夷夏者,谓夷与夏之观念,在今语为民族意识。《公羊·成十五年传》:“《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非尊己而卑人也,内外亲疏之情,出于自然,不独夏对夷有之,夷对夏亦宜然,是之谓民族意识。当国家承平及统一时,此种意识不显也;当国土被侵陵,或分割时,则此种意识特著。身之生民族意识显著之世,故能了解而发挥之,非其世,读其书,不知其意味之深长也。

    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将发兵击鲜卑、乌桓,刘宣等谏曰:“晋人奴隶御我,今其骨肉相残,是天弃彼,而使我复呼韩邪之业也。鲜卑、乌桓,我之气类,可以为援,奈何击之!”

    注曰:鲜卑、乌桓,东胡之种,与匈奴同禀北方刚强之气,又同类也。(卷八五)

    此所谓民族意识也。鲜卑、乌桓,时未混同于汉,故刘宣引以为气类。刘宣者,渊之从祖也。渊之兴,国号汉,本欲自居于华,惜乎为日尚浅,未能泯然无间也。

    晋怀帝永嘉三年,汉安东大将军石勒,寇钜鹿常山,集衣冠人物,别为君子营。

    注曰:石勒起于胡羯饿隶,而能如此,此其所以能跨有中原也。(卷八七)

    衣冠人物,谓中原之知识分子。《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石勒其知此道乎!

    晋元帝建武元年,处士辽东高诩说廆曰:“霸王之资,非义不济。今晋室虽微,人心犹附,宜遣使江东,示有所尊,然后仗大义以征诸部,不患无辞矣。”

    注曰:晋室虽衰,慕容、苻、姚之兴,其初皆借王命以自重。(卷九〇)

    借王命自重,犹言拥护中央,其始叛晋者匈奴羯耳,鲜卑氐羌,犹奉王命,及晋内乱不已,坚凝之力衰,乃各据地自立,而成历史上所谓五胡乱华之局。

    晋元帝太兴二年,石勒重禁胡人不得陵侮衣冠华族。

    注曰:华族,中华之族也。勒胡人也,能禁其丑类不使陵暴华人及衣冠之士,晋文公初欲俘阳樊之民,殆有愧焉。(卷九一)

    此有感于士流之被侮辱也。元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同厮养,见《元史》一二五《高智耀传》。晋文公欲俘阳樊之民,见《左·僖廿五年传》。

    又,慕容廆以高瞻为将军,瞻称疾不就,廆数临候之,抚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不在他也。今晋室丧乱,孤欲与诸君共清世难,翼戴帝室。君中州望族,宜同斯愿,奈何以华夷之异,介然踈之哉!”

    注曰:以瞻薄廆起于东夷,不肯委身事之,故有是言。(卷九一)

    太兴三年,石虎攻厌次,执邵续,勒以为忠,释而礼之,以为从事中郎。因下令:“自今克敌,获士人,毋得擅杀,必生致之。”

    注曰:勒礼续,而终于杀续,所以令生致士人者,不过欲使之从己耳。(卷九一)

    元初亦尝怀柔士人,然终以受歧视故,不能安于其位。《癸辛杂识》续集下,言:“丙子春,三学归附士子入燕者九十九人,至至元十五年戊寅,所存者止一十八人。”未知其逃亡乎?抑死亡乎?然三年之间,亡者大半,其因受鄙贱而不乐为之用,亦昭然矣。

    又,裴嶷至建康,盛称慕容廆之威德,朝廷始重之。帝谓嶷曰:“卿中朝名臣,当留江东,朕别诏龙骧,送卿家属。”嶷曰:“臣少蒙国恩,若得复奉辇毂,臣之至荣。但以旧京沦没,名臣宿将,莫能雪耻,独慕容龙骧竭忠王室,志除凶逆,故使臣万里归诚。今臣来而不返,必谓朝廷以其僻陋而弃之,孤其嚮义之心,此臣之所甚惜,不敢徇私而忘公也。”

    注曰:谓留江东,乃是徇一身之私计,归棘城,则可辅廆以讨贼,乃天下之公义也。嶷之心,盖以廆可与共功名,鄙晋之君臣宴安江沱,为不足与共事而已。(卷九一)

    裴嶷出处,与高瞻相反,而夷夏观念则同。所不同者,嶷以廆为可与,瞻以廆为不可与耳。

    晋成帝咸和八年,赵主勒遣使来修好,诏焚其币。

    注曰:晋虽未能复君父之雠,而焚币一事,犹足舒忠臣义士之气。(卷九五)

    此与深宁王氏之说,同一感慨。《困学纪闻》十三曰:“焚石勒之币,江左君臣之志壮矣。”阎百诗曰:“王氏得毋自伤其本朝乎!”

    晋穆帝永和五年,冉闵之篡石赵也,下令城中曰:“今日已後,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或高鼻多,滥死者半。

    注曰:赵人谓中国人也。高鼻多,其状似羯胡,故亦见杀。(卷九八)

    此有感于金末种人被害之惨也。赵为石氏国号,而身之释之曰“中国人”,盖国号虽易,而民族不改,名为赵人,实皆中国人,犹之金据河北,国号曰金,其民皆中国人也。及其既衰,乃有石氏同样之变。事见《元遗山集》,而《金史》不载,《廿二史劄记》曾揭出之。《遗山集》二十八,《临淄令完颜怀德碑》云:“贞祐二年,中夏被兵,盗贼充斥,雠拨地之酷,睚眦种人,期必杀而後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讬宿,群不逞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馀力,不三二日,屠戮净尽,无复噍类。至于发掘坟墓,荡弃骸骨,在所悉然”云。呜呼!何其酷耶!中国人雅爱和平,非积怨深仇,不应若是,金时虐政,概可知矣。石氏之变,犹是冉闵率之,贞祐之变,则人自为之也。身之特标出赵人为中国人者,明中国人虽爱和平,然不可陵暴之至于忍无可忍也。

    永和十二年,秦遣阎负、梁殊,说凉使称藩,谓江南文身之俗。

    注曰:古者荆蛮之俗,断髪文身,以避蛟龙之害,负、殊以此斥言之耳。是时衣冠文物,皆在江南,且正朔所在也,负、殊吠尧刺由,知各为其主而已。(一〇〇)

    阎负、梁殊者,亦中国人,时其地为苻氏所据,故仕于秦,何遽谓江南为文身之俗耶!是知习俗移人,久而忘本,甚矣边疆之不可长沦于敌也!

    晋穆帝升平二年,燕泰山太守贾坚屯山茌,荀羡引兵生擒之,羡谓坚曰:“君父祖世为晋臣,奈何背本不降?”坚曰:“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

    注曰:坚发此言,江东将相其愧多矣。(一〇〇)

    贾坚之言虽不道,然晋人亦当以此自儆。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秦王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

    注曰:王猛事秦,亦知正统之在江南,徐光之论非矣。(一〇三)

    此有感于金时汉相之不敢沮伐宋也。王猛究竟非凡,异乎阎负、梁殊之所云矣。徐光则尝谓勒:“陛下既苞括二都,为中国帝王,彼司马家儿复何异玄德,李氏亦犹孙权。符箓不在陛下,竟欲安归?”语见《晋书·石弘载记》,盖不由衷之言也。彼岂不知“正统之在江南”哉,阿媚取宠耳。《元遗山集》十八《杨雲翼碑》言:“金自贞祐以后,主兵者不能外禦大敌,而取偿于宋,频岁南伐。有沮其兵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进士至宰相,于他事无不言,独论南伐,则一语不敢及”云。呜呼!何以不敢及,避袒中国之嫌耳。进士至宰相,谓中国人之为宰相者。金朝宰相,以内属外戚,与国人有战伐之功者为多;潢霫之人,以门阀见推者次之;参用进士,则又次之。《元遗山集》十六《张万公碑》,谓:“宰相参用进士,特以示公道,人望焉尔。轩轾之权既分,疏密之情亦异。孤立之迹,处乎危疑之间,难入之言,夺于众多之口。故凡在此位者,必以苟容为得计,循默为知体”云。刘祁《归潜志》十二,论金国之亡,亦谓其“偏私族类,疏外汉人,机密谋谟,汉相不得预。故当路者唯知迎合其意,谨守簿书而已”。由是观之,徐光不足道,以王猛得君之专,亦临终而后敢沮伐晋,则夷夏之嫌深矣,身之所以为仕于夷者危也。

    晋孝武帝太元七年,秦王坚锐意欲取江东,阳平公融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

    注曰:会,要也。言大要中国正朔相传,不归夷狄也。(一〇四)

    正朔不归夷狄,乃当时一般公论,不独苻融言之。刘聪卒时,太子粲即位,靳準执而杀之,谓安定胡嵩曰:“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今以传国玺付汝,还如晋家。”此一事也。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常戒诸子曰:“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竭尽臣节,无为不义。”此又一事也。呜呼!晋泽实浅,何由得此。更可以杨盛父子之事观之,《宋书·氐胡传》:“晋安帝以杨盛为仇池公,永初三年,封武都王,以长子玄为世子。武都王虽为蕃臣,犹奉义熙之号,子玄乃改奉元嘉正朔。初,盛谓玄曰:‘吾年已老,当为晋臣,汝善事宋帝。’故玄奉焉。”然则盛之心无所分晋宋也,特以其为中华正统所在而已。如必为晋,则裕之篡,盛当兴师讨逆,否亦当抗颜独立,胡为委顺如此,此皆足与苻融之言相印证者,中国人所以有信心恢复中原也。

    太元八年,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

    注曰:慕容垂,鲜卑也,姚苌,羌也,其国皆为秦所灭,虽曰臣服,其实仇雠。(一〇五)

    苻融深了解民族意识,与靖康中监察御史马伸上金主《乞存赵氏状》,言颇相类,曰:“窃观今日计议之士,多前日大辽亡国之臣,画策定计,所以必灭宋者,非忠于大金也,特假威以报怨耳。”语载《东都事略·张邦昌传》,以为状出秦桧。时桧为臺长,故署其名。《玉照新志》三,及《宋史·马伸、秦桧传》皆曾辨之。

    晋安帝隆安二年,杨佺期自以其先汉太尉震,至父亮,九世皆以才德著名,矜其门地,谓江左莫及。有以比王珣者,佺期犹恚恨。而时流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

    注曰:佺期曾祖準,晋太常,自震至準,七世有名德。祖林,少有才望,值乱没胡。父亮,少仕伪朝,後归晋,比王、谢诸家为晚。亮及佺期,皆以武力为官,又与伧荒为婚,故云失类。(一一〇)

    晋室之乱,士人晚渡者,南朝恒以伧荒遇之。然早渡固为见幾,晚渡亦未为後义,顾视其能否不变于夷耳。迟迟其行,去父母国之道也。且恢复之望,一日未绝,所食者吾之毛,所践者吾之土,亦何愧乎!惟杨亮少仕伪朝,其子尚自矜门地,斯为可哂耳。

    隆安三年,魏主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对曰:“莫若书籍。”珪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珪从之,命郡县大索书籍,悉送平城。

    注曰:魏主珪之崇文如此,而魏之儒风,及平凉州之后始振,盖代北以右武为俗,虽其君尚文,未能回也。呜呼!平凉之后,儒风虽振,而北人胡服,至孝文迁洛之时,未尽改也。用夏变夷之难如是夫!(一一一)

    由晋隆安三年,至魏平北凉,凡四十年,又至孝文迁洛,凡五十五年,共九十五年,而夷风未尽改也。“善人为邦百年,而后可以胜残去杀”,信矣!

    又,先是魏主珪围中山,久未下,军乏食,问计于群臣,崔逞对曰:“桑椹可以佐粮,飞鸮食椹而改音,诗人所称也。”珪虽用其言,听民以椹当租,然以逞为侮慢,心衔之。

    注曰:《诗》:“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注》云:“鸮,恶声之鸟也。鸮恒恶鸣,今食桑椹,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珪本北人而入中原,故衔逞以为侮慢。(一一一)

    珪固多疑,然亦因夷夏观念过深,所以衔此。《癸辛杂识》续集下,言:“盐官县学教谕黄谦之,甲午岁题桃符云:‘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为人告之官,遂罢去。”“怎生呵”,“那般者”,为元时诏令常用句语,盖由北语翻译而成,亦以其侮慢而衔之也。

    又,燕主宝之败也,民部尚书封懿降于魏,珪以懿为都坐大官,问以燕氏旧事,懿应对疏慢,亦坐废于家。

    注曰:珪盖自疑,以为衣冠之士慢之也。(一一一)

    民族意识,人皆有之,故身之独拈出魏主珪之隐。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河西王蒙逊,闻太尉裕灭秦,怒甚。门下校郎刘祥入言事,蒙逊曰:“汝闻刘裕入关,敢研研然也!”遂斩之。

    注曰:河西士民,乃心晋室,蒙逊胡人,窃据其土,闻裕入关,虑其响应,故斩祥威众,以镇服其心也。姦雄之喜怒,岂苟然哉!《魏书·沮渠传》作“妍妍”,华人服饰,妍靡自喜,故蒙逊云然。妍读如字,音义皆通,当从《魏书》。(一一八)

    刘裕入关消息,传至河西,蒙逊闻之怒,刘祥闻之欣欣然有喜色。同在一城,心理何差异若此,民族意识使然也。

    晋恭帝元熙元年,夏主勃勃徵隐士京兆韦祖思,祖思既至,恭惧过甚,勃勃怒曰:“我以国士徵汝,汝乃以非类遇我,汝昔不拜姚兴,今何独拜我?我在,汝犹不以我为帝王;我死,汝曹弄笔,当置我于何地邪?”遂杀之。

    注曰:勃勃之杀祖思,虐矣。然祖思之恭惧过甚,勃勃以为薄己而杀之,则勃勃为有见,而祖思为无所守也。(一一八)

    赵绍祖《通鉴注商》曰:“祖思无所守,诚如胡氏之言,若勃勃杀祖思为有见,不知此何所见也。”赵君昧于夷夏观念,故不知身之所云。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司徒崔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北人无不忿恚。

    注曰:北人,谓其先世从拓跋氏来自北荒者。(一二五)

    南人北人,所指至无定,燕蓟之人,亦曰北人。今谓其先世来自北荒者,明所指非中国人也,浩卒因此被族诛。宇文虚中之在金也亦然,《宋、金史》本传,皆言其好讥讪,见女直人,辄以矿卤目之,贵人达官,积不能平,告以谋反,老幼百口,同日被焚死,惨与崔浩同。元遗山以虚中冠《中州集》,极称其冤也。

    元嘉二十八年,魏主遗臧质书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卿若杀之,无所不利。”

    注曰:自苻、姚据关中,其种类蕃滋,虽其国已灭,而其种实繁。“杀之无不利”,言于魏国无所不利。(一二六)

    国与种之别,此条至为明显。经若干年,语言文字,姓氏衣服,乃至血统,与中国混而无别,则同为中国人矣,中国民族老而不枯者此也。

    又,质又与魏众书曰:“尔语虏中诸士庶,佛狸所与书,相待如此。尔等正朔之民,何为自取糜灭,岂可不知转祸为福邪。”

    注曰:以魏主书言其兵鬥死,正减国中贼也,因而携之,術莫近乎此矣。魏主得质此书,岂不悔前所与质书乎?中原之民,本禀汉晋正朔,故谓之正朔之民(一二六)

    魏主与臧质往复书,虽寥寥数行,于民族意识,可谓发挥尽。是时中原虽为魏所据,而其民皆曾奉汉晋正朔,固不忘中国也。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魏任城王澄,以王肃羁旅,位加己上,意颇不平。

    注曰:王肃本江南人,而奔魏,故以为羁旅。肃为尚书令,而澄为右僕射,故以为位加己上。(一四二)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