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三藏圣教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先是,驸马高履行,请帝为其父撰碑。至是帝谓之曰:“汝前请朕为汝父作碑,今气力不如昔,愿作功德为法师作序,不能作碑,汝知之。”

    贞观二十五年,幸玉华宫,宣玄奘至,问以所翻经论。玄奘上新翻经论九本,又请经题。上乃出之,名《大唐三藏圣教序》,于明月殿命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对群僚读之。其辞曰:

    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宗虚,乘幽控寂,弘渗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士,腾汉廷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指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乣。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此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双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棲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以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颐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教,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江海。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讬。譬夫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读罢,百僚称庆,玄奘复表谢。皇太子(即高宗)又制述圣记文赐之,移住慈恩寺。

    高宗即位,恩遇尤隆。显庆二年,驾幸洛阳,玄奘亦陪从。自离京洛,岁月已迈,今因扈从,暂得还乡。游览旧尘,问访亲故,沦丧将尽。唯有姊一人,适瀛州张氏。遣使迎来,相见悲喜,问姊父母坟垄所在,躬自扫谒。为岁久荒颓,乃觅地改葬。

    后魏孝文帝自代徙都洛阳,于少室山北,造少林寺。因山势之高卑,有上方下方之称,都一十二院。东据嵩岳,南面少峰,北依高岭,兼带三川。其西台最为秀丽,即菩提留支译经处也。寺西北岭下,缑氏县之东南,凤凰谷陈村,又名陈堡谷,即玄奘所生地也。以地既清幽,又依父母之邦,表请住少林寺。不许。麟德元年二月,终于长安西明寺,寿六十有三。帝哭之,辍朝三日,谓左右曰:“朕失国宝。”凡五下御札,褒恤葬事,四方会葬者,可百余万人。送葬之盛,前后无比。

    【批评】

    《大唐三藏圣教序》,首叙佛典之玄妙,次述玄奘之劳苦。不夸张国家之声威,异域之恭顺,立言最为得体。至文词之美,又其余事。太宗亲集右军书,刻此文于石,至今流传万本,书家莫不奉为楷则。

    世多议沙门弃世离俗,有伤忠孝。今观玄奘,以佛经化浇俗,以征辽谏太宗,可不谓之忠乎?年老还乡,改葬父母,愿住少林,亦白云亲舍之意,可不谓之孝乎?彼出家人且能如此,吾辈可勿勉之。

    先前驸马高履行,曾经请求太宗为他父亲撰写碑文,到这时太宗告诉他:“你之前请求我为你父亲写碑文,现在我的精力大不如前了,希望这次能积累功德,为法师写序文,不能为你写碑文了,你要知道这件事。”

    贞观二十五年,太宗驾幸玉华宫,宣召玄奘,问他翻译的经论。玄奘呈上刚刚翻译的九本经论,又请求太宗题名。太宗于是题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命令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在明月殿对群臣朗读。其序言为: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生命;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因此观察天地间的变化,即使是凡愚之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智慧的人也极少能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但是天地包含的阴阳变化而让人们容易懂得,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以研究透,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发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传送着福德直到如今。佛道中寓含的神妙道理和高深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无法知道它的边际;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