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太宗之待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玄奘行至于阗,乃为于阗王(王之先祖即无忧王之太子,本曰地乳资成,故于阗王音称地乳国)所留,未获即还,因修表使高昌人逐商件入朝,陈已往昔印度求法,今得还归到于阗。盖虑太宗追咎既往,故留以待命也。其表曰:

    沙门玄奘言:奘闻马融该赡,郑玄就扶风之师;伏生明敏,晁错躬济南之学。是知儒林近术,古人犹且远求,况诸佛利物之玄踪,三藏解缠之妙说,敢惮涂遥而无寻慕者也?玄奘往以佛兴西域,遗教东传,然则胜典虽来而圆宗尚阙,常思访学,无顾身命。遂以贞观三年四月,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践流沙之浩浩,涉雪岭之巍巍,铁门巉险之途,热海波涛之路。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中间所经五万余里,虽风俗千别,艰危万重,而凭恃天威,所至无鲠,仍蒙厚礼,身不苦辛,心愿获从。遂得观耆阇崛山,礼菩提之树;见不见迹,闻未闻经。穷宇宙之灵奇,尽阴阳之化育;宣皇风之德泽,发殊俗之钦思。历览周游,一十七载。今已从钵罗耶伽国,经迦毕试境,越葱岭,渡波谜川,归还达于于阗。为所将大象溺死,经本众多,未得鞍乘,以是少停(按:奘师前为沙河失经,到此更使人往屈支疏勒访求)。不获奔驰,早谒轩陛,无任延仰之至。谨遣高昌俗人马玄智,随商侣奉表先闻。

    使还,蒙恩敕降使迎劳。诏曰: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其国僧解梵语及经义者,亦任将来。朕已敕于阗等道,使诸国送师人力鞍乘,应不乏。令燉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沫迎接。

    奉敕已,即进发,于阗王资饯甚厚。乃得展转达于汉境,既至沙洲(今甘肃敦煌县),又附表。时帝在洛阳宫,表至,知玄奘渐近,勅西京留守房玄龄使有司迎待。

    玄奘闻上将伐辽东,恐稽缓不及,乃倍道而进,以贞观十九年正月至西京,谒帝于洛阳宫。帝迎慰甚厚。既而坐讫,帝曰:“师去何不相报?”奘谢曰:“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懼。”帝曰:“师出家与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但念彼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奘曰:“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帝曰:“此自是师长者之言,朕何敢当也。”

    帝又广问异域之事。自雪岭以西,印度之境,玄奘既亲游其地,考察疆邑,耳闻目览,记忆无遗,随问酬对,皆有条理。帝大悦,因劝其还俗,将以官之。玄奘谢曰:“玄奘少践缁门,服膺佛道,玄门是习,孔教未闻。命遗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固辞乃止。时帝即日将亲往辽东,兴师伐罪,欲玄奘随行。辞曰:“陛下东征,大军奉卫,罚乱国,诛贼臣,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効,虚负途路费损之惭。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奏,伏愿天慈哀矜。”帝信纳而止。返长安,住弘福寺,专翻经典。贞观二十年秋,新译经论现了,表上之。

    【批评】

    据佛教家言,谓如来灭后,诸比丘遂倡异议。五六百年,大乘绝响,马鸣菩萨起,始作《大乘起信论》以正之。而小乘论师,群焉集矢,至谓大乘非佛所说。迨玄奘西游取经,印度大乘,犹属尾声,而起信论一书,已成坠典。玄奘译唐为梵以归之,而印度始如有大乘教法相一宗,久已式微。玄奘在印度,从戒贤论师,尽得其道,归后以授其弟子窥基,而此宗复盛。据此二事,则玄奘此行他事且勿论,其关于宗教者已极重大。

    观太宗之待遇,玄奘知帝诚,非常人也。礼远归之僧,而不厌其烦陈;尽命之罪,而不念其过;隆翻经之典,则儒释并容;询异域之情,则雄图如见。至于玄奘,辞轩冕而愿乐清净,谏征伐而婉托经律,其高亦不可及。

    玄奘走到于阗的时候,被于阗王(于阗王的祖先是无忧王的太子,本来叫地乳资成,所以于阗王也叫地乳国)留住,没有马上离开,就写奏表派高昌人跟随商人入朝,陈述以前去印度求经的事,现在回国到了于阗。因为担心太宗追究以前的过失,所以留住高昌等待君命。奏表中说:

    沙门玄奘奏言:我听说,马融值得人供养,因此郑玄跟随这位扶风人学习古文经;伏生聪敏惠达,因此晁错从他那里传下《尚书》。所以古时候的读书人学问渊博尚且还继续研究,何况一些佛教圣物的踪迹、三藏解缠的精妙学说,怎么会因为惧怕路途遥远就不去追求呢?我以前因为佛教在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