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注孝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公二十岁成进士,除奉礼郎。自此以后,即视其身非己之身,为报国之身矣。范文正公(名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谥文正)作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公之忠诚,岂出文正下哉?乃登第未久,连遭大故,服丧累年,闭户而注孝经。公著书之业,盖由此始。

    诸经中以孝经为最切要。朱子官南康军时(今江西南康县),特以《庶人》之孝章(在《孝经》中),劝人持诵,谓胜于持诵佛号。明初人郭守正采集史传,作《二十四孝》,至今传诵(世俗所行《二十四孝》无撰人名氏,《永乐大典》采之,题郭守正名),可见秉彝攸好,人类皆莫能外。故公常曰:“《孝经》、《论语》,其文虽不多,而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公所著孝经,不用今文,而用古文,名曰《古文孝经指解》。公以为身居散秩,犹当借文章以报国。书成乃表上之,今其书已亡,惟本集中犹存自序一首,录之使人得见其旨趣焉。

    《古文孝经指解》序:

    圣人言则为经,动则为法,故孔子与曾参论孝,而门人书之,谓之孝经。及传授滋久,章句漫差。孔氏之人,畏其流荡失真,故取其先世定本,杂虞、夏、商、周之书及《论语》,藏诸壁中。苟使人或知之,则旋踵散失,故虽子孙不以告也。遭秦灭学,天下之书,扫地无遗。汉兴,河间人颜芝之子得孝经十八章。儒者相与传之,是为今文。及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古文始出,凡二十二章。当是之时,今文之学已盛,故古文排摈不得列于学官。独孔安国及后汉马融为之传,诸儒党同疾异,信伪疑真。是以历载累百,而孤学沉厌,人无知者。隋开皇中,秘书学士王逸于陈人处得之,河间刘炫为之作稽疑一篇,将以兴坠起废,而时人已多讥笑之者。及唐明皇开元中,诏议孔郑二家,刘知几以为宜行孔废郑。于是诸儒争难蜂起,卒行郑学。

    及明皇自注,遂用十八章为定。先儒皆以为孔氏避秦禁而藏书,臣窃疑其不然。何则?秦世科斗之书废绝已久,又始皇之十四年,始下焚书之令,距汉兴才七年耳,孔氏子孙,岂容悉无知者,必待恭王然后乃出?盖始藏之时,去圣未远,其书最真。与夫他国之人,转相传授,历世疏远者,诚不侔矣。且《孝经》与《尚书》,俱出壁中,今人皆知尚书之真,而疑孝经之伪,是何异信脍之可啖,而疑炙之不可食也。嗟乎!真伪之名,皦若日月,而历世争论,不能自伸。其中异同不多,然要为得正,此学者所当重惜也。前世中孝经多者五十余家,少者亦不减十家。今秘阁所藏,只有郑氏、明皇及古文三家而已,其古文有经无传。案:孔安国以古文时无通者,故以隶体写尚书而传之。然则论语孝经,不得独用古文。此盖后世好事者,用孔氏传本,更以古文写之,其文则非,其语则是也。

    夫圣人之经,高深幽远,固非一人所能独了,是以前世并存百家之说,使明者择焉,所以广思虑,重经术也。臣愚虽不足以度越前人之胸臆,窥望先圣之藩篱,至于时有所见,亦各言尔志之义,是敢辄以隶写古文为之指解。其今文旧注有未尽者,引而伸之,其不合者,易而去之,亦未知此之为是,而彼之为非。然经犹的也,一人射之,不若众人射之,其为取中多也。臣不敢避狂僭之罪,而庶几于先王之道,万一有所裨焉。

    【批评】

    朱子知南康时,示俗文云:“《孝经》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以上《庶人章》正文五句,系先圣至圣文宣王所说。奉劝民间逐日持诵,依此经解说,早晚思维,常切遵守,不须更念佛号、佛经,无益于身,枉费力也。

    温公《家范》录《孝经》“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凡五句,每句各引经史以证之,后人名此为五致,可见孝道之重,而温公此书不徒作矣。

    郑康成《六艺论》云:“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抉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会之。”从知《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也,后生小子焉可忽哉?

    司马光二十岁考中了进士,被授予奉礼郎一职。从此以后,他便认为自己的身体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是用来报效国家之身了。范文正公(名叫仲淹,字希文,是苏州吴县人,谥号为文正)做了秀才时,便把国家的兴衰当做自己的责任。司马光的忠诚,哪里比范仲淹少啊?他考中进士不久,家里接连遭遇丧事,连续多年带孝守丧,于是他在家闭门注解《孝经》。司马光著书的事业,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在各种各样的经书中,《孝经》是最切要的一本书,朱熹在南康军做官的时候(今天的江西省南康县),特意把《孝经》中的《庶人章》摘录出来,让人们去诵读,并说这样比念诵佛号还要有用。明朝初期,郭守正收集历史资料,写了《二十四孝》这本书,到现在人们还在传扬赞颂(世上通行的《二十四孝》,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永乐大典》收录了这本书,并把作者写为郭守正),这也可以看出上天赋予给人的本性美德,每个人都不能不需要它。因此,司马光经常说:“《孝经》和《论语》,它们的字数虽然不多,但教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道理都在书中。”司马光注解的《孝经》,不用《今文孝经》,而是用《古文孝经》,书名叫《古文孝经指解》。司马光身为闲官,却还想凭借自己的文章来报效国家。这本书注解完了之后,他便把书献给了皇上,现在这本书已找不到了,只有他的文集中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