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断求佛行施住相疑

    此疑从前文不住相布施而来。

    功德施菩萨论曰。若菩萨施时法亦不住。云何以相好故行于施耶。百福相等功德法聚。名为世尊。若不住法。云何得成诸佛体相。为遣此疑。故经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傅大士颂曰。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虚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通曰。法身如来者。来而未尝来也。故曰如来。凡夫见其来。执之为有相。恒住于有以为修因。二乘见其不来。执之为无相。恒住于无以为修因。菩萨已知报化非有。离凡夫见。已知法身非无。离二乘见。但趣向佛乘。犹存法爱。今闻六度修行之时。自六尘以至菩提涅槃。一切诸法不应住着。将何所持循而证法身耶。佛以法身若即相者。则即相可以见如来。法身若离相者。则离相可以见如来。即之不可。离之不可。故不应住于法而证法身也。不即则见其未尝来。不离则见其未尝不来。故曰即见如来。三谛圆融。因果一契。方与无上菩提相应也。

    刊定记曰。佛问须菩提。于汝意中。还可用三十二相之身。见法身如来。为不可耶。空生见佛举相以问。即知不得相求。故答云。不也。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恐末代众生不达此理。取相为真。故复自徴其意云。以何义故。不可以三十二相见法身如来耶。以如来所说三十二相之身。即非法身之相故。以三十二相者。由多劫修行成就。堕在有为之数。当为生住异灭四相所迁。况对机宜有无不定。焉可将此而为法身。若法身佛体者。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无有变迁。不可破坏。异此有为。故说三十二相不是法身相也。

    弥勒菩萨偈曰。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三相即四相。以住异同时。故合为一耳。此须菩提所见。已知法身无相。犹未明法身不离乎相也。故佛印可之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之相。皆从妄念而生。妄念本空。无有自性。念尚无性。况所现相而实有耶。不但三十二相如幻不实。凡世出世间一切圣凡等相皆非实也。相既非实。非相即实。将无离此虚妄之相。别求无相之佛耶。故又遮之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法身无相。非离诸相外。别有法身也。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故。但亡分别。相自不生。相既不生。唯一真实。此真实者。即寓于虚妄之中。即真即妄。即妄即真。人但见其相。我见其非相。如相马者。得之牝牡骊黄之外。即见真如自性法身如来也。

    宝积如来解曰。如来真身本无生灭。湛然常住。托阴受形。同凡演化。入神母胎。擐此凡相各别。故云如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颂曰。凡相灭时性不灭。真如觉体离尘埃。了悟断常根果别。此名佛眼见如来。不但三十二相。相即非相。是名如来。凡世出世间一切诸相。相皆无相。无非真如无为法体。一真平等无二无别。总法界性为一法身。如是见者。由证乃知。故不以虚妄之相见如来。而以微妙之相见如来也。法身既不可以相见。亦不可以离相见。则求佛者。固不可以执相求。亦不可以离相求。果本无住。因亦无住。若能远离众生希望。不住于有。乃至法身亦无所得。不住于无。恒如是行不住于相。即于佛身速得成满。又何疑于因果不相符耶。

    天童举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法眼云。若见诸相非相。即不见如来。拈云。世尊说如来禅。法眼说祖师禅。会得甚奇特。不会也相许。万松自赞其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眉毛眼上。不费半星气力。向释迦法眼分疆列界处方便讲和。一统天下。岂非好事。天童如来禅祖师禅。更不敢妄生分别。会得奇特且置。既不会。为甚也相许。不见道打破大唐国。觅个不会底不得。以上诸尊宿。发明诸相非相一种消息。不妨各出手眼。非觌面如来。固不能操纵如此。

    ○二断因果俱深无信疑

    此疑从前无住行施.非相见佛两段经文而来。无住行施。因深也。无相见佛。果深也。如我亲承。方能领悟。末世钝根。云何信受。既不信受。将无空说耶。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傅大士颂曰。因深果亦深。理密奥难寻。当来末法世。唯恐法将沈。空生情未达。闻义恐难任。如能信此法。定是觉人心。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傅大士颂曰。信根生一念。诸佛尽能知。生因于此日。证果未来时。三大经多劫。六度久安施。熏成无漏种。方号不思议。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傅大士颂曰。人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遍计虚分别。依他碍不通。圆成沈识海。流转若飘蓬。欲识无生处。心外断行踪。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傅大士颂曰。有因名无号。无相有驰名。有无无别体。无有有无形。有无无自性。妄起有无情。有无如谷响。无著有无声。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傅大士颂曰。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人法知无我。悟理讵劳筌。中流仍被溺。谁论在二边。有无如取一。即被污心田。

    通曰。此段经文。括尽一经旨趣。故傅大士颂之极详。此经以无相为体。无住为宗。体无相不可以意想窥。用无住不可以执情度。古德云。如太末虫处处能泊。唯不能泊于火??之上。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此其所以为甚深也。云何无相。谓无人我相。无法我相。云何无住。谓不住于相。不住于法。不住于非法。无相何以为果。无住何以为因。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本来无相。只为心有所住。便于无相之体不得圆满。所以摄有相归无相者。在观照智也。如象胁经说。若出生死。证涅槃界。爱非爱果。法非法因。一切皆舍。虽正因正果。尚在所舍。此甚深般若。最为难信之法也。

    刊定记云。初善现闻此因果俱深章句。不胜庆幸。始者但知无相。而不知即相无相之深果。始者但知常住。而不知住而无住之深因。以佛世时。尚有难信此深法者。不知现在当来。能有众生闻是章句生真实信心。以为实有是事否耶。佛为遣此疑。故诃劝之曰。莫作是说。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闻法生信。岂谓无人。如佛灭后。后五百岁。凡五个五百。初五百中解脱牢固。二五百中禅定牢固。三五百中多闻牢固。四五百中塔寺牢固。后五百中斗诤牢固。此则教力渐衰。正法将灭之时。有持戒修福者。戒定具足。能发慧觉。以此为实。正解因果甚深义趣。而无颠倒之惑者矣。

    弥勒菩萨颂曰。说因果深义。于后恶世时。不空以有实。菩萨三德备。

    若无戒定慧三德。孰能以此为实而生信耶。当知是人于多佛所久事善友。习闻正法。则缘胜也。种诸善根。三毒久伏。六度增长。则因胜也。因缘俱胜。方生实信。是知实信诚不易得。无论闻是章句。实信一切诸佛本来清净。一切众生尽成佛道。乃至一念净信此经。是诸佛因。是诸佛果。如是信经之人。得福无量。犹如十方虚空。不可思量。

    弥勒菩萨偈曰。修戒于过去。及种诸善根。戒具于诸佛。亦说功德满。

    如来于彼咸悉知见。凡夫知以比智。见以肉眼。故有不知不见。如来于见处即知。非比智知。知处即见。非同肉眼见。故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也。

    弥勒菩萨偈云。佛非见果知。愿智力现见。求供养恭敬。彼人不能说。

    得福有二。谓生得.取得。生者。正修福业。能生善因。即信解持说者也。取者。即今熏成种子。后感将来果报也。此诸供养恭敬。非比智知。非肉眼见。故曰彼人不能说。

    以何义故。信经之人得如是无量福德耶。是诸众生。如是持说。如是熏修。无复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已得人无我慧。无复执于有为之法相。亦无执于无为之非法相。得法无我慧。人法俱空。量等太虚。故其福德不可量也。

    四相固云相矣。法与非法属于分别。何以亦谓之相耶。为其所分别者。不离我我所相。起法非法想。非于无我土木等生分别也。

    弥勒菩萨偈曰。彼寿者及法。远离于取相。亦说知彼相。依八八义别。

    人我四相。法我四相。共成八义。略有浅深。般若能知八义远离于相。即谓具慧。如执自五蕴种种差别为我。计诸蕴既谢。复取诸趣为人。计诸蕴流转相续不断为众生。计一生命根常住为寿者。此凡夫所著有为粗相也。

    弥勒菩萨偈曰。差别相续体。不断至命住。复趣于异道。是我相四种。此之谓也。

    若除四相。即于相除之可也。何为复不住于法.非法耶。若心取于色相者。贪恋五尘之境。以是为因。即着诸蕴幻质四相。若心取有为之法。离境求心。以是为因。即着正悟了觉四相。比例而观。若心取无为之法。诸法皆空。以是为因。即著于舍藏法执四相。其可谓之无相法身乎。

    弥勒菩萨偈曰。一切空无物。实有不可说。依言词而说。是法相四种。盖指此也。

    一切空者。即人空.法空见也。人法俱空。都无分别。即实有不可说也。虽不可说。不是顽空。但依世谛言词而说。即是中道谛也。于此有著有住。不离遍计依他二执。而圆成实性沈于识海。不能证于无相之果。是故修无上菩提正因者。不应取法。不住于生死法也。不应取非法。不住于涅槃法也。二边不住。即归中道。究竟中道亦不应住着也。

    弥勒菩萨偈曰。彼人生信心。恭敬生实相。闻声不正取。正说如是取。

    此何义耶。谓于般若一念生净信者。不如言取义。随顺第一义智。以无住为义故。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如欲济川。先应取筏。至彼岸已。即应舍去。欲度烦恼大流。应修一切善法。既登涅槃岸已。法亦应舍。善法尚不应取。以实相无相故。何况不善非法。离于实相外者耶。以上有无诸法。皆非法也。故不应取。

    弥勒菩萨偈曰。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如人舍船筏。法中义亦然。

    彼证智者。本不住于随顺相应法中。而未证者。必于随顺相应法中而证智。如筏可凭也。亦可舍也。然则文字般若。何为亦应舍耶。为除信经者微细执故。前以信心清净。得福无量。非不正因正果。若细执不除。终为圣道之障。故能于经而离经。于法而离法。但除其病。而不除其体。斯善乎甚深般若之旨矣。

    僧问同安。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此理如何。安云。孤峰迥秀。不挂烟萝。片月横空。白云自异。丹霞颂云。云自高飞水自流。海天空阔漾虚舟。夜深不向芦湾宿。迥出中间与两头。只此迥出中间与两头一语。括尽般若甚深义。傅大士颂谓中流仍被溺。正谓般若亦应舍也。深哉。

    ○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

    此疑从第一疑中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而来。向云佛身无相。若证无相时。法与非法皆舍。即不合有得有说。何故世尊以一念相应正智现觉。于诸法有所说耶。有说即堕有为。安在其无为耶。为遣此疑。故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傅大士颂曰。菩提离言说。从来无得人。须依二空理。当证法王身。有心俱是妄。无执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遥出六尘。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傅大士颂曰。人法俱名执。了即二无为。菩萨能齐证。声闻离一非。所知烦恼尽。空中无所依。常能作此观。得圣定无疑。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傅大士颂曰。宝满三千界。赍持作福田。唯成有漏业。终不离人天。持经取四句。与圣作良缘。欲入无为海。须乘般若船。

    通曰。如来无住妙法。大不可思议。论实际理地。一无所得。以普利群生之故。不妨现起种种形相言音。凡有见闻。靡不获益。其实于诸法性。离诸分别。不由作意。得即无得。说即无说。是为中道第一义谛也。空生但明法身边事。故以如来无得无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世尊却指出法身向上事。不妨一切诸佛从此生。无上菩提法从此出。但所谓佛与法者。即非佛与法。皆无所得故。如是妙法。有能信受者。福德真不可量也。

    刊定记曰。佛问须菩提。于汝意中所谓如何。谓我得菩提为不得耶。谓我说法为不说耶。须菩提一向解空。岂不知佛有三种。一者法身佛。二者报佛。三者化佛。今世尊即是化身。此乃元非证觉。亦不说法度生。故无有定法名得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此何以故。以如来所说无上菩提之法。非耳能听。不可取故。非口能宣。不可说故。欲言其有。则无状无名。一切法无实体相故。本未尝有也。故曰非法。欲言其无。则圣以之灵。真如无我相实有故。又未尝无也。故曰非非法。以为法则又非法。以为非法则又非非法。说者既不二说。听者亦不二取。故谓如来无得无说也。

    弥勒菩萨偈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不二取者。不取法.非法也。岂惟如来为然。一切贤圣依真如法清净得名。皆是此无为之法。无为本无所作为。故不见其有。不见其无。无为即无可分别。故不得而取。不得而说。彼之自性。远离言语相。非可说事故。但贤人分证此理。分得清净。圣位全证此理。具足清净。皆修证此菩提之法。而果位不无差别耳。如象马兔同渡一河。能渡有差。所渡无别故。世尊以一切无为法不可立宗。恐人闻说是法无为。不可取说。便欲一向毁废。诸佛如来无从出生。无上菩提无从了证。所谓佛法者。将不堕于空乎。于是较量持经功德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以金银琉璃珊瑚玛瑙赤真珠玻璃七宝。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由小千而中千。由中千而大千。凡万亿日月。万亿四天下。以如是宝持用布施。宝如是其珍也。布施如是其广也。所得福报宁为多否。须菩提言甚多。以何义故说多耶。是珍宝广施之福德。但是事福。不能持荷菩提。非般若福德种性。若依般若修行。令自性不堕诸有。是名福德性。肩荷如来。性周沙界。其福德亦如是积聚。是为理福。不可言福与不福。福既不有。无以言多。世俗有者。有相有为。可以言福。以有福故。兼可言多。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佛即印可之曰。如汝所说。若复有人。于此般若章句。信受持诵。自利也。为他人说。利他也。无论全部贯彻始终。乃至随说四句偈等。不离般若自性以为功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