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楞伽阿?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有无是二边。乃至心境界。净除彼境界。平等心寂灭。

    (前二句。重颂有无及自心境界。后二句。重颂佛之正义也。古注云。净除有无及妄心境界。平等心。自然寂灭)。

    无取境界性。灭非无所有。有事悉如如。如贤圣境界。

    (古注云。知贪爱境界性。虚妄无可取。即是体性寂灭。非是无他所有。始寂灭也。观诸有事。悉平等无二。即是贤圣境界)。

    无种而有生。生已而复灭。因缘有非有。不住我教法。

    (无种有生者。谓从无生有也。所计胜性等。是无种故。生已复灭者。谓作断灭论也。计有无因缘者。不住如来教法中故)。

    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余。因缘所集起。云何而得无。谁集因缘有。而复说言无。邪见论生法。妄想计有无。

    (古注云。言生法。非外道作。又非佛作。非神我作。亦非余者微尘四大等作。但从妄想生故也。既从因缘集会始得起者。即无自体。即明无此生法也。生法本无。何须更无之。新说云。四大五蕴中。各无主。谁集会之。仍说因缘有生。有既不有。宁得复说破有为无。明外道邪见故。说有生法。以妄想故。计为有无)。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观此悉空寂。有无二俱离。

    (此颂如来正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通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随觉想。及众魔外道。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

    (三乘皆有二种通者。俱有自行化他故。宗通自行。说通化他。辅行云。通举二乘菩萨。所证及说。成共三乘理教之相。宗镜云。内证自心第一义理。住自觉地。入圣智门。以此相应。名宗通相。此是行时。非是解时。因解成行。行成解绝。则言说道断。心行处灭。又曰宗通为菩萨。说通为童蒙)。

    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辉发。是名宗通相。

    (缘自得者。如前注说。胜进相者。谓地地增胜进趣之相。此自得胜进境界。远离言说文字二想。趣上上无漏界中。到自觉地。自相境界。一切虚妄觉想。悉皆远离。然此自觉相者。敌体亲证。不可说示。若以奏泊拟议。则愈趣愈远。因称自觉。以觉自光明。映蔽一切。则能降伏魔冤。破彼幽暗。是名宗通之相)。

    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

    (说通之义可知大慧下。勉诸菩萨应学二通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宗及说通相。缘自与教法。

    (缘自。颂宗通。教法。颂说通)。

    善见善分别。不随诸觉想。

    (此谓善别二通。不随妄想觉观)。

    非有真实性。如愚夫妄想。

    (魏译云。实无外诸法。如凡夫分别)。

    云何起妄想。非性为解脱。

    (此承非有真实性意。以破计无之想也。谓诸法非实。云何起诸妄想。计非性为解脱耶。法既非实。有无皆妄矣)。

    观察诸有为。生灭等相续。增长于二见。颠倒无所知。

    (前二句。破计有之想。后二句。总结有无之计。皆颠倒无知耳)。

    一是为真谛。无罪为涅槃。观察世妄想。如幻梦芭焦。

    (魏译云。涅槃离于识。唯此一法实。观。世间虚妄。如幻梦芭蕉。○一字应上二见。谓有无二见既非。则一真谛为是矣。真谛无罪垢。即为涅槃。除涅槃而观世者。无非妄想。如幻梦芭蕉耳。今文无罪。即魏译离识义。以识为罪者。谓众生识心。是杂染业种。诸罪业。依而生故)。

    虽有贪恚痴。而实无有人。从爱生诸阴。有皆如幻梦。

    (人。魏译云。作者。○前从不随诸觉想至此。有十六句。总明觉想之意。盖长行中略明。今偈中详出)。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不实妄想相。

    (古注云。问妄想相)。

    不实妄想。云何而生。

    (问妄想云何生)。

    说何等法。名不实妄想。

    (问妄想体)。

    于何等法中。不实妄想。

    (问妄想起处)。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愍世间一切天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

    (古注云。种种色声香味触。人天诸法义。是妄想相。答上问妄想相)。

    计着妄想生。

    (古注云。言妄计着人天等诸法义故。答上问妄想云何生)。

    大慧。摄所摄计着。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

    (古注云。不知我我所。是自心现量。妄生计着。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四句。是妄想体。答上问妄想体)。

    妄想习气。计着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计着我我所生。

    (集注云。上心字。是八识心王。下心数字。是心法之名数。此数有五十一种。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心数。或云心所。此五十一种。是心所有法。皆属能缘。计着色等相应起时。造善恶业。古注云。答上问妄想起处)。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着妄想生。摄所摄计着。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着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我我所计着生。世尊。若如是外种种义相。堕有无相。离性非性。离见相。世尊第一义。亦如是。离量根分譬因相。

    (若如下。唐译云。大慧白言。若如是者。外种种义。性离有无。起诸见相。世尊第一义谛。亦复如是。离诸根量宗因譬喻。○此大慧牒前答语。用张己难也。若种下。正牒答语。若如下。以离见拟同于佛。谓若如是种种义。堕有无相。因令离诸性非性相见。既以离相见者。世尊第一义。亦离根量譬因等相。则世谛与第一义。同以离相见。云何世谛言妄。第一义不言妄耶。是故下文。出难如是)。

    世尊。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着妄想生。非计着第一义处相妄想生。

    (新说云。明世尊何故偏于世谛离有无处。言起妄想。第一义离有无处。不言起妄想耶)。

    将无世尊说邪因论耶。说一生一不生。

    (古注云。言世谛与第一义谛。既同离有无。何故一处生妄想。一处不生妄想。将无佛说是邪因论)。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

    (古注云。佛言。我非计世谛处。生妄想。第一义谛处。不生妄想)。

    所以者何。谓有无妄想不生故。外现性非性。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

    (此徴明非一生一不生义也。谓觉自心现量故。有无妄想不生。及外现性非性相妄想。亦不生也)。

    大慧。我说余愚夫自心种种妄想相故。事业在前。种种妄想性相计着生。

    (文中余字。是承上意。谓除第一义。余诸愚夫。由自心妄想故。有诸事业现前。此诸事业。由种种妄想性相计着生故)。

    云何愚夫得离我我所计着见。离作所作因缘过。觉自妄想心量。身心转变。究竟明解一切地如来自觉境界。离五法自性事见妄想。

    (此亦承上意。谓诸愚夫。既堕性相计着。何能得离我我所。及作所作因缘过。又何能觉自心现量身心转变。又何能究竟明解菩萨诸地及如来自觉境界。又何能得离五法三自性一切事见妄想)。

    以是因缘故。我说妄想。从种种不实义计着生。知如实义。得解脱自心种种妄想。

    (以是下。结前意也。谓诸愚夫。不觉自心现量。以是因缘。佛说妄想从不实义计着生。知如下。正明前文能知如实第一义者。始得解脱自心妄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因及与缘。从此生世间。妄想着四句。不知我所通。

    (谓以因缘生诸世间。凡外妄想。计着四句。故不知如来所通第一如实之义)。

    世间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不从有无生。亦非非有无。诸因及与缘。云何愚妄想。

    (此出如来所通之义。谓世间义。非有非无。非非有无。诸因及缘。当体如如。云何愚夫妄想计着。以四句分别)。

    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如是观世间。心转得无我。

    (承上偈意。以明无我。第二句非有无。应作非非有无。盖遣初句二非也。后二句。谓能离四句。观于世间。则身心转变。得证法无我境界)。

    一切性不生。以从缘生故。一切缘所作。所作非自有。

    (所作非自有者。以不能自有。要假能作。方有所作。所谓缘生之有也。古注云。从缘生者。无自体故。则知一切法无生)。

    事不自生事。有二事过故。无二事过故。非有性可得。

    (谓缘生之事。自不能生。所作必假能作。能所相依。离则不成。故云有二事过也。能所无实。其过何有。非有性可得。故云无二事过也)。

    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

    (攀。唐译作能。○谓有为之法。缘生既离。证得无心。无心之境未空。亦是心量。古德云。莫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此之谓欤)。

    量者自性处。缘性二俱离。性究竟妙净。我说名心量。

    (性者。量之性也。缘者。能缘所缘也。缘之与性。二俱远离。故究竟妙净也。若妙见未空。世尊说此亦是心量)。

    施设世谛我。彼则无实事。诸阴阴施设。无事亦复然。

    (前二句。破世谛之我。谓我相假设。无实事故。后二句。破五阴之法。亦假施设。无实亦然。例如我故。故云亦复然也)。

    有四种平等。相及因性生。第三无我等。第四修修者。

    (魏译云。有四种平等。相因生无我。如是四平等。是修行者法。唐译云。有四种平等。相因及所生。无我为第四。修行者观察。○按魏唐二译。知此偈。以警行者依四平等。而超诸心量也。魏唐四等。谓性相平等。因果平等。生所生平等。我无我平等。今经四等。谓性相平等。因果平等。我无我平等。能修所修平等。令修行者。当观此四。得平等而超心量也)。

    妄想习气转。有种种心生。境界于外现。是世俗心量。

    (谓世俗心量。由妄想习气转变故。有种种心生。不了自心。见外境界。名世俗心量)。

    外现而非有。心见彼种种。建立于身财。我说为心量。

    (外现不实。故非有。妄心计着。见彼种种。由是建立身财。为依正之具也。身。根身。财。器界。如是建立。世尊说名世俗心量)。

    离一切诸见。及离想所想。无得亦无生。我说为心量。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离。谓彼心解脱。我说为心量。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

    (此破出世名数。以明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前四句。谓纵离一切能所想见。乃至无得无生。若离念未空。亦是心量。次四句。谓观诸性非性。及双亦双非。皆悉远离。心虽解脱。若离念未空。亦是心量。次四句。谓出世间一切名数未忘。亦是心量。宗镜云。量者。是能缘心。但有对俗说真。因虚立实。斥差别。论平等。遣异相。建如如。尽是对待得名。破执说教)。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菩萨摩诃萨。当善语义。云何为菩萨善语义。云何为语。云何为义。

    (大慧因前屡闻言说之过。实义之功。盖语非义而不显。义非语而不彰。语义相依。悟迷不远。今大慧于功过虽知。常情未解。故举佛先所说语义。以求其实耳)。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云何为语。谓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齿龂颊辅。因彼我言说妄想习气计着生。是名为语。

    (第二经中。大慧当问言说妄想心经。世尊详明言说所起之相。今复问者。盖前以言说。对妄想。论一异。故示言说之相。今以语义对显。重明其相。用彰语义之实。故无重繁之过也)。

    大慧。云何为义。谓离一切妄想相。言说相。是名为义。

    (言说如指。所显义如月。离指方能见月。若以指体为月明性者。指与月无所了故。由是当离妄想言说。乃名为义)。

    大慧。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义。独一静处。闻思修慧。缘自觉了。向涅槃城。习气身转变已。自觉境界。观地地中间胜进义相。是名菩萨摩诃萨善义。

    (菩萨能以所闻之义。思惟观察。触处洞然。自始及终。条理不忒。是为缘自觉了。向涅槃城也。由是妄习身心渐得转变。得转变已。依于自觉。观察诸地胜进义相。趣发无滞。是名菩萨善义之相)。

    复次大慧。善语义菩萨摩诃萨。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观义与语。亦复如是。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辨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

    (若语下。辨异不异相也。文中但辨非异。其非不异相略也。如灯下举喻。灯喻言说。色喻于义。古注云。因灯见色。而色非灯也。因灯见色。不得言异。而色非灯故。不得言一。以譬因语入义。不得言异。而义非语故。不得言一。故云离异不异)。

    复次大慧。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缘言说义计着。堕建立及诽谤见。异建立。异妄想。如幻种种妄想现。譬如种种幻。凡愚众生。作异妄想。非圣贤也。

    (承前语义。以明计着之堕也。不生不灭。乃至心自性等。皆言说也。言之所显。是义。若缘言说及义而计著者。则堕建立诽谤二过矣。异建立异妄想者。谓诸外道。建立非一。而妄想亦非一。差别多种。故云异也。如幻下。引喻说。譬如幻出种种事。则有种种妄想现。而诸凡愚于种种幻事。作种种异想。然非圣贤有此诸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彼言既妄想。建立于诸法。以彼建立故。死堕泥梨中。

    (新说云。言诸愚夫。随言取义。建立诸法。以计有法。不免恶道。诽谤亦尔)。

    阴中无有我。阴非即是我。不如彼妄想。亦复非无我。

    (首楞严云。外道有观行阴动元。于无尽流中。生于计度。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遍含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如是循环。有十六相。此皆计彼阴中有我。而建立诸相也。能知阴中无我。阴非是我等。则不堕外道妄立我中。然于无我。亦复非真。行者知此。即见真谛)。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若如彼所见。一切应见谛。

    (集注云。如凡愚妄想。见一切法。悉皆有性。即实有性。于一切法。应亦见实谛。此明非有性也)。

    一切法无性。净秽悉无有。不实如彼见。亦非无所有。

    (法性既无。安有净秽。即彼无性之见。亦自不实。然诸法性。必非断无。故云亦非无所有。此明非无性也)。

    复次大慧。智识相。今当说。

    (古注云。如来因上菩萨当善语义相。知语者是识。知义者是智。故次明智识相也)。

    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先明善智识之益)。

    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智。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夫。计著有无。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着。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

    (彼生下。以世出世间对简。谓世间智。不离生灭。生灭则是识非智也。然则外道凡夫被简矣。复次下。又以智之所趣对简。堕相无相及种种相因者是识。非智。谓一切相。唯识现故。超此因者。乃名为智。此简外道二乘非智也。又复次下。长养相者。长养。即生生不绝之义。外道所计生因是也。此是邪解之识。非正观之智)。

    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

    (智体本一。而知处有三种异者。盖约能知人边。知有广狭邪正之异。邪则虽智犹识耳。今知生灭者。外道智也。知自共相者。二乘智也。知不生不灭者。如来智也)。

    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

    (此以碍无碍对简。明智识之相也)。

    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根尘识三名事。和合生起。名方便相。由此三事生者。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灵明。非起灭相者。是智)。

    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

    (得相者。谓心境不忘。是识。能两忘者是智也。已上详辨智识之相。令诸菩萨。依智。勿依识故)。

    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

    (自得圣智。在凡不出。在圣不入。上而诸佛。下而群品。无增无减。不去不来。名不动智也。如水中月者。水喻心。月喻智。水清月现。月无所来。水浊月亡。月无所去。是名圣智境界。无出无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

    (采集。执受义。识能执受善恶种子故也。详如第一注中说。智体亡我。灵鉴岂私。如镜照物。妍丑不争。何采集之有。故名智也)。

    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

    (觉想。即觉照也。由觉而生名智。不为境所缚故。肇师云。造心分别谓之慧。决定审理谓之智。是则慧在于因。智在于果矣。今文云觉想生为智。无所有及胜而生为慧。是则智在于因。慧在于果矣。宗镜又云。般若者。智慧也。智则知也。慧则见也。是则知见自属于因。智慧唯称于果。盖智慧因果。不可定一而论。此二必互通因果耳。古注云。为烦恼境界所缚者。为妄想心。觉烦恼境界从妄想生者。为智。无所有。八地也。胜。佛地也)。

    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

    (此颂不生不灭自得之智也。谓远离心意识生灭思惟之想。而得不生灭无思想法者。是菩萨之智。非声闻有也)。

    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

    (集注云。仁王经中说有五忍。谓伏。信。顺。无生。寂灭。各有下中上品。地前但得伏忍三品。九地如次配次三忍。十地等觉及佛得寂灭忍。故云寂静胜进忍。是如来清净智也。明佛忍净智。从胜义谛生。妄想心识所行境界。皆悉远离)。

    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古注云。如来随机说法。故有三种智。言此三种智。正欲开悟众生。令得真实离言说法)。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集生云。于彼妄想起思惟。摄受诸生灭性者。此世间智也。二乘智。能离诸所有。不与诸生灭相应。然计着自共相性。谓从声闻生者。此出世间智也。越彼凡愚二乘世[闻]出世间种种心量。得如来清净智者。此乃出世间上上智也。盖总颂上二种三智)。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

    (第四成转变。魏译作相应转变。第六性作物。第九事作生。○古注云。人天六道。形状不同。名形处转变。五阴相。生住异灭。一念不住。名相转变。因灭果起。名因转变。因所成法坏。名成转变。于一法上。始见为是。后见为非。名见转变。万物体性转变。名性转变。十二因缘生灭不住。名缘分明转变。缘所作果坏名所作分明转变。有为法灭。名事转变。诸外道因此。九种转变。起有无见。生转变论)。

    云何形处转变。谓形处异见。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

    (三界六道。横竖等殊。故云形处异见。如金造器。有瓶盘钗钏之异。金性本然。非随器变也。一切变者。指余八变也。皆如金性。故云亦复如是。外道依此转变。作种种论)。

    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

    (魏译云。大慧。复有余外道。分别诸法依因转变。大慧。而彼诸法。亦非如是。非不如是。以依分别故。○别有外道。不知前九是妄。而于此中详究其因。佛故斥为非如非异。总一妄想见耳。按魏译可了)。

    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

    (新说云。外道妄计一切性转变者。非一非异。譬如乳酪酒果等熟也。因乳得酪。不得言异。气味不同。不得言一。彼实无有无法可转变也。言有无法是自心妄现。外性无实故)。

    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

    (唐译云。皆是愚迷凡夫。从自心分别习气而起。实无一法若生若灭。如因幻梦所见诸色。如石女儿说有生死。○此结明九变。从妄想生也。言妄想修习生者。谓此九变。皆邪谬熏习所生。实无一法若生若灭。应观诸法如幻梦色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形处时转变。四大种诸根。中阴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新说云。外道言形处时节四大。作种。诸根转变。二乘之人。计有中阴。渐续生阴。悉是妄想)。

    最胜于缘起。非如彼妄想。然世间缘起。如犍闼婆城。

    (最胜。佛自称也。谓佛于缘起法中。无所分别。非如彼诸外道。于缘起法。生诸妄想。然知世间缘起。如犍闼婆城。非性非非性也)。

    楞伽阿?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五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