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

    四行阴文三。初总标文三。初明想尽文二。初明念寂恒明。

    笺云□是能修。三摩提□□修。

    想阴尽者。

    笺云。想者。取□义。过去已出想阴。想□秉想。怨想。中庸想。中庸。则怨亲平等也。

    是人平常梦想销灭。

    笺云。平常寻常也。梦是人之神游。想是明了意识。七入俱有自分想。此方俱是第六识。销灭者。已出想阴。

    寤寐恒一。觉明虚静。

    笺云。寤则明了意识。寐则梦中意识。言既出想阴。无取象。寤寐乃恒常是一。真觉凝明。虚通寂静。想阴尽后。悟理也。

    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

    后喻晴空皎静。

    笺云。晴空则晴明之空。无复粗重烟云等。法上。晴空。如出想阴无取象。悟其凝明一理。粗重。则无想阴重浊前尘影事。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

    次叙行存文三。初镜无尘迹。

    笺云。在行阴中。观其想阴。世间是所□。□地山河是所变。

    如镜鉴明。

    笺云。既无取象。但如镜鉴照分明。无有分别。

    来无所黏。

    笺云。来亦无所从。无生相。黏犹着也。

    过无踪迹。

    笺云。无灭相。谓觉生灭二相。俱不可得。

    虚受照应。

    次了行生基。

    笺云。虚是虚无。受则领受。照应。乃加行智。

    了罔陈习。

    笺云。谓在行阴中。以加行智。了无想阴之中。陈列其习气。

    唯一精真。

    笺云。唯是一精明真实。

    生灭根元。

    笺云。是行阴。

    从此披露。

    笺云。从此披露行阴。

    见诸十方。

    笺云。东西南北等。所依国土。

    十二类生。

    笺云。胎卵湿化等。能依有情。

    毕殚其类。

    笺云。毕备。殚尽也。言备尽其类。知其十二类生生灭因由。

    虽未通其咎命由绪。见同生基。

    笺云。咎。过咎也。命。则识阴之中。连持不断之功。言虽未通其识阴过咎连持之功。因由头绪。乃见此十二类生。同一行阴基此。

    犹如野马熠熠清扰。

    后指标迷字。

    笺云。野马。则原垄头阳??。非是隙尘。熠熠炽盛?。如火之熠熠炽盛。清简想浊扰动。是行阴。

    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笺云。此行阴为浮根四尘。或五根五尘。枢机窟穴。如狐之穴也。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

    后彰行尽文三。初澄澜目尽。

    笺云。是识阴。无行阴根元习来也。

    如波澜灭。

    笺云。是灭行阴。

    化为澄水。名行阴尽。

    笺云。是识阴。今出行阴。在识阴。如澄。

    是人。则能超众生浊。

    次显用彰超。

    笺云。为有造作迁流。则是众生之解。若出行阴。则超众生浊。

    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后结标生本。

    笺云。为行阴沉细。幽。则潜细难知。隐。乃陀那藏伏。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佗中。诸善男子。

    次别释文十。初四二无因文三。初双标。

    笺云。过去已出想阴。阴既出。无邪心取象。

    凝明正心。

    笺云。凝湛圆明真正之心。出想阴悟理。

    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

    笺云。方得精巧研寻。穷究十二类生之根本。此行阴。是十二类之根本。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笺云。清简想浊扰动元。是行阴迁流造作。此行阴。摄法极宽。五十三法。五十二法迁流。思之一法造作。

    于圆元中。

    笺云。于圆遍扰动之元中。

    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笺云。过去无因。未来无因。无因。乃是计自然外道论义。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

    次别释文二。初计本无因文四。初单标妄计。

    笺云。本。是过去想阴。已是无因。

    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

    次□□观穷。

    笺云。出□□阴生灭之机。已是全破。或生机即行阴。机者。动之微。如今见尽此行阴根元。故云全破。

    乘于眼根八百功德。

    笺云。便计道。乘于眼根八百功德。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傍观。三分之二。

    见八万劫。

    笺云。向一百上计一万。八百为八万劫。

    所有众生业流湾还。

    笺云。业者。招感为义。若造善业。流于人天二道。若造恶业。流落三涂。

    死此生彼。

    笺云。此方死。又生彼方。

    祗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

    笺云。祇见众生轮回。在八万劫内。离却八万劫外。冥然又不见众生生死。

    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三界计心兴。

    笺云。计此八万劫内众生。是无因自然而有。为观之不及。便道无因。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四显趋邪迳。

    笺云。正知是根本。遍知是后得。惑乱四智菩提种子。

    二者。是人见未无因。

    后未来迷实文四。初单标未计。

    笺云。计未来无因也。有本云末。末亦未也。

    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

    次徴述因形。

    笺云。是人。于十二类生。见其根元。计此十二根元。是行阴。

    知人生人。悟鸟生鸟。

    笺云。执道。人决定生人。更不鸟畜。鸟决定生鸟。更□为人。不知因中若造善业。生人天道。若造恶业。流落三涂。为畜生类。外道不知。计为自然。

    乌从来黑。鹄从来白。

    笺云。由所习故。因果分明。正是因缘。非自然也。

    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笺云。计人天身本竖。畜生身本横。不知一切众生。直想身则竖。若遍想身则横。从八万劫。无复改移。言白决定白。黑决定黑也。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

    笺云。今尽此人身。来生又生人身。亦尔。

    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三异计心兴。

    笺云。拨无因果。外道所执。皆是自然。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四显趋邪径。

    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后总结可了。且观成宿智。何得举眼穷微。乌鹄双仪。言穷不了。又六根功德。何位圆阶。此且异生。若为通会。非金文。不可引证。指论决。惑障犹存。冀在后贤。善依经理。

    笺云。且观成宿智。疏主疑云。言观八万劫事。此乃是宿住智通。何得举眼穷微。眼根秪得八百功德。然此外道。向行阴中。秪得世俗智通。妄生计度也。乌鹄双仪下。然前经中说。是不了义。此中何故。说是外道执为自然。与前别也。又疑云。六根功德。何位圆阶。言此是何位人。圆满阶降。便得如此功德。疏主又云。此文未能定言。若不是经。亦不可引来证此义。指论决惑障犹存。言若指论来证。论是菩萨造。十地菩萨。见性犹如隔罗縠看月。一障二愚未尽。惑障尚存。余习未尽。证亦不得。然此计。只计过去未来俱无因。皆是自然。何不计现在。为现在是行阴中兴起。向行阴中。计两头也。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

    次四遍常文三。初总标。

    笺云。于圆满恒常扰动之中。是行动也。

    起计度者。

    笺云。起妄计卜度者。则五蕴假者。乃兴计度之人。

    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笺云。是人坠入四种。周遍计度。执为恒常。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

    次别释文四。初观心境。

    笺云。计心亦无因。境亦无因。

    修习能知二万劫中。

    笺云。便向此心境上修习兴计。能知二万劫。向心上计一万。境上计一万。

    十方众生。

    笺云。是能依有情。

    所有生灭。

    笺云。蕴起名生。蕴灭名死。

    咸皆循环。

    笺云。如蚁之循环。生了又灭。灭了又生。

    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笺云。便计为常住。此正是生灭。他为不生灭。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

    次观四大。

    笺云。是人向四大相上。穷其根元。根元则行阴也。

    四性常住。

    笺云。计此四性常住。

    修习能知四万劫中。

    笺云。向一大上一万。四大计四万。

    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笺云。咸皆体恒。便计为不生灭。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

    三观八识。

    笺云。是含六识。

    末那执受。

    笺云。末那是第七。执受是第八。

    心意识中。

    笺云。是牒。心。是第八识。意。是第七识。

    本元由处。

    笺云。计此行阴第八元由之处。为根本。

    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笺云。修习能知八万劫中。向八识上。一识计一万。八识成八万。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

    四计想心。

    笺云。出想阴。

    生理更无流止运转。

    笺云。想阴中生灭。如今已无。流则动。止则住。或运或转。此是想阴取象。

    生灭想心。今已永灭。

    笺云。想阴取象。有生有灭。如今已无。

    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笺云。此是行阴。见此行阴沉细。他计道。不生不灭。不知此行。刹那生灭。念念不停。行人心粗。计为不生不灭。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后双结。

    笺云。执圆遍恒常。外道之人。作此论议。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

    三四一分常文三。初总标。

    笺云。坚固凝明正心也。

    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笺云。观则能观。彼幽清。则所观。

    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笺云。自是常。他是无常。或自则行阴。他则一切众生。四颠倒见。则四种不正见。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

    次别释文四。初计心凝遍寂。

    笺云。在行阴中。入定观此妙明之理。然此行阴微细。执为微妙凝明。

    湛然以为究竟神我。

    笺云。将此妙明。执为神我。我者。主宰之义。

    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

    笺云。从是则计此我性周遍。

    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笺云。彼一切众生。在我心中。自生自死。真个是无常。无常则断见。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

    次观劫坏及成。

    笺云。不观其心。向器世间上。观水灾至初禅。火灾至二禅。风灾至三禅。是劫坏处。名为无常。是断。

    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笺云。舍念清净地。此是四禅无想天。外道计为涅槃不死。盖三灾不到之处。计为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

    三计身易心恒。

    笺云。即行阴。精纯微细。微而复密。

    流转十方。性无移改。

    笺云。计此性虽流转十方。性无移改。则行阴常身。

    能令此身即生即灭。

    笺云。此目四大身。依行阴生灭。他外道。执为无常。

    其不坏性。名我性常。

    笺云。则行阴也。

    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笺云。是四大身。从我行中流出。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

    四四存三尽。

    笺云。计行阴念念生灭。连环不断。计为常。科云三尽。是色受想。四存。是行。

    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笺云。色受想等。过去已是出了。计为无常。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后双结。

    笺云。一分常论。影取一分无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

    四四有边文三。初总标。

    笺云。即行阴分位之中。

    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笺云。四有边。影取四无边。坠亦坠也。有边即常见。无边即断见。

    一者。是人心计生死。

    次别释文四。初计三处有无。

    笺云。□□行阴。生灭根元。

    流用不息。

    笺云。迁流动用不停。

    计过未者。名为有边。

    笺云。计过去已出想阴等。未来未入识阴。将此为有边。是常见。有边则有边际。计过去未来是边。

    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笺云。见此行阴。念念相续。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微细难知。计为无返。无边则无边际也。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

    二计闻无闻异。

    笺云。则见八万劫内众生。

    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笺云。八万劫外。又无闻见。执此无闻见处。名冥性谛。冥则冥然不知。无闻见处。名无边。有众生处。名有边。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

    三计自无他有。

    笺云。计此神我之性周遍。神我则行阴。而知得无边性。

    彼一切人。现我知中。

    笺云。则行阴之中。

    我曾不知彼之知性。

    笺云。言我未入行阴已前。不知彼众生之知性。与我性同。

    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笺云。言一切众生。不得此无边之心。但是有边。我今在行阴中。方得彼知性。与我性同。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

    四计一性双分。

    笺云。以能缘心。穷究行阴要空。

    以其所见。

    笺云。以能缘心。见行阴境界。

    心路筹度。

    笺云。则能缘心。向所缘境上。筹量卜度。

    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笺云。计行阴空。爱成一体。然后计一半属生。一半属灭。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后双结。

    笺云。外道。三乘教外。别别修行。有边影无边。则断常二见。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

    五四颠倒文三。初总标。

    笺云。于知见中。行阴中也。

    是人坠入四种颠倒。

    笺云。则四不正见。

    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笺云。此外道。计无想天为不死。世尊断之。此乃是矫诳作乱。第六识心。周遍计度。虚妄之论议也。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

    次别释文四。初总由都计文三。初总陈都计。

    笺云。变化元。则行阴。变则改变。生灭不同也。

    见相续处。名之为恒。

    笺云。行阴。连环不间。念念生起之处。计之为恒常。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

    笺云。见则能见。所见则行阴生处计生。

    不见见处。名之为灭。

    笺云。不见则能见。见处则行阴灭处计灭。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

    笺云。见此行阴前念后念相续之处。计为增。

    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灭。

    笺云。行阴生灭正相续中。前念生。不攘后念灭。中所离处。计此为减。

    各各生处。名之为有。

    笺云。此单计行阴。各各生时□有。各各者。盖前念后念不同。

    互互亡处。名之为无。

    笺云。亦单计互互灭处。计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