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解卷第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环解

    △四敕选三。初告敕文殊。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归元证性虽无差别。随方应机。脱有难易。故须假大智选择也。

    △二奉命选择二。初缉缀。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二正文二。初总叙四。一标本。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觉湛性海本自澄圆。标圆体也。圆澄之觉妙乎万物。标圆用也。此人人本来圆通者也。

    △二叙妄。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从元妙中忽起妄明。曰元明。妄有所照。曰生所。所谓觉非所明因明立所也。所明既立。则照性隐矣。亡非无也。入亡而已。性真既隐。空觉遂分。根器二界。遂因迷顽妄想安立。故妄想凝结。则成无情国土。妄识知觉。则成有情众生。则彼澄妙者。遂莫得而圆。莫得而通矣。

    △三融通。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牒上以明迷澄圆而成根器。融根器则归澄圆也。大觉海中。本绝空有。由迷风飘鼓妄发空沤。而诸有生焉。迷风既息。则空沤亦灭。所依诸有遂不可得。而空觉圆融。复归元妙矣。诸三有。指微尘国中三有也。

    △四料拣。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二十五圣同一圆通。所谓无二。所谓多门。在夫圣性。逆顺皆通。不容料拣。其如初心。迟速异宜。故须选择也。

    △二别选五。一拣六尘。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憍陈那。大迦叶等。各因六尘悟圆。而此皆拣去者。彼所谓圣性无不通。此所谓初心不同伦。则凡所不取。皆以不宜初心。意取耳根独宜也。今拣六尘。以色能起想结尘。使精性不彻。声唯局名句。味不该不遍。味意味也。伊犹惟也。香味触如文。法尘非相。独意能缘。内潜意根。故称内尘。

    △二拣六根。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鼻阙中交。故云支离。舌不因味。而能觉了。乃为无端。身与所触。各成涯异。是不冥会也。

    △三拣六识。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三和根境识也。眼识因三者。和合穷之。本自无体。故曰非相。普贤菩萨。用心闻故。能知他方沙界外事。此由修法界行大因所生。非初心能入也。孙陀散乱。佛欲摄住其心令观鼻端。此特权机而已。盖真心无住。有住则妄也。富那说法。由舌识发。开悟先成。则不宜初心。波离持戒。使无所犯。但捡束一身而已。是不该不遍也。目连神通。缘念如意。然本乎宿熏。非关意识。而且有念有缘非圆通也。法分别即意识也。

    △四拣七大。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持地平填。尚涉有为。非实圣性。月光水观。未离想念。难契如如。盖如如之理非觉观之法故也。乌刍瑟摩。闻说欲火。而生厌离。是厌有也。琉璃光。观风性动。则与寂对。有对非觉也。晦昧为空。故空昏钝。弥勒修唯识观。而所观之识念念生灭。存心观之已妄。况获圆通耶。势至修念佛行。而念性即生灭法。依生灭因求常住果。是殊感也。

    △五选耳根七。一叙己见。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圣人设教。随方不同。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土。以佛菩提树而作佛事。乃至或以园林台观。或以虚空。或以寂无说示。如香积佛国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而此方教体必藉音闻欲取正定必由闻入者。各随机缘故也。盖彼诸佛土。无非利智。故机缘默契。出乎言象。而堪忍众生。迷本循声。昏惑障重。必须闻熏闻修。以消尘除障。然后可入。然以闻为入者。特得其门而已。必期于遗闻。反闻然后为至也。夫至于遗闻反闻。则佛光明菩提树。乃至寂无说示处。皆可入矣。曹溪少室。固以是为佛事也。

    △二叹观音。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初联总叹观世言音。脱苦与乐也。于沙劫入尘国。叹三十二应也。得自在施无畏。叹四不思议十四无畏也。妙音观音。叹随德之名也。梵音潮音。叹随名之实也。以说法不滞为妙音。寻声救苦为观音。音性无著为梵音。应不失时为潮音。末联总结众德。能救世间苦。能与出世乐也。

    △三明真选三。一圆真。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观音所说。即从耳门圆照得真圆通等事。今颂其圆照真体也。

    △二通真。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初斥眼鼻舌身意不得真通。隔垣下独取耳通之真也。

    △三常真。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动静有无。皆属声尘。耳根圆离。不随生灭。是则常性之真也。无声号无闻。指阿难闻钟事也。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赞显常性也。五根皆待意思。有无不常。惟耳在梦。能闻杵音。是不为不思而无也。其为觉观。乃出乎思惟。胜余根矣。

    △四明契机。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声论者。依声论明本闻自性以觉。迷本循声妄取沦替者。如阿难者。徒事强记。误落邪思。岂非循声之咎耶。使能旋倒反闻。则无妄沦矣。娑婆学者。多徒事强记。落邪沦妄。不知反本。故托阿难以警之。

    △五宣告阿难七。一令谛听。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金刚如幻三昧。即观音如来所授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也。三世诸佛皆从此出。故名佛母。

    △二令反闻。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佛佛谓佛之佛性也。闻闻谓我之闻性也。阿难护持诸佛秘藏。而空畜多闻。不能反悟。故责其空持佛佛不自闻闻。意使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者。务在反闻自性也。

    △三令脱尘。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闻耳根也。声耳境也。根因境有。皆则妄尘。故应旋而脱之。而无能脱者。斯返真源。一源返真。六皆脱妄矣。

    △四获净觉。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

    见闻幻翳。通指妄根也。三界空华。通指妄境也。以皆妄故。闻复即翳除。尘消则觉净。所以一返源而六解脱也。

    △五示解脱相三。一法。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净极光达寂照含虚。根解脱也。却观世间犹如梦事。境解脱也。然则摩登正为梦境。了不可得。谁能留汝使不解脱哉。

    △二喻。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幻师妄性也。一机妄识也。性由识动。故息机归寂。则诸幻无性而各解脱也。

    △三合。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一精明。识精也。六根因之与尘和合。而幻作诸妄。故一处休复六皆不成。而想尘识垢。应念消亡。得妙圆通矣。细惑未尽曰余尘。分证未满曰诸学。惑净明极即如来矣。

    △六结益。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能旋倒妄。反闻自性。必资此性成无上道。此圆通法门实效也。性成如所谓性一切心也。

    △七策进。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涅槃门者。出生死证真常之要道也。三世果人莫不由此。故未来学人当依是法。

    △六印定所选。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成就不生不灭涅槃妙心。唯耳根为最。余则佛之威神加被。令即己事而舍尘劳。非始终长修浅深同说之法也。欲其长修同说。无如观音法门矣。如那律失明而旋见。毕陵触刺而遗身。乌刍厌欲而登觉。持地待佛而消尘。皆即己事而已。

    △七结赞劝学。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结赞闻熏三昧真如来藏无漏法门。劝使未来依此修证。可超余三昧。真实心要如是而已。

    △三时众获益。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圆通妙门。言下顿开。诸佛正果。由斯可冀。故观佛菩提及大涅槃。身心了然。特少进趣耳。故譬远游未归明了道路也。普会天人皆获本心乃至得法眼净者。亦悟本闻。而消尘旋明故也。性比丘尼成阿罗汉者。妙性圆通。而诸漏永尽也。无等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