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讲】佛教的宇宙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行、识四蕴又是什么呢?兹分诠如下:

    受蕴:受蕴,指生命体身心的感受。佛经上把感受分为生理上的感受,和心理上的感受。前者三受,即苦受、乐受、舍受;后者是忧受、喜受。在佛经上称,生理上的受和前五识相应,心理上的受和第六识相应。

    想蕴:想蕴是‘谓于境取相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这是心识的意象(概念)作用,当心缘外境时,想心所即辨别种种境界,安立名称言说——也就是摄取表象,形成语言概念的精神活动。

    行蕴:行是造作的意思,这是心识功能之一‘思心所’的作用,特别是关于意志决断方面的心理趋向。行虽然包括著心、口、意三方面的造作,但一切行为以意为主,故‘思心所’的思有三种,即一者审虑思、二者决定思、三者动发胜思。即前二种思是意业——思心所的考虑和决定,动发胜思是身、语业,即考虑、决定后,将要付诸行动。

    识蕴:识蕴的作用是:‘于所缘境了别为性’,即生起一切认识活动的精神主体。这在早期小乘佛教时代,谓识有六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具了解分别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的作用。大乘佛教的唯识宗建立第七、第八两识,以第七末那识为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以第八阿赖耶识储藏诸法种子,为宇宙人生的本源。

    (4)生灭变异的因缘所生法

    在佛经中,把宇宙间一切的物质现象和心识活动,都称之为‘法’,所以佛经中常用色法、心法、宇宙万法等名词。法是什么?佛经上说,‘法谓轨持’,轨与规通,有法则或规律的意思。法之一字,以其范围不同,含义亦异。广义的法,通于一切,举凡世间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真实的、虚妄的、事物其物的、道理其理的,皆可称之为法,如宇宙万法。一般的法,指佛陀的言教,佛陀所说的教示称之为法,如佛法。狭义的法,指的是缘起,如《杂阿含经》曰:‘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缘起’。

    缘起,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是佛教的基本理论。缘起又称因缘起,意谓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生起,都不是单独的、孤立的生起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条件集合而成。这就叫做‘诸法因缘生’。既是众多因素条件和合生起之法,在其存在的过程中,因素条件难免不发生变化。所以,因缘和合之法,本身具有‘生住异灭’四相,它不断的发生变化。基于此一原则,则宇宙之间,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而人生过程中,由于主观的心识、和客观的环境不断的变化,所以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此谓之‘缘起性空’。即众多因缘和合生起之法,其本身无实体,无自性——无固定之性,故说其‘性’空。

    因缘所生之法,有其纵向和横向两种关涉对待的关系。自纵向关系来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自横向关系——自时间某一点来观察事物,就有了彼此对待的关系。例如以棉花纺成纱,棉纱织成布,棉布缝成衣等等,这是前因后果的关系,棉花、棉纱、棉布均没有其自性(固定之性),随著因缘而变异,这其中即含蕴著「无常’;若以制成衣服这一点横向来看,要具备棉布、针线、钮扣、尺剪、缝衣机等种种材料、工具、技术、人工,而后始有衣服的完成。既然是众多因素条件完成的衣服,这其中何尝有衣服的自体(体与性等)?这也即含蕴著「无我’(法无我)。此所以‘缘起性空’,惟性空始能缘起。

    (5)宇宙人生真象

    本经经文称,‘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基于‘因缘所生法’,本身具有生住异灭的特性,不能永恒存在的原则来看,世间无常与国土危脆,无宁是必然的后果。古人俗谚云:‘世间无不亡之国,无不破之家。’翻开二十四史来看,历代王朝,周代享国最久,也不过八百年。八百年,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中,不过是一弹指而已。秦始皇妄想享国万世,根本违反了宇宙万法运行的法则,所以二世即亡,这是自无常来说。至于国土危脆,风灾、豪雨与地震,随时随地发生,以目前科学技术,能抗拒得了天然灾变吗?连预测都测不准,能说不是国土危脆吗?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四大五蕴,本来就是因缘和合之法。由四大和合而有种种物质现象,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个圆颅方趾的我。而四大五蕴,本身即在生住异灭、变化无常之中。我们怎能期待四大常住,而五阴(即五蕴)中有一个真实、永恒、主宰的我呢?经文谓:‘生灭变异,虚幻无主’。万法生住异灭,端视因缘。因缘具足,生起存在;因缘散离,变异坏灭。

    至于‘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是说我人心识之中,有著与生俱来的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和忿、恨、嫉、恼、覆、悭等二十种随烦恼。这种种烦恼之火,每日间在我人心头燃烧,使我人迷惑颠倒,造作种种身口意之恶业。而种种恶业,无不由心造作出来,譬如手之操刀杀人,口之出言骂人,必先有杀人骂人之心,而后始有身、口之行动,故《佛遗教经》曰:‘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心头烦恼之火,甚于毒蛇,猛兽。烦恼如何燃烧,造作了什么恶业,我想诸位打开电视、报纸,无数活生生的事例展现在我人眼前,就不必在这里一一细说了。

    如果说:‘心是恶源’,亦不尽然。我人心识中固然有二十六个烦恼心所,但相对的也有十一个善心所。起惑造业的固然是我们的心识,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又何尝不是这一颗心识?《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曰:‘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画好画坏、画美画丑,全在我们一念之间。

    本段经文的末了,说的是‘如是观察,渐离生死。’意思是说,我们‘常于昼夜,至心诵念。’由‘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以至于到‘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不仅止是诵念,而是要观照、察看、反省、修持,如此,就可以逐渐脱离生死苦海。

    一九八九年十月廿九日撰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