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五、乱世的终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火烧安土城」

    明智秀满于六月十四日黎明时分撤离安土城,信雄估计在当日晚间率先接管了此城,此时安土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他还有必要放火烧城吗?

    胜家赌气离开近畿地区,给羽柴秀吉留下了一个大好局面。当年十月,秀吉抢先在京都为故主织田信长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这场轰动畿内地区的长达七日七夜的盛大葬礼,无疑是在昭告天下:我秀吉将成为信长公统一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因为没能在本能寺中找到信长的遗骸,秀吉就斥巨资、访名匠,用香木雕刻了两尊真人大小的信长的木像,一尊供奉起来,一尊就在葬礼上焚化,据说香飘四野,芬芳馥郁。

    家康身边有这样一位神秘的智囊吗?在传说中,这个人就是被称为“黑衣宰相”的高僧天海,天海为家康最终开设江户幕府出力良多,然而要说他其实就是行无所踪的明智光秀,可也实在是太过附会了……

    十二日夜,两军开始小规模接触,到了十三日凌晨,明智军首先对羽柴中军发起猛攻,高山重友队一度陷入绝境,幸亏中川、池田队从右侧,堀队从左侧夹击敌军,才勉强挽回败局。双方恶战了整整一天,因为羽柴军兵力既众,又抢先占据了战场西北面的天王山,居高临下发起冲锋,明智军逐渐败下阵来。到了晚上七时左右,明智光秀见败局已无法挽回,于是下令撤退,自己率败兵七百余人退守胜龙寺城。

    况且,根据可靠资料记载,秀满十四日就离开安土城了,而包括《兼见卿记》在内的很多史料中,都明确写着“六月十五日,壬申”,安土城燃起冲天火光。

    胜家和秀吉两人各自拉帮结派,争吵不休。胜家最有力的盟友乃是关东管领泷川一益,然而本能寺之变的时候,泷川一益正在关东地区与北条氏展开激战,事变的消息传来,军心动摇,结果在神流川之战中被彻底击败,凄凄惶惶逃归自己的伊势领地,他的发言力因此大打了折扣。

    其次,秀吉和信长相同,非常重视商业发展,到处施行“乐市乐座”,并且牢牢掌控住堺、博多(在九州北部)等商业都市,以求得到豪商们的金钱支持。在农业方面,秀吉把信长曾经在部分地区施行过的“检地”、“刀狩”等政策推广到全日本,基本上彻底完成了自己直辖领内的兵农分离——天正十八年(1590年)正月,他发兵讨伐关东地区的战国大名北条氏,竟然动用了二十二万兵马,其中本队十四万人!这场战争打了半年多的时间,如果所部多为农民的话,是根本熬不下来的。

    「山崎的决战」

    在与毛利军交换停战文件后,秀吉匆匆挥师东归。就在此时,毛利方也得到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吉川元春建议全军展开追击,然而足智多谋的小早川隆景却说:“秀吉不仅是智勇双全的大将,并且怀有天下大志,如果我们违誓,他必恨之入骨,恐非吾家之福。”坚决主张退兵。毛利辉元最终采纳了隆景的建议。

    信长的长女冬姬嫁给蒲生赋秀,生子蒲生秀行;次女德姬嫁给德川信康,德姬想必会因为自己害死了丈夫(即便夫妇关系并不融洽)而郁郁终身吧,她一直活到七十八岁才去世;三女嫁给筒井顺庆的养子定次;四女嫁给前田利家的儿子利长;其余几个女儿分别嫁给丹羽长重(丹羽长秀之子)、水野忠胤(后改嫁佐志一成)、中川秀政(中川清秀之子),以及公卿万里小路充房、德大寺实久;有个女儿后来被丰臣秀吉纳为侧室;两个女儿夭折。

    冬季到来以后,秀吉和胜家的战争一触即发。秀吉先发制人,进攻琵琶湖东岸的长滨城。长滨本是浅井氏的领地,浅井氏灭亡后,信长将其封给了秀吉,本能寺之变的时候,此城为明智军所占领,秀吉击败明智光秀,把长滨城又夺了回来。在清洲会议上,胜家要求秀吉交出长滨城,以作为自己进出江北的据点,已经大占上风的秀吉不好再加拒绝,于是就以三法师之命,把长滨城封给了胜家的养子柴田胜丰。

    长秀本担任四国讨伐军总大将信孝的第一辅佐者,连他都不看好信孝,胜家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最终以三比二的微弱优势,秀吉派扶持年幼的三法师登上宝座。信孝接管了信忠原在美浓国的领地,信雄则被封在尾张国。

    此时安居大坂城的丰臣秀赖已经长大成人了,虽然他的身份已经从“天下人”沦落为了一个普通诸侯,即便如此,家康仍然不肯放过秀赖。为了斩草除根,家康找藉口发动了对丰臣氏的讨伐战。庆长十九年(1614年)十一月,家康亲自领兵进攻大坂城,是为“大坂冬之阵”;次年(1615年)五月,再征大坂,是为“大坂夏之阵”,终于迫使秀赖自杀,灭亡了丰臣氏。

    关原合战以后,德川家康大肆削弱反对自己的诸侯们的势力,西军中势力最强的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大名都被大幅度削减了封地,家康本人及其亲信的领地因此也大规模膨胀。到了庆长八年(1603年)二月,德川家康终于请得圣旨,就任新的征夷大将军,就此开创了长达两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幕府(幕府的统治机构设在江户城)。

    明智秀满本是光秀的女婿,是和斋藤利三齐名的同族重臣,传说他才刚离开安土城,就被汹涌杀来的羽柴军团团包围在琵琶湖边。面对危局,秀满竟然纵马入水,一直游到湖西,然后从容登岸下马,入守坂本城。不久以后,坂本城被信长亲信大将堀秀政领兵团团围住,秀满料无生理,就先把城中宝物细细整理一番并开列目录,缒到城下,然后才放火、切腹自杀。后人都慨叹说他是一位真正爱好文化的武人,与以名茶器殉葬的松永久秀之流截然不同。

    因为自己和源、平两氏全都扯不上关系,秀吉不可能开设新的幕府,他曾想去央告落魄将军足利义昭,希望义昭以源氏长者(大家长)的身份,给予自己源氏的家名,但遭到义昭的断然拒绝。天正十三年(1585年)七月,秀吉终于拜在前关白近卫前久门下做了养子,骗来了藤原氏【藤原氏是古老的神官家族,按照惯例,只有藤原北家出身的贵族才能担任摄政·关白和正一位太政大臣,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五个家族都出自藤原北家,被称为“五摄家”。】的家名,从此登上了关白的宝座。

    其后秀吉用朝廷的名义给德川家康封官赏爵,甚至不惜勒令其妹离婚,送给自筑山夫人自杀后就没有续弦的家康为正室,威逼利诱,两种手段交替使用,终于迫使家康表示臣服。自此以后,从天正十三年(1585年)的四国征伐开始,一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的小田原(关东北条氏的主城)之阵、奥羽出兵为止,秀吉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信长的统一大业。

    关于织田信雄纵火说,一条重要史料来源于弗洛伊士的《日本史》,其中写道:“信长之子御本所(即信雄)是个智谋拙劣之人,为此理由,在战争中他命人点燃了城堡,城堡从上部开始焚烧,很快就被烈焰吞没,此后他又在集市中放火,集市大部分都被烧毁了。”

    本能寺之变爆发以后,明智光秀分派诸将去占领和接收信长在畿内各地的领地。因为信长和信忠的去世,畿内诸将、豪族莫不乱成了一锅粥,前此隐藏起来的对信长不满的势力也全都一夕之间冒出头来,一揆纷起,形势极为混乱。为了在乱局中保住性命,丹羽长秀等即将出征的诸将全都收兵回归自己的领地,一方面维持秩序,一方面观望成败,以定行止。

    羽柴军回师速度如此之快,令明智光秀大吃一惊,他匆匆停止了河内之战,领兵回归京都,然后十日从京都出发,率领一万六千大军进驻山崎以北的胜龙寺城,准备与羽柴军展开一场大决战。

    本能寺之变的时候,信雄还呆在他伊势国的领地上,蒲生贤秀向其求救,他却逡巡不敢前往增援,一直等到六月九日,才终于集合兵马杀入近江国。进入江南以后,信雄在边境附近驻下兵马,不肯再往前一步——如果他此时快速突进,大概剿灭明智军的大功要算是他的了吧,说不定他就此能够成为信长的继承人,掌握整个天下。

    羽柴军兵马众多,但所处地势较为低洼,柴田军兵数虽少,却占有地利,因此两军对峙一个多月,谁都不敢抢先发起进攻。四月中旬,羽柴秀吉伪作主力东移,前往讨伐与胜家互相呼应的美浓国主织田信孝。四月二十日,佐久间盛政鲁莽地认为战机到来,竟然不遵胜家将令而妄自发兵,绕过余吴湖,从侧面进攻羽柴军前阵。结果大岩山、岩崎山阵营瞬间就被攻克了,中川清秀战死沙场。

    且说本能寺之变的同时,水淹高松城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清水宗治提出以自己一人切腹来挽救全体部下的性命,羽柴秀吉也答应,只要得到宗治的首级,好让他对主公信长有个交代,他就立刻退兵。就在此时,秀吉得到了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他暗中收拾行装,做好退兵打算,明里却好整以暇地等待宗治切腹。六月四日,清水宗治穿着白色丧服,乘一叶小舟来到两军阵地中央,随即在舟中完成了切腹仪式。

    东军七万人,西军八万余,就军事实力上来说,石田三成稳占上风,而家康本部精锐此时则还行进在遥远的东山道上。然而战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因为事先做了大量策反工作,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数位西军大名临阵倒戈,投向家康的阵营,于是西军全面溃败,石田三成等人被擒获后,遭到斩首示众的厄运。

    信长纵横驰骋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秀吉则在摄津国建造大坂城,其宏伟辉煌比之安土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他还试图在京都附近的伏见地方筑造一座更大的城池,但没等造好就去世了,因为此地密植桃树,故此他所统治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最终决定继承人选的,乃是起初始终不发一言的丹羽长秀。长秀在织田家中无论资历、声望,都可与胜家一较短长,两人素有竞争,因此不愿屈居于胜家之下,再加上羽柴秀吉事先做了大量的拉拢工作,所以在最关键时刻,长秀忽然开口说:“在下认为羽柴大人所言有理。”

    「清洲会议和信长的葬礼」

    「桃山时代」

    光秀奋起抵抗,连杀数人,落武者狩一看没便宜可捡,于是纷纷退去。然而光秀在恶战中也身负重伤,自度无法再走,于是长叹一声,解开铠甲,准备切腹自尽。部将沟尾庄兵卫茂朝等人苦苦劝说,然而光秀回答道:“羽柴的追兵眨眼便到,我受伤无法骑马,很快就会被他们追上的,难道你们忍心看我成为俘虏,受那猴子的侮辱吗?”

    秀吉首先进攻长滨城,以封堵胜家南下之路。柴田胜丰本是胜家的继承人,但近年来胜家更宠爱自己的外甥佐久间盛政,这使胜丰大为不满。于是,在羽柴方大军压境的时候,自忖无力对抗的胜丰干脆开门归降,交出了长滨城。

    信长性格暴躁,家臣动辄得咎,割据势力有不服从的一律剿灭。秀吉的性格则要温和得多,尤其为了尽快完成统一大业,他对很多割据势力作出了让步和妥协,只要肯服从他的中央领导,均可保留其领地。德川、上杉、毛利等大名及时降服,领地基本没有受到侵害,长宗我部、岛津等大名抵抗得相当厉害,但最终也还是保住了初起家时的世代领地。

    庆长五年(1600年)九月,家康统率以丰臣氏武断派为主力的东军杀向京都,石田三成扛出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直家之子)等人为号召,集兵抵敌,双方在美浓国的关原地方展开了大会战。这可谓是日本古代史上记载可信的最大规模的阵地战,也是决定日本命运的一场恶战。

    《兼见卿记》认为:“所谓安土放火云云,都是臆想,实际是起自山下的野火,偶然烧毁了城砦。”然而安土城东、北、西三面都临着琵琶湖,南方通往陆地的方向还挖掘了壕沟,简直是一座建在湖中的水上要塞,外部着火,能够把整个城堡和城下町都烧为灰烬吗?并且据专家考证,当时正处梅雨时期,安土城当地当时的气候虽无资料记载,但十四日中午在奈良地区降下多年罕见的大雨,两地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奈良降雨,安土很有可能也受到波及。即便不受波及,在气候如此潮湿的季节,野火有可能蔓烧如此之快吗?

    关白相当于摄政王,辅佐天皇总揽朝政,天皇亲政前称“摄政”,亲政后称“关白”,取诸事均须关白(报告)此官之意。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二月,秀吉受天皇赐姓为“丰臣”,就任正一位太政大臣,从此正式成为朝臣的领袖。此后,这位丰臣秀吉即被称为“丰关白”,退位后称“丰太阁”。

    只有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为人颟顸无能而又凶残暴虐,但他虽蠢,却善于察看风色,在织田家继承权的斗争中先依附于丰臣秀吉,后来又倒向德川家康,最终在江户幕府统治下被封予上野国五万石的领地,七十三岁时才殁于京都。终究,乱世已经终结了,有野心,有能力的人物都是活不长久的,惟独傻瓜才能安享天年。

    六月十五日,也就是明智光秀在小栗栖切腹的两天以后,雄伟的安土城中突然腾起大火,火势很快蔓延开来,这座信长政权的标志性巨城,就此化为了灰烬。

    次日天还没亮,秀吉军对正在大岩山和岩崎山上休整的佐久间盛政部发起猛攻。盛政不敌败退,在贱之岳附近遭到夹击,溃不成军。随即素与秀吉交好的前田利家见势不妙,也全军退回北陆,柴田军就此全面崩溃。

    清洲会议顾名思义,会址是在信长最初的根据地——尾张国清洲城——召开的,时间为当年的六月二十七日,织田氏重臣全都到会,一方面论功行赏,分割光秀的领地,一方面商讨扶保谁来继承信长的事业,就任织田氏家督。

    对于光秀之死,民间还有诸般传说。最离谱的说法是光秀并未切腹,而是狼狈逃脱了性命,从此隐姓埋名躲藏了起来。秀吉所得到的并非光秀的首级,只是略有相似,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向天下人宣告他已为故主报了仇,于是假称那就是光秀的头颅。还有传说,认为光秀之发动本能寺之变,是预先和羽柴秀吉、德川家康策划好了的,结果秀吉翻脸不认人,趁机抢夺胜利果实,光秀恼恨之下,就秘密投奔家康去了,此后就成为家康身边的智囊,为他最终谋夺天下出谋划策。

    织田信长是“战国的风云儿”,也是一位“革命家”,他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对于日本来说是划时代的,他想要建立一个没有幕府,或许也没有天皇朝廷的新形态社会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也是不切实际的。信长是死在本能寺的烈火中了,如果他仍能在生,并且完成了他的理想,是否能将日本带入和平安定中去呢?就历史的发展来看,恐怕是很难的事情。

    于是没有后顾之忧的羽柴军匆匆东归,于六月八日回到秀吉位于播磨国内的主城姬路。次日清晨,大军从姬路城出发,以惊人的速度于十一日赶到了摄津国的尼崎地方。织田方多位城主如池田恒兴、堀秀政、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等人陆续来合,到了十二日晚间,秀吉屯兵摄津的富田,总兵力已经超过三万。十三日晨,织田信长的三男织田信孝和重臣丹羽长秀也派使者前来联络。

    劝说无效,光秀准备以武力相逼,于是领兵南下,先进攻驻扎在河内国的丹羽长秀所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得到急报,一支打着金葫芦马标(主将的标志物)的军队已经从北部逼近洛中了。

    胜家闻报大怒,不顾北陆地区普降大雪,竟然命令士兵们铲雪前进,于次年(1583年)三月发兵南下,与秀吉所部对峙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