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四、烈火本能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信孝并没有参与信忠为总大将的这次战役——或许信忠本人为了保证自己的继承人位置不倒,也在着力打压两个兄弟,所以前此信雄才在既没有通知父亲信长,也没有通知家督信忠的前提下,要自作主张进攻甲贺国。

    「霸王的落日余辉」

    这又预示着什么呢?

    足利义昭想打倒信长非止一日,而他与曾是自己家臣的明智光秀暗中联络,密商政变之事,本也在情理之中。有史料记载说,本能寺之变后不久,义昭曾经写信给毛利氏家臣乃美宗胜,通报信长被杀的消息,希望得到毛利氏的支持,信中的行文语气异常的喜悦,并且仿佛是自己亲手杀死信长一般。

    本能寺之变发生后,据说明智光秀写信给毛利辉元,要他趁势进攻,定可大破羽柴军于高松城下,然而这封如此重要的信件却竟然无巧不巧地被羽柴军半途截获。于是羽柴秀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与毛利家的和谈,匆匆挥师南下,最终在山崎合战中击败明智光秀。如果不是事先就知道消息,他的动作真能这么快吗?

    山阴|道军团总大将是明智光秀,他在平定丹波和丹后两国以后,又从羽柴秀吉手中接管了但马、因幡、伯耆三国的军事。其实他和秀吉所要面对的敌人是一致的,都是安艺国的战国大名毛利氏,因为毛利大军救援高松城,秀吉写信向信长求援,于是信长临时终结了光秀的接待任务,命令他尽快集结军队,西向增援。

    对于光秀叛变的主因,主要有野心、宿怨和求生三种猜测。

    第四,参与本能寺之变的明智方大将,有一人名叫斋藤利三,此人是光秀的外甥,深受宠信。不过利三原本是稻叶一铁的家臣,后来离开稻叶家投奔光秀,一铁到信长处提出申诉,信长要求光秀把利三给送回去。光秀知道,一铁只是争一口闲气而已,并非真的看重利三,一旦利三回归稻叶家,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坚决顶着不放人。这也是导致光秀和信长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时候,信长年龄最大的三个儿子里面,势力最小、名声最弱的就要算是信孝了。信孝最初继承的是神户苗字,神户氏本是伊势国的豪族,因此其名份比继承了织田氏的信忠,以及继承了伊势国司北畠氏的信雄都要差得多。为了可以出人头地,信孝费尽心机拉拢了武田氏重臣木曾义昌,为信长攻取甲、信两国打开了大门。如果信孝可以参加征伐武田氏的战斗,并且立功的话,相信也能获得相当多领地的赏赐。

    二条御所是信长一力扶持的诚仁亲王的官邸,修建得相当坚固,信忠退守此地时,身旁从属大概有三到五百人(一说上千人)。明智军很快就包围了二条御所,村井贞胜建议先让诚仁亲王一家退出御所,以免遭受池鱼之殃——“京都所司代村井殿下与嗣子(指信忠)在一起,依照他的进言,内里的儿子(内里即皇宫,代指天皇,内里的儿子即指诚仁亲王)骑在马上,向外面街道上的明智军派遣了使者,质问他们想把自己怎么样,是不是要自己切腹。明智好象无意对殿下有任何举动,希望立刻就让殿下离开御所,只是为了防止城介殿下(指信忠)混在其中逃亡,就回复说马和车驾不能离开。内里的儿子得到报告后,就带着妻室一起上京去他父亲的皇宫了。”(《日本史》)

    关于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究竟有没有帮凶,现在普遍可以认同的说法,是天皇朝廷与废将军足利义昭也有参与预谋。

    信孝实在是太可怜了,看起来信长想要为信孝找一个高贵的家名,赏赐他更多的领地,以缩短他与两个兄弟之间的差距,所以才会任命信孝为总大将征伐四国地区,并且暗示说一旦战胜,就让他去做三好康长的养子,继承三好氏的家名,并且很可能到时候把四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封赠给信孝。

    此后,光秀还通过朝廷公卿上奏天皇,表达了自己希望开设幕府,就任新的征夷大将军的愿望。由上述这些事实来看,此人确实有天下之志,而并非只以杀死信长作为最终目标。或许他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想要掌握天下,这才趁畿内空虚,信长孤身宿于本能寺之机,发动叛乱的吧。

    对于信长最后的死亡,各种记载都大相径庭。《信长公记》说:“信长公取弓放箭,仅仅放了两三发之后,弓弦崩断;再以长枪应战,结果肘部为敌长枪所伤。信长公自知不免,遂命令身旁的女性逃出。此时,御殿上已经烈火熊熊,难以见到信长公最后的身影,料想他已在御殿深处自尽。”

    《耶稣会日本年报》中也说:“……命令把火绳都点了火,铳都上了扳机,长枪也整备好。部下疑惑这是打算做什么?有人认为明智受信长的命令,去杀信长的义弟三河之王(指家康)”。其实当时家康已经去往了堺而并不在京都。

    士兵们认为是信长想要消灭德川家康势力,因此派明智光秀趁夜秘密进军前往京都。这可见即便最下层的兵卒,对于他们的领袖织田信长都报有一种怎样的观感——信长公是强大的君主,但他毫无信义,诛杀甚至谋杀盟友,对他来说并非不可理解之事。

    毛利氏对高松城之战也非常重视,当主毛利辉元亲统近五万大军前来增援,他两位优秀的叔父——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也均从行。秀吉闻报,即写信向织田信长求援,称“毛利辉元亲率数万骑与我对阵,欲救高松,两阵距离约十町【日本古代的长度和面积单位,作为长度单位时,1町等于60间,1间等于6尺,10町约等于今天的1公里。】”,此时如能得到“御势御合力”,则“将西国于当年中悉归于幕下之事,如在掌中”。

    损失惨重的明智军,纷纷爬上二条御所旁太政大臣近卫前久官邸的屋顶,从这里居高临下,向信忠等人发射箭矢和砲弹。这一角度是信忠军所无法抵挡的,并且火器也引燃了御殿的大火,于是信忠吩咐部下镰田新介担任自己的介错,要他事后揭开走廊地板,把自己的遗体藏匿于其下,嘱咐完毕后就切腹自杀了。因此信忠的尸体并没有被明智军发现,而是与御殿一起在红莲烈焰中归为灰烬——享年仅二十六岁。

    「敌在本能寺!」

    因为与信长理念不合,因为害怕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光秀才悍然发动了本能寺之变。至于说到野心,乱世中的武将,又有几个人是毫无野心的呢?

    第三,光秀是虔诚的佛教徒,信长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焚烧名山古刹,杀戮佛教信徒。就在本能寺之变爆发的前一年,信长还把以巡行各方作为修业手段的高野山的知名僧人(称为“高野圣”)数百人都处以了极刑。并且据说信长为了建造安土城的石垣,把附近地区的石佛全部砸毁,搬运过来用作材料。信长的宗教政策,也是使光秀痛苦及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智军本队进入山城国,在沓挂宿稍作休息时,光秀命令部将天野源右卫门领一队人马为先驱,将此地到本能寺路上有可能泄露本军行踪的行人全部捉拿或诛杀。天野源右卫门果然在京都七条口附近杀死了早起种瓜的二、三十个农民。

    天正八年(1580年),信长放逐了林秀贞、佐久间信盛等老臣,这些老臣的领地大多在尾张、美浓一带,他们被赶走以后,领地全都纳入了织田信忠的实际掌控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家臣们难免会猜测说,信长实际是为了扩充儿子的实力,才放逐重臣,剥夺其领地的。时间推移到天正十年(1582年),信长命令信孝领兵进攻被明智光秀拉上信长战车的长宗我部氏,同时,信长还剥夺光秀在近江和丹波的领地,打算把他转封到中国地区去。

    兰丸所指的,正是信长麾下大将明智光秀,他当时官位为正六位下日向守,因曾通过信长向朝廷求得“惟任”的古老姓氏,因此习惯被称为“惟任日向守”。光秀之谋叛,现在普遍认为是临时起意,策划时间并不很长,但即便如此,以后事倒推,似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当时人所重视的蛛丝马迹。

    六月一日,明智光秀返回龟山城,在此召集麾下最亲信的部将明智左马助秀满(光春)、明智右卫门尉光忠、藤田传五、斋藤内藏助利三、沟口胜兵卫茂朝五人,说明自己的决心。并且直言相告:“如有异意,请斩光秀之首。”五人皆拜伏应允,并签就誓书、递交人质以表示自己的诚心。

    而在天皇朝廷方面,虽然信长一直打着尊王的旗号,又是修缮皇宫,又是贡献金钱,但本身朝廷只是他统一天下的工具,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信长利用朝廷来制约足利义昭,同时打着天皇的旗号来号召“天下静谧”,也就是止息干戈,有敢不从者则斥之为“朝敌”,发兵讨伐。起初朝廷对信长的态度也非常友善,据《言继卿记》记载,永禄十三年(1570年)信长北伐朝仓氏,四月二十五日,正亲町天皇亲自前往石清水八幡宫为信长祈愿得胜。此后信长进攻石山本愿寺和武田氏的时候,天皇也屡次往其阵中派遣敕使,以表示对信长的支持。

    据说明智军总兵力为一万三千人,分为三队:光秀本队自保津翻山,经水尾天皇陵至嵯峨野,在衣笠山麓的地藏院布阵;一队由明智秀满等率领,由山阴|道经过老之坂,渡过桂川;另一队由明智光忠率领,从王子村取道唐柜岳,前往松尾的山田村。一方面,万余大军如果不分散行动,踪迹是不可能不被发现的,另方面,这说明光秀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杀死信长一人,他还要趁此机会尽快控制京都和附近地区。

    「本能寺之变的表因」

    还有一条,正如前述,传说光秀曾让母亲进入八上城作为人质,以交换波多野兄弟前往安土城请罪,但信长却杀死了波多野兄弟,促使光秀之母横死——当然,此事的可信度非常之低。

    在二条御所的战斗中,信忠方的死殁者除了信忠、胜长兄弟外,还有信忠的叔父津田又十郎长利、津田勘七、津田九郎二郎元嘉、津田小藤次等一门,村井父子三人(贞胜、贞成、传次),信长奉行众的菅屋长赖、福富平左卫门、野野村三十郎,马迴众的团平八、斋藤新五郎、坂井越中、毛利新介等,或战死,或自尽。

    天正十年(1582年)三月十五日,羽柴秀吉从播磨国的本城姬路出发,四月四日进入宇喜多氏的本城冈山,他派出心腹蜂须贺小六正胜、黑田如水孝高等将劝说清水宗治投降,并允诺将备中一国都赏赐给他,但遭到宗治的断然拒绝。其后,秀吉攻克了高松城以北的冠山、宫路山两座支城,切断清水宗治与毛利氏本领之间的联系,五月七日,重兵围困高松城。

    至于求生说,是认为光秀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不打倒信长就毫无活路了。据说信长下令没收光秀近江坂本城和丹波国的封地,要他从毛利氏手中接受新的领土。毛利氏雄踞西方,并非数月间即可将其讨灭,光秀认为信长这种举动,是准备象对待佐久间信盛、林秀贞一般将自己放逐,因此走投无路之下才终于起了反心。

    然而朝廷和信长的蜜月期虽然比义昭和信长要长,也并非没有终结的。信长的所作所为,逐渐引起了朝廷的反感甚至是恐慌。信长不但屡次推却官职,不肯置身于朝廷官列之中,反而多次暗示正亲町天皇退位,让他一力扶持的诚仁亲王继承宝座,这当然会引发朝廷的极度不满。同时,信长还建议修改历法,把京历改为尾张地区常用的三岛历,这种矛头直指皇权的举动,本身就暗示着,当他彻底掌握天下之时,或许就是废除天皇制之日。

    也有数人侥幸逃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信长的弟弟、大茶人织田有乐斋长益,据说他是从墙壁上架枪的孔洞中钻出去逃生的,为此,《当代记》说长益“为时人所恶”。

    无论是野心、宿怨还是求生,三种说法都有其部分准确性,或许在光秀心中,这三种情感是紧密交缠在一起,难以分割的吧。咱们现在尝试从更深的角度来探讨这三方面的问题。

    高松城三面沼泽,剩余的一面也挖有多道壕沟,羽柴大军难以直薄城下。于是秀吉召集了附近百姓并自己的部下,在高松城南,自城东的蛙之鼻到城西的赤滨山,建起了一道长达四公里的长堤,堤成后,即将附近足守川的河水灌入。就这样,高松城变成了湖中孤岛,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后世遂有“饿杀三木,渴杀鸟取,不用大刀,水淹高松”的民谣流传。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一日,信长下榻京都本能寺,召来国手本因坊秀哉和鹿盐利玄对弈为戏。据说此局下出了罕见的三劫连环无胜负局,包括信长在内,观者皆惊——相传这种棋局的出现,是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当日晚间,信长召来长男信忠欢宴,宴后信忠返回妙觉寺就寝,信长也躺下了,下半夜却突然被喧闹声吵醒。他最初还以为是侍卫们吵架,才爬起身准备斥责,忽听铁砲发射之声,阵阵鸣响——

    森兰丸出去了一会儿,匆匆跑回禀报:“是桔梗旗印,象是惟任日向守的部队!”信长大惊:“光秀吗……”

    灭亡武田氏后,织田信长于四月二十一日从甲斐国启程,回归安土城,途中还在富士山饱赏美景。五月十五日,德川家康和降将穴山梅雪斋信君受邀来到安土,信长派明智光秀担任“接待役”,隆重地招待了他们。

    明智光秀究竟为什么徒起变乱之心?他究竟有无同谋呢?对于这个问题,历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天正十年(1582年)二月十四日晚间十时左右,安土城东面的天空突然变得一片血红,仿佛天宇燃起了大火。弗洛伊士在《日本史》中这样描述道:“自东方开始,天空忽然变得非常亮。信长最高的塔(指安土城天主台)的上方被映成了恐怖的红色。这一景况一直延续到清晨。红光的高度很低,离开二十里外就看不到了……”据说这是信浓国浅间岳火山爆发所致。

    此外,光秀和信长前此包裹在主从相得的外衣之下,还隐藏着种种宿怨。首先,光秀是足利义昭的介绍人,并且一度想要辅佐义昭复兴室町幕府,但信长却最终放逐了义昭,反而亲手把幕府政权给扼杀了,这与光秀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其次,光秀曾为朝仓氏家臣,信长却要他以故主朝仓义景的头盖骨金盏饮酒,并因为光秀不肯从命而拳脚相加。

    战斗首先从马厩展开——大概光秀怕信长会夺路而逃,因此要先控制马厩。信长的小姓二十四人,包括矢代胜介、伴太郎左卫门、伴正林、村田吉五等,全都在此战死。此外,就寄宿或居住在附近的汤浅甚介、小仓松寿等人闻讯前来救驾,试图突入寺中,也都英勇牺牲。

    首先解释野心说。本能寺之变后,光秀立刻控制京都、安土城等要地,然后写信与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战国大名联络,要他们牵制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的兵马,使其不得回师畿内。同时,他还四处劝诱信长的旧日部属,如筒井顺庆、细川藤孝等人,要他们和自己共同行动。六月八日,光秀离开刚攻克的安土城上京,立刻献给朝廷银五百枚,五山名寺和大德寺各银百枚,同时下令免除京都及附近地区的田赋——这一系列措施,无疑是在收买人心。

    或许是因为害怕被信长抛弃的心理在作怪,害怕自己最终落得一个被流放的可悲下场,光秀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杀入本能寺的吧。终究,六月二日发生本能寺之变,而次日就是神户(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预定的四国出兵日,这应该不是巧合……

    民间传说大多不可信,据说就在本能寺之变前不久,信长派光秀招待德川家康,结果因为敬上来的生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