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信长包围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武田信玄深通兵法,更擅长以计略挫敌于未战,他训练出了一支天下闻名的劲旅,尤以大将山县昌景部下的“赤备”最为敢战,被赞誉为天下第一的骑马军团。后世很多崇拜信玄的人因此一厢情愿地认定:“如果信玄抢先上洛的话,定能取得天下!”

    就在这个时候,“天下至恶”松永久秀大概久未操反叛旧业,骨头开始痒了起来——他煽动三好义继以平定家族内讧为名,发兵攻击河内守护畠山昭高,包围了交野城。三好、松永和畠山三家都是名义上从属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而实际上从属于织田信长的大名,向同僚动手,何况畠山昭高还是信长的妹婿,这无异于公开谋叛。得到消息的信长立刻派佐久间信盛、柴田胜家等将领兵前往讨伐,三好义继和松永久秀、久通父子望风而降。

    眼看己方阵列将要被乱石打散,石川数正只好朝前猛冲,想要一举歼灭小山田信茂队。一看敌人开始行动了,信玄立刻挥舞军扇(一种用作军事指挥的团扇或折扇),全军掩杀过去。只见到处都是“风林火山”的孙子四如之旗,瞬间就把德川军给冲垮了。

    且说三方原合战,乃是德川家康辉煌一生中的最大一次败仗,全军瞬间崩溃,士卒死伤惨重。织田信长派来的佐久间信盛一看形势不妙,立刻驳马先逃,倒是平手汎秀神情平静地对家康说:“我主数此次出征,三河殿下都派兵相助,现在三河殿下有难,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且待我冲杀上前,掩护三河殿下撤退,让天下人都看看尾张武士的信义!”说着话,领军冲杀过去,随即就被汹涌而来的武田军给淹没了。

    查看松永久秀的一生,藐视权威、贪慕权力,似乎有谋反的恶癖好。他所以被称为“天下至恶”,还因为当年与“三好三人众”对战的时候,放火焚烧了著名的东大寺大佛殿和附近的民宅——与织田信长焚烧比叡山延历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初信长上洛,久秀见力不能敌,急忙献上名茶器“作物茄子”(又名“九十九发茄子”),表示降伏,信长认识到这个“幕府执权”对自己控制畿内有很大的助益,权衡利弊,就赦免了他弑杀足利义辉将军的大罪,允其归入麾下。

    平手甚左卫门汎秀,乃是信长的老师平手政秀的第三个儿子,就此英勇战殁。

    德川军登上三方原台地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武田军不知何时已经转过身来,正严阵以待本军的进攻。这时候再想转身逃走已经来不及了,阵列稍有混乱,对方就可能全军掩杀过来。家康没有办法,只好列开阵势,准备与天下劲旅的武田军拚个鱼死网破。

    织田大军制压二条城后,立刻转向槙岛城。横在城前乃是汹涌的宇治川水,信长命令渡河作战,诸将却都望着滔滔江水,逡巡不敢冒进。信长大怒,一马当先冲下水去,诸将这才不敢落后,纷纷跟上。就此大军得渡,神速地攻克了坚固的槙岛城,捉住了足利义昭。

    朝仓氏为了自己的利益,数次出卖浅井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武田大军两万五千人,而德川、织田联军只有一万一千,就兵数来说完全落在了下风。战斗在下午四时左右展开,武田方的小山田信茂首先发起进攻,攻打德川军先锋大将石川数正。

    细川藤孝乃是从逃出兴福寺一乘院的时候就跟随在义昭身边的老臣,连他都投靠信长了,众叛亲离的义昭将军还能支撑得下去吗?

    天皇朝廷本身也很清楚,不论谁是谁非,如今信长的实力要绝对大过义昭,如果忤逆信长,恐怕朝廷也迟早会沦落到义昭的下场,那又何必给那个看不清形势的将军陪葬呢?

    三月二十五日,得到武田军请和消息的信长离开岐阜,统率大军再度上洛。当他来到逢坂地方的时候,义昭的直属家臣细川藤孝和荒木信浓守村重前来会和,以向信长证明自己的忠诚心,信长立刻赏赐藤孝名品胁差(短刀),赏赐村重“乡义弘”的大刀。

    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信玄,在战国中后期乃是传奇般的人物。他本人是甲斐国(今山梨县)守护,甲斐是座山国,土地贫瘠,民风剽悍,在信玄的父亲信虎时代得到了统一。信玄二十一岁的时候将父亲放逐到骏河国今川义元处(义元是信虎的女婿),自己登上家督宝座。随即他就大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挖矿山,积攒了实力以后,发兵进攻西面的信浓国(今长野县),一路势如破竹。

    战后,信长把足利义昭年仅两岁的儿子捉来当了人质,而把义昭流放到河内国若江城,派木下秀吉严密看护。就这样,室町幕府灭亡了,信长真正迎来了自己的崭新时代!

    十二月二十二日午后,在远江国滨松城西北方的三方原台地,武田、德川两军终于展开了激战。德川军本意是要紧紧咬住武田军的尾巴,好与三河、尾张诸城呈夹击之势,但家康没能识破这根本就是信玄设下的一个巧妙的圈套。

    《甲阳军鉴》中记载,信玄在病榻上对山县昌景说:“一定要把武田的旗帜插到濑田(在京都地区)去!”

    关于信长推辞不受“征夷大将军”一职,此乃后话,暂且不提。且说织田军此次攻入京都,来势凶猛,并且为了威逼二条开城投降,放火焚烧了附近部分民居,引起京都百姓的恐慌。在京都所司代(负责京都治安的官员)村井贞胜的请求下,信长攻克槙岛城后就立刻回归京都,处理政事。

    万般无奈之下,家康只好挥师出城,于后追赶武田大军——三方原合战就此拉开序幕。

    然而,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元龟三年(1572年)十月,甲斐的猛虎武田信玄首先发难,驱动三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往京都而来!

    徘徊无奈之下,信长只得派出佐久间信盛、平手汎秀、水野信元等将率三千人赶往远江。这样小一支部队,与其说是增援,不如说是监督,要督促德川军奋勇作战,把上洛的武田军牢牢钉死在远江、三河等地。

    要说信玄整天只想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没有上洛之志,那恐怕是太小看他了,他之所以要撕毁盟约,南下吞并骏河,应该就是想抢占东海道的要冲,从而打开上洛的通路。不过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太糟糕了,四周又有上杉、北条等强大势力,不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他根本就没有机会率兵西进。

    然而拒派援兵是不可能的,自己多次远征,家康全都派兵相助,仿佛自己家臣似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如今家康有了危险,自己毫无表示,以后还能期待他的忠诚心吗?天下人又将怎样看我信长?

    “什么?”信长闻言大吃一惊,“山终于动了吗?!”

    义昭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答应签署誓书,保证绝不再敢悖逆信长的旨意,织田军这才暂时退兵。

    武田军追杀德川败兵来到滨松城下,看到此情此景,不敢冒进,于是在信玄的指挥下继续汹涌向西,陆续攻下了德川方的野田等多座城池。然而德川家康并未彻底灭亡,也不肯投降,终究是信玄的一大心病,他因此不敢快速挺进洛中。

    元龟三年(1572年)对于织田信长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一年。首先,他命令村井贞胜和日乘上人负责监督的皇宫修建工程,终于在上年底彻底竣工了。近百年来屡遭兵燹,几乎化为焦土的皇宫和京都街道,被信长修缮一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本年开始,信长为臣服于自己的诸大名在京都建造官邸,以方便他们觐见将军和天皇——这说明信长已经准备将自己的统治中心从浓尾地区转移到京都附近来了。

    四月三日,信长进入京都,领兵团团包围了二条城,足利义昭这才慌了手脚,匆忙请朝廷出面调解。信长冷笑着对朝廷敕使说:“我并无意进攻义昭将军,是将军先向我信长挥舞起刀剑的。我前此派人请求将军签署再不胡作妄为的誓书,将军执意不允,才会导致今天的局面产生。”

    朝廷得钱,就好办事,于是当年的七月二十八日,信长回归京都还没几天,朝廷就商议改元,并征求信长的意见。信长在众多候选名称中择定了“天正”一词。天正出典于《老子》所说:“清净为天下正。”隐含着渴盼天下平稳、秩序安定的美好愿望。于是通告全国,废除旧年号“元龟”,改为“天正”。

    在这种情况下,足利义昭本人的处境比当年仰三好氏鼻息的兄长义辉好不了多少,他当然无法忍受,而要尝试暗中反抗了。在得知武田信玄离开甲斐,挥兵上洛的消息以后,义昭以为时机成熟,立刻磨刀霍霍,准备公开与信长决裂。

    武田信玄被称为“甲斐之虎”,乃是“甲州流兵法”的始祖,但这只老虎无论本领还有实力,都不是当年号称“尾张之虎”的织田信秀之流所可以比拟的。

    八月八日,朝仓军大将前波九郎兵卫吉继父子被织田军策反,受他的影响,次日富田弥六郎长繁、户田与次、毛屋猪介等将也先后向信长投降。此时信长已经完成了在虎御前山的筑城计划,由此北望,北军动静可以一目瞭然。信长派亲信侍卫堀久太郎秀政前往朝仓军中,请求择定日期、地点,一战以定胜负。然而已经士气低靡的朝仓军当然不敢答应。

    参加此役的有许多年轻人,后来都成为织田政权下赫赫有名的战将,包括:稻叶一铁子稻叶贞通、氏家卜全子氏家直通、不破光治子不破直光、丸毛长照子丸毛兼利、细川藤孝子细川忠兴、蒲生贤秀子蒲生赋秀、山冈景隆子山冈景宗,以及京极高次等等。

    这一态势,浅井长政不会看不明白,然而他被围困在小谷城中,万分困窘,即便朝仓氏不调兵南下,可以保存住实力,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朝仓氏数次出卖自己,自己也不妨耍点阴招吧。于是长政派人潜出小谷城,向越前送去了假情报,声称:“长岛一向一揆纷起,已经截断从浓、尾通往畿内的道路,如果朝仓殿下此刻出兵,定可将织田信长围在近江,将其彻底消灭!”

    他所处理的第一件事,乃是任命村井贞胜担任“天下所司代”。虽然贞胜的职权范围并未扩大,仍然只负责京都一地的治安,但这一由信长亲自赐予的前所未闻的官职名,无异于向天下公告:以后的全日本(天下),不再由室町幕府统治,而要由他织田信长来统治。

    元龟四年(1573年)就此变成了天正元年,这可以说是信长统一事业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长与久秀的为人处事颇有相似之处,一样藐视权威,一样野心勃勃,也一样是政战两道的高手。据说某次信长指着久秀对德川家康说:“这个男人平生做了三件他人所不敢为的事情,一是消灭主君三好一族,二是弑杀幕府将军,三是焚烧东大寺的大佛殿,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男子’!”从语气来看,这话不象讽刺,倒象是由衷的赞叹。

    这个时候,德川家康已经把本城由三河的冈崎移往远江的滨松,面对汹涌而来的武田劲旅,他坚持不退,打算等织田援军到来后就与敌人展开正面对决。然而盼星星盼月亮,最终竟然只盼来了这点人马,家康不禁仰天长叹:“是天要亡我吗?”只得加固城防,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元龟四年(1573年)二月,在义昭的唆使下,近江豪族山冈光净院景友、矶贝新右卫门等人纠集领地附近的一向一揆,在今坚田筑砦谋叛。信长急派柴田胜家、明智光秀、丹羽长秀、蜂屋赖隆四将率军征伐,水陆并进,于二十九日将叛乱镇压。几乎就在同时,京都附近出现了一首童谣:“应思父母养育恩,忍看暴雨摧落花”——“花”意为“花之御所”,乃是室町御所的俗称,代指幕府将军,这首童谣正是义昭不满信长专权的真实写照。

    同时,信长还扛出空壳的天皇朝廷来制约和分流幕府的影响力,他修缮皇宫,贡献金银,装出一副对朝廷极端恭顺的态度。这是为了告诉天下人,真正有资格统治日本的并不仅仅是幕府将军,还有京都的天皇,幕府只是朝廷的一个执行机构,天下实权并非有史以来就掌控于幕府,当然更不会延续万年,一直捏在室町将军手里。

    足利义昭正在和信长不对付,他又怎会自己掏腰包去满足信长的私欲呢?于是坚决顶着不办。等到义昭被流放,信长回到京都处理政务,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朝廷献上改元所需的费用。

    况且,双方合作的蜜月期维持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因为义昭的轻举妄动,信长开始颁发文件来约束他的权力。永禄十三年(1570年)拟定了《五条书》(又称《殿中御掟》),信玄展开上洛之战前,又发出了《异见十七条》(又称《失政十七条》),其内容为指斥义昭的失德,说他不敬天皇、刻剥百姓,“贩夫走卒皆知公方之非”。

    本年正月,信长的第三子信孝行元服礼,横山城守将木下秀吉急忙准备了礼物,前往岐阜城表示恭贺。得知秀吉离开的消息后,浅井长政立刻南下攻击横山城。三月五日,织田信长再度出阵江北,逼退浅井军,随即留下明智光秀、中川重政、丹羽长秀三将建筑付城,包围水户、田中两城,监视敌人动向,然后主力转往京都。

    解除了来自背后的威胁,武田信玄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于是他藉着响应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号召,集合了整整三万大军,又撕毁与德川氏的盟约,浩浩荡荡杀往京都而来——这一年信玄已经五十二岁了,并且有病在身,他大概知道去日无多,自己没有时间再等待了吧。

    正因为存在上述这层关系,武田、德川两家也才很快缔结了攻守同盟,共同进攻骏河今川氏,两家商定,战后德川氏占领远江国,武田氏占领骏河国。甲、骏、相三国同盟就这样破裂了,相模国的战国大名北条氏政(北条氏康之子)发兵增援骏河,反遭武田信玄突击到其本城小田原下。

    小山田信茂所部“新众队”,乃是武田军中相当特殊的一支队伍,每个人都携带着一兜拳头大小的石头,临近敌阵,不放砲也不射箭,却以石头相抛掷。日本的弓是落后的单体长弓,射程近、精度差,而当时的铁砲也好不到哪里去,相比之下,这些练掼了的投石兵,竟然给石川数正所部造成了预想不到的沉重打击。

    武田信玄信奉孙武的军事理论,把《孙子兵法》中“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四句话写上自己的军旗,是为“孙子四如之旗”。大军动时,信玄本人往往在阵后坐着指挥,以取“不动如山”之意,所以信长闻听信玄上洛,才会惊呼说:“山终于动了吗?!”

    元龟二年(1571年)十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