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谛闲大师遗集卷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潜修默究,不事表。后出讲说,乃有语文。是因缘弘法所需,非谓语文即佛法也。大德不作遗训,仅存掇拾流通,事非得已。其诸缁白,宜因文见义,起信实修,方得谛公微旨。若以筌为鱼兔,有同摸象,是则大违谛公之意,吾徒与四众所应引为大戒者也。师与竹老,嘱序此书,因?缕及之。时一九五零年,叶恭绰观一敬叙。

    谛闲大师遗集序

    蒋维乔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初二日,谛闲大师,圆寂于宁波观宗寺。上海出家在家四众,在觉园开追悼大会。叶居士恭绰提议,谛师著作,为书局随意刊行,不免讹误。应乘时结集,重加校理,汇成全书。众皆赞成。因推宝静法师为主编,恭绰及余副之。荏苒数年,迄未着手,宝静亦不久圆寂。尔时虚法师,在华北弘扬天台,法幢极盛。叶居士乃以校理事嘱付老。又历数年,校理竣事。欲寄余覆校,以卷帙繁重,时局又不靖,邮递困难,忽忽又将十年。适余于庚寅之冬南游,舍于九龙。而老亦在柴湾,办华南学佛院。叶居士大喜,以我等三人,皆谛老弟子,年均七十以上,今得聚会一处,因缘凑合,夫岂偶然。不于此时,完成校理功德,更待何时。余亦当仁不让,因取老校正之稿,重为整理,误者正之,阙者补之,即原稿中引用世典文字,偶有错者,亦一一为之更正。竭三月之力,完全告竣,约共壹百二十万言。因问叶居士,如何印刷?渠云:现无经费,祗可待以后机缘。余返沪后,今年重来九龙。则华南学佛院,已捐得印刷机,自备铅字纸张,由学僧练习排印。不及数月,排印装订工作,均甚熟炼。竟能将谛师遗集,陆续刊印,此诚意外之胜缘,为余始料所不及也。夫明清以来,禅净两宗盛行,余宗皆衰。惟天台一宗,至今称盛,揆厥所由,乃因大德辈出,继起有人。如 谛师者,尤具远大眼光,于说法利生之外,即留意办学。观宗学舍中造就法师,分付各方,主持讲席。虚法师,即观宗学舍之翘楚也。 谛师常愿大教推演北方,而南方学者,以语言捍格,不甚适宜。故对于老,特别注意爱护,以为老学成归去,吾道之北,可操左券矣。果然老能副其期望,深慨北方寺庙,僧人赶经忏,缺修持。于是讲经说法,起人信仰,手创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青岛湛山寺四大丛林。且各丛林,必设僧学,故人才蔚起,不亚观宗。此外老直接间接,或创建,或复兴之丛林及支院,在东北者,不下十余处。盛矣哉!天台宗之自南而北,不有老,孰能任之。而谛师之远见,乃更不可及矣。余乐观遗集之告成,为识其因缘如此。 一九五一年六月

    弟子蒋维乔法名显觉敬撰

    谛闲大师遗集序

    倓虚

    谛公老人,自修曾三次闭关,不异达摩面壁。利他逾四十载说法,有若世尊转轮。七旬有五,示寂西归。疏经流出,结集多部。发起因缘,详于叶公遐庵叙中,不复赘言。兹就老人宏法之愿力,度生之慈悲,自身所受所知者,?举数端,以明事实;而示来学。俾作航海者之指南,建筑者之模型可也。倓虚早年好道,出尘较晚。生近北陲,少闻正法。披剃后,赴观宗寺受具,转入弘法学社。以南北语音不同,风俗稍异,天资既钝,又系初参,捍格情形,在所难免。而老人关心北地佛法,来学者无多,因是多方原谅,种种提撕,此老人之悲愿一也。民七年,北京各界,发起戊午讲经法会,邀请老人开讲圆觉经。随侍仅限三人,同学愿往者多,而老人独命虚随往。一为语音相宜,便于接洽听众。二为熟练讲座,期于日后弘经,此老人之悲愿二也。法会因缘,得与叶公遐庵;蒋公竹庄;江公味农;徐公蔚如;诸护法居士相识。其后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青岛湛山寺;及其他各丛林之建设,皆有赖护法居士之力,此老人之悲愿三也。十八年,极乐寺举办千佛戒场,请老人为得戒本师。时年七旬晋二,为法为人,不辞万里跋涉!登比丘坛十八小时,未曾下座。说戒开示,迄无倦容。感得当地官绅?众,多数皈依。所讲发菩提心文,劝修净土者,信从尤众,此老人之悲愿四也。忆昔老人授课时,恒谆谆训诲,欲弘佛法,须从僧俗教育作起。虚得此禀承,故于东北华北,提倡佛学院数处,培养弘法学僧;及寺立佛化中学高小学校等,教育平民子弟,亦有数处。此老人之悲愿五也。极乐寺继任住持定西法师,研究台教,曾受老人法乳。于二十八年腊月四日,夜梦老人衣黄袍,在一圆形道场,向东而坐。因同虚近前礼拜,欢喜异常!次年三月,龙江省孔玉书,于福源二居士来哈埠,以落成之大乘寺,供养定西法师,为弘法之地。及到彼地与梦中所见无异,知为老人加被。因以白玉石造成老人尊像,约四尺余,供于祖堂,因益加奋励!竟成北方清净庄严一大丛林,此老人之悲愿六也。以上谨据虚受惠经过,及所知事实,?志如此。以表众生无尽,老人之悲愿亦无尽而已。至于前辈同学,四方弘法,蒙老人之加被者尤多,未知其详,笔难尽述。足征老人,三世益物,其量未易穷也。倓虚与叶蒋二公,均逾古稀,与老人并有甚深因缘!不期遇于香港。叶公提议,结集遗着。蒋公担任校订,凡三阅月,校斯毕。因缘若斯之巧,殆亦老人之慈悲宏愿,诸佛欢喜,善神之加被所使然也。后之读是集者,宜从老人自行有实修,化他具悲愿,二处着眼,其庶几焉!嗣法门人

    倓虚叙于九龙弘法精舍华南学佛院。

    佛历二九七九年农历辛卯八月

    凡例

    一、本集为虚搜集谛闲大师生平遗述,斟酌去取,编订校勘。并请叶恭绰蒋维乔二居士覆勘一过,定名曰谛闲大师遗集。

    一、本集共搜得遗述一百余万言;就中分经释、观释、论释、忏释、等四编。分期出版,共装十巨册。

    一、本集分编时,以遗稿性质不同,故每编所收种类多寡不等;致每编册数及页数亦?有不同。

    一、本集第一编经释装四册;第二编观释装二册;第三编论释装一册;第四编忏释装三册。

    一、本集于每编之前,均先冠以卷首,印大师遗像塔影传?及本集序文目录等,俾阅每一编时,得知全书梗概。

    一、本集除将全书装订十巨册外;并将所搜各种分装单行本,以便流通。

    一、本集于原书首页标题之下,均列明该书某时在某处编述或讲记。如圆觉经讲义附亲闻记--民国七年在北京戊午讲经会讲记--如原本应加说明者,于书末用附注叙其原委。

    一、本集所编各书,如系大师亲笔所写者,则不再署其名(以谛闲大师遗集一名,包括无余故。)如系经他人笔录或编科者,则将其记名列于书之最后,用( )括之。并于书末注明其出版处。

    一、本集所据原本,多系铅印本,其中错误颇多。有将正文脱落者,则予补正。重复者则予删减。亦有正文与注释错排者,则予移易。皆审慎编订,不敢臆为增减。

    一、本集编订时,对原书序跋凡例等概予编录,以存原意。

    一、本集所编各类,有原有科目者,有原无科目者。且原有科目者,多为复科;而又无甲乙字样。致分科时,颇难寻觅。本集为弥补此缺憾,于编订时,就其原无科目者,均一一为之标科。原有科目者,由文内抄出,均以新式编排法,加以干支字样,冠于各该书之首,以便检寻。

    一、本集所标科文,其高低比例均就干支字定之(如甲比乙高,丙比乙低,其余类推。)其标准均自甲五乙六起(即甲科与注解之第五字齐,乙科与第六字齐。)其余如丙丁,乃至子丑等,可以类推。

    一、本集于每一科文,均各占一行。有一母科而生若干子科;或子科又变母科而又生若干子科者,在标科时,祗将其初科列出。其中复科概不重列,待至其应解文相时,再为标出。

    一、本集初版排印式:(一)凡书之阳面单数号码(一三五七九)边文通印该书名字(如普门品讲义等。)(二)凡书之阴面双数号码(二四六八十)边文通印谛闲大师遗集,第几编,经释或观释等。(三)凡号码之在( )中者,则为本书号码(如普门品讲义共有七十八页,此号码至此为止。)(四)凡号码之在( )下者,则为本编之总号数。总号数自本编第一本第一页起,至若干本后止,号数一贯下来。

    一、本集付印时,经多人校勘,反复数次。然出书后,发现错误者仍不能免。至望时贤,惠予指示。以备再版时之改正,实为至幸!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