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霍布斯对这种努力作了如下概括:人类的普遍倾向是“得其一思其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势欲。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并不永远是人们得陇望蜀,希望获得比现已取得的快乐更大的快乐,也不是他不满足于一般的权势,而是因为他不事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也保不住。”(《利维坦》,商务印书馆版,第72页。)

    把社会范畴人格化的大师左拉,使资本主义的动机(为利润而利润)在贡德尔曼身上体现出来。贡德尔曼的全部消费需要已经缩减到只喝牛奶了,但他不顾这些,总是积极进取。因此,他对萨卡尔(贡德尔曼和萨卡尔是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小说《金钱》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译者)的胜利也就是资本主义原则的胜利。在萨卡尔身上,利润欲被同资本相异的杂质即权力欲、文化理念和个人奢侈的需要弄得浑浊不清了。在贡德尔曼身上,资本家的最不合理的形式即放债者、交易所投机家被作了最好的概括,比易卜生在《约翰·盖贝尔·布克曼》中的描写(在这里,社会需要被资本主义所抑制)要正确得多。因为布克曼的出发点不是利润利益,而是社会需要,即与资本家相反的动机。在关于资本家的戏剧中,这种社会利益和利润利益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悲剧的动机,它们的非现实主义的效果常常由此而来。真正的资本家(他与守财奴不同,守财奴的个人不幸有时还能产生悲剧效果)不是戏剧的角色,而只是小说中的一段插曲。

    2 从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这本身又是由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中,只能推断出形成经济条件平均化的趋势:同量商品具有相同的价格,等量资本具有等量利润,等量劳动具有等量工资和等量的剥削率。但是,我绝不能以这种方式从主观动机出发得出量的关系本身。相反地,为了能够找出各个部分的量的规定性,我必须事先了解社会总产品的数量(上述平均化的趋势在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中发生作用)。一定的量的结论决不能由心理因素推导出来。

    3 在现代的轧钢厂中,活劳动份额被压低到何种程度,可以由下述情况来说明:

    “在钢轨碾压中,仅仅升降机装置就使从业人数从15——17人压缩到4——5人。在美国,每吨产品的工资(用美分表示)下降如下:

    从1880年至1901年

    钢轨碾压工 从15下降到1以下

    钢丝碾压工 从212下降到12以下

    钢丝坯加热工 从80下降到5以下

    (汉斯·吉德翁·海曼:《德国大钢铁工业中的混合工厂》,1904年斯图加特版,第23页)。

    4 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对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运动和价值规律作为运动规律的作用方式,是重要的。因为价值规律并不直接支配个别的交换活动,而只是支配交换活动的总体,其中个别的交换活动仅仅是受总体制约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个人利润的不平等,对总利润的分配,对积累和集中以及最后对联合、兼并、卡特尔和托拉斯,都是重要的。

    5 毋庸置疑,英国银行制度所经历的不同发展(这种银行制度使银行对产业的影响甚微),是造成英国卡特尔化困难以及英国卡特尔即使形成也只成为松散的价格协定的一个原因。这些卡特尔在景气时期实现特别高的价格,而在萧条时期便发生崩溃。(见亨利·麦克罗斯蒂《英国工业中的托拉斯运动》第63页以下为这种崩溃所提供的大量实例)英国产业组织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联合制的扩大,应该归因于美国和德国的竞争。对世界市场的垄断使英国产业落后,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内竞争必要性的最好证明。

    此外,英国银行的发展也还显示出另外一个现象。在德国和美国,大部分由银行董事通过个人联合体现利益共同体。而在英国,这只起很小的作用;在那里,个人联合是由产业股份公司的董事实现的。

    6 例如在1907年6月中旬,德国和英国的纺纱厂常常已经把1908年第一季度的产品预卖出去了。1907年1月,德国的煤炭消费者已同煤炭辛迪加签订了到1908年3月也就是15个月之后的固定契约(1907年7月16日《法兰克福报》)。

    7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16页。

    马克思接着引用的段落也是颇有特色的,我这里把它翻译如下(马克思下面的引文在《资本论》中是英文。————译者):“如果一个集团中的每个人从来不能在总的收益和财产中取得多于一定部分或相应部分的东西,他就愿意联合起来去提高这个收益(只要供求关系许可,他就这样做):这就是垄断。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够用某种方法增加自己这一份的绝对数额,即使这样做会使总额减少,他也常常会这样做:这就是竞争。”(《关于需求的性质和消费的必要性的原理》1821年伦敦版第105页。)

    在繁荣时期,份额是一定的,它等于单个企业家能够生产的全部产品。而在萧条时期,它就必须为争取自己的销路而斗争。

    8 “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卡特尔被描述为‘必然的产物’,尽管同业者联合的努力大都在经济活动衰落或危机时期有其最肥沃的土壤,但由于保持有利价格的希望同强大的需求连在一起而使卡特尔的形成在经营状况有利和高度繁荣时期最容易,都是共同利益联合的最强大的动机。相反地,为以任何价格,甚至是最低价格获得订货并从竞争者那里把它们夺走的努力,则阻碍共同行动。”(弗尔克尔博士关于德国印刷纸生产者协会的报告,载《关于德国卡特尔的纠纷案》;另参见海因里希·库诺夫关于卡特尔历史的叙述:《卡特尔的理论和实践》,载《新时代》第22卷第2期第210页。)

    9 例如,列维指出,美国从1901年5月到1905年夏天,不顾世界市场价格和原料价格的一切波动,钢轨价格总是保持28美元不变。此后,他还指出:“似乎这种联营的组织,总是在不景气时期失去力量,而在景气时期又重新赢得它。”

    “例如,1892年价格一下降,钢轨联营便由于它的两个主要成员卡内基钢铁公司和伊利诺伊斯钢铁公司的冲突而崩溃了。同样,在1896年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第二个联营又于1897年崩溃了。接踵而至的是市场状况的普遍低落,这又使生产者在1898年年底采取共同的措施即建立新的钢轨卡特尔。”(海尔曼·列维:《美国钢铁工业》第201页)

    10 在鲁尔矿区,建立矿山需要5——7年。在美国建成单独的钢厂和轧钢厂需要两年;如果附带高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海曼:《德国大钢铁工业中的混合工厂》,1905年柏林版,第221页)。

    这里所描述的过程是一种纯粹的竞争现象。因此,对这种现象的分析便不再是《资本论》研究的范围。然而,马克思还是在另一种联系上顺便指出过类似的现象:“按照事物的性质,植物性物质和动物性物质不能以像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煤炭、矿石等等那样的规模突然增加,因为前两者的成长和生产必须服从一定的有机界规律,要经过一段自然的时间间隔,而后面这些东西在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只要有相应的自然条件,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增长起来。因此,由固定资本即机器等等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的生产和增加,可能会并且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中甚至不可避免地会比由有机原料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快得多,结果对有机原料的需求会比它的供给增长得快,因此,它的价格会提高。”(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35——136页)这里所描述的差异是周转时间长短不同的结果。如果说这种差异在有机原料方面是由自然的原因产生的,那么,它在无机材料方面就是由资本量,特别是其固定资本部分的量产生的。

    11 列维:《美国钢铁工业》第31页。

    12 同上书,第98页。

    13 同上书,第121页。

    14 同上书,第136页。

    15 海曼:《德国大钢铁工业中的混合工厂》第223页。

    在美国,铁路的需要(它本身又取决于收获的结果)决定在其初期发展阶段上的钢铁工业的行情状况。在美国,经济周期过程中价格的急剧变化和巨大的波动幅度,以及对实行联合制的较早的冲动,即是由此而来(参见列维:《美国钢铁工业》第77页)。

    1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85——386页。

    17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如果联合对市场的价格决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这就已经是一种垄断的联合了。此外,还存在一些独立企业。它们在价格上总是遵从联合的价格规定。这种情况并不改变在经济理论意义上的自由竞争在这一生产部门中不再存在的事实。但是,为了不破坏学究们的思虑,我不把这种联合称作完全的利益共同体或兼并,而是称作垄断的联合(见利夫曼:《卡特尔和托拉斯》,1905年斯图加特版,第12页)。

    18 同上书,第13页。

    19 列维:《美国钢铁工业》第156页以下。

    列维用生铁生产的下列数字对上述说法作了说明。当然,这些数字中也包括铸铁和搅炼铁的生产,公司对这些生产只有最低限的参与。但是,它们作为上述说法的例证,是有说服力的。生铁生产量如下:

    年份 公司(总吨) 单独的企业(总吨) 股份公司在总生产中所占的份额(%)

    1902 7 802 812 9 805 514 44.3

    1903 7 123 053 10 693 538 39.9

    1904 7 201 248 9 286 785 43.9

    因此,1903年同1902年相比,公司的生产降低了,而局外企业的生产却有很大增加,以致公司在总生产中所占的份额从44.3%下降到39.9%。但是,在萧条的1904年,公司的生产仍稍有增长,而局外企业的生产却下跌了14万吨之巨,从而降到1902年的生产水平以下。

    顺便提一下,那种把卡特尔之外的每个人都看作是精神上的怪物和经济上的罪犯的观点是何等的浅薄。即使从卡特尔的利润利益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也是荒谬的,更不必说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因为完全撇开消费者的利益不论,正是局外企业的竞争可以对垄断联合的技术上和组织上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

    20 见《关于德国卡特尔的纠纷案》第Ⅰ册(1903年柏林版)第80页上的基尔多尔夫的陈述。

    21 另一方面,如果通过占有专利获得的超额利润大到足以使维持竞争成为有利的话,那么,占有专利就又会在一定情况下使联合变得困难。

    “纺织机械工业的每一个部门只包括很少几个企业。兰开夏的八大公司制造棉花机器,不仅垄断了国内市场,而且每年还出口45万英镑以上的价值。虽然反复提出过利益融合的建议,但它们总是遭到失败。机械工业很容易导致发明;这些发明如果获得专利,就造成许多年的垄断;而只要专利还有效,它就是反对联合的论据。不愿意将一个举世闻名的名字(特别是在它是由于个人的进取心和首创精神创造的时候)牺牲于非个人的匿名的联合,同样必然被看作是有效的威慑手段。”(麦克罗斯蒂:《英国工业中的托拉斯运动》第48页)

    这里,小垄断是大垄断的敌手。然而,也正是交换专利的欲望,提供了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动因。德国化学工业的协定,德国通用电力公司和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之间的协定就属于这种情况。

    22 恩格斯所指的就是这种卡特尔形式。他写道:“迅速而巨大地膨胀起来的现代生产力,一天比一天厉害地超出了它们应当在其中运动的资本主义商品交换规律的范围————这个事实,资本家本人今天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下述两种征兆中。第一,普遍实行保护关税的新狂热。这种保护关税和旧的保护关税制度的区别特别表现在,它保护得最多的恰好是可供出口的物品。第二,整个大生产部门的工厂主组成卡特尔(托拉斯),其目的是调节生产,从而调节价格和利润。不言而喻,这种试验只有在经济气候比较有利的时候才能进行。风暴一到来,它们就会被抛弃,并且会证明,虽然生产需要调节,但是负有这个使命的,肯定不是资本家阶级。在此期间,这种卡特尔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小资本家比以前更快地被大资本家吃掉。”(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37——138页。脚注[16])

    23 “卡特尔想要的是其质量、形式、材料等等不再有明显差别的批量商品。当然,这里也可以人为地加以促成,正像在商品交易所里所发生的那样。商品交易所同样是以商品的一定的可代替性为前提的,因此特殊的商业惯例便规定出,商品要能提供交易所交易必须具备某种属性。卡特尔达到这同一目的,或者通过仅仅选择该部门的交易主要依赖的一定标准商品,或者通过提出所有工厂主在制造他们的商品时必须遵守的规范,以消除质量的差别。例如,国际玻璃镜面卡特尔就遵从只生产10——15毫米厚的玻璃镜面的协定。”

    “奥匈麻绳卡特尔首先对所生产的种类制定了样品,所有参加者有义务按该样品生产自己的商品。同样,奥匈黄麻卡特尔对要生产的麻袋提出了一定规范。”(格龙策尔:《关于卡特尔》,1902年莱比锡版,第32页及以下)

    24 例如,德国钢铁企业联合会董事会主席沙尔特布兰德的以下陈述,证明卡特尔也对企业的生产和技术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进一步考察,在联合会持续存在的条件下,为了使销售尽可能地有利,我们应该怎样指导销售?为了沿着不是每个工厂生产一切产品的方向更廉价地进行生产,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分工?”(《关于德国卡特尔的纠纷案》第10册第236页)奥地利的机器制造业卡特尔也在各个企业之间推行了进一步的分工。利润流进公共金库,并按比例进行分配。

    25 格龙策尔(《关于卡特尔》,第14页)认为:“卡特尔和托拉斯不是在程度上有很大不同,而是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在欧洲如此活跃的卡特尔运动的30年中,我还不知道有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的情况。”因此,当他这样认为的时候,他恰恰是把法律形式当作本质。由卡特尔过渡到托拉斯并不经常发生,恰恰证明这两种形式具有同一内容。同时,也不应忽视,对卡特尔化企业独立性的进一步限制,使这些企业不断地靠近托拉斯。但是,形式的不同是与其他情况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同银行的发展及银行同产业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部分地也同立法上的干预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美国的反卡特尔立法促进了托拉斯的形式。

    26 1908年7月初,下面的消息充满了各种报纸:最近,众所周知,苏黎世的瑞士布劳恩百货商店集团在德国财团的参与下变成为两合公司。百货商店被“创立”起来,不再是稀有的现象。但瑞士的这种创立却由于其他原因而值得普遍注意。德国财团的管理掌握在柏林的黑希特、普法伊弗尔商行手中,这个商行属于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商行。它已发展成为不同国家的许多百货商店的购买康采恩。与瑞士布劳恩百货商店的协议规定,黑希特、普法伊弗尔商行将来负责布劳恩百货商店的所有购买,并直接为布劳恩百货商店的购买进行支付。这个商行拥有广泛的购货组织。去年初,它与汉堡的MI.埃姆登·泽内商行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如此紧密,以致黑希特·普法伊弗尔商行现在也在国内为埃姆登中心所属的200家商店从事购买。此外,该康采恩也与纽约的一家百货商店有关系;根据德国的《服装设计师》杂志报导,它每年为纽约百货商店购入约6 000万马克的货物。大百货商店的经济优势(它的特别好处是能够大量购买),导致购物中心的建立,这些购物中心使大多数由它们供货的商店在金融上处于依附地位。

    27 参见阿尔格农·勒《美国零售商业的托拉斯化》一文(载《新时代》第27年度第2卷第654页以下)中的有趣概述。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立,卷烟商人组成了名为独立卷烟商业公司的商业联合会。与此相对立,烟草托拉斯建立了拥有20万美元资本的联合卷烟商业公司。“这个公司购买了许多现有的零售商店,而且开办了许多其他的提供比其竞争者更好的商品、更丰富的品种和具有与之相应的外观的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