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光明最胜王经注释卷第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第三。

    (沼公云。三门分别。一辨来意。二释品名。三彰妨难。来间有三。一前寿量品总说菩提涅槃二果。未能别知。寿量品内已为别说涅槃断果。未为分别菩提智果。今为分别三身不同令差别解障障治有别修因而证故此品来。二云。前品明其圆寂必因断障而证。断所断已必智惠圆。故前品后有此品生。三云。为机宜闻慈悲说令获利乐故此品来。二释名者。分谓分段。别谓殊别。即为分段殊别三身。或分谓分折。别谓记别。三者是数。身谓依义体及积聚。随其所应。自性法身及应化等。依上三义名为身也。若但言三身。即带数释。既言分别三身。即分别是能分别。三身是所分别。应云三身之分别名三身分别品。是依主释。今顺此方云分别三身品。此品广明诸佛三身。故以立名。兴公云。梵云怛利三迦耶身伽罗毗致别。总应云三身分别。广如彼疏。烦故且止。三彰防难者。问。此之三身为但本有为俱杂起。答。各据因俱本有。谈果并新成。如见问答广如沼公疏述)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彩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就此品中。大分为四。一菩萨启请。二如来为答。三善男子如是知见下结劝修行。四尔时虚空藏下领解持学。初中复二。初供养。后申请。供养有二。一内供养。即请法之仪。二外供养。即表成当果。即初文也。于中复二。初明请人。次明供养。问何故此菩萨名虚空藏。答。今此菩萨立名有二。一从事。二从理。初从事者。此菩萨得佛神通故。于虚空中随众生所须。若法若财尽能施与皆令欢喜。以此方便智故名虚空藏。乃至广说。如大集经第十五卷说。言从理得名者。虚空藏菩萨经云。虚空藏。谓阿难言。我身即是虚空。以虚空证知一切。为虚空印所印。此从理名。即是法身。如花严云。普贤身相犹如虚空等。此菩萨亦尔)。

    以上微妙金宝之华宝幢幡盖。而为供养(此明外供养。即敬供养也)。

    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如来甚深秘密。如法修行(二申请也。甚深秘密是问果。如法修行者问因。难可穷证名为为甚深。或二乘不知名甚深。地前菩萨不能解了名秘密。又秘者即四秘密中相及令入。三性是相。三身入)。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第二大段如来为答。文分为四。初敕听许说。次答其果。次复善男子若善男子下答修行问。后复次善男子是法身下总结前因果告示令知。此初也。言谛听等者。功德施般若论云。谛听者。心专一境也。善者。于四理义生信无疑。思念者。敬持不忘。真谛听云。谛听者。即生闻惠离散乱过。如仰器。善思者。生思惠离放逸故。如完器。念之者。生修惠离颠倒故。如净器也)。

    善男子。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下答所问果。文分为四。一标。二征。三列。四解。此初也)。

    云何为三(征也)。

    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列也)。

    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正了知。速出生死(显摄劝知。如是者。指上所列三身。具足摄受者。显摄佛身。谓此三身总争包容纳佛身功德无不皆尽。何者。此之三身即是阿耨菩提故。若正了知等者。劝众令知)。

    云何菩萨了知化身(此出三身体。即分三段。此化身体。初问。二答。三结。此初也。言菩萨者。对所被机。即是二问。一云何菩萨。二云。云何了知)。

    善男子。如来昔在修行地吉。为一切众生。修种种法(此佛为答又二。一因。二果。此因也。昔在修行地中者。明行位。即七地中除种姓地。未修行故。所以言中。为一切众生者。次明修意。即同般若经。云何住心。以所有众生感欲灭度。修种种法者。即后十度乃所断障)。

    如是修习至修行满(得果也。初牒因满。次举果圆。后结身名。此即初也)。

    修行力故。得大自在(明得果圆分二。初得果。后了境。此初也。大自在者。十自在等。摄论第九云。一寿自在。二心自在。三众具自在。四业自在。五生自在。六胜解自在。七愿自在。八神力自在。九智自在。十法自在)。

    自在力故。随众生意。随众生行。随众生界。悉皆了别(此明了境知。意者。知心体或胜解。知众生行者。知差别行。或体或胜别行。或业或遍趣行。知众生界者。即种种性皆能了知)。

    不待时。不过时。处相应。时相应。行相应。说法相应。现种种身(化物也。不待时者。众生相就即应时现身说法。不择时节。不过时者。谓不过此应化时也。处相应等者。如来说法离四非故。处相应者。离非处。时相应者。离非时。行相应者。离非机。说法相应者。离非法。谓应此处等。应以此法必相应故。现种种身者。即八相等。及涅槃后。以愿自在随缘利益。总名种种身)。

    是名化身(结也)。

    善男子。云何菩萨了知应身(明应佛中大文亦三。此问起也)。

    谓诸如来。为诸菩萨得通达故。说于真谛(下答有二。初说法。后现身。此初也。于中亦二。一利生。二利法。初中有三。一说真谛境。二明涅槃果。三明所行因。谓诸如来者。明能说人。为诸菩萨者。明所备人。得通达故者。明说意。说于真谛者。明诠法)。

    为令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此明果也。即是无住处涅槃。独大乘得。益物胜故。果中偏说)。

    为除身见众生怖畏欢喜故(沼公云。明除障修因。以为无始我见缚故不能解了。设得解了。于生死怖。于涅槃生喜。不能广利。又由我执是诸障本故。然此我见虽通六·七二识。意除第七。以障无住胜故。亦染本故。故成唯识论解平等智云。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庄公云。为令除身见众生怖畏欢喜故者。三地已下未能永除俱生身见。于断寂灭心生怖畏故。说真谛令离怖畏生欢喜心故。兴公云。凡夫怖畏涅槃之无为。喜乐生死之有为。令喜乐涅槃之真。怖畏生死之妄。故示现应化之用也。三师疏意训文各别。寻意可知。但略纂非沼公也)。

    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此利法也。利生意者。便法久住故云作本)。

    如实相应如如如如智。本愿力故(下现身有二。初现身。后庄严。此初也。言如实者。即真如也。相应者。能证所证俱无二取名为相应。相应者相似义。此是总句。如如如如智者。是别句也。二空真性重名如如。达二空智名如如智。本愿力故者。明现身所由。智境两如都无分别。因何现身。俱由本愿力故。唯识云。由昔所修利他无漏纯净佛土因缘成就等。土既由昔。现身亦然)。

    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英背圆光(明庄严也。问。此应身是何身。答。他受用身。问。若尔相好应多。云何但说三十二相等。答。他受用有二种。一四善根位所见之身。二地上菩萨所见之身。今此但说四善根位所见之身。广如沼公疏中所说)。

    是名应身(结也)。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了知法身(明法身也。文三如前。此初问也)。

    为除烦恼等障。为具诸善法故(正释有二。初明所为。后明得身。此初也。此法身有二。一自性法身。二功德法身。今包合二。为除烦恼等障者。明为得自性法身。为具善法故者。明为得功德法身)。

    唯有如如如如智(明得法身。如如即自性法身。如如智即四智品。虽事智品不缘真如。能离所取。由如如智起故。总名如如知故。故不文云。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佛法。若唯是如。非摄一切故)。

    是名法身(结也)。

    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故(自下诸分别有九门。一假实门。二二利门。三有余无余门。四治障门。五同别门。六一多门。七能所门。八常无常门。九四句门。就初门之中。文分为五。一标。二释。三征。四解。五结。此初二文。庄公云。前二种身是假名有者。应化二身从因而生。如幻非真。若离法身无别实体。以一切法皆是如故。为假名有。法身无为非因缘起。本来常住与彼二身而作本故。名为真有。非虚幻故。又言二身者。他受·变化。俱是化现。非真实故)。

    何以故(征也。何所以故法身是二依)。

    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解也。初返解。后顺成。此初也)。

    一切诸佛智慧具足。一切烦恼究竟灭尽。得清净佛地(顺成也。智慧具足者。即如如智。烦恼灭尽者。即法如如。故具二种也)。

    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法佛法(结成也。如来净妙法身亦即真如。是迷悟依故为二本)。

    复次善男子。一切诸佛。利益自他。至于究竟(自下第二二利分别门。于中有二。初辨二利。后善男子云何法如如下释情疑。初中亦二。初法后喻。法中有三。标·释·结。此初也。言利益自他至于究竟者。至于佛位云自利究竟。有三乘姓令得自果云他利究竟)。

    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释也。初释二利。后释所以。此初也。如如凝寂名自利。如智起用名利他。然二利门诸教不同。广如疏会)。

    能于自他利益之事。而得自在成就种种无边用故(释所以也。由此三身于自他利益得自在。俱成种种无边用故)。

    是故分别一切佛法。有无量无边种种差别(结也。一切佛法即三佛是。大品经云。出三界故无量。越十方故无边。义用众多云种种差别也)。

    善男子。譬如依止妄想思惟说种种烦恼。说种种业用种种果报(下依喻显。妄想思惟者。喻如如智任运能起利他之思。言妄想者。喻实不思。假起思故。说种种烦恼者。喻化身为二乘说种种烦恼。种种业者。喻起应身为菩萨说种种业。种种果报者。喻令他人既闻法已得世出世之果也)。

    如是依法如如如如智。说种种佛法。说种种独觉法。种种声闻法(法合也。三乘之人根性欲乐等各各不同。方便位中种性行解趣入各异。所以云种种佛法)。

    依法如如。依如如智。一切佛法自在成就。是为第一不可思议(下喻合。显自利之用分三。法·喻·合。此初也。庄公云。结前义也)。

    譬如画空作庄严具。是难思议(下喻庄严。如空无相。严具亦无相。故是难思。如如喻空。如如智画。或如如上诸功德义如严空俱是无相。是难思议也)。

    如是依法如如。依如如智。成就佛法。亦难思议(举法合也。如如是性。如如智是功德义。功德义正是法身。依如方有故二合明)。

    善男子。云何法如如如如智。二无分别。而得自在。事业成就(下释情疑有二。初牒疑。后喻释。此牒疑也。有二人。一出世人疑。二世间人疑。又是学人及不学人。二人俱疑也)。

    善男子。譬如如来入于涅槃愿自在故。种种事业皆得成就(下喻释有四喻。初二喻为出世人。后二为世间人。初文有二。初喻后合。此举喻也。举二乘人意解涅槃。谓佛入灭身智无故。同如无相。信有灭后化事得成。如涅槃后重起金棺为现双足。舍利变化种种事业而皆得现。故举为喻也)。

    法如如如如智。自在事成。亦复如是(法合可知)。

    复次菩萨摩诃萨。入无心定。依前愿力。从禅定起作众事业(第二举劣况胜喻。文亦有二。所谓喻·合。初也。菩萨灭定既六识不行而无分别。亦有种种变化事业。问。何故不举二乘劣喻。答。二乘入灭定不能起事业故。无垢称第二。无垢呵舍利弗云。夫晏坐者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晏坐等。灭定喻如如。前愿喻本愿。作事业喻应化)。

    如是二法。无有分别。自在事成(合也。合前法如如智无有分别自在事成也)。

    善男子。譬如日月无有分别。亦如水镜无有分别。光明亦无分别。三种和合得有影生(下除世间不学人疑。亦有二喻。初举有体。虽无分别而有影生。后举无体喻。虽无分别亦有影生。前二亦然。入涅槃已举无体。入灭定起举有体。今有体中。初喻后合。此喻也。真谛三藏云。日月喻如如。水镜喻本愿慈悲。光明喻如如智。影喻应化身)。

    如是法如如如如智。亦无分别。以愿自在故。众生有感现应化身。如日月影和合出现(合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无量无边水镜依于光故。空影得现种种异相(举空无体喻。初举喻明。后逐难释。水镜喻有情机。依于光者喻本愿力。空者喻法如如如如智。影现者应化身。由本愿力先令于空法如如等。应化得现所为利他种种事业。亦说如疏)。

    空者即是无相(逐难释也。以空无形色故喻法身)。

    善男子。如是受化诸弟子等。是法身影(沼公云。合也。初明所见身。后明有身所以。合成无异。若准真谛所翻之经。应云如是受化之众是能感机。诸弟子等者。即是菩萨亦能现应化二身。现于应化二身。是法身影。如前初举佛涅槃喻。后举菩萨灭定喻。又解。此文如是受化诸弟子等是能感机是法身影者。此文言略。应云诸弟子等所见应化是法身影。本疑如来法身无分别。云何能起应化二身。不疑弟子能起。然法如如等虽无分别。以愿力故。合弟子心上见有。应化事业而生。兴公云。此后合也。言受化诸弟子者。合无量水镜。受化者即凡夫二乘。化身化故。诸弟子者。即诸菩萨。应身应故。法身影者。起合空影故。以愿力者。却合依光。二种身者。合种种异相。法身地者。合空无相。如来法身无妄。智究竟满分位名为地故。法身虽无粗妙之相。而称众生净浊之心示现粗细。修促影故。纵无相而念有相。何可难)。

    以愿力故于二种身现种种相。于法身地无有异相(明应化身有之所以合成无异。即无异即合法身无分别相。言于二种身者。是应化二身。或佛所现·菩萨所现名二种身。虽现异相。于法身地无有差别分别异相)。

    善男子。依此二身。一切诸佛。说有余涅槃(第三有余无余分别门明三涅槃。即为三段。此初明有余涅槃。四涅槃中除自性清净涅槃。不由断证一切同有故不约明。有余涅槃应云有余依所显之涅槃。无余依所显之涅槃。今略依字。今佛应化不同二乘。但是现有似苦依身。或无漏依在名为有余。如成唯识说。虽无实依而现似有。或苦依尽说无余依。非苦依在说有余依故。依二身所得涅槃名有余依)。

    依此法身。说无余涅槃。何以故。一切余法。究竟尽故(下明无余依有三。初标。次征。后释。云依此法身说无余者。有二解。一云。依如如法身无一切依。名无余依涅槃。若尔涅槃法身何别。答。功德所依义边名法身。诸依寂静义边名涅槃。又解。四智心品是如如智。即自受用亦名法身。依此自受不现托生。双林唱灭无一切依无余依。依此所显名无余涅槃。问。由几寂灭名为无余。答。由二寂灭。谓寂静寂灭等)。

    依此三身。一切诸佛说无住处涅槃(下明无住处涅槃。文分为五。谓标·释·问·解·结。此标也)。

    为二身故不住涅槃。离于法身。无有别佛(释也。何故三身名无住处。以为二身故不住。以大悲故为物现身不住涅槃。亦应云不住生死。前明无余。已说不住生死。又以佛离漏余谓涅槃。故令偏明不住涅槃。不谓住生死。所以不言。离于法身无有别佛者。以其法身从应化说。性相合云无别佛。彼二不住故。法身又不住。是故三身总名无住)。

    何故二身不住涅槃(问也。二身无漏即离生死。何故不住涅槃)。

    二身假名不实。念念生灭不定住故。数出现以不定故(解应化身不住所以。初顺解。次反成。一假名非实。二念念生灭。三数出现。数出现者。为众生故。或时现入灭。或时受生。故数数出现。以不定故。明不住涅槃)。

    法身不尔。是故二身不住涅槃(反成也)。

    法身不尔。是故不住涅槃(明法身不住涅槃所以。法身与应现不二故又不住)。

    故依三身说无住涅槃(结也)。

    善男子。一切凡夫为三相故。有缚有障。远离三身。不至三身(第四治障废立门有二。初约境。次约心。此初也。文分为二。初明有障不得三身。后明断得。初文分四。一标。二征。三列。四释。此标也。三相即三性。是所应知境相故。摄大乘说。此三性名所应知胜相。有缚者据现。有障者约种。又有缚或相应·所缘。此约于三性。不了故有缚有障。障即三障等。由此远离不至三身)。

    何者为三(征也)。

    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成就相(列三相。三相即三性。言遍计所执相者。遍谓周遍。计谓计度。于一切境遍计度故。名为遍计。遍计即能遍计所遍计俱名遍计。所执者。遍计所执性。或相即是性。亦即境相。依他众缘而得起故。名依他起。相义如前。圆满成就名成就相。所执我法是遍计性。心心所色不相应。是依他起。真如为成就体。若漏无漏门。无漏五蕴亦圆成实。有漏性者唯依他起)。

    如是诸相不能解故。不能灭故。不能净故(释也。遍计无相不可说断。但云不能解故。染依他有言不灭故。如称不净。能净即智。所净即如也)。

    是故不得至于三身(自下结也。此有缚有障。不得至三身)。

    如是三相。能解能灭能净故。是故诸佛具足三身(后明断灭分三。初牒能障。次辨能断。后结。如是三相者牒也。能解灭净者。辨能断。由悟遍计性言解。修无分别智故能灭。染依他智能断障故能净。由悟遍计所执相得化身。由有所执我相当情不达境空故。不能得变化身。修净依他起智断染故得应身。由智生时能断障漏故。能净证圆成实性显得法身。故至三身)。

    善男子。诸凡夫人未能除遣此三心故。远离三身不能得至(明障治中。此约心明。文分为二。初辨障。依诸伏道下辨断。初文分三。标·征·列。此初也。今此即缘虑积集二义名心。三心为能障。若能除断得至三身。若未除断远离三身不能得至。不能得应化身。不能至法身)。

    何者为三(征也)。

    一者起事心。二者依根本心。三者根本心(列释也。言三心者。慈恩法师云。起事心者。谓见修烦恼相应之心。由此烦恼起造诸业。感异熟果事。名起事心。生死本故障随类身。善不善业相应之心。名依根本心。业是趣生所依本故。根本心者。三有若果相应之心。名根本心。生死自体性故。此总别异熟即通七识。唯除第七。若是有果起酬因。名为苦果。通等流异熟。即通八识。若真异熟名为苦果。是生死本。即唯第八。此中说诸有漏果故。亦释如疏)。

    依诸伏道。起事心尽。依法断道。依根本心尽。依最胜道。根本心尽(下辨断有三。初明断障。次明得身。后结。此初也。依诸伏道等者。谓在地道三十心。仁王般若名伏忍。故在四善根。分别二障能伏不行。名依伏道。又解。通于十地。金刚喻定已前虽伏烦恼。未断种故。名诸伏道。依法断道依根本心尽者。谓修圣道次断诸业。所以初地离恶趣愚。二地离误犯愚。或通在十地。断所知障名法断道。始从初地至金刚定已前。名法断道。依最胜道根本心尽者。正舍名断在解脱道。若将舍名断在金刚定。由断苦果。一切习气皆永舍故。能显法身)。

    起事心灭故。得现化身。依根本心灭故。得显应身。根本心灭故。得至法身(明得身也。前二之身是始起故。名之为得。法身有云得至法身。问。此之三身各何时得。答。正义唯在佛地得起。以在十地依有漏根发无漏识。明味异故。故不得起。上位菩萨化下位故。分得二身)。

    是故。一切如来具足三身(结也)。

    善男子。一切诸佛于第一身。与诸佛同事。于第二身。与诸佛同意。于第三身。与诸佛同体。(第五同异分别门。文分为三。三佛别故。化身化三乘及地前凡夫。多起六通成其化事。多以八相现诸事业。故云同事。亦同有化菩萨之意。故云同意。法身如如所依之体佛无异。故云同体。此门意令知心化同异。逆配此三也)。

    善男子。是初佛身随众生意。有多种故。现种种相。是故说多(第六一多分别。文亦分三。前门谈体。此门说用。以诸异生异趣异见。云意有多。随意有多故。现化身有种种相。或说八相。或随类而以现形。设若二乘已得圣者。亦是一分异生。所知障在故。云随所化众生意乐等)。

    第二佛身。弟子一意故。现一相。是说一(应身所化地上菩萨得弟子名。证平等现故名一意。现一相者。但现佛相。无六趣别。所现佛身非无大小胜劣差别。十地位别。见有胜劣故)。

    第三佛身。过一切种相非执相境界。是故说名不一不二(以真妙体超过一切种相。谓非去来。非青黄赤白等一切种相。非执相境界故者。非执心缘之境。故唯识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是故说名不一不二。一二相形真中绝待故。非一二故。此意令知现身同异)。

    善男子。是第一身。依于应身得显现故。是第二身。依于法身得显理故。是法身者。是真实有无依处故(第七者依非依门。文亦分三。此意令知本末差别。谓变化身从应身起。应依如起。复他受用从他起化。法身本有不从依他起。故是真实。若自受用亦名法身。非他变故。云无依处。广如疏述)。

    善男子。如是三身。以有义故。而说于常。以有义故。说于无常(第八常无常门。文分为二。初总标。次别解。此初也。以有义故而说于常者。通于三身。说无常者。不遍法身。下云。非行法故。是根本故。但说为常。或可。如如智合名法身。四智无常故。总标云。或说无常。下约如如但云是常非是行法。或约非烦恼为之行法。云非行法也)。

    化身者。恒转法轮处处随缘。方便相续不断绝故。是故说常(下别释也。三身为三。初明化中。初辨常。后无常。此初也。化身八相且举一相。谓转法轮。随生住处。及应化处。各各有多。名为处处随缘随。所化缘方便。随能化方便。相续不断。是故说常即相续常。如常受乐常施食等)。

    非是本故具足大用。大显现故说为无常(明无常也。非诸法本如自性身。具足大用不显现者。所成功德非顿现起。随利生缘方始起故。或约现涅槃。云不显现。是应身用故)。

    应身者。从无如来相续不断(下明应身。初明常。后明无常。此依法起。法是应本性故。故从本性称无始。故摄大乘云。所依常故。应化亦常。故今所依无始。应身无始。若尔化身亦应无始。答。应说。而今不说。互相影显故。若自受用刹那相续。若他受用此处灭。余处复随生感缘相续现故也)。

    一切诸佛不共之法能摄持故(明法身用力无畏等不共之法。应身能摄为依持故)。

    众生无尽用亦无尽。是故说常(明常也。众生界无尽故。现命无尽。由此说常。此约缘。常有随缘。应说应身亦常)。

    非是本故以具足相。不显现故说为无常(辨无常也。不显现言具如前解说)。

    法身者。非是行法无有异相(辨法身常。初辨常。后释难。唯就如如名为法身。云非行法无生灭异相。又非烦恼为有漏行法故)。

    是根本故犹如虚空。是故说常(正辨常住。如如是诸法之真性。云是根本。无形相故。如虚空所以名常。是故说常总结也)。

    善男子。离无分别智。更无胜智。离法如如。无胜境界(释伏难。文分为三。初释难。次展转解。后总结成。此初也。外伏难有二。初何故不以余法余智名为法身。以无分别智及法如如。合名法身。答。意离无分别智更无胜智过此。离法如如亦无胜境过此。是故合二名为法身)。

    是法如如。是慧如如。是二种如如如如不一不异(展转释也。智如二种不一不异。如是智境智性是有为故不一。然智托境生。如是智性故不异如。若异智不是彼性故。成唯识第八云。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也)。

    是故法身。慧清净故。灭清净故。是二清净(结成。由有能证净故。得灭清净。是故法身二清净)。

    是故法身具足清净(结也。言具足者。是圆满义。以智境胜更无净胜过此。是故法身具足清净)。

    复次善男子。分别三身。有四种异(第九四句分别门有二。初标。后释。此初也)。

    有化身非应身。有应身非化身。有化身亦应身。有非化身亦非应身(开四句)。

    何者化身非应身(别释四句即为四段。初句三。一征。二释。三结。此初征也)。

    谓诸如来般涅槃后。以愿自在故。随缘利益。(解初名也。谓诸如来。通一切佛。涅槃后。谓八相中现涅槃相后。以愿自在。宿大悲愿自在之力。随机感缘或留影像。或余类身不作佛形。现形不定而为利益。是化非应。据实。证得涅槃之后所起成道八相化身。亦是此句。然为简他受用平等智起。唯色相佛住有余依亦应化身。故说现种种。亦灭已后所留影等。及遗形过为化非应。故旧经云。以愿自在故遣身。不尔中二句又应说言般涅槃后。但是证得无上果后之所起故)。

    是名化身(结也)。

    何者应身非化身。是地前身(此下略解第二句也。此是地前所见之身。谓作佛形逗于应地前。四善根位菩萨所见名应。不作余形故非化。即梵网经。周匝千花上一国一释迦。即是千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大千界有一大化身)。

    何者化身亦应身。谓住有余涅槃之身(释第三句。谓为二乘所现之身作人天类故化身。现成正觉故名应。于王宫身现成佛故。名住有余涅槃之身也)。

    何者非化身非应身。谓是法身(释第四句。即自受用及自性法身合名法身。性相合说也)。

    善男子。是法身者。二无所有所显现故(假释难也。言二无所有者。真谛三藏云。如下五种二无所有。言所显现故者。出过五种二境之外曰显现。于五种二无所有也。标中通二。一境二无所有。二智二无所有。由如境胜超此五二无。由无分别智顺证此二无境。故法身显现。略不明其余方便行大悲愿等。然此二无即生法空。境即法空。智即生空。因二空显)。

    何者名为二无所有(征也)。

    于此法身相及相处。二皆是无(释也。分二。初明境无二。后明智无二。此初也。相者即人我也。相处者即法我也。由彼人我依法我起故名相处。人我体无。但妄想见。如目有翳见毛轮相。故诸经论名相无性。由法如如远离二无。云二皆无。故唯识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非有非无。非一非异。非数非非数。非数非明非闇(别显二无。言非有非无者。离有无四句。今举第四显离前三。下亦准此。非一非异者。复离一异四句。非数等者。超分别情数名非数。是无分别境云非非数。云非明等者。即诸经不垢不净。始离染时非令始净。云非明。设在染时非染。云非闇。由此胜妙心言路绝。然准摄论。无三种二。广如彼明)。

    如是如如智。不见相及相处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闇(明如如智。即无分别智如境而证故。不见此总别五无。圆修道漏)。

    是故当知。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分别。无有中间(下结成也。成境智二种平等。无有中间彼此差别)。

    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能显如来种种事业。(此结成法身为应化依能起种种利益事业。境清净故为灭谛本。智清净故为道谛本。故者所以。由法如如如如智为灭道本故。应化依此起种种事业)。

    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议故(第三大段答因。即显依因得果。答修行问。此中且辨得果次第。未说修行次第。此意令修因者须知次第。然此五果及十果。广如辨中边说。然就此文分三。初总标。二别释。三劝修。此初也。有五义。一身者。即器异熟。二因缘。即依其器先所修善。是其因缘即增上果。由善身器为增上力令善增故。三境界。即举等流果所缘之境。即彼诸菩提涅槃并是其境。缘此胜法起爱乐故。四处所者。即士用果。由数修善。菩提速圆是所求处。大乘意乐大菩提故。五果依于本是离系果。果依本者。此离系果不离法如如。难思议故者。总叹难思。非二乘等境界)。

    若了此义。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是如来藏(下释也。初释器异熟。二依于此身下释因缘即增上果。三不退地心下明士用果。四善男子如是法身下明离系果。其境界者总此诸法差别十者。是此五果差别之义。此即初也。若了此义者。初总劝信也。是身即是大乘。为增上力得大乘果故名大乘。是如来性者。即依此身所修诸善不增长为如来性。是如来藏者即异熟识。即楞伽经说。具足熏习无漏法故名不空如来藏。其文可知也)。

    依于此身。得初发心修行地心。而得显现(下释因缘即增上果。由异熟果身增上力故。便得初发心行地心)。

    不退地心。亦皆得现一生补处心。金刚之心(此明士用果。此有八果。一后后果。乃至八殊胜果。此不退地是最初果也)。

    如来之心。而悉显现无量无边如来妙法。皆悉显现(此明究竟及第六无上果。于中初总后别。此初也)。

    依此法身不可思议摩诃三昧。而得显现。依此法身得现一切大智(别明究竟果及无上果也)。

    是故二身依于三昧依于智慧而得显现(现应化也)。

    如此法身。依于自体说常说我。依大三昧故说于乐。依于大智故说清净(三显四德。自体如如故说为常。常故说我。由三昧故得大乐。简因及二乘故。名大乐断障得净)。

    是故如来常住自在安乐清净(总结。自在则是我德也)。

    依大三昧。一切禅定首楞严等。一切念处。大法念等。大慈大悲(下明殊胜果。有三文。法·喻·合。法中有二。初明定品德。后明智品德。定品分三。标·列·结。大三昧者。性得三昧也。禅即四禅定。谓四无色。首楞严者。此云健行。举其上首。定实无边。所以言等。一切念处者。六念等。言大法念者。即六念中念法也。以法是佛师故先说念。大慈大悲者。以兴乐拔苦胜故举明)。

    一切陀罗尼。一切神通。一切自在。一切法平等摄受(第五总持德。即法义等四种总持。一切神通者。六通德。一切自在者。十自在等。一切法平等摄受者。得法平等众生平等故。能摄受一切有情。或此摄受二字属下结文云。摄受如是佛法悉皆出现。由此平等故能平等摄受)。

    如是佛法。悉皆出现(结也)。

    依此大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下明智品德也。大智即一切智为其根本。十力等即一切种智。或大智即真如智性。十力等广如余处辨)。

    一百八十不共之法。一切希有不可思议法。悉皆显现(百八十不共法者。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百十二。亦百六十八法。足成一百八十。言六十八者。即十八不共法。一身无误失。乃至十八知现在世无著碍。亦十力·四无畏·大悲·三念处复为十八。又有三十二独得法。谓如来独得如意自在捷疾神通。乃至如来独得说一切法悉能如理。是故唯有百八十法。一切希有不可思议法等者。第三结也。谓诸功德胜过一切名希有等)。

    譬如依如意宝珠。无量无边种种珍宝。悉皆得现(举喻。观佛三昧经云。如意殊金翅鸟王心。智度论云。佛舍利。末劫之时。变成宝珠利益众生)。

    如是依大三昧宝。依大智慧宝。能出种种无量无边诸佛妙法(法合可知)。

    善男子。如是法身三昧智慧(下明离系果。由定智为能证法身所证故得解脱。即三事涅槃也)。

    过一切相。不著于相。不可分别。非常非断。是名中道(下释。过一切相者。自体胜故离十相。谓六尘·男·女·生·灭。不着于相者。离诸执故。不可分别者。非心言故。非常非断者。离二边故。境契于智故中道)。

    虽有分别。体无分别。虽有三数。而无三体。不增不减(重释成。虽有分别体无分别者。释前无分别。虽有三数而无三体者。释前过一切相。不增不减者。释前非常非断。不增故非常。不减故非断)。

    犹如梦幻。亦无所执。亦无能执(释前不著相。三昧智惠无能执。法身无所执。喻文可知)。

    法体如如。是解脱处。过死王境。越生死闇(成前中道。法体如如法身也。解脱处者。即是解脱。过死王境者。出苦谛。越生死闇者。断集谛。故是中道)。

    一切众生不能修行。所不能至。一切诸佛菩萨之所住处(此即劝修也。明不修不得返显修者。即得合明因果)。

    善男子。譬如有人愿欲得金。处求觅。遂得金矿(下喻明。如有人者。譬异熟果。欲得金者。譬初发心增上果。处处求觅者。喻资粮位信知自身有佛种性。遂得金矿者。喻等流果。理行二性俱喻金矿。为障所覆如得金矿)。

    既得矿已。即便碎之。择取精者(喻加行心。渐次学除所取能取。作唯识观等。如择精者)。

    炉中销炼。得清净金(烧炼者。喻不退地心乃至金刚心。得净金者。喻如来地心士用果)。

    随意回转。作诸镮钏种种严具。虽有诸用。金性不改(望得涅槃为离系果。得常乐等如作环等。若望得菩提。总士用果。即定智生一切功德。能不失定惠性并如金性不改)。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求胜解脱。修行世善(第三大段答因中。此下修证次第。今此文中分之为二。初法说。后喻说。前中有五。此即第一先明因力。求胜解脱者。是所学处无上菩提大般涅槃。超过二乘。名胜解脱。修行世善者。谓善法欲。远加行因。此者即忍乐欲为善本故)。

    得见如来及弟子众。得亲近已(明善友力。文分为四。初得亲近。二请求胜法。三彼闻思惟。四正为解脱。此初也。此下应说善友之相善友作业等。广如疏述)。

    白佛言。世尊。何者为善。何者不善。何者正修得清净行(此明请求胜法。言何者。善不善者。问所求法。何者正修者。即问听法等仪则。亦何者得清净行者。即所为求)。

    诸佛如来及弟子众。见彼问时。如是思惟(善友为思)。

    是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清净。欲听正法。即便为说令其开悟(正为解说。即善友作业未解令悟。已解之者令广知名为开)。

    彼既闻已正念忆持(第三作意力。起如理作意为正念持不舍)。

    发心修行得精进力。除懒惰障灭一切罪(第四资粮力。即三大劫所修万行为资粮力。此力之之中分二。初地前。后地上。此初也。地上前有四。一发心修行。二得增胜力。三者除障。四者灭罪。发心修行者。十住位。十住之初名发心住故。得精进力者。各第一位。以得五力故。除懒惰障者。举精进行正相违障。灭一切罪者。苦果。上忍及第一法位。一切恶趣八难苦果皆得不生。多说见道离此二者。据断种说。此约伏位及决定得说)。

    于诸学处。离不尊重。息掉悔心。入于初地(明入地上。十地为十。各文有二。初除障。后得地。由于初地得四证净故。于学处离不尊重。学处即戒。永断分别障故。云息掉悔心。即异生障。虽摄一切障。由障定增云息掉悔。此多依初而说断障。后说入初地。余皆准此。沼公·庄公。入于初地四字皆属上句下。得入二地等亦尔。但兴公疏。入于初地属于下句。是故彼疏牒文云。入于初地依地除利有情障下文。得入二地于此地中等亦尔。披讲之近披疏所捡耳)。

    依初地心。除利有情障。得入二地(二地持戒。初满心修戒力胜。利有情障者。即邪行障。伏此障已得入二地之中)。

    于此地中。除不逼恼障。入于三地(即断闇钝障。由行三忍除贪瞋痴逼恼之障。唯识约障总持等名闇钝)。

    于此地中。除心软净障。入四地(心净谓菩提分法。软谓微细烦恼现行障。即软烦恼是此净障。或此烦恼依心王故。从主为名。名心软净障)。

    于此地中。除善方便障。入于五地(后得智修大悲。般若不住生死涅槃。名为善方便。能障此者即下乘般涅槃乐障。厌于生死乐涅槃者。障此方便。今除此障得入五地)。

    于此地中。除见真俗障。入于六地(真俗二谛合而能观。除真俗相违障。据实即是粗相现行障。望生灭相染净为粗。由入五地除真俗相违障。能合观二故入六地)。

    于此地中。除见行相障。入于七地(见行相障者。即据一门执而说。即细相现行障也。相者即是生灭行相。见行相之障。今此见行相正即是障。入七地除。形前粗相说此名细相)。

    于此地中。除不见灭相障。入于八地(灭相即无相。由七地中多取灭相。纯于无相作意勤求。障无功用无相妙观。入于八地非但不见灭相。亦不见相土二相故。于此二亦得自在。今具举初影除于后)。

    于此地中。除不见生相障。入于九地(对于前灭相云不见生相。是诸法生相。然第八地于利他中犹不欲行。即不别见有众生。舍益众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