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全书总述与结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主要结论:人类是从某种低级类型传下来的————发展的方式————人类的谱系————种种理智的与道德的能力————性选择————结束语。

    为了便于读者追忆本书中各个比较重要的论点,一个简短的总述也就足够了。上文所已提出的种种看法里,有许多是属于高度的臆测性的,而有一些前途将无疑会被证明为是错误的。但对于每一个看法,我为什么单把它提出来,而不提别的,我是把理由都说了的。为了要看进化的原则对于人的自然史中若干比较复杂的问题能不能有所发现,能有多少发现,我认为这样一番尝试似乎是值得的。对科学的进步来说,错误的事实有着高度的危害性,因为它们往往长期以讹传讹,得不到纠正,而有一些证据来支持的错误的看法则害处不大,因为人们全都有益地喜欢把这种错误指证出来,而一经指出,引向错误的途径之一便从此堵塞,而引向真理的道路往往在同一个时候开辟出来了。

    本书所已达成的主要结论,也是许多有着足够的专长来作出健全判断的自然学者如今也都主张的结论,是:人是从某一种在组织上不那么高度的形态传下来的。衬托着这个结论的一些基础是永远不会动摇的,因为人和低等的动物相比,在胚胎的发育上,既有着密切的相似性,而在结构和素质上,又有着无数的相似之点,其中有高度重要的,也有微不足道的,例如人体上所保留的种种遗留而发育不全的器官,以及间或发生的一些变态的返祖遗传的现象————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些事实是我们早就知道了的,但直到最近以前,它们对于人的起源,丝毫未能有所说明。现在,我们用了我们所已有的全部有机世界的知识所给我们的眼光,再来看看它们,它们的意义就十分明确了。如果我们把这一宗一宗的事实和其他一些事实,诸如同一生物群中各个成员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它们过去和现在在地理上的分布,以及它们在地质地层里出现的先后承接,结合起来而加以考虑,伟大的进化原则就一清二楚和坚定不移地屹立起来了。若说所有这一切事实说的都是假话,那是无法相信的。一个人只要不像野蛮人那样;不再满意于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看做各不相连,他也就不会再相信,人是造化中和其他创造不相联系的一度创举的产物。他也就不得不承认,随便举个例子吧,人的胚胎和狗的胚胎之间的密切相似这一事实,其中包括头颅、四肢的构造,以及整个的躯体骨架,不论用途如何,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着同样的格局,也包括各种不同的结构的间或重新出现,例如有若干根肌肉,对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的,而就四手类所有的物种来说,却是全都有的,此外还有大量可供类比的事实————全都再清楚没有地指向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是同属于一个共同祖先的不同支派的后裔。

    我们已经看到,人,在他的身体的一切部门上面,和在他的心理能力上面,都不断呈现出个人的差别。这些差别或变异,和比较低等的动物的变异,似乎都是由同样而普遍的一些原因所引起,而又遵循着同样的一些法则。人也罢,低于人的动物也罢,在它们中间通行着相类似的一些遗传法则。人在数量上的增长率倾向于比他的生活资料的增长率为快,因此,他时常要受到一番严酷的生存竞争的折磨,而自然选择或自然淘汰就会在它威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建成它所能达成的效果。自然选择进行工作,不一定要依靠世代相传的一些同性质的特别显著的变异,个体身上一些轻微而波动不定的差别已经是足够了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来设想,认为在同一个物种之中的一些个体,身体组织的一切部门都倾向于向着同样的一种程度发生变异。我们也许确实感觉到,身体上某些部门的长期持续使用或废置不用所产生的遗传影响,对自然选择的趋向会起不少的作用,用与废走向哪里,选择也就趋向哪里。过去有过重要作用而后来说不上再有什么用处的某些身体上的变化是长期地世代嬗递而不消失的。如果身体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一些其他的部分,通过相关的原理,也随之而发生变化,我们在相关的畸形方面就可以找到许多这一类奇特的例子。变化所以发生的缘由,有些也许可以归到生活环境中一些条件的直接而具体的作用,例如,食物的充足、气候的炎热或空气的湿润;而最后,不少特征,有的在生理上很不重要,有的却也很有些分量,是通过性选择才取得的。

    无疑地,以我们有限的知识看来,人和每一种其他的动物一样,具备着一些现在和早先似乎都是全无用处的结构,就一般生活情况来说没有用,就两性之间彼此的关系来说也没有用。这一类结构,解释起来,既不能说是由于任何形式的选择,也不能说是由于这些结构所在的身体部分的用进废退的遗传影响。不过,我们知道,有许多异乎寻常而又特别显著的结构上的奇形怪状不时在我们的家畜或人工培养的植物里出现,它们所由发生的原因我们还不知道,只知道如果这些原因活动得更为一律的话,则这些特点便会成为一个物种中所有的个体所共有的东西。今后我们可以希望对这一类不时出现的变化所由发生的原因有所了解,特别是通过对畸形的研究这一途径,因此,厚望是寄托在实验学家的辛勤劳动身上,达瑞斯特(甲179)先生的工作便是一例。 [1] 现下我们只能一般地说,尽管新的和变动了的环境条件对多种多样的有机变化的激发,肯定起着一些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微小的变异和每一种畸形所以发生的原因,寄寓在有机体素质内部的,比起在周围条件的性质方面的来,却要多得多。

    通过刚才所列举的手段,也许还要加上一些我们如今还没有发现的其他手段,人终于被提升到他目前的地位。但自从他达成人的级位以来,他又分化成为若干界限分明的种族,或者叫得更恰当些,若干亚种。有些亚种,例如尼格罗种(黑人种)和欧罗巴种,是分得如此的清楚,使得一个自然学者,如果面前仅仅看到这两种人的标本,而别无其他的参考资料的话,无疑会把他们看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良好而真正的种。尽管如此,所有的种族,在那么多的哪怕是不关紧要的结构的细小节目之上,也在那么多的心理特征之上,都是不约而同,这种共同的程度,除了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遗传而来这一层而外,是再也无法解释的,而一个有到这些身心特征的共同祖先,也许就配得上称为人,够得上人的级位。

    我们决不能这样设想,人种的某一个亚种与其他亚种的派分而出,乃至所有的亚种从一个共同的祖系派分而出,可以追溯到任何单一的一对祖考和祖妣身上,事情恰恰与此相反,在变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里,凡是对周围的生活条件适应得更好些的个体,无论适应的方面与程度如何,比起适应得差些的个体来,总会有更大的数量生存下来。人们对动植物进行育种选种,如果所采取的方法不是有意识地专挑几个个体,而是把所有优胜的个体全都保留下来作为育种之用,而把低劣的搁置不问;上面刚说过的自然变化过程便和这样一个育种的过程很相像了。人就是这样慢慢地,但却也是扎实可靠地,使他自己的种系发生变化,而于不知不觉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血统。其他不通过选择而取得的变化,情况也是如此,这些变化的产生,有的是发乎有机体的本质的变异和环境条件的作用,有的是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无论变化的由来如何,情况是,生活在同一地域以内的许多个体之中,没有任何一对相配的个体会比其他的各对变化得多出许多,这是因为通过自由交配,所有的个体都在不断进行着混合的缘故。

    通过对人的胚胎结构的一番考虑,包括他所表现的种种可以和低于他的动物相类比的所谓同原的器官或结构、他所保留的一些遗留而发育不全的器官或结构,以及在他身上可能发生的一些返祖遗传的现象,我们,加上一番相像,就有可能部分地追忆到我们早期的祖先们所原有的状态,和有可能把他们大致不差地安放在动物系列中应有的地位之上。这样我们也就认识到,人是从一只有毛、有尾巴的四足类或兽类动物传下来的,而在习性上可能是树居的,并且是旧大陆上的一个居住者。如果一个自然学者有可能检查到这只动物的全部结构而加以分类的话,它就会被毫不犹豫地纳入四手类(乙816)或猿猴类之内,一如比它更为古老的一个祖先,即新、旧大陆全部猴类的祖先被纳入那样。四手类和一切高等哺乳动物(乙597)有可能是从一种古老的有袋类(乙600)动物派生出来的,而此有袋动物则通过一长串的繁变不同的动物形态,可以追溯到某一种近似两栖类(乙27)的动物,再由此向前追溯,便要追溯到一种类似鱼的动物了。回顾荒远难稽的太古,我们也可以看到,所有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一定是个水居动物,有着鳃的装备,雌雄同体,而身体中最为主要的器官(诸如脑和心脏)发展得还不完全,甚至根本没有发展。这种水居动物和现有的水居动物相比,似乎是与海鞘(乙99)的幼虫有着比我们所知的任何其他动物形态或类型更多的相像之处。

    在我们身不由己地达到这样一个关于人的起源的结论之后,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最大的难题是我们的高标准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性情又是怎样来的这一个问题。但凡属承认进化原理的人一定会看到,高等动物的心理能力和人的比较起来,尽管在程度上如此高下不齐,在性质上却同属一类,因此,低的就有向高处推进的可能。即如,在心理能力上,一只高等类人猿与一条鱼之间,或一只蚂蚁和一只鳞翅类昆虫之间的差距是极其大的,然而它们的发展却并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困难;原来,即以我们的家畜为例,心理能力是肯定会发生变异的,而变异是遗传的。谁也不怀疑,心理能力,对自然状态中的动物来说,是极关重要的东西。因此,通过自然选择,它们有着向前发展的种种有利条件。同样的结论可以引申而适用到人;对于人,即使在很荒远的古代,这些能力是万分重要的,具备了他们,人才能发明和使用语言,才能制作武器、工具、圈套,等等,而通过了这些,又加上他们在社会习性方面所得到的协助,人才在很久以来在一切生物之中,成为最能主宰的力量。

    一旦半属艺术、半属本能的语言开始通用之后,理智的发展就跨进了一大步,因为语言的持续使用会影响大脑发生反应而产生一番遗传的影响,而这又转而反应到语言的使用,使逐步趋于完善。像腊埃特先生 [1] 曾经很好地说过的那样,人的大脑,无论和他自己的躯干相对来说,或者和低于他的动物相比较来说,是特别大的,其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到某种简单形式的语言的使用————语言是台奇异的机器,会在各种各类的事物和品质上粘贴不同的符号,从而激发仅仅是感官所得的诸般印象所永远不能引起的一连串一连串的思想,或即使引起一些,也是些有头无尾,无法追踪下去的活动。人的一些较高的理智能力,诸如推理、抽象、自觉等等的能力有可能是从其他的一些心理能力不断地改进与练习而发展起来的。

    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一个更为有趣的问题。这方面的基础要到社会性的一些本能中去寻找,而所谓社会性的本能也包括家庭中的伦常关系在内。这些本能是高度复杂的,而就低于人的动物来说,它们为某些具体的动作指出了一定的趋向,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些因素不外乎爱和另一种分明而觉察得出的情绪,同情心。赋有社会性本能的动物能在相处之中感到伴侣的乐趣,危险当前,能彼此警觉,并多方面地互相保护,互相帮助。这些本能的表现并不扩充到物种的全部的成员,而只限于属于同一个聚居区以内的一些个体。它们既然对有关的物种有着很大的好处,一切理由似乎说明有关的物种会通过自然选择而取得它们,作为遗传品性的一部分。

    天地间一个有道德性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不同,它懂得回顾它过去的种种行动和这些行动的动机————也就是懂得对某些动作与动机表示同意,而对另一些表示不同意;而人在天地间的一切物体之中是唯一配得上称为有道德性的生物这样一个事实就构成他和低于他的各种动物之间的一切区别之中的最大的区别。但我在上文第四章曾经试图指出,道德感这样东西有着若干不同的来源,首先来自动物界中维持得已经很久而到处都有的种种社会性本能的自然本性,第二来自人对他的同类所表示的赞许或不赞许能有所领会,第三来自他的心理才能的高度活动能力,加上过去生活中种种印象的能够始终维持其极度的生动活泼,而在后述这两方面,他是和低于他的动物不同的。由于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人不可能不既要向前看看,又要向后看看,而把过去所接纳的种种印象比较一番。因此,当某些欲望或情欲暂时把他的社会性本能一度制胜之后,他会反省一下,而把这一类已过的情欲冲动在当时业已削弱了的印象为一方,和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社会性本能为另一方,而进行一番比较,然后他就会感觉到这后一种本能在得不到满足时所遗留在后面的那种不满和慊然的心情,从而下定决心将来必须要改变作风————而这就是良心了。任何一种本能,如果比另一个本能一贯地更为强大有力或在时间上维持得更久的话,就会引起一种感觉,使我们,如果要把它表达出来的话,我应该听从这本能之命。一只专用鼻子来指点猎物所在方位的猎犬(pointer dog),如果会对它过去的操行作出反省的话,就会自怨自艾地说(事实上我们是这样说到它的),我本应该指向那只野兔,而不应该屈从于想猎获的一时欲望的引诱而把它猎取了下来。

    社会性的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一种愿望的推动,来为它们聚居区里的成员出些一般性的彼此协助的力量,但更为普通的是,它们得做出某些具体的行动来。人也受同样的一般性的愿望的驱策来帮助他的同类,但他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本能可言,甚至可以说一个都没有。这是他和低于他的动物不相同的。还有不相同的一层是,他有能力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欲望,语言就这样地成为所责成于他而他所能提供的助力的导引。人所由为他的同类提供协助的动机也有许多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再单单由一个盲目的本能性的冲动所构成,而是多方面地可以被他的同类的称赞或责怪所影响。称赞或责备的施与受两者俱建立在同情心之上,而我们在上文已经看到,这一情绪是各个社会性本能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不错,同情心,是作为一种本能而取得的,但它也可以通过练习或习惯而得到不少的加强。既然所有的人都为自己谋求幸福,那么,人们对种种行动和动机所提出的赞许或责备就有了依据,就是它们能否导向幸福这一目的;而幸福又既然是人类共同的好生活的一个精要部分,那么,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原则便间接地提供了一条接近于稳妥的标准,可以作为判别是非之用。在推理能力向前推进和经验逐步累积的同时,人们认识到了某些操行路线或作风对个人的品格,乃至对大众的利益的一些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一些独善其身的品德就进入了舆论或公议的范围,从而受到称誉,而与之相反的德操,则受到谴责。但在文明不甚发达的民族里,推理往往错误,许多不良的风俗和粗鄙的迷信也就进入了公众舆论的范围,从而作为高尚的品德而获得推崇,而反之,对此类风俗与迷信的违反则成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一般总是把道德能力比理智能力看得高些,认为有着更高的价值,而这也是恰当的。不过我们应该记住,心理的活动,由于它能生动地追忆过去的种种印象,对良心的所由兴起来说,其为基础之一,尽管是第二性的,却还是根本的。这就提供了最为强有力的论据要我们千方百计来启发和激励每一个人的理智能力。一个心理上迟钝的人,如果他的种种社会性的爱好和各种同情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无疑地也会接受指引而做出良好的行动来,同时也会具有一个相当敏感的良心。但凡属可以使想象力更趋生动活泼、使追忆和对比过去印象的习惯能够得到加强的事物,也会使良心变得更为敏锐,甚至可以敏锐到一个程度,或多或少足以弥补种种社会爱好和同情心的不足。

    人的道德本性的所以能达成今日的标准,部分是由于他的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和由此而来的公众舆论的日趋正确合理,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的各种同情心,通过习惯、仿效、教导和反省等多方面的影响,变得更为温柔、更为普及。经过长期实践之后,一些合乎道德的行为趋向会成为遗传的品性,看来这不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就一些更为文明的民族来说,对一个无所不察的神的存在的笃信,对于道德的提高,也曾产生过有力的影响。人对于他的同类所表示的赞许或责备是谁都接受的,谁也难于回避这方面的影响的,但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他的行动的唯一的指导。最最妥善的行动准则还须来自他自己的由习惯成为自然、而从理智得到控制的一些坚定的信念。到此地步,他的良心才成为最高的判决和警戒的力量。但话得说回来,道德感的最初元的基础,或道德感的起源要向包括同情心在内的各个社会性本能中去寻找,而这些本能无疑地是第一性的东西,在低于人的动物里便已通过自然选择而取得了。

    时常有人提出,人有对上帝的信仰,而低于人的动物则无,这不但是两者之间的最大的区别,并且是最完整而截然的区别。但我们已经看到,我们不可能把人的这个信仰说成是先天的或属于本能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一类对一些无所不在的神灵力量的信仰似乎是到处都有;而它的由来一看就像是和人的理性的一定程度的进展,以及和他的想象力、好奇心、在大事物前面表示的惊愕心情这一类比理性更为发展的心理能力有着前因后果的关系。我觉察到,许多人把对上帝的信仰是出乎人的本能的这一假定用来作为上帝存在的一个论据。但这是一个轻率的论据,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对于那些在威力上仅仅略高于人、即神通并不广大、而却又残暴凶恶的各种精灵鬼怪,也就不得不加以信仰,因为对这些精灵鬼怪的信奉,比起对一个慈爱的天神的信奉来,事实上更为普遍广泛。一个普遍而慈祥的创始者的这样一个理想,似乎一直要到长期而持续的文化已经把人提高之后,才在人的心理上出现。

    凡是相信人是从一种低级的生物组织形态进展而来的人会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和灵魂永生的信仰的关系又是怎样?勒博克爵士曾经指出过,半开化而朴野的各个种族并不拥有这一类很分明的信仰;但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从野蛮人的原始信仰中得来的一些论据是没有多大用处或全无用处的。几乎没有什么人对如下的这样一个问题感到任何不安,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断定,一个人在从一个微小的胚泡(ger...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