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绝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尽管有冲突,但神经症患者偶尔还是能够感到心满意足,还是能够享受那些称他心意的事情。但他的愉悦感要经常出现,却依赖太多条件。他要在一些事上找到乐趣,除非他独处,或除非他与别人分享;除非他是那个环境中的主导因素,或除非他在各方面得到支持。他快乐的条件常常是矛盾的,这使得他快乐的机会变得更渺茫。他可能乐于让别人带头,但可能同时又讨厌这样。一个女人可能享受丈夫的成功,但可能又嫉妒他的成功。她可能喜欢举办派对,但必须让一切尽善尽美又使她还没开始就已经疲惫不堪。而一旦神经症患者找到短暂的快乐,又太容易被他的各种脆弱与恐惧给打乱。

    而且,发生于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祸事,在他心中表现得极不相称。任何小错误都可能使他萎靡不振,因为它证明他一无是处,即使只是因为一些不在他控制范围内的因素。任何没有恶意的批评言论都可能使他烦恼或担忧等。结果,他通常比实际情况更不快乐、更不满意。

    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够糟糕了,还要被进一步地放大。人类能够忍受总量惊人的不幸,只要他还存有希望。但神经症的纠葛总是会滋生一定程度的绝望,而纠葛得越严重,绝望也就越大。绝望可能被深埋于心:表面上看,神经症患者可能沉浸于想象或计划让事情更好的种种状态中。要是他结婚了,有一栋豪宅,有一个不同的领班,不同的妻子,那该多好;要是她是男性,能年长或年轻一点,能高一点或不这么高,那该多好,那一切都万事大吉了。但有时,消除这些令人不安的因素确实证明是有用的。然而,更多时候,这种希望仅仅是将内心的困难外化,是注定令他失望的。神经症患者期望借由外部改变来改善环境,但难免把他自己与他的神经症都带进新的情况中。

    依靠外部因素的希望自然是更盛行于年轻人之中,这也是为何分析年轻人可能会不如预期那么简单的原因之一。随着人的成长,随着希望逐一褪色,人们会更愿意好好看看自己,把自己看作苦恼的一个可能来源。

    即使一种普遍性的绝望感是无意识的,也能从各式各样的指标中推测出它的存在和力量。人生历程中的某些片段可能显示,一个人对于失望的反应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都完全与刺激不相称。因此,我们可能遇到一种彻彻底底的绝望感,而这种绝望在表面上产生于青春期的暗恋,产生于朋友的背叛、不公平的解雇、种种考试的失败。当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如此深刻的反应可能是出于哪些特别的原因。但除了特别原因外,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幸经历还会释放出更深层的绝望。同样,时常想到死亡或冒出自杀念头,不管有没有情感因素,都表明一种弥散性的绝望,即便这个人表面上看来很乐观。普遍性的轻率无礼、拒绝重视任何事(不管是在分析情境之中还是之外)则是另一项指标,比如说明他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自暴自弃。弗洛伊德所界定的负性治疗反应就大抵属于这种情况。一种新见解尽管可能令人痛苦,却提供了一条出路,但它可能只会激起灰心丧气,以及不情愿经历再次解决新问题的艰难困苦。有时,这看起来好像是病人不相信自己能克服某个困难,但实际上,它表现出他对于从克服困难中有所收获不抱希望。在这些情况下,他抱怨说这种见解伤害或惊吓到他,还怨恨被分析师搅得心烦意乱,这些反应是符合他的逻辑的。沉浸于预见或预言未来也是绝望的征兆。虽然在表面上看,这好像一般是对于生活的焦虑,对于未知的焦虑,对于犯错的焦虑,但我们会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中,展望总是略带悲观色彩。就像卡桑德拉,许多神经症患者所预见的多是不幸,鲜有好事。在这方面集中于黑暗面而非光明面,会使一个人遭受深切的绝望感,不管有多明智地将其合理化。最终,慢性的抑郁状态可能会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存在,以至于不会让人觉得是抑郁。饱经折磨的人也可能机能状态相当良好。他们也能快乐,也能玩得高兴,但他们可能要花时间在早上把自己唤醒,让自己振作,可以说是让自己再次忍受生活。生活是永恒的负担,以至于他们几乎不会把生活视为生活本身,也几乎不会对此抱怨。但他们的精神状态永远都处于低谷。

    虽然绝望感的来源总是无意识的,但感觉本身可能非常有意识。一个人可能有一种弥散性的厄运感,或者他可能普遍采取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不指望好事,只是觉得生活必须拿来忍受。或者他可能以哲学的话来表达绝望,事实上他是说,生活在本质上是悲惨不幸的,只有傻子才会骗自己说人的命运不是永恒不变的。

    病人的绝望感可能在初步会谈时就给我们留下印象。他不愿做出一点点牺牲,不愿忍受丝毫麻烦,也不愿冒一丁点风险。他可能因而表现出过于任性的样子。但事实是,一旦他不期望从牺牲有所收获时,就找不到任何强迫性的理由要这么做。在分析情境之外也能看到类似的态度。他们待在完全不满意的处境中,而一点点努力和主动性就能改善这种处境。但一个人可能被他的绝望彻底麻痹,以至于适当的困难在他看来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有时,偶然的言辞会使这种状况浮出表面。当分析师只是说某个问题还没解决,还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下更多功夫,病人的反应可能是:“你不觉得无可救药吗?”而当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绝望时,他往往无法做出解释。他会很容易把绝望归因于各种外部因素,从他的工作或婚姻到政治环境。但这种绝望并不是由于任何具体或临时的境况。他对于有所作为感到绝望,也对快乐或自由感到绝望。他觉得自己永远被排除在一切能使他生活有意义的事物之外。

    也许索伦·克尔凯郭尔曾给出意义最深远的答案。他在《致死的疾病》[1]中说,一切绝望基本都是对于做自己的绝望。所有时期的哲学家都曾强调过做自己的关键性意义,以及无法做自己而带来的绝望感。这也是禅师著作的中心主题。在现代作者中,我只引述约翰·麦克姆雷的话:“除了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做自己,我们的存在还有其他意义吗?”[2]

    绝望是未解决冲突的最终产物,它主要来源于对无法全心全意与不分心而感到绝望。神经症困难的程度递升导致了这种状况。它的基础在于像落网的小鸟一样陷入冲突中,看似没有脱身的可能性。最关键的是,所有尝试解决的途径不仅失败了,还使这个人愈加疏远自己。重复的经历有助于绝望的强度。这种绝望在于实现天赋,不管是因为精力一次又一次被分散到太多方面,还是因为在某些创造性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困难,阻碍了这个人继续追求成功。恋爱、婚姻、友谊也是如此,一个接一个地沉于大海。像这样反复失败,与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令人沮丧,习惯了跳入某个缺口寻找食物,却一次又一次被阻挡在外。

    此外,努力达到理想化意象的进取心也是真正不可救药的。很难说这到底是不是产生绝望感的最强有力的因素。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在分析中,当病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远非他想象中那个无与伦比的完人,绝望感便凸显出来。他在此时所感觉到的绝望感,不仅因为他对自己达不到那些幻想中的高度而感到绝望,更因为他对于这种领悟的反应带着深深的自卑感,有害于他有所收获的期望,不管是在爱还是工作中。

    在所有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