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杂艺第十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文】

    真草①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②也。”承晋、宋余俗,相与③事之,故无顿④狼狈⑤者。吾幼承门业⑥,加性爱重,所见法书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⑧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注释】

    ①真草:书体名,真书和草书。真书,即带有隶书痕迹的楷书。

    ②千里面目:千里之外可以看到的面目。

    ③相与:共同、一道。

    ④顿:顿时。

    ⑤狼狈:为难窘迫。

    ⑥门业:家门素业。

    ⑦法书:作为法则以供学习的字。

    ⑧良:实在。

    【译文】

    楷书、草书的书法,需要稍加用心。江南的谚语说:“一尺长短的信函,就是你在千里之外给人看到的面貌。”那里的人上承晋、宋流传下来的风气,大家都信奉这句话,所以没有把字写得很马虎的。我从小继承家传的学业,加上生性对书法喜爱偏重,所看到的书法范本也多,玩味研习的功夫下得颇深,但书法水平最终不高,确实是因为我没有天分的缘故吧。但是这门技艺也不需要过于精湛。巧者多劳,智者多忧,因为字写得好就经常被人使唤,反而感觉是一种负担。韦仲将给子孙留下不要学习书法的诫言,是很有道理的。

    【原文】

    王逸少①风流②才士,萧散③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④以能自蔽也。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⑤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胄清华⑥,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⑦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虽然,厮猥⑧之人,以能书拔擢⑨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注释】

    ①王逸少:东晋王羲之,字逸少,著名书法家。

    ②风流:杰出的。

    ③萧散:潇洒,不受拘束。

    ④翻:反而。

    ⑤勒:编写。

    ⑥地胄(zhòu)清华:门第清高显贵。地胄:地位、门第。

    ⑦崎岖:跋涉,奔波。

    ⑧厮猥:地位低下。

    ⑨拔擢(zhuó):选拔提升。

    【译文】

    王羲之是个风流才士,潇洒闲散的名人,举世的人都知道他的书法,反而因此而掩盖了他的其他才能。萧子云常常感叹说:“我撰著《齐书》,编纂成为一部史籍典策,这中间的文采大义,自以为是可观的,却只是以书法得名,也是一件怪事啊。”王褒门第高贵,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后来虽然被迫入关,也仍然受到礼遇。但他还是因为工于书法,只能奔波于碑碣之间,辛辛苦苦地挥毫写字,他曾经悔恨地说:“假如我不懂得书法,大概不会弄到今天这个样子吧?”由此看来,千万不要以书法自命。虽是这样,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因为会书法而得到提拔的也很多。所以说目标不同的人是讲不到一块的。

    【原文】

    梁氏秘阁①散逸以来,吾见二王②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③,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晚节所变,乃右军④年少时法也。

    【注释】

    ①秘阁:即内府,古代宫中珍藏图书之处。

    ②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③陶隐居:即陶弘景。阮交州:即阮研,字文几,官至交州刺史。

    ④右军:即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译文】

    梁朝秘阁的图书散逸以来,我所看到的二王的楷书、草书墨迹还很多,家里就曾经收藏有十卷。由此我才知道陶弘景、阮研、萧子云三人的各种书法,没有不受王羲之书法影响的,所以王羲之的书体是书法的渊源。萧子云晚年书体有所变化,却是变成了王羲之少年时期的笔法。

    【原文】

    江南闾里间有《画书赋》,乃陶隐居①弟子杜道士所为;其人未甚识字,轻为轨则②,托名贵师,世俗传信,后生颇为所误也。

    【注释】

    ①陶隐居:即陶弘景。善书法。下文“贵师”亦指陶隐居。

    ②轨则:准则。

    【译文】

    江南地区民间有《画书赋》流传,是陶隐居弟子杜道士所作。这个人认不得多少字,却轻率地为绘画书法制定准则,还假托名师,世人也就轻易传布相信,后生晚辈很有被它所贻误的。

    【原文】

    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尝有梁元帝手画蝉雀白团扇及马图,亦难及也。武烈太子①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②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萧贲③、刘孝先、刘灵,并文学已外,复佳此法。玩阅古今,特可宝爱。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亦为猥役④。吴县顾士端出身湘东王国侍郎,后为镇南府刑狱参军,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⑤,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⑥,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彭城刘岳,橐之子也,仕为骠骑府管记⑦、平氏县⑧令,才学快士⑨,而画绝伦。后随武陵王⑩入蜀,下牢之败,遂为陆护军画支江寺壁,与诸工巧杂处。向使三贤都不晓画,直运素业,岂见此耻乎?

    【注释】

    ①武烈太子:梁元帝长子,名方等,字实相。年二十二战死,谥武烈。

    ②随宜:随意的意思。

    ③萧贲: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之孙,字文涣,有文才,能书善画。

    ④猥役:杂役。

    ⑤西朝:指江陵。梁元帝建都于此。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

    ⑥丹青:丹砂和青雘,为中国画中常用颜色。此泛指绘画艺术。

    ⑦管记:指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

    ⑧平氏县:属南阳。故城在今河南桐柏县西。

    ⑨快士:豪爽之士。

    ⑩武陵王:即萧纪,字世询。梁武帝第八子,天监十三年封武陵王。

    下牢:梁朝宜州旧治,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下牢之败:指梁元帝承圣二年武陵王萧纪的叛军被陆法和击败之事。

    陆护军:即陆法和。

    素业:清素之业,指儒业。

    【译文】

    绘画技艺的工巧,也是十分奇妙的。自古以来的名士,很多都很擅长此道。我们家里曾经有梁元帝亲手画的蝉雀白团扇和马图,也是一般人难以赶上的。武烈太子特别擅长人物写生,座上的宾客,他随手勾画,就成了几个人像,拿去问小孩,小孩都能知道这几个人像画的是谁。萧贲、刘孝先、刘灵都是除文学之外,又擅长绘画的人物。他们平时鉴别赏玩的古今名画,特别当成宝贝珍爱。但习画的人如果官职没有通达显赫,就经常被公家或私人叫去为他们画画,这也是一项苦差事。吴县的顾士端做过湘东王国侍郎,后来担任镇南府刑狱参军,他有个儿子叫顾庭,在梁朝任中书舍人。他们父子俩都会弹琴和书法,尤其绘画技艺很高,所以也经常被梁元帝叫去画画,父子俩常常感到羞愧和愤恨。彭城的刘岳,是刘橐的儿子,任骠骑府管记、平氏县令,是位有才学的豪爽之士,绘画的水平无人可及。后来他随同武陵王萧纪进入蜀地,武陵王的军队在下牢失败以后,他被陆护军遣去画支江寺的壁画,与工匠们混杂在一起。以上三位贤人假如都不懂得绘画,而是专攻儒学,难道会蒙受这种耻辱吗?

    【原文】

    弧矢①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别有博射②,弱弓长箭,施于准的③,揖让升降④,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乱离之后,此术遂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